公司动态

东北振兴的“一核四梁八柱”半岛平台

2023-05-07 阅读次数:

  十八大以来,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进入关键阶段。针对东北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作者提出东北振兴的“一核四梁八柱”。那么,东北地区失去经济优势、形成“塌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核四梁八柱”的意义何在?今天,我们分享这篇文章,请您与我们共同探讨。

  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并制定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可以认为,东北地区目前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习同志针对东北地区遇到的发展问题,曾经多次展开实地调研和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的内核清晰、逻辑清晰、方法清晰,为东北振兴的具体发展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强了发展信心。

  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发展过程中,不同层级区域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是一个普遍规律。相对于少数经济繁荣、发展强劲、产业兴旺的地区,一个国家内部总是存在较多的经济发展无力和要素大量流失的地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些相对落后地区在全国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区域吸引力已经低于相对发达地区,这就会使得区域内部的要素、企业、产业大量向外转移和流失,并最终让区域发展陷入困境。

  历史上,东北曾经长期是我国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优势地区,其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吸引力长期位于全国前列。然而,随着沿海地区的开放和交通一体化网络的形成,我国整个经济地理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经济重心也逐渐转向东南地区,东北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经济规模优势、产业集聚优势等区域吸引力也开始下降。常年累积之下,东北地区遇到的问题就越发严重,最终在经济指标上形成了“东北塌陷”这一特征。

  针对这一现象以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很容易发现振兴东北目标顺利实现的核心在于能否使得东北的区域吸引力在全国经济地理格局中重新处于优势地位。正如习同志在东北调研时所指出的,东北发展和全国各地的发展一样,有优势也有劣势,区别在于是否发挥了优势。换言之,东北振兴战略应该聚焦于“发挥优势”这一根本目标,不断提升东北的区域吸引力水平,恢复东北地区在全国经济地理格局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东北振兴之“四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双循环发展格局

  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东北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三种区域病中的萧条病,即曾经经济发达的地区陷入了发展困境。根据国内外发展实践看,相比于落后病与膨胀病这两种区域问题,解决萧条病区域问题的难度更大、过程更复杂、所需时间也更长。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习同志对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总体来说,未来东北振兴战略必须遵循如下四大原则。

  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导向。振兴东北绝不是谋求单一经济规模指标的恢复和提升,而是应该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振兴目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导向,追求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习同志强调,把握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就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各个方面,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日,习同志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就曾指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既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因此,东北振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全面推动东北地区政府体制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结构、结构、区域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整个地区经济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经济体系的滞后无疑是东北发展陷入困境的重要表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抓手。习同志指出,东北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要有效整合资源,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这也就要求东北振兴应该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有机结合、将落后产能的淘汰关停与先进产能的引进布局有机结合、将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外部引入有机结合。

  目前国际经济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保守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兴起,可以预见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将遇到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习同志果断提出要努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工业体系的完整性都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而这三方面恰恰是东北地区的优势领域。无论是超过整个国家20%的粮食产量,还是超过整个国家24%的石油产量,抑或是长期作为我国主要的重工业集聚地,东北地区势必会在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国家发展大局赋予东北地区的重大使命,应该贯穿于整个东北振兴战略。东北振兴之“八柱”:发挥自身优势的八大渠道

  东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农业不仅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习同志在东北调研期间,多次强调东北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他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20年他在吉林调研时作出明确指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同时,习同志也从农业合作社的地位、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重要性、种子产业的独立性等方面勾勒了提升东北农业发展效率和质量的具体路径。因此,东北地区要稳固农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效率、质量、效益,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也为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就是我国重工业基地,1949年后,东北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长期位于我国各省前列,先发优势极为明显。在沿海地区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动力主体变为能够出口创汇的轻工业,而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则遇到了巨大挑战并开始下滑。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提升和国际技术竞争的加剧,我国经济体系的薄弱之处尤其是产业链和技术链上的缺口对我国经济产业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面对这些情况,习同志指出,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纵览我国目前产业和技术体系的缺口,绝大多数缺口都是技术壁垒高、产业链条多、操作精度高的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特种钢材等重工业。实际上,目前制约我国电子产业发展的芯片产业,和重工业的特点也有类似之处。因此,东北地区应该激活自身的先发优势,利用在重工业领域已经积累的经验,为我国重工业继续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产业安全作出贡献,也为自身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从诸多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将成为5G时代国家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根本动力。相比于沿海以及部分中西部省份,东北地区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滞后的。然而,得益于全国领先的城镇化水平、较好的自然环境、接受过相对较高教育水平的居民群体、较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在发展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在规模超过千亿的互联网直播产业,东北地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领头企业近两年纷纷进入东北地区进行产业布局;辽宁省的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产值规模已经逼近全国前十。这些事实都证明,东北地区在发展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后发优势。

  应该承认,决定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是种类较少的高科技产业,而是包括零售商业、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装备制造、材料、纺织等类型极多的普通产业。而也正是在这些领域,东北地区丧失了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东北振兴的复杂性分析,由于东北地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振兴东北不可能只依靠个别或者几种产业,而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竞争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只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越来越多,东北振兴的效果和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好。

  任何一个想要摆脱发展困境的地区,绝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由于我国区域发展采取的是“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发展思路,东北地区想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加大与国内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的协调力度。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项国家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应该积极主动与这些战略进行对接,在产业转移、产业培育、技术研发、政府半岛平台治理、交通一体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区域发展战略“1+12”的叠加效果。

  从区域经济理论分析,区域政策是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手段,东北地区也不例外。从现有国家对东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分析,目前已有的振兴政策体系非常全面,几乎囊括了与发展相关的所有领域。然而,问题在于保障区域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点是政策的差异性,只有具备差异化的区域政策才能够真正赋予问题区域发展动力。从这一点分析,东北地区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提炼导致这些问题的共性和根本因素,并以此向决策部门提出具有差异性且合理的政策需求。

  虽然过于夸张,但是“投资不过山海关”一说仍然证明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亟需改善。在2018年全国各省营商环境排名中,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分别位于第9名、第19名、第20名。在2019年全国各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只有大连和沈阳进入前30名,分别位于第19名和第23名。可见,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确实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实际上,2018年9月,习同志在东北考察时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条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因此,东北振兴应该对标国内营商环境优秀的地区和城市,吸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全方位提升自身营商环境质量,变劣势为优势,实现“投资爱过山海关”。

  习同志指出,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培育东北的内生发展动力。而创新是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的根本策略。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还是推动产业升级,抑或是激发企业活力,都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内外无数处于困境的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实践都已经证明,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这是实现东北振兴的根本动力。》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