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东北的历史简介:曾经三次入主中原统一过东亚大陆半岛平台

2023-05-07 阅读次数:

  东北,远离中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度是对中原王朝产生威胁的少数民族发源地,能与地大物博的中原王朝争锋,可见东北大地的奇异之处。

  事实上,东北并不是没来由地诞生了一个个强盛的民族,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公元20世纪初,世界考古界盛传在中国东北区有新的石器时代的遗迹,日本人、法国人都曾来到风闻的地区勘看,后又无果而返。

  1930年,梁启超之子梁思永到此考察,收集了一些陶片后,立刻返回北京组建了有关考古项目组,但因为日军侵占东北,失去了返回深入调查的机会,

  日本侵占东北后,为了彻底鲸吞,他们决定从文化上入手,搜集各种证据证明满蒙不属于中国的同时,彻底颠覆中国文化,为下一步入侵中国做准备。

  于是,一批来自日本的考古队赶赴东北,寻找风闻中的遗迹,幸运的是,这又是一次无功而返回。

  三十余年后,原辽宁省昭乌达盟(现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举行大规模植树时,挖出了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人们苦苦追寻了几十年的遗迹,这才展露了踪迹,因为此地又名“赤峰”,于是该遗迹被称作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的出土是中国考古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出土的玉龙,与中原墓葬群尤其是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制作手法与其制造工艺十分相似,进入深入研究后,专家学者认为二者同出一脉!

  其后对其年代进行判定时,专家惊讶地发现,红山文化要比殷商的妇好墓早上不早,这意味着殷商文化很有可能出自红山文化!

  据考证,“商”字是对自己的自称,“殷”字则是其他人对他的称呼,而“殷”的繁体又与“夷”相近,坐实了商人来自中原以外的身份。

  中国古代典籍中另外记载了商人来自于东方的线索,两相结合,商人的发源直指中国古代时期有名的蛮族“东夷”。

  “东夷”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居民对东方部落的泛称,主要是今天山东泰山一带。

  与我们现在认为的“蛮族”不同,“东夷”最早只是对交流不密切的部落的称呼,并不具备任何贬义,要知道同时期的中原文化也处于一个并不发达的年代,妇好和红文化相似的玉龙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双方的文明差距并不大。

  学者猜测,从红山文化到泰山附近,虽然很远,但恰恰印证了记载中商人领袖多次带人迁徙的说法,甚至有人更大胆地认为商人贸易文化发达之下的生产方式是颇具雏形的游牧。

  因为游牧的生产方式,产品单一,不得不进行时刻交易维持生存,因而有了多次迁徙,古中国中原地带气候怡人,南下又是一个正确的路径,这一切似乎说得通。

  虽然缺乏有力的史料证明这个猜想,但商人的来历同样缺乏明确的说法,该猜想反倒不失为一种解释,进而有了“商朝是东北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

  武王灭商以后,纣王的叔父箕子隐居于箕山(今山西晋城市棋子山),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曾经寻访过他,两人交谈不欢后,箕子害怕武王倒算,急忙带领殷商遗老出逃。

  他们从今天胶州湾渡海,来到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箕氏侯国,后人称为箕子朝鲜。箕子在朝鲜为了弥补未能辅佐好纣王的遗憾,劳心教化百姓,无论是中国史书还是朝鲜史书都肯定了箕子对朝鲜教化之功。

  周开创王朝后,不免大封天下,在与箕子保持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了环渤海的东胡、秽貊、肃慎、燕等族,为了显示王威,也为了扩大疆域,周武王都敕封了这些民族相应的称号,这其中不免有收买他们,防备殷商复苏的意思。

  春秋时期,齐恒公宣威海内,连灭孤竹和山戎两族,两族后来被邻近的燕所吞没,战国时期,燕国扩展疆域,一度对箕子朝鲜产生了威胁,但战国争霸激烈,燕国无意对箕子朝鲜起兵,箕子朝鲜继续绵延了国祚。

  后人统计,箕子朝鲜自开创直到秦汉之际才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距离建立过去了约千年。

  战国七雄的战争严重影响了周边各民族的生态,战国不断扩大的战争强度和规模使得不少中原周边的民族远离,但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出,又加强了塞外少数民族的实力。

  到了秦统一六国的时期,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已经颇具气候,尤其是匈奴,频繁袭扰中原,使得北方诸侯不得不再北方也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

  但东北方向的少数民族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燕国不断深耕东北,陆续将多个少数民族纳入自己的版图,使得这一时期的东北少数民族并没有什么发展。

  汉朝建立后,卢绾被封为燕王,可没有过多久就叛乱,公元前196年,刘邦率大军平叛,卢绾逃亡匈奴,麾下大将军卫满则南下进入朝鲜,灭掉了箕子王朝建立了卫氏朝鲜。

  卫氏王朝的寿命并没有箕子王朝那么绵长,汉武帝时期,武帝“拔剑四顾”,不断扩张版图,在公元前107年,将卫氏朝鲜吞并,并在此设立了四郡,对此以及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放。

  吞并了卫氏朝鲜后,汉武帝兵锋继续北上和南下,与黑龙江流域和朝鲜半岛多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臣属关系。

  西汉末期,朝廷内乱,无力控制东北,东北民族扶余已发生内乱,王族成员南下远走,在今天的辽宁一带建立了高句丽国,在百年的时间内,高句丽不断发展,北起扶余南抵朝鲜,而后来的新罗、百济均为高句丽的一脉远走朝鲜而建立。

  魏晋时期,中原内乱,且军事实力较三国时期大幅度退后,高句丽趁机扩张,但后来被强盛一时的鲜卑所击败,只能继续龟缩于东北。

  其后的数百年高句丽起起伏伏,有过辉煌亦有过低谷,但始终盘踞在东北一带,隋唐时期,两朝统治者都远征高句丽,

  唐太宗时期,高句丽被灭,中原王朝在东北设立了安东都护府,高句丽的灭亡,使得新罗吞并了朝鲜半岛,不过没过多久就走向了衰落,在新罗以北,在今大概穆拉夫维耶夫阿穆尔半岛附近的渤海国崛起。

  渤海国为东北少数民族粟末靺鞨建立,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在今天吉林敦化一带建立了震国,后逐渐统一依附于唐的各东北少数民族,并成功将版图扩展至朝鲜半岛以北。

  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渤海国自此有名,安史之乱后,渤海国侵占了大唐的辽东地区,并逐渐统一了整个中国东北方向的地区。

  如此强盛的国家,王族却日渐衰败,契丹一族的耶律阿保机趁势崛起,鲸吞了整个渤海国的领土后,建立了辽国。

  辽国强盛一时,得燕云十六州,差一半彻底入主中原,却步了渤海国的后尘,在辽国与宋等国在“南方”争锋之时,后方在唐初与粟末靺鞨并称“靺鞨”的黑水靺鞨崛起。

  早在阿保机建立辽国时,就深感黑水靺鞨武力之强盛,于是,阿保机建立辽国后,迁大部分黑水靺鞨于辽东,严加管制,这一部分人被宋朝称为“真”,其余放任在辽国以外的黑龙江流域自生自灭,它们又被称作“生女真”。

  这些自由的生女真自由但力量分散,不成什么气候,可完颜部落的阿骨打崛起,统一了所有的生女真。趁辽国力量空虚,取而代之,建立了更加强盛的金国。

  可金国仍然没有吸取辽国、渤海国的教训,黑水靺鞨的邻居,黑龙江上游的蒙古乞颜部,没有受到金国的有力控制,在蒙古与各大草原民族争锋,逐渐催生了强大的实力。

  乞颜部的铁木真眼看金国陷入虚弱,趁机吞并了金国,甚至将战火烧至整个亚欧大陆。东北民族对中原是有别样的执念的,铁木真之后,数代蒙古领袖执念于西征中亚、西亚,甚至是东欧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过中原。

  几任蒙古领袖没有死在西征,而是倒在了“中原”,直到忽必烈的出现,才彻底完成这一执念。

  可明朝严格吸取了教训,对女真百般盯防,甚至在万历时期还对治外骚动不安的女真来了一次大清清剿,可谁也没有想到,万历之后的政治生态陡然一变,几任有作为的辽东总兵都丢掉了权柄,致使辽东军防空虚,女真再一次崛起。

  努尔哈赤用极短的时间内统一了女真,借明朝衰落之际,侵吞整个辽东,后女真又借明朝农民起义时机,入关席卷中原,明朝一日力衰而清朝一日力盛,未几,就再一次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