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东北振兴:翻阅东三省近代经济发展史崛起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2023-05-07 阅读次数:

  东北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盛产奥运冠军最多的地方,其实不仅仅是在体育方面,在经济建设方面,东北的功绩依然卓勋显著。

  东北在古时候称冀青二州、辽东、关外等等。大家最常听到的应该就是关外,在电视剧中这个称呼用的次数最多。东北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山水环绕、沃野千里,人口过亿,物产丰富,绝大部分矿产资源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已探明石油资源储量占整个中国的一半,就算是十分缺铁的情况下,东北的铁矿依然可以占全国四分之一。。

  正是因为东三省资源丰富,所以日本才觊觎已久,以朝鲜作为跳板,入侵东三省,只不过令日本完全没想到的是东三省这么容易得手,之后日本用了六年时间,消化东三省的资源,将东三省的资源大量运输到日本,实行“以战养战”。

  第一,日本的野心急剧膨胀,之前国内处于绝对优势、持反对意见的政客一下子就落了下风,再也无法压制少壮派。给日本一种“中国实力很差”的错觉。所以他们才口出狂言“三个月”要占领中国。

  第二,东三省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物产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尤其是“战争原料”,给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弥补了不足,他们用东北的资源准备了六年。最终拿着我们自己的资源侵略我们,这是日本惯用的手段。

  据相关资料显示,1932年到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日本从东北即掠走煤两亿两千三百万吨,生铁有一千一百万吨,钢有五百八十万吨。从1940年-1944年,关东军从东北农民手中强征出粮食三千六百万吨,其中一千一百三十万吨直接被运回日本。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一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体现在民族工业、农业商品化、以及商业这三个方面的发展,为东北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方奠定了基石。

  民族工业主要体现在轻重工业以及加工业等方面。重工业主要是在采矿、机械、发电,以及兵工厂的建设。轻工业方面有饮料、服装、印刷等工业。

  农业迅速商品化。到“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东北大豆、高粱、玉米、谷子等四大农产品产量已达到1500万吨左右,其中高粱约477万吨,大豆500万吨。这些农商品,有一半以上都作为出口输送到世界各地,其中东北的大豆市场占全球百分之七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以及对外贸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闯关东”为东北带去了廉价的劳动力,只不过财富并不是掌握在老百姓手中。

  有了工业加工和农业商品化这两大基础,东北的业和商业开始迅速繁荣,当时在东北的私人银行和钱庄加起来有上百家,这些资本的进入,加速了市场的繁荣。

  1906年日本成立满铁。名义上是一家公司,实际上是在布局中国,首先要渗透东北经济。他是掌控东北经济的核心。

  1913年,民国政府为了得到日本政府对其政权的承认,答应了日本政府乘机提出修筑“满蒙五路”的要求。

  在秘密协议中,日本取得四洮(四平至洮南)、开海(开原至海龙)、长洮(长春至洮南)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洮南至承德)、吉海(吉林至海龙)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一句话概括,日本已经拿到了五路的全部经营权,这为以后日本侵略东北,做了铺垫。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1931年以前,整个东北的铁路总里程大约为7000多公里,这个长度几乎可以覆盖东北整个县及以上的行政单位,有的甚至可以实现“村村通”。通过当时的东北铁路图,我们可以看到,东北的铁路网纵横交错,十分发达。

  在这7000公里的铁路中,日本投资并实际控制的铁路大约为2340公里,占总长度的38%。中国(奉系)所控制的铁路大约有1513公里,占总长度的25%。俄国与英国经营的铁路大约有2232公里,占总长度的37%。这就是东北铁路大体境况,在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控制权。

  日本为了掠夺中国经济为在满铁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发电、化工、机械、汽车、钢铁等等,其中,化工工业全部被日本垄断。期间,日本控制的矿业有煤矿81处、铁矿33处。利用这些,作战前物资囤货准备。

  据日本人1944年调查统计显示:东北铁矿蕴藏量达38亿吨,煤的蕴藏量达228亿吨,有色金属铜的蕴藏量132万吨,铅与锌113万吨,铝354万吨。东北钢铁工业所需的大量炼焦用煤、矿石均可就近取材。鞍山、抚顺、小丰满依次被称为中国的钢都、煤都、电都。绵延不绝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森林总面积261万公顷,木材储量达30亿立方米,占全国1/3。

  日本人对中国的矿产资源真是如数家珍,这一点在电视剧《少帅》中曾有台词体现过。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为11.5%,1942年达到23.8%。而据2001年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达到18.96%,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达到52.1%。中国东北地区无疑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918之后,伪满洲国成立,再到二战日本投降。日本通过经济渗透的方式,全部控制东三省经济,东北的经济以服务于日本战时需要为根本目的,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日本占领东北后大力发展重工业,在这期间学习苏联搞了一个产业五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重工业占百分之七十,轻工业占百分之三十。1943年,东北生铁产量达到170万吨,炼钢达到89万吨,期间还建设了亚洲最大的“丰满水电站”,直到2018年才被拆除。

  后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日本又成立了“满业”。企业对钢铁、轻金属、煤炭、其他重工业和军工生产进行“支配性投资和经营指导”。

  1943年东北煤炭产量占全国一半,生铁产量87%,钢材产量93%,发电量93%,机械制造95%、水泥66%。二战结束之前,东北地区工业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本土,达到亚洲第一。沈阳则被誉为“东方鲁尔”。

  二战结束后,苏联对东北的掠夺与东德十分的相似,他们把能搬走的重工业设备几乎全部运走,就连有些高级办公家具也不放过。这对东北经济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半岛平台

  1946年内战爆发,战争双方都十分清楚地知道 “得东北者,得天下”,就是因为东北有着全中国最发达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工业基础优势依旧还在,所以大部分重工业都选择在东北落户,国企取代民族企业,成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通过向全国输送血液的方式,支援全国经济,付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很多地方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发展迅速,然而越来越多的声音,却开始表现出对东北发展的失望和不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逐渐与“关内”脱节了呢?

  东北是重工业基地,跟其他工业型的城市一样,同样面临着转型困难。一个地方重工业越是发达,转型也就越困难,这就像南方某些城市一样反而体会不到转型的痛楚。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工业像煤炭、石油、机械制造等产业已经到达到上限了,重工业正在转向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工业,如电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等等。然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南方,同时许多新兴产业,如影视业、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也集中在南方,东北三省没有抓这些新兴的产业(不是不想抓,是抓不住),所以经济开始衰退。

  人才流失严重。东北经济在下滑的同时,很多人对此失望,于是只能南下去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工作。年轻人的离开,加剧了东北的人口老化程度,社会负担更加沉重。

  90年代之后,国企改革,大量职工被迫下岗(有一部电影好像叫“下海”写出了当时下岗职工的无奈),东北人口陷入负增长。

  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九十年代东北人口净流出40.4万人,2010年之前净迁出量达到219.1万人。没有了好的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很多人都去了南方,而且这部分人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笔者好多东北朋友,没有一个表示愿意回东北发展的。这些意愿虽然代表不了全体,但足以说明问题。

  在东北迁出的人口中,非农人口占比最大,达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这部分人中,受教育的人士占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迁出去的人口中,并不都是青壮年,很多老年人口也在其中。在迁出的人口中,年龄段几乎全部覆盖。

  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有的城市几乎已告枯竭。为此形成了很少人居住的“鬼城”

  以黑龙江省为例,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四大国有煤矿的平均役龄已有70年,33个主要矿井已有16个枯竭,其余矿井的开采成本也在不断升高。

  森工系统可用资源仅有0.19亿立方米,较建国初期下降97.3%,省属40个林业局三分之二无林可采。

  从清末开始,东北一跃成为各国抢手的地方,为此日俄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东北的“外资”是东北迅速进入到工业化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二战后新的地缘政治让东北重工业再次迅速壮大,同时计划经济的模式也助推了东北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苏联解体之前,东北的地理位置十分微妙,东边有朝鲜,北边有苏联,加上东北本身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包括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东北的投资很高。

  老大哥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优势不复存在,新上任的俄罗斯自顾不暇。远东地区经济和人口持续恶化,人口流失严重。而朝鲜一方面面临着欧美的制裁,一方面自身又处于一种封闭式状态当中,再加上,东北本身就缺乏出海口。日本和东北之间也没有过多的联系。这时候东北的优势远远没有东南沿海各省强势。

  有人说是因为东北人懒惰。这从之前笔者接触过的东北人身上并没有看出;还有人说东北人不会做生意。这一点从遍布全国各地的东北餐馆,笔者也觉得不难否定。

  关于气候方面的原因,笔者只能表示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关系不大。毕竟比东北纬度高寒冷的地方有很多,像欧洲几乎全是发达国家,所以气候不是根本原因。

  最后,东北人也没必要过于心痛,因为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围绕着东北布局,富饶的东北早晚有一天会重新崛起,东北的崛起直接关系着东北亚的问题。

  只不过,这些年的东北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笔者相信当下一个“地缘政治”的机会出现时,属于东北再次强势崛起的时机就真正到来了,从当下的时局看,也许这种机会也并不遥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