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卓锦股份2半岛平台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5-09 阅读次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公司全体上下在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领导下,同心合力,一方面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社会面人员流动受阻的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计划;另一方面继续坚持秉承“以技术带动产业”的发展理念以及“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借助上市公司的影响力,抢抓市场机遇,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的创新升级,在保持环境修复和工业污染源治理领域优势的同时,持续探索新领域的发展空间。

  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对经济运行带来冲击,叠加环保行业增量市场放缓,环保行业在建工程量收窄,市场参与主体增加,整体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环保行业整体承压,对公司报告期内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24,582.69万元,较前一年度下降40.50%,主要是受2022年整体经营环境影响,特别是2022下半年度,公司在市场开拓、项目实施和交付方面受到较大冲击。报告期内,公司亏损9,385.35万元,主要系公司受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承压及项目实施受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所致。同时,公司的主要客户为政府、地方投资平台、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客户整体资金趋紧,支付进度迟滞,导致公司回款放缓,公司需计提的信用减值和合同资产减值对整体净利润仍有所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虽然受限于整体经济环境导致经营业绩指标不佳,但仍积极落实各项经营计划,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作为发展方向,以安全生产作为工作基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5.2亿元,充足的在手订单是后期公司业绩回暖的有力保障。在巩固环境修复、工业污染和市政板块三大主线的市场地位的同时,公司在智慧环保领域和资源化利用领域持续投入,在智慧治土、智慧治水以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公司后续经营增长提供了更多保障。2022年度,公司认真落实质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推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质量、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保持了零死亡、零重伤、零污染等目标,顺利实现了全年度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2022年,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支出2,956.26万元。公司一直注重技术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化技术研发项目的立项与过程管控,以保证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共申请知识产权2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项。截至2022年底,公司有11项在研项目正在持续投入中,新增2项省级研发课题。

  公司在高新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和成果应用,既增强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高度认同。报告期内,公司复评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度浙江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从业单位水平评价优秀企业(方案编制类、工程施工类)、浙江省“十四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杭州市拱墅区突出贡献企业、杭州市拱墅区产业赛道领跑企业等荣誉称号。同时,在工程设计资质上,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升为甲级证书。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三会运作机制及科学的决策体系,也在内幕信息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和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覆盖“环保综合治理服务”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两类,所处行业属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司依托自身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环保综合治理解决方案。通过设计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以工程实施的手段为主,对受污染的介质(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体)及环境污染源(废水、废气、固废)等进行修复、处理与处置。经过多年发展,已实现对包括项目技术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风险管控、持续管理咨询以及运维服务在内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包含“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等三类业态,共六项细分产品与服务。

  环境修复是指,依靠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的有效应用,阻止次生污染的发生或防止次生损害的产生,使正常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得以维护或改善,实现受污染的土壤、地下水、场地、水体的环境质量与生态修复。

  公司的环境修复业务主要包括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和水体修复两大方向。公司在环境修复领域以土壤修复类工程为主,是国内该领域目前综合实力前列的企业之一。

  (1)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公司开展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主要为工业场地修复。依照环境政策、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工程实施、环境技术和长效监理等手段,将地块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移除、削减、固定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公司掌握的多项核心技术,涵盖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内各种类型的工程,涉及铜、锌、铅、铬、镍、砷、锑等多种重金属,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石油烃(TPH)等有机污染物。在达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修复目标的同时,减少“异味扰民”,实现高效绿色修复治理的目标要求。

  (2)水体修复:针对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公司开展的水体修复项目,采用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体污染、去除富营养化,重建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公司的核心技术“智能河道活水系统”,通过涵盖数据采集、水文水质耦合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的水环境智慧管理技术,实现水环境智慧配水与智慧水质调控。

  工业污染源治理业务是指对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源,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并建造工业生产末端的排放治理装置,降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各项排放物中污染源含量,以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公司的工业污染源治理业务主要集中于医药、化工等高复合性污染行业,以及光伏、锂电池等产能扩张较快的新兴产业。以上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具有污染成分复杂性高、高毒性难降解物质比例大、盐份含量高、水质波动大和生化性较差等特点。根据污染源的种类,分为水污染治理、废气治理和固废处置三大方向。

  (1)水污染治理:公司的工业水污染治理业务集中于医药、化工等细分领域,技术要求极高。针对难处理的高盐高氮高有机工业废水,公司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等多项自主技术,为客户提供典型废水的资源化及分质预处理、新型生化处理及回用的全流程综合性服务,实现水污染治理、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

  (2)废气治理:公司的废气治理业务主要为医药化工、光伏原料及市政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减排、处理与综合防治。公司主要通过综合运用“洗涤+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等核心技术,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分离,并对分离的有机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3)固废处置:报告期内,公司在固废处置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污泥处理方面。通过公司独有的污泥淋滤深度脱水技术,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沉淀物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实现污泥深度脱水,以达到后端可焚烧处置的状态。

  公司的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业务主要是向市政部门、水务公司及工程承包商等客户提供设备销售以及相关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及改造等服务。

  (1)环保设备销售:公司主要为市政客户提供水泵、搅拌器、推流器、风机、臭氧系统等设备。

  (2)技术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环保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改造等服务。

  由于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会以各种形态(气态、液态等)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地表水、土壤及地下水等)中,并发生跨介质迁移、转化或重新分配,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中会同样面临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控以及固废处置等需跨领域协同治理的现实要求。

  针对污染物及污染源的复杂性,公司一直致力于综合治理技术的并重发展。公司作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在项目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将污染源治理业务中的既有技术,与环境修复业务的核心技术结合,形成综合技术优势,能够更有效治理与修复难度高、复杂化的污染物项目。如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通过“ECORs电解催化氧化工艺”对该项目中涉及的高浓度地下水进行同步修复治理,避免了传统化学修复方式导致的过度修复问题。公司已在过往项目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的环境修复技术与污染源治理技术协同治理经验,有效解决了多项行业难点,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技术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各业务协同发展策略,还能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与综合的环保服务。技术优势的延伸使得公司在项目实施和运营过程中可以实现定制化与综合化地服务覆盖。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的双向发展,使得公司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地位,各条业务线的盈利能力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

  公司将以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拓展综合环保治理服务的内容,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具体来讲公司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创新发展:

  环保产业正在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的阶段,着力拓展资源化利用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展战略。一方面,公司基于现有技术延伸,重点开展资源化利用方向的技术研发。如在针对污泥处理与处置领域的核心技术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技术的基础上,就污泥基生物炭活化等延伸技术的开展研发工作。公司依托在废水治理领域的经验,就有机废水的无害化与资源化相结合工艺开展研发工作;公司以在污染土壤处置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为基础,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关键工艺开展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公司在积极探索产业投资机会,通过下设产业投资与发展部,围绕固废资源化、废水资源化方向进行重点拓展,寻求经济附加值高、收益曲线更稳定的产业投资延伸,从而形成有公司特色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板块。

  数字化、智能化将会是未来环保行业的发展重点,公司设有智慧环保事业部,打造了由环保工程师与信息工程师共同主导的专业团队,具备自主开发环保智能系统能力。公司的智慧环保开发,以智慧治水与智慧治土方面的传感器研发、监测模型设计,以及大数据共享与应用为重点,开展智慧+环保的融合创新。现阶段公司的智慧环保团队集中围绕公司优势主业进行“智慧+”赋能,已累计开发和应用了“智慧治土、智慧水环境、智慧装备管家、智慧运维”等平台。公司的智慧环保产品已经在土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方面初步完成并已投放市场使用,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综合治理服务与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以环保综合治理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在环保综合治理服务业务中,公司以EPC模式为主,同时采用PC、技术咨询及托管运营等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以获取相应的营业收入与利润。

  (1)EPC模式暨工程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是指公司与客户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根据客户的目标要求,承担包括规划设计、设备材料的采购与集成、工程实施和管理等主要建设工作。公司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全面负责,在建设完成、满足使用功能并具备使用条件后,将项目整体交付给客户的服务模式。

  (2)PC模式暨专业承包模式(ProcurementConstruction),与EPC模式相比的不同在于,在PC模式下项目的规划设计不是由公司完成的。公司根据客户或客户委托的设计单位提供的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并进行可行性试验后确定项目实施规划,并承担设备材料的采购与集成、工程实施和管理等主要建设工作,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负责,完工后将项目整体交付给业主。

  (3)技术咨询模式是指公司为客户提供前端调查、风险评估、设计规划咨询和环境应急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指导项目实施和再开发工作。如针对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提供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修复方案设计等工作;针对治理业务中的水污染治理与废气处理等项目提供试验研究、工艺诊断以及技术方案设计与规划等工作。

  (4)托管运营模式是指客户将投资建成后的环保项目移交给公司,由公司在约定的期限内负责设施的运营管理。公司根据提供的运营服务内容,定期向服务的对象收取服务费用。托管运营模式有助于公司将核心技术优势与环保项目常态运营相结合,为客户的整体需求提供全流程服务,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公司在EPC基础上拓展的服务模式。

  (5)产品销售与服务:在产品销售与服务方面,公司通过代理销售环保设备与产品,并提供安装与维保等服务,获取相应的营业收入与利润,主要客户为各地市水务集团和公用事业单位等。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及竞争性谈判三种方式达成合作,具体介绍如下:

  公开招投标是指客户通过发布招标公告,邀请所有潜在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客户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应商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的方式。

  邀请招投标是指客户通过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客户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从特定投标供应商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的方式。

  竞争性谈判是指客户通过与多家供应商进行谈判、磋商或比价,最后从中确定供应商的方式。

  在具体业务中,公司围绕自身的主营业务领域,面向重点区域市场,组建了专业性强、经营丰富的营销团队,通过客户拜访、客户考察、展会营销、合作伙伴推介、网络平台等方式获取业务信息,并通过技术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在经过商务、技术及战略等方面综合评估后,甄别确定目标项目,选定项目销售负责人与技术人员和客户进行项目技术路径的设计与交流,并在项目成本核算基础上确定项目报价与竞争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在市场开发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针对重点区域逐步开展营销网络建设,依托南京分公司的市场,先后承接了“原江苏华泰化工有限公司等两块地土壤修复项目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施工”、“原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601126)有限公司瑶海区老厂区(暨氯碱化工600618)污染治理一期)东二、东三地块污染土壤修复项目”等项目,体现了较好的重点区域市场的拓展效果。后续随公司营销网络建设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公司及时调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

  半岛平台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和采购过程控制,建立了完善的采购流程与管理制度。公司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的开发、评估与维护,以及采购招标、采购合同管理与监督执行等工作事项。采购部根据项目经理提交的项目设备、原材料或分包服务等采购申请清单,通过询比价、密封询价、简易招标、邀请招标等形式进行采购,采购比选过程中有公司实施部门与内控部门人员参加,确保采购工作合规有效的开展。确定意向供应商后,经内部审核批准,签订合同进行采购。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采购部对供应商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对其开展日常绩效评价与定期考核,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公司注重科技研发工作,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已形成了以“省级企业研究院”为主体架构的研发体系,公司的研发工作围绕行业技术热点、痛点及发展方向,特别是针对环保工程实施中的应用需求开展积极的定向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研发工作围绕着工业污染治理、环境修复、固废资源化和智慧环保等领域,并在企业研究院下设专业研究所,围绕主业扎实推进各项优势业务领域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的各项研发工作。

  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两条驱动因素:一是过往经济发展中产生和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与治理需求;二是与现有工业生产体系、人类社会生活相融合,通过嵌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境,以解决未来可能产生社会危机的环境问题。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保产业的社会意义更加重要,产业责任也数倍增加。依靠政策为主导,由国家政府对整体进行宏观把控,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针对生态环保,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目标。从总基调上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到的层次更深、范围更广,标准更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相关政策也会延续之前的力度,保证实现“双碳”目标。

  自2020年以来,社会面流动控制需求始终制约着环保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防控需要使得人员流动、物资流动受限,项目施工缓慢甚至部分月份停工,产品订单交货也颇受影响;另一方面整体经济承压背景下,行业需求受到抑制,市场开拓受阻,新项目减少,回款滞后。2022年环保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特别是第四季度社会面的传播扩散,对环保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2023年,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恢复稳定,整体发展进入新阶段,流动性管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显著下降,环保产业有望走出下行区间。

  环保产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与基础建设性,现阶段国内环保产业投入中的较大比例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投入,因此在行业成长周期内也会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整体社会面治理需求成本上升的叠加影响,环保产业会发生一定的周期波动。环境污染情况的客观存在、社会民众对生活环境健康的基本需求、国家对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政策引导与法制化管理等驱动因素的影响,环境修复与治理行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具备长期增长的政策基础和社会需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政策标准不断提高,从长期来看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产业地位不会变化,将保持长期的发展与增长态势。

  公司所从事的各个环保细分业务领域均属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保行业),环保行业驱动机制具有弱周期性、政策驱动、技术和资质壁垒等特征,具备核心技术和运营经验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公司的业务聚焦于两大板块,暨环境修复和工业污染源治理。

  (1)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慢性危害,不易被人察觉;

  我国环境修复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期。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发布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投资之下,土壤修复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行业资金来源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以公司主营业务中的污染源治理以工业废水污染和废气污染治理为主,具有以下特点:

  公司的污染源治理业务,主要围绕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开展综合治理。其目标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工业企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行处理并使污染物减少、净化,达到排放标准或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条件。其中工业端废水和废气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例如重金属冶炼工业废水含铅、镉等各种重金属;生活污水富含氮、磷等营养物以及病菌、寄生虫卵;水泥厂、重型工业材料生产厂、重金属制造厂以及化工厂含有污染性烟尘;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会排放含氮、碳氢的有机废气等。

  我国污染源治理行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但仍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且区域性分部特征较为明显;另一方面,目前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委托第三方专业环保企业设计、施工及运营服务的占比较低。随着治理标准的提高以及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政策的推进,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比例将会逐步提升。

  环保综合治理服务涉及环境、土壤、水文、地质、生态、生物、材料、物理、化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的交叉集成一方面可保证环保综合治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对环保综合治理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环保综合治理企业需根据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分布、防治要求及土地未来规划等多方面因素提供包含项目调查、风险评估、方案设计、工艺优化、项目实施及运营管理等在内的非标准化、综合性服务。

  对于行业新进入者,短期内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环保治理服务,仅能承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污染物较单一、项目体量较小的项目。未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及趋严,对于环境修复企业技术水平的要求将不断提升,环保治理行业技术壁垒将愈加明显。

  经过数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研发实力和项目实施及管理能力的企业,业务遍布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水体修复、水污染治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置等领域,市场范围辐射国内多个省市。

  公司拥有较为全面的业务资质和服务水平,品牌优势良好。公司注重品牌建设,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理念,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单位、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商标类)、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诚信民营企业、浙江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杭州市拱墅区突出贡献企业、杭州市拱墅区产业赛道领跑企业、2022年度浙江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从业单位水平评价优秀企业(方案编制类、工程施工类)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具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叁级、机电工程总承包叁级、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服务能力评价证书、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服务能力评价证书、业务资质。在工程设计资质上,获得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甲级、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证书。通过提供一系列优质的项目解决方案、良好的项目施工质量和售后服务,逐渐于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形成了品牌效应。

  公司的技术水平获得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认可。在获得“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领域‘女娲杯’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及荣誉的基础上,报告期内,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这是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认可和肯定。此外,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经过数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研发实力和项目实施及管理能力的企业,业务遍布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水体修复、水污染治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置等领域,市场范围辐射国内多个省市。

  公司拥有较为全面的业务资质和服务水平,品牌优势良好。公司注重品牌建设,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理念,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单位、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商标类)、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诚信民营企业、浙江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杭州市拱墅区突出贡献企业、杭州市拱墅区产业赛道领跑企业、2022年度浙江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从业单位水平评价优秀企业(方案编制类、工程施工类)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具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叁级、机电工程总承包叁级、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服务能力评价证书、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服务能力评价证书、业务资质。在工程设计资质上,获得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甲级、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证书。通过提供一系列优质的项目解决方案、良好的项目施工质量和售后服务,逐渐于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形成了品牌效应。

  公司的技术水平获得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认可。在获得“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领域‘女娲杯’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及荣誉的基础上,报告期内,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这是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认可和肯定。此外,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应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赛道,从节能、重构再造、循环利用3个方面,加紧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

  经过前期高速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在“量”上已经达到可观的规模,但在“质”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质量发展将是后续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环境治理“质”方面提出较高要求:一是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这对环保行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环境服务与能源服务协同发展成为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运营管理、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题。

  未来环保行业的关注点可从环保运营、环境与能源产业一体化、环保领域技术进步及绿色资产等四个方面进行切入。(1)近年来我国供水及污水普及率不断提高,城市水务建设趋近成熟。垃圾焚烧发电投资建设因“国补”退坡增速放缓。未来,环保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水务及固废领域企业提质增效以及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值得关注。(2)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工业企业聚集的巨大载体,环保治理需求与能源需求巨大,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并重将会成为远期发展方向。在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以及增量配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发展趋势下,技术领先的业有望打通供能、节能、环保三个环节,同时实现供能、节能与减污降碳的协同发展,实现从单一环保治理到能源与环保综合运营服务提供商的转变。(3)科技进步引领环保行业快速发展。数字化运营技术有望降低行业成本,而再生水及危废资源化等行业技术的进步,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更能带动企业产品种类的拓展及品质的提高,拉动收入增长,极大提高企业竞争力。(4)伴随我国在区域碳市场领域的探索,国内绿色起步较早并获得快速发展。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及“3060”双碳目标的确立,碳配额等碳资产成为影响企业收入与成本的重要资产。

  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坚力量,是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环保行业虽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环保产业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助推增加环保产业投资,降低环保企业经营成本;国企改革再出发,纷纷布局环保产业,加速行业整合,环保产业正向品质化、集中化转型升级。(1)水污染防治领域发展方向:在水污染防治领域,近年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已成为城镇污水治理行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水环境治理产业增量提质发展的新契机。(2)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发展方向:钢铁、焦化、水泥等非电行业中的大量企业仍未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未达到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非电烟气治理改造需求持续升温,环保市场空间需求继续释放。有组织提标、无组织管控、智能化监控监管、清洁化运输等改造项目将给环保治理企业创造更多的项目机会。(3)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发展方向: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未来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的建设工作,同时,继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形成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收运处理系统,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铅蓄电池、废塑料、医疗废物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与减排。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和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加大固体废物治理投资与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装备技术水平,提高综合利用率。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化优秀研发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充分利用内外技术资源,提升公司在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巩固和保持公司产品和技术的领先或先进地位。

  2022年年底,公司新获得授权专利共计8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新获得软件著作权1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69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60件,外观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9件。

  公司拥有多项先进核心技术。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公司具有高浓度六价铬等重金属长效稳定化技术、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和循环抽提联合修复技术、有机污染土壤高效化学氧化及异味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

  多年来,公司注重科技创新,通过不断研发与创新,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技术体系。在环境修复业务领域,掌握包括高浓度六价铬等重金属长效稳定化技术、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和循环抽提联合修复技术、有机污染土壤高效化学氧化及异味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可用于满足复杂的污染源场地修复需求;在工业污染源治理领域,掌握高盐高氮高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ECORs电解催化氧化技术、VOCs吸附-脱附-溶剂回收治理技术、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技术等关键技术,可用于满足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需求。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较大差异。地下水污染隐蔽性强,地下水流动缓慢,污染具有持久性;另一方面,因为地下水污染的迁移扩散与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性质等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又具有复杂性,和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协同性。我司研发的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和循环抽提联合修复技术,是将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技术和原位化学氧化技术进行耦合与优化,通过快速采样原位分析及定深采样技术,更加精准的模拟和反映实际污染状况。创新的监测方式与注入-抽提装置相结合,能够克服了氧化药剂与污染物难以快速准确混合和定点反应的难题,避免修复不足或过度修复问题,具有氧化药剂利用率高、修复效果好等特点。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聚集了一支拥有多年环境工程、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化学工程、给排水、结构工程、软件工程及概预算等专业领域经验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同时,构建了多元化研发平台,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及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等开展了多项合作研发项目,覆盖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氧化还原修复关键技术装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效淋洗配方优化及工艺研发、高氨氮工业废水新型处理工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兼氧-好氧-沉淀一体化集成式废水处理装备研发、新能源领域冶炼炉脱硫脱硝关键技术研发难降解废水组分分析及诊断、合流制溢流污染(CSO)快速高效净化处理工艺及装备、新型复合型非均相催化剂开发与研制、好氧颗粒污泥驯化培养等多个领域,并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日本静冈环境资源协会等开展了深度交流。

  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司新获得授权专利共计8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新获得软件著作权1件。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69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60件,外观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9件。上述成果的取得主要基于公司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并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公司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产品获得了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拥有一支技术创新能力专业且服务水平完善的人才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为25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8人、本科12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65%,涵盖环境工程、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化学工程、给排水、结构工程、软件工程及概预算等领域,专业配置齐全;在人员资质方面,公司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1人、二级注册建造师39人,合计共有环保行业相关的国家注册执业人员证书70项,达到同行业可比公司较高水平;在研发创新团队配置方面,公司拥有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49人,为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精确制定科学发展策略奠定良好基础。公司员工在专业背景、知识技能、管理经验等方面形成良好互补,使公司能够在项目环境复杂、工程量大以及实施难度高的情况下,合理设计项目方案与实施步骤,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实施进度及项目质量,满足客户对工程质量与完工效率等多方面的需求,具有实现项目从设计、建设到竣工的完全管控能力。

  公司在十余年的工程项目实施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与技术经验,参与了众多标杆性项目,体现了公司良好的服务水平和项目实施经验,如浙江新世纪金属材料市场退役地块土壤修复项目、杭州玻璃集团退役厂区土壤修复项目、杭州危险品转运站污染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浙江富邦集团有限公司填埋污泥应急处置项目、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嘉兴港区三期地块填埋污泥开挖转运处置工程二标段、杭钢单元GS1302-03/08/11/12地块及周边规划道路区域土壤修复工程、华东制药江东项目二期污水处理工程、中节能万润股份002643)废水改造项目、华东制药江东项目二期车间废气处理系统、衡水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前处理车间和制剂车间末端废气治理工程、杭州市萧山区绿色循环综合体除臭设备采购项目、新疆晶和源新材料有限公司28万t/a高纯硅项目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五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地风险管控项目、平阳县宠物东北地块二期项目和原瑞达焦化厂土地污染修复项目施工合同等。

  逐年增长的业务规模为公司带来了齐全的案例储备,在面对技术要求严苛、污染物成分复杂、体量大周期长的项目情况时,公司可以借鉴以往项目经验,运用自身成熟的技术服务水平,快速诊断项目难点,并准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较为全面的业务资质和服务水平,品牌优势良好。公司注重品牌建设,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理念,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单位、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商标类)、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诚信民营企业、浙江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杭州市拱墅区突出贡献企业、杭州市拱墅区产业赛道领跑企业、2022年度浙江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从业单位水平评价优秀企业(方案编制类、工程施工类)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具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叁级、机电工程总承包叁级、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服务能力评价证书、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服务能力评价证书、业务资质。在工程设计资质上,获得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甲级、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证书。通过提供一系列优质的项目解决方案、良好的项目施工质量和售后服务,逐渐于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形成了品牌效应。

  经过长期在环保领域的深耕,公司建立了各种渠道资源,包括优质客户(市政部门、工程总包商、水务集团、大型工业企业等),技术支持单位(高校、设计院、环科院、第三方检测单位等),社团组织(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商业联合会等)等三大类别。这些渠道资源持续发挥作用,将在区域市场开拓、技术水平提高、项目跟进实施等多层面帮助公司抢占市场先机。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加之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市场开拓受限、原材料成本上升、综合毛利率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2023年,若公司市场开拓、项目实施与交付、综合毛利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公司全年可能仍面临业绩下滑或亏损的风险。针对此潜在风险,公司2023年持续加强市场渠道建设和业务拓展,聚焦核心技术研发,确保工程履约进度、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内部管理,全力达成良好的经营业绩以化解潜在风险。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的要求与标准不断提升,行业相关技术含量和技术实力的不断升级。公司是一家综合型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是驱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因素,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若公司不能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准确、及时地对技术工艺优化升级,则公司技术、产品及服务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力降低的风险。

  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能否保持核心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通过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等方式强化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关系到公司能否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未来如果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对公司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综合治理服务以及环保产品销售,为持续提升技术先进性,公司预计将持续研发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领域的专利、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如果出现专利申请失败、核心秘密泄露、知识产权遭到第三方侵害盗用、第三方对公司知识产权提起诉讼等情形,将对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华东地区,公司经营区域较为集中。在开拓华东地区以外的其他市场时,公司作为新进入者,在行业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业务拓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公司目前已经在华东地区以外市场取得较好成绩,但华东市场依然是公司的业务发展重点。如果未来公司在华东地区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且在其他区域市场的经营巩固与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公司可能面临因经营区域较为集中产生的经营风险。

  公司收入呈现季节性波动,主要由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客户结构所引起。公司主要客户中的市政及国有企业客户一般于每年春节后启动招投标工作,公司中标后还需历经一定的公示期和签约期方才具体签订合同,故上述客户的项目施工大多于每年一季度之后正式启动,收入主要发生于三、四季度。公司收入呈现季节性波动,但员工工资、研发费用等各项费用在年度内均衡发生,因此可能会造成公司出现季节性亏损或盈利较低的情形,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为27,050.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03%。应收账款控制已取得部分成效,但余额仍相对较高,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营运资金压力。报告期内,经济环境整体承压,地方政府资金支付压力加大,工程实施类项目客户款项回收相对滞后。但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各地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经营稳定、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公司已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如果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或者客户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受到社会面流动控制和整体经济承压的影响,环保行业增长遭遇一定阻碍,整体竞争力度上升,盈利水平承压。受行业整体承压影响,公司毛利率产生较为明显的波动。若未来环保行业竞争度进一步加剧,将会对公司毛利率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如果中国有关税收优惠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由于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取得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不满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等,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综合治理日益重视,相关部门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政策,鼓励环保相关企业加大产业投入,全面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公司主营业务覆盖环保综合治理服务以及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两个领域,与国家推动环保相关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但是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在出台时间、实施力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该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环保及其上下游产业产生波动,对于公司未来持续快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82.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50%;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85.3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46.46%;实现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666.0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32.04%。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综合性环保企业,公司成立近二十年来一直专注于环境保护产业,并将在未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围绕环保主业做更深层次和更多元化的开发与建设。

  围绕环保行业长久以来的“政策—市场—技术”发展规律,公司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并确立了通过研发创新构筑核心技术壁垒,以“环境修复”与“污染源治理”作为产业拓展基石,将“资源化”与“智慧化”立为长远发展方向,将公司打造为一家国内领先的综合环境治理与服务提供商。借助科创板的平台优势,公司将通过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动态跟踪,进一步优化并完善公司战略。

  公司以“环境修复”与“污染源治理”作为两大产业拓展基石,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水体修复、工业水污染治理、废气治理及固废处置等领域形成了合计9项成熟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在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医药化工行业废水废气治理等细分领域拥有独特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享有较高的行业地位。上述细分领域因项目复杂性与高技术门槛,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公司将继续保持在优势业务领域的积极拓展,提升经营规模与盈利能力。

  (1)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发展战略:公司重点发力领域将从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进一步扩展至矿山修复、垃圾填埋场修复及地下水管控与修复等。同时,在区域市场层面继续深耕浙江市场,并依托于经营网络的优化,在江苏、安徽、山东、湖北、重庆、广东等经济较为活跃、市场潜力更大的地区拓展优质精品项目。在产业链纵向拓展上,积极尝试向修复工程上游的咨询、调查、检测、修复药剂、特种设备和向下游的处置终端等业态拓展。力争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整体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从行业领先企业成长为排名靠前的头部企业。

  (2)工业废水与废气治理发展战略:公司将聚焦医药、化工与新能源领域,依托标杆项目经验,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周期,加大市场投入,积极承揽优质项目;同时开展“核心技术装备化”工作,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可标准化销售的定制装备,提升自主装备销售模式在主营业务中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尝试拓展行业领域,聚焦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延伸,打造有公司特色的工业污染源治理场景覆盖。在该领域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跻身为行业领先企业。

  随着国家资源化利用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与践行,环保产业的关注点将由“无害化”转向“无害化与资源化”相结合的发展周期。公司计划采用资本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着重布局资源化利用板块,重点聚焦固废处置、污水资源化等细分领域。公司内设产业投资与发展部,并计划通过产业基金、联营投资或技术供应等形式,用三到五年时间进行板块布局,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形成“三轮驱动”的格局。

  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主要发展动能正不断融入各实体产业,环保产业也在逐步探索智慧化与数字化的结合利用。公司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互联网+专委会的首届会员单位,通过下属的智慧环保事业部,已在环保业务中的智慧化应用积累了多年探索经验。2022年12月,公司已交付业内首套土壤治理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公司独立研发,可实时分析项目进展数、追踪和溯源问题,实现土壤污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追求效率和质量的最优平衡。同时,公司在水体修复领域的智慧化产品也在积极研发中,有望在未来形成“治水技术+EPC+管理”的完整业务布局。

  在智慧环保领域,公司将按“短期主业赋能”与“长期增长赋能”并重,尝试通过三年时间,围绕已有的成熟业务板块进行“智慧+”融合。在已开发的智慧治土、智慧水环境、管网医生等产品基础上,进行迭代优化,并选定优质细分领域作重点突破,提升数字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逐步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3年度将是公司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重要发展年度,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将采取以下具体的经营计划与措施:

  扎实推进公司各在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作用,深化与知名院校的研发合作,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在已取得“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水污染控制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成果转化与运用平台”、“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的评定工作,筹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主持与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打造更优秀的技术研发平台,聚拢更优秀的科技研发资源,创造更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

  在具体研发工作上,公司集中于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水污染治理领域以及固废处置领域开展持续研发工作,重点就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关键药剂、专用设备与技术开展持续研发;就一般工业固废的无害化处理与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就工业废水及废气治理领域,重点开展核心技术装备化的研究,打造专用设备产品。同时在智慧环保以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继续开展研发,并针对绿色减碳技术进行融合。通过技术研发计划的有效开展,依托相应的技术成果,预计将在公司现有主业中实现进一步的降本增效效果,整体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

  围绕“立足浙江、深度开发华东”、“聚焦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和“布局华中与西部地区”的市场布局战略。2022年度公司分别于安徽、新疆、湖北等地区取得一系列标杆项目,同时,业务区域集中的特性得到改善,省外承接业务规模得到较大提升。2023年度公司将继续以各分支机构为支点继续深耕省外活跃市场,稳健开展业务拓展。

  随着社会流动与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向好,国家及环保行业环境有望逐步恢复。公司2023年度力争实现营业收入3.5-4.0亿元,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注重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加强应收账款的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及考核管理,力争改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状况。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战略,围绕战略要求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增进效益。要保证决策精细制定。推进长期战略规划工作实施,全面加强治理层、管理层和业务骨干梯队设,确保决策前瞻务实、精准高效。要保证计划精细执行。强化生产经营计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系统性,确保计划精准、全面、系统执行。

  同时强化组织建设,做好各部门与工会小组的思想引导和业务辅导,强化制度建设。以管理工具数字化、制度系统化、流程标准化为模板,提升管理精准化水平,形成高效、积极的工作风格。让管理更加稳健、均衡、严谨和高效。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