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住别墅、开豪车、人均百万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为何欠了一债?

2023-05-13 阅读次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说出这句话的正是华西村村民,在这里家家户户住别墅,人人都开豪车,直升机更是普通的代步工具。

  华西村高楼大厦林立,建筑规模直逼市中心,村民人均百万富豪,是大众眼中的“罗马”之地。

  可如此繁华的华西村竟然会出现大量人口流失,甚至负债400亿巨款,从而跌下神坛。

  华西村还没有实现人均富裕的时候,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667位村民,800亩田地,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水平不高。

  他们所收获的粮食,需要上缴国家一部分,而由于天气原因,粮食产量本就不足,所以村民们所能够剩下的粮食也很少,平均下来,一天只有半斤左右的大米可以支配。

  如果是一个人独居,半斤也勉强能够满足生存需求,但如果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半斤的粮食根本没办法满足一家人的生存需求。

  而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得到改善,那是因为华西村出现了一位神人,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带领华西村实现了富裕,他就是华西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吴仁宝。

  1961年11月,吴仁宝从国家的手里接过重担,成为了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负责改善华西村的经济情况,提升经济水平。

  吴仁宝第一次来到华西村的时候,有些许的惊讶,因为这里的环境非常糟糕,人们的思想比较落后,经济状况也非常差。

  因此,吴仁宝决定先从华西村村民关心的土地问题着手,他带着村子里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询问,然后又亲自去土地里查看情况。

  首先,华西村的村民有662人,但土地只有800亩,这就导致人均可支配土地大量缩水,进而造成粮食收获不够。

  其次,华西村的土地并非集中式分布,这些土地都被大块的岩石,沟壑,树林隔开,而这些被隔开的土地面积又非常地小,导致村民的耕种非常麻烦,耕种效率大打折扣。

  最后,当地的耕种技术也比较落后,村民只知道“靠天吃饭”,不知道利用工具。

  为了改变华西村的现状,吴仁宝决定先去山西大寨村学一下,再回来改造华西村。

  在山西大寨村,吴仁宝学到了关于农业发展的各种办法,也明白了该如何去改善华西村情况。

  他来到了被树林挡住的土地上,告诉村民可以砍树开荒,让分散的土地连接到一块儿,提高耕种效率。

  不仅如此,吴仁宝还找来了省城的专家,传授村民耕种技术,提高村民们的劳动效率。

  看着村民们高兴的模样,吴仁宝也非常欣慰,可这并不是他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仅仅是摆脱贫穷,没办法让吴仁宝认可自己的成绩,他决定带着华西村走向更好的未来。

  可农业方面的发展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华西村如果想突破现在的局面,向前走一步,就必须改变农耕思想,向工业化转型,从而改变华西村的情况。

  但工业化道路并不是那么容易走通的,如果没有计划好,很容易成为国家明令禁止的“资本主义”模式。

  为了搞清楚村民们的想法,吴仁宝只能找到村长等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询问他们,关于走工业化道路,村民们会不会配合自己,还是半岛平台说他们并不想去“冒险!”

  村长表示,自己不能代表村民做决定,让吴仁宝把村民召集起来,然后简单地开一个小会,询问大家的意见。

  可他没想到,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村民竟然无一人反对,大家都同意按照他的计划做事,也甘愿为此承担风险。

  1969年,吴仁宝带领华西村的村民在村子里的角落里建了一个五金厂,专门用来制造大型机械的零件。

  这些零件工艺简单,市场需求量不大,因此很多的工业大厂都不会浪费时间制作零件,他们认为利润太低了,不愿意去做,也不想去做。

  而吴仁宝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他知道村民们都没有工业技术,零件的制作简单,不会让他们为难,再加上单子的数量低,不会引起国家的关注。

  而华西村的改变也逐渐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很多的人都来华西村考察学习,吴仁宝害怕五金厂被发现,每次都会让村民假装干活,吸引前来参观的人的注意力,从而保证五金厂的安全。

  在后续的几年时间里,五金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华西村的村民也从人均富裕,走向了人均富豪。

  当五金厂运作越来越好的时候,国家却于1982年,下达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计划,要求华西村按照国家规划进行发展,这可愁坏了吴仁宝。

  按照国家的要求,意味着五金厂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而华西村的经济又会停滞。

  吴仁宝仔细地思考了一下,决定在国家的安排下,另行招聘,由专人打理华西村的土地,然后再让村民进行五金厂发展。

  当他处理好一切的时候,上海工业大洗牌,工业厂家都开始寻找合适的开厂地址,吴仁宝抓住机会,与上海铜厂搞好关系,双方签订协议,成为了合作伙伴。

  在上海铜厂的帮助下,华西村开始光明正大发展工业,逐渐在钢铁,冶炼等行业成为翘楚,而华西村此时的身价也来到了八位数时代。

  1992年,“南方谈话”对工业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吴仁宝在“南方谈话”的时候每天熬夜到天亮,仔细分析邓公的预测,从而抓住了基础建设材料需求的缺口,开始带着华西村村民更上一层楼。

  他在华西村东拼西凑,拿到了400万,又去银行贷款2000万,并拿着这些钱采购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材料。

  吴仁宝又拿着这些收入打造华西村,让华西村成为了工业界的佼佼者,实现了人均百万富豪的想法。

  正因如此,华西村的村民才有底气说出“谁家没有几百万家底,那都不好意思说是我们华西村的人!”

  那段时间,华西村成为了大众眼中的梦中罗马,而华西村的村民最少也有600万的存款,令所有人惊叹。

  自2001年,华西村就已经修建了飞机场,还修建了公路,隧道,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不仅如此,在房屋建筑方面,华西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觉得村子里的建筑要赶上市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他们的富裕。

  龙希国际大酒店花费30亿元,有72层,酒店内部还有身价过亿的纯金牛,无比奢侈。

  而对于外界的看法,吴仁宝表示:“华西村有实力,我们就是要向市中心看齐,我们要成为另一个可以与市中心媲美的地方!”

  1994年到2003年,吴仁宝先是成立华西集团,然后又带着华西村走进市场,成为了人均上市的村子,最后凭借着钢铁等重工业让华西村成为了身价百亿的村子。

  在那个人均收入只有两三千的时代,华西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二十几万,是其他村落无法企及的收入水平。

  可是,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的,其他的村落也不会一直停滞不前,他们也会向前进。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重工业已经失去了优势,其他的村子也随着大部队开始转型升级,华西村也不例外。

  但华西村有一个缺点,他们只看到了重工业带来的巨额利润,并没有看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转型的时候并没有将重心偏向第三产业,而是还死守着重工业。

  这就导致其他村子一步一步跟着大时代发展的同时,华西村停滞在原地,没有成功转型。

  值得庆幸的是,华西村虽然没有成功实现转型,但重工业的红利也足够他们生活,再加上第三产业还没有迎来完全的发展,所以华西村还算不上失败。

  由他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带领华西村进行下一步发展计划。

  再加上华西村主要负责人基本都是吴仁宝的亲戚或者家人,华西村村民几乎没有什么权利,而公司的占有比例也非常不公平,吴家人占大头,而村民只能从中得到一小部分利益,这样村民们极度不满,彼此之间产生了嫌隙,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

  除此以外,村民们对于资产分配也有意见,他们认为自己作为华西村的一员,是作为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工作,并不是签了卖身契给华西集团,没必要所有的需求都得经过华西集团的同意。

  村民们就连买房子都得经过华西集团的审批,而且只能在华西村所在地买房,这让村民苦不堪言。

  而且这些年的收入,村民们几乎没有看到真金白银,大家只有所谓的股份,村民早就不是很开心了。

  更糟糕的是,华西村后期兼并了一些村落,这些村民并非土著,不被华西集团认可,待遇也比原住民降低了很多倍。这就导致新住民和原住民之间经常闹矛盾,大家对华西集团也没有那么信任,做事也比较懒散,有些村民为了反抗,甚至不去上班。

  吴协恩为了解决矛盾,试着带领集团转型,将目光放在了第三产业,产业,但所得到的效果都是杯水车薪,没办法解决矛盾。

  最终,华西村也在剪不断,理不清的矛盾中越来越衰落,大量的工厂被迫关门,许多的村民为了生存,选择远赴他乡,这也导致华西村人才大量流失,劳动力不足。

  2016年,华西村还没有成功挺过难关,其负债总额已经达到了400亿元,给集团带来了经济危机。

  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华西村从贫穷到富裕的阶段,也见证了华西村从神坛跌落,而这一些的根本就在于改革。

  一开始的他们追上了改革,实现了华丽转变,但后期却固步自封,抛弃改革,最终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这也算一种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