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几十年走完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中国工业崛起之路有多难?

2023-05-25 阅读次数: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两百年以来,世界先后进行了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都让人类生活发生一次巨变。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可建国以后,中国仅用了70多年,就走完了西方两百多年的道路。

  1953年,经过三年的恢复建设,我们国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的工业化历程正式开始。

  我国领导人在分析了国情之后,明确提出,应该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必要的工业基础。

  但是,此时的中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发展重工业,中国没有基础、没有资金、更没有经验。

  “一五计划”以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但是很快,照搬苏联模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因为过于强调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都被忽视了,这导致了全国的产业结构过于扭曲,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的十分缓慢。

  另外,过于强调计划经济,也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灵活性,这也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我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深刻反思之后,我国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同时开始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我国领导人提出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实在太过落后,和国际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

  于是,我国又将加速发展、赶超先进国家作为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战略选择,尤其是着重发展“钢铁工业”。

  60年代以后,中国面临的国家环境开始严重恶化,越南战争迅速升级,曾经的“密友”苏联,也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

  到1976年,我国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生产秩序混乱,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严重困难。

  但是我国也积累了一些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探索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对我国之后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此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之前在探索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实现财政状况的好转,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工业布局也进行了调整,以更加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

  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可以通过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各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

  在工业化探索时期,为了改变旧中国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局面,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对内地和许多较为贫穷的地区进行了开发。

  80年代以后,这些地区的许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于是政府开始积极布局调整。

  这些企业原来很多都是生产国防产品和重工业产品的,但是80年代以后,国防产品的订单减少了很多。

  为了维持发展,很多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始开发和生产轻工业产品以及民用产品。

  在企业的管理上,也改变了之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通过“责任制”和“放权让利”等多种改革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已经趋于协调,产品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由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像以前一样,进行粗放的发展模式,以积累资金为主要目标,导致了对技术投入不够,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只能大量的涌入城市。

  农村劳动力的到来虽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受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药制度等等影响,这些人只能务工,不能迁移。

  这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小城镇的发展依然受到限制。

  半岛平台

  1991年,我国完成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迈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我国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基本消除了建国以来一直困扰经济发展的“短缺”和“卖方市场”的约束,为以后走新型工业户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小康水平的实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低等、劣质的产品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再加上外来产业的冲击,部分产业丧失了竞争力,中国开始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进入了国际上常说的工业化的关键时期。

  此时的中国,由于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世界现有的规则和秩序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束缚。

  同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也要求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变化。

  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了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之间的开放性和依存性都更强。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国也开始走进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联合国统计的工业门类中,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全都具备,新兴产业领域也在持续推进。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也实现了大的突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铁和大飞机的推出。

  中国的强势赶超能力,也让欧美、日本等工业先进地区感到了越来越深刻的压力。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推出了TPP计划、特朗普上任后,就发起了对华贸易战,将产业链条逐步转移到各项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过去三十年间,我国无论是在物质、资源上,还是在人员上,都有着充分的流动性,这也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活力来源。

  但现在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正在逐步减少,这也是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真正需要的是工业体系持续发展,释放出规模更大、技术要求更高的岗位,为个体的技术、知识创造更广泛的市场和社会需求。

  因此,在工业化道路的下半程,我国的工业化还要继续奋斗,逐步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最终成为世界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