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工业史鉴—日本机械工业在短时间再次振兴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5-26 阅读次数:

  二战以后,日本的机械工业是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历较长时间振兴起来的,并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到80年代初,日本机械工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据统计:1980年日本机械工业总产值已达45兆5400多亿日元(不包括船舶和铁路车辆),约合2240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1981年机械工业的出口额为100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6%。在80年代初,日本许多机械工业产品的产量已占世界首位或居前列,汽车、测试仪器、民用电器等产品在技术上已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加强机械工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日本机械工业在战后的十年经济恢复时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从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改组的艰巨任务。从1956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历时18年的高速度发展时期。这期间,机械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为整个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4倍多,促进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1974年以来,在经济低速发展时期,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虽然减慢,但仍高于整个工业的增长率,特别是在电子工业方面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实行“技术立国”的方针,体现新兴技术和知识集约化的机械工业,正在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日本机械工业的巨大进步,是同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日本把机械工业作为战略产业部门不断加强,政府先后制定了4个振兴机械工业的法令。1956年和1957年,分别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法》和《电子工业振兴法》,突出强调打好技术基础和实现设备国产化。在实施这两个法令的15年内,机械工业的生产增长了17倍。1977年制定的《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法》,促使日本机械工业进入机械和电子密切结合发展的新时代。1978年制定了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法》,进一步把机械工业和情报产业密切结合起来。这四个振兴法令,主要是围绕某些特定机电产品,政府对有关企业进行的生产改组和技术改造,在方向上加以指导,在政策上加以鼓励,在资金上予以支持。他们先从少数产品抓起,逐步增加到几百种。振兴法对调动有关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大力加强生产技术基础,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实行“千方百计满足用户要求”这一行动准则日本机械工业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千方百计满足国内外用户的要求,作为他们一切行动的准则。长崎香烧造船厂厂长说:“我要办的事,就是为顾客提供满意而便宜的商品,同时给公司带来利益。”事实上,这也是日本所有企业衡量其负责人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当时不论在大厂或中小厂都看到、听到“用户第一”、“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之类的口号。为了把这种口号变为实际行动,松下电器公司的具体做法:一是千方百计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特别是了解用户对该厂产品的要求和批评意见;二是千方百计加强研究与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用最经济的办法生产又好又多的产品;四是千方百计加强销售与服务。

  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加强自己的研究与发展能力日本机械工业振兴的全过程,始终是以大力提高技术水平为基本内容。它们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引进必要技术和进口关键设备的“嫁接方式”,既不是全靠自力发展的“播种方式”,也不是全部进口成套设备的“移植方式”。从1950年到1979年,日本共引进技术约34000项,共用汇约100亿美元,其中机械工业是引进技术最多的部门。日本的技术引进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技术引进同生产密切结合,并重视创新,兼采各国之长,形成自己的技术。例如松下电器公司1952年开始从荷兰菲利浦公司引进技术,在菲利浦技术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技术,并迅速运用于生产,从而在家用电器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创造出许多信誉很高的第一流产品。第二,实现国产化以后,仍然十分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如日立工厂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火力发电设备的技术,掌握后,七十年代又不失时机地从通用电气公司引进了100万千瓦火力发电设备的技术,从而保持了技术上的先进地位。第三,通过立法手段,保证技术引进工作合理进行。政府曾在有关的法令中规定:禁止引进国内已有的和没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或者不利于民族工业的技术;引进技术从宽掌握,进口设备严格控制并限期国产化;研制代替进口的设备,由政府补贴一半费用;等等。第四,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加强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这是日本技术迅速进步的重要原因。日本的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30%由国立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70%由民间企业承担。各大公司都把研究与发展工作放在头等重要地位。他们认为“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专长等于生存和发展”。为此他们是舍得花大本钱的。小松制作所1981年研究与发展费用占销售额的40%,即240亿日元,在当时折合人民币2亿元。日立公司科学事业本部有6个研究所,长期性的研究与发展,一般由公司的研究与发展中心负责;中期性的产品研究与发展,一般由各事业部的研究所负责;完善工艺和产品,由工厂负责。各大企业既重视现有产品的改进,也很注意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和第三代新产品的预研。例如,松下电器公司研制的第一代(点位控制的)机械手正在生产线上使用,第二代(连续轨迹控制的)机械手已经完成样品试制,第三代(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又在预研中,并且正在构思技术更先进的第四代机械手。日本引进技术的效果是很突出的。一是赢得了时间。从引进到投产,一般为自己摸索研究的时间的五分之一。正因为这样,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内,只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就掌握了世界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开发的几乎全部科技成果。二是节省了资金。据估算,引进技术的费用只相当于自己从头研究所需费用的三十分之一。三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创造了巨额利润。

  努力开拓机械工业的国际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日本政府把机械工业作为“出口战略产业”不断加强。1955年机械工业出口额只s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经过10年努力,出口额增加到10倍,1965年达到3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5%。再经过10年的努力,又增加到10倍,1975年达到3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6年之后,1981年达到100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6%,产品遍销世界。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约有20%的汽车和机床,20~30%的电视机,50%的收音机、录音机和手表,是日本产品。当时很多日本企业,都在进行大力强化国际竞争能力的宣传,把世界市场作为自己产品的归宿。如丰田汽车公司提出:“面向全球,预见未来”;三菱重工业公司强调:“放眼世界,提高用户的信赖”;小松制作所主张:“五洲四海是我们的活动舞台”;等等。他们不仅有雄心勃勃的扩展计划,更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生产、技术、销售等措施,特别强调要保证产品的优良素质,以此来打入和占据国际市场。如松下电器公司要求“生产百分之百的正品”,公司领导入一再说:即使生产百分之一的次品,对于拿到这种次品的用户来说,也是百分之百的次品。为扩大机械工业产品的出口,日本政府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确定为机械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和办法,如资助国外市场调查费,发放低息贷款,设立开拓海外市场准备金、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成套输出损失补贴基金,还有减税、差额补贴、新产品试制补贴等。

  注重培训工作和合理使用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宏大的职工队伍日本机械工业始终有一支教育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宏大的职工队伍,这是取得显著成就的关键因素。他们认为“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在培养和使用人这个重要问题上,有以下几点:第一,认真选好企业的领导干部。三菱重工业公司12个工厂的厂长,都是大学毕业后有二三十年工作经验,在工作成绩、人望、能力等方面比较突出的,一般都是一步步升上来的。公司选拔干部主要是强调有才能,有进取心和首创精神,半岛平台并且善于在办好企业这个目标下,团结周围的人,不选用那种没有抱负,没有本领,在本职工作上没有建树的人当厂长。松下电器公司的录象机车间里,挂着一条鲜明的标语:“人、梦、结”。“人”,是指热爱事业有本领的人;“梦”,是指有理想,有创见;“结”,是指同心协力,团结合作。他们不但依此选拔经理和管理人员,而且鼓励每个成员都向这方面努力。第二,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把人的积极性调动和组织起来。长崎香烧造船厂厂长说:“厂长的基本职能就是要保证工厂的‘健康’:一是‘身体健康’,即设备正常运转;一是‘精神健康’,即全厂人员精神充沛、干劲十足。”日本企业很注重利用各种方式,包括鼓励提合理化建议、评比以及慰劳、文娱、社交、分红、馈赠等等,刺激工人的“荣誉感”、“进取心”。日本企业对待工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前的横蛮压榨态度,尽量采取“养鸡取卵”的办法,调和劳资关系,例如实行终身雇佣制,提倡以厂为家,采取分红、人股和吸收参加经营管理等制度,增强职工同企业的“共命运”感,这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确实起了相当的作用。第三,特别重视人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日本青年85%受过高中和高中以上的教育。以日本齿轮工业株式会社为例,该厂共有532名职工,大学毕业生占3300,高中毕业生占46%,其余都是初中毕业生。即使如此,企业仍然很重视经常性的培训工作,企业一般都有常设的培训机构,对所有人员(包括经理、部长)坚持有计划的培训。松下电器公司的负责人强调:“用人不培训,经营者之过;培训不严格,领导者之惰。”小松制作所共有14000人,整个70年代培训了5万多人次,平均每人每三年就轮训一次。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制度非常重要,只有坚持这样做,职工才能成材,企业才能兴旺。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经济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的竞争又是教育的竞争。日本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之所以高,人员的教育素质比较高而且整齐,是一个重要原因。它们既有比较先进的设备、技术,又有创造和运用这些设备、技术的素质相当高的职工队伍,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所以才能够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