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振兴东北”口号喊了几十年 为何一直不成功 东北究竟差在哪

2023-05-29 阅读次数:

  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经济社会的转型,东北的发展逐渐走向了低谷,为了振兴东北,我国自2003年开始,便展开了对东北地区的扶持之路。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却依然成效甚微,这不禁让人疑惑,振兴东北究竟难在哪里?

  东北地区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被三山环绕其中,西面是大兴安岭,东面是长白山,北面是小兴安岭,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东北的特殊地位。如果将时间拉回到1945年,此时的东北几乎占据了,全国85%的工业生产总值,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日本。

  毫不夸张的说,在建国初期,东北以一己之力拉动全国工业发展,为我国发展初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8年,是东北最辉煌的时刻,此时的辽宁GDP高达229.2亿,位居全国第三,与第一名的上海,仅差43.6亿元,黑龙江位居全国第八。

  然而1978年,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节点,同样也是东北发展的一个拐点。从这一年开始,东北经济走向衰退,到了2021年,东北三省的GDP总额只有5.57万亿元,几乎仅相当于广东省12.44万亿的一个零头,三省中发展最好的辽宁省,GDP也只有2.76万亿元,只能排在全国第18位,放眼三省所有城市,竟然没有一个GDP超过万亿。2022年,吉林省GDP仅有1.31万亿元,同比下降1.9%,排在全国第26位,辽宁稍好一些,也仅有2.9万亿,排在第18位。

  东北之所以走向衰落,也是国家进步的必然结果,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东北的结症就在于国有企业的转型难。东南沿海地区本就一贫如洗,只要有资本涌入,崛起毫无阻力,而国企关系千万人的生计,稍有异动,就会波及一人的利益,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有企业的改制,爆发了1998年至2002年间的下岗潮,而此时也是东北元气大伤的开始。

  首先东北产业结构弊端明显,过去辉煌的工业历史,导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非常单一,也就是说工业在东北经济中的占比太重,反而先进的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短板非常明显。

  在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已经开始走向经济市场化,和扩大贸易活动时,东北却依然死守传统产业不肯放手,很多老企业,根本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突然转变,发展起来非常吃力。第二是经济体制改革非常缓慢,尤其是对国企改革的难度非常大,东北由于工业发展较早,国企反而在东北的经济占比中,分量巨大,一些历史遗留的陈旧体制无法彻底改变。时至今日,东北的经济市场依然是国企占主导,这就非常不符合当下市场发展的大环境。第三投资经营环境非常不利,如今从全国发展局势中我们不难发现,民营企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而在东北却恰恰相反,在当今市场占主导的环境下,东北似乎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所以东北的经营环境并不乐观,这就令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振兴东北反而更加难以推进。

  第四人口流失严重,试想一下,一个地区没有能够支撑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老工业也在连年衰退,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留在这样一个城市发展吗?显然不太可能,而东北目前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自2003年开始,东北的常住人口便开始持续走跌,短短七年人口流失164万,2021年,辽宁自然增长率为负4.18%,吉林负3.38%,黑龙江负5.11%,三省自然增长率全部都为负数,长此以往,东北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没有人才,又要依靠什么来发展呢?

  东北的特殊性就摆在眼前,但是发展起来也非常困难,十几年来,我国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从各个角度扶持东北的发展,然而东北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深蒂固,所以每次均以失败告终。但即便如此,我国依然不曾放弃对东北的振兴。

  如今,我们也看到了东北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第三产业正在缓慢进行,但因疫情和大环境的影响,东北的发展似乎又面临着一次巨大考验,不过发展不能盲目,寻找契机也是关键,相信,东北实现经济转型指日可待,昔日那个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必将重现辉煌。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