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河南半岛平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知

2023-05-31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现将《河南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轻工业是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对全省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产业领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制定实施《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5号)精神,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劳动就业,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轻工业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辖市要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省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实施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轻工业是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与三次产业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承担着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对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5号)精神,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河南轻工业升级,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作为2009—2012年轻工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方案,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轻工业规模和实力稳步提升。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不含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89.5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9.3%和8.3%,居全国第6位。造纸、皮毛制品、木材加工、塑料、工艺品、家具等6个行业销售收入占全省轻工业的81%,其中发制品、毛皮制品、箱板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农用薄膜、纸浆、搪瓷制品居全国第二位,家具、冰箱、冷柜、日用陶瓷居全国第六位。拥有新飞电器、许昌瑞贝卡、漯河银鸽、新乡新亚、焦作隆丰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许昌发制品、偃师钢木家具、虞城钢卷尺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我省轻工业在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普通箱板纸占全省造纸产量的33.2%,皮革和毛皮鞣制占行业销售收入的76%,日用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文化体育用品、玩具、家用小电器、日化产品等非农原料轻工产品发展滞后。二是大型企业和名牌产品少。除新飞集团外,全省轻工行业无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全省最大造纸企业产能仅相当于全国最大同类企业的12.4%;全省家具生产企业达4000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近百家,但尚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三是部分行业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占到全省总量的27%,皮革行业在鞣制、染色等工序上尚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和清洁生产设施,规模小的制革企业废水难以达标排放。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照轻工业行业分类,包括20个大类45个行业。本规划涵盖除食品工业之外的主要轻工行业。

  1.国际轻工业发展趋势。尽管国际危机对全球轻工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轻工产品和日常消费密切相关,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一是轻工产品需求总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球对消费品需求的恢复和增长,将拉动轻工产品需求的稳步增长。市场空间的持续成长和产业自身的优化升级,成为轻工业在较长时期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轻工业正朝着现代大工业模式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深入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特征。三是轻工业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速。当前,世界消费品制造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轻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业链向横向和纵向方向延伸。发达国家受成本、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快将加工制造环节向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四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集成应用正在成为加速产业升级的动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深入发展,技术创新为轻工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支撑。轻工业产品在制造的深度和广度上快速提高,技术扩散对产业加快升级、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效果愈发明显。

  2.国内轻工业发展趋势。从国内来看,轻工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四分之一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已经成为全球轻工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当前,我国轻工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在稳固确立世界轻工业生产大国地位的基础上,正在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多数轻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生产集群化趋势明显。由于轻工业市场开放程度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多数产品产能总体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加剧。为增强配套能力,发挥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轻工业加快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二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内轻工业进一步深化布局调整,沿海先进省份轻工业的制造环节将进一步向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梯度转移,并逐渐由零散式转移向集群式和链式转移的方向发展。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原料结构更趋于多元化、节约化和可持续化;产品结构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向多层次、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生产技术向创新、节能、环保迈进;设计、研发、营销更趋于高端化和全球化。四是出口在轻工业中仍占重要地位。轻工业是我国出口的传统优势产业,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造纸行业。全球造纸行业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化学木浆单条生产线万吨/年,纸机单机规模45—50万吨/年;2008年全球纸业企业前十名造纸产量均超过800万吨,最大的制浆造纸企业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造纸产量达1371万吨;纤维原料成为竞争焦点,环保问题倍受关注,基本形成了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由于我国造纸用木浆和废纸主要依靠进口,加上中西部地区优质造纸资源短缺,造纸产业以沿海布局为重点的格局短期不会改变。预计未来5—10年,我国造纸工业仍将处于发展增长期,纸及纸板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5%,人均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皮革制造行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皮革产品制造国和出口国,正在加速向产品多样性、高档化和产业生态化方向发展。皮革加工、制鞋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产业链、劳动力素质、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未来10年,我国皮革行业产业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成为行业的发展重点,并加快向低成本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塑料制品行业。2008年,国内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9638.4亿元,同比增长20.9%,广东、浙江、江苏3省占全国总量的56%。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塑料制品行业将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农用薄膜、塑料管材和型材、包装材料等产业用塑料制品仍然是行业发展的重点,管材、建材、压延制品、薄膜、包装材料等生产将逐步向规模经济方向发展。

  ———家用电器行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山东、安徽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在目前家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行业发展已从简单规模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变,产业技术正在加速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节能与环保家电产品将成为未来家电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内需市场为导向的家电产品生产将向中西部转移。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家电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约为5%—8%,出口增速保持在5%—10%,将成为全球小家电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家具行业。我国家具产品30%出口,70%供应国内市场,产值占世界家具总产值的24%,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西部5大家具产业集中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家具产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拉动家具内需的主导力量,以品牌为核心的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物流成本将成为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

  ———电动自行车行业。目前我国自行车保有量约为6亿辆,其中约有20%为电动自行车的潜在用户。产业布局开始转向贴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配套条件较好的中西部地区;产品向“轻、精、巧、高”的轻便型、智能助力型、休闲型方向发展;完善模具、电机、电池等配套能力,走集聚化发展道路,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印刷行业。由于中高档包装装潢印刷品远不能满足配套产业发展的需求,未来十几年,预计将以年均12%左右的速度增长。产业将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低效的技术及装备加快淘汰,产品结构将由品种单一向多样化和中高档方向发展。

  ———工艺美术行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藏热的升温、住房条件的改善,工艺美术产品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未来工艺美术行业将向市场进一步细分、与生活联系更密切、与高新技术结合更广泛和产业集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三)河南省发展轻工业的基本判断

  我省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轻工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我省资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发展轻工业不仅可以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满足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而且能够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扩大就业。轻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是解决我省就业压力大、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三是有利于扩大开放。既能够通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能够促进外向经济发展,扩大出口产品规模。四是有利于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轻工产品种类繁多,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特点,一个产品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一方经济,成为支撑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省发展轻工业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总体上优势条件在不断加强。从市场优势看,我省是近1亿人口的大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轻工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从区位优势看,河南地处中原,随着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的建设,有利于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或全国性轻工消费品专业市场,降低出口产品物流成本。从要素成本看,我省具有长期的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土地、电力等要素供应相对充足,对承接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转移优势突出。从发展基础看,造纸、皮革、塑料等行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地位,PVC、电池等原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玉雕、钧瓷、三彩、汴绣、丝毯等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家电、家具专业市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步伐加快,为轻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发展轻工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布局分散,集聚程度不高。轻工行业特别需要集群式发展,这是省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河南轻工业的主要差距所在。加快发展轻工业,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着力推进由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二是技术工艺落后,规模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部分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特别是造纸、皮革行业问题尤为突出。三是龙头企业和品牌带动能力薄弱。轻工业是消费品产业,品牌效应非常显著。河南不仅缺乏自主品牌,而且能够贴牌的产品也不多,主要原因在于骨干企业少,品牌支撑能力弱。

  总体看,河南省加快轻工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能力强,面临着新的机遇,是对全省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产业领域,应当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强引导,使之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

  把轻工业作为全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劳动力就业、促进城乡市场繁荣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轻工业大省。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场引领、就业优先、创新驱动、外引内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集群链式发展为途径,着力提升塑料制品、家具、造纸等3个产业竞争优势,培育壮大皮革制品、包装印刷、电动自行车、家电等4个特色产业,积极承接玩具、文体用品、五金工具、洗涤用品、陶瓷、灯具等产业转移,培育发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和产业基地,形成空间布局合理、高中端产品主导、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国内低成本、创新型、绿色环保的轻工产品制造中心。

  1.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增强竞争力。轻工产品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必须立足市场竞争,以强化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2.坚持集聚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链式发展,培育一批轻工产业集群。3.坚持绿色制造,着力控制污染排放。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4.坚持品牌带动,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既要培育壮大省内优势企业,又要加大品牌企业的引进力度,以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竞争优势。5.坚持延伸链接,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既要注重轻工产业内部的延伸加工,又要注重与农产品、原材料等产业结构相适应,发展精深加工。

  1.规模总量。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不含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2015年和2020年,分别超过6000亿元和12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进入全国前五位。

  2.结构调整。2012年,皮革制品和中高档纸比重分别达到50%和70%,非农轻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2015年,分别达到70%、75%和56%以上;2020年,分别达到90%、80%和65%以上。

  3.技术进步。2012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0%左右;2015年,分别达到15%和50%以上;2020年,分别达到25%和60%以上。

  4.集聚发展。2012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轻工产业集聚区达到5个以上;2015年,达到15个左右;2020年,达到20个以上,其中超500亿元达到5个左右。

  5.节能减排。到2012年,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均下降5%,造纸、皮革等行业全部淘汰高耗能、高耗水、污染大、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到2020年,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均下降4%。

  扩大塑料制品和家具生产规模,提高中高档纸比重,形成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和重要影响的优势产业。1.塑料制品。

  突出发挥PVC原料优势,重点发展基建、工程、包装和日用塑料制品,巩固提升农用塑料制品,培育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新产品。重点发展功能型农用薄膜、节水灌溉器材、中高档鞋用材料及制品、节能型塑料建材、塑料复合包装材料、汽车和电子电气用塑料及制品,积极开发塑料建筑结构组件及装饰装修材料、保温材料等产品。

  ———提高技术水平。适应功能化、复合化、轻量化要求,塑料改性和合金化技术,增强塑料制品的电、光、热、磁、阻燃、高强度、高耐磨等功能;共挤和复合技术,提高塑料包装薄膜的阻隔、保鲜、防霉等性能;发泡技术,降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2.家具。依托市场区位优势,创建家具知名品牌和家具流通中心,推动家具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家具流通现代化。

  ———开发生产新型家具产品。适应家具艺术性和个性化需求趋势,重视产品款式设计和制作,以板式、软体、金属家具为重点,应用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扩大中高档家具比重。

  ———实施家具名牌战略。加快省内骨干企业培育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引进,培养和吸引家具技术、管理、设计人才,建立家具技术开发中心,创建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提高家具行业发展水平。

  ———建设家具产业基地。依托中心城市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家具专业化配套产业,形成一批家具生产基地。发挥人造板生产优势,提升板材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强家具交易市场建设,推动材料生产和供应商、家具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家具流通网络和流通中心。3.造纸。

  ———优化原料结构。通过战略合作,建立稳定、低成本的木浆、废纸原料供应链。依托现有木浆生产企业,扩大自有林基地规模,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完善废纸回收市场体系,提高省内废纸回收率。严格区域环境容量控制,加快麦草制浆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规模化适度发展草浆,原则上不再新建传统工艺禾草化学浆生产企业。到2012年,木浆、废纸浆、非木浆结构调整为24∶54∶22;到2015年,调整为30∶55∶15;到2020年,调整为35∶55∶10。

  ———提高中高档纸比重。重点发展低定量、功能化纸及纸板新产品,扩大印刷书写纸、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专用纸、低克重高强度瓦楞原纸及纸板等产品规模,积极开发信息用纸、医疗特种用纸等。

  ———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造纸工业重组整合,培育百万吨以上企业。到2012年,前10家企业造纸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到2015年,达到60%以上;到2020年,达到70%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采用封闭循环用水、白水回用、中段废水处理及回收、废气焚烧回收热能、废渣燃料化处理等技术与手段,加大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综合治理力度。

  适度控制制革总量,重点发展皮革、毛皮制成品,提高终端产品比重,以终端皮革制品集群化带动产业发展。

  ———加快新产品开发。以牛皮、羊皮制革为重点,应用剖白湿皮工艺、后整饰技术、新型皮革转移印花技术等,发展汽车坐垫革、家具装饰革、防水防污多功能高档皮革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制革加工水平。

  ———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皮衣、皮包、毛皮毯垫等皮革制品,形成以终端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打造绿色制革产业。水溶性树脂型鞣剂、新型皮革涂饰剂等环保型皮化材料,提高废液循环利用率和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废水排放量。严格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原则上新建项目规模不低于20万张(折牛皮标张)。2.包装印刷。

  适应绿色印刷、创意印刷发展趋势,围绕食品、医药等制造业和文化、会展、广告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优化产品结构。以中高档、多样、多色及易运输、易仓储、普及型为发展方向,扩大低克重、高强度、轻量化的高档纸箱、纸盒的规模。积极发展具有保鲜、防伪、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印刷品。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现代数字化印刷技术,巩固发展胶印印刷,积极发展柔性版印刷,提高后工序的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包装印刷向创意设计和市场服务两头延伸。3.电动自行车。

  以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引进品牌和企业,促进产业规模扩张。———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应用节能快速充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开发轻量化、智能化新产品。加快焊接、油漆、零部件生产和组装、整车组装、包装工艺的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完善产业链条。发挥河南原材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铝、镁高强度轻合金材料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加快电机、电池、充电器、控制器、车架等五大关键部件产业转移,以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带动产业发展。4.家用电器。

  ———优先发展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型冰箱和冷柜等新型节能家电产品,加强关键零部件配套,形成以高效节能环保家电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郑州、新乡等中心城市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性家电产业制造基地。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发挥郑州交通枢纽优势,建立现代化的家电仓储、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家电卖场、批发中心等市场体系,带动家电产业发展。(三)加快培育潜力型轻工产业

  ———引导各地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综合优势,围绕制鞋、玩具、日用陶瓷、照明电器、五金工具、日化用品、文体用品等重点行业,创新招商方式,推进集团式转移,形成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全省轻工业发展。

  ———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增加产品文化内涵,以旅游纪念品、礼品、室内装饰品为重点,突出河南地域特色,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形成区域品牌优势。

  提高骨干企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增强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推进品牌化建设,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形象,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培育河南企业家精神,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在造纸、塑料制品、家具、皮革等基础较好的行业,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把引进国内外品牌优势企业作为实现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环节,瞄准具有网络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

  ———推进整合重组。推动优势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拉长拉宽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控制力。

  ———实施品牌战略。引导骨干企业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规划,推动新飞、瑞贝卡等一批中国名牌创世界名牌,银鸽、新亚、隆丰等一批省内品牌创中国名牌,再培育一批省内品牌,形成河南轻工产品品牌群体。(二)构建高水平产业转移载体,培育集群发展优势

  依托产业、资源、成本、区位等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平台搭建和信息服务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带动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布局。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包装印刷、家具、家电等都市型轻工产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塑料制品、纸制品、皮革制品、陶瓷制品等深加工产品;依托县域产业集聚区,发展玩具、五金工具、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传统工艺美术品产业优势,促进许昌档发、禹州钧瓷、开封汴绣、洛阳三彩、固始柳编、淮阳泥塑、镇平玉雕和丝毯等产业集群发展。

  ———注重引进重大项目。充分利用我省市场和要素资源优势,注重引进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对产业集聚区进行连片综合开发,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家用电器、家具等生产制造业基地。(三)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围绕破解轻工业长期存在的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和高端产品生产能力薄弱等问题,着力推进建立产学研结合、先进技术、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的工作机制。

  ———依托各行业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品研发和工程技术中心,打造产学研的技术联盟,推进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

  ———先进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淘汰落后技术、产能和产品,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特别是在造纸和皮革方面,注重助剂和柔性工艺的应用,发展清洁生产。瞄准消费结构升级,在引领行业发展重点产品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向节能、环保、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方向发展。

  ———实施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推进造纸行业应用深度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中高浓等技术和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清洁生产、非木浆碱回收、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等技术;推进家电行业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关键部件生产线升级改造,实现高端及高效节能产品产业化;推进塑料行业绿色塑料建材、多功能宽幅农膜生产技术升级;推进皮革行业保毛脱毛、无灰浸灰、生态鞣制、废铬液循环使用等清洁生产技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明确淘汰标准,完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我省造纸、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整治清理工作。(四)建设专业市场体系,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围绕开拓市场和加强配套,重点建设仓储、物流、交易、服务等平台,形成与轻工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专业市场体系。———加快家具、家电、皮革、塑料制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专业市场建设。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探索各行业有效的市场运作方式,加快建设高效的流通渠道和销售网络,构建相应的物流通道、分销中心和服务网点。

  ———探索建立现代商储物流体系。引导流通企业保持适当库存,通过快速反应和规模化应对市场多层次需求,提升产品终端渗透能力,扩大产品消费区域覆盖范围。针对不同行业,积极探索、开展物流服务,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

  ———注重发展会展经济。打造中部影响力最大的产品展览会和贸易洽谈会,构建高效率的信息渠道、商业通路和交易平台。逐步扩大影响,拓展贸易区域和层次,扩大来料加工比重,带动加工产业升级。(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构建行业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贸易促进、行业准入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构建行业服务平台。

  ———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投资导向、经济联合、行业交流、国际合作和规范市场秩序等行业服务工作。研究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搭建行业人力资源平台,做好维权、服务、自律、协调和监督等工作,促进行业加速发展。

  ———建立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我调整的能力。

  落实国家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政策,并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增加补贴额度,简化补贴手续。对节能减排、环保类产品,给予专项补贴。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对企业淘汰制浆、造纸、皮革等落后产能进行补贴。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落实轻工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增值税税前抵扣政策。落实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措施,研究制定促进速生丰产林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纸浆及纸的收储政策。鼓励各级政府研究出台支持轻工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引导机构在信贷投向上优先满足轻工业技术升级和并购重组的资金需求。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轻工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支持机构创新针对产业转移的信贷产品和审贷模式,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对产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缓解中小轻工企业融资困难。

  建立轻工企业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在检验检疫、报关通关、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利用省外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重点轻工企业产品出口。探索建立促进轻工产品出口补贴机制,鼓励当地政府对产业转移的轻工企业出口产品所增加的物流成本差额部分给予适当补贴。

  将重大轻工业规划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加快前期工作进程,协调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统筹运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轻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对符合轻工业技术进步目录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并给予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支持。

  分行业研究制定我省承接轻工业产业转移的扶持政策,支持采取资源整合、项目分税、异地托管、合作共建等方式,吸引发达地区链式或集群式产业转移。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引进的重大项目利用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给予奖励。结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重点选择30个左右轻工产业集聚区,集中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六)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拔机制,培养和引进轻工行业高级管理和科技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返还机制。

  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措施,鼓励轻工业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依托轻工业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采用校企联合、订单培训等形式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提高高级熟练技工比重。

  落实国家提高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促进家电下乡等财税政策,制定我省配套政策

  大容积、多门、多温区、无霜、节能等电冰箱生产技术,节能、变频等空调生产技术,家电数字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变频技术和网络技术

  “光生态”新型棚膜、宽幅在线涂覆薄膜生产技术,高性能温室配套材料和温室专用降解地膜生产技术,绿色建材及特种管材生产技术,多功能宽幅农膜生产技术,废塑料改性及综合利用技术,新型环保阻燃塑料制品生产技术,新型免喷涂塑料生产技术

  全自动控制转鼓技术,精密剖层技术,熨平压花技术,多板低温循环干燥技术,全自动无刀模裁剪技术,电脑控制皮革切割技术,电脑控制连帮注塑成型技术,高档鞋面革、沙发革、汽车坐垫革及其制品关键技术

  全闭环伺服驱动、动态成型加工、电磁感应加热和先进拉伸流变塑化技术,多层共挤技术,超声波废旧塑料清洁技术,柔性制版技术

  深度脱木素制浆技术,无元素氯或全无氯漂白技术,低能耗机械制浆技术,草类制浆清洁生产技术,有机溶剂制浆技术,封闭循环用水、白水回用、中段废水处理及回收、废气焚烧回收热能、废渣燃料化处理等技术

  无汞扣式碱锰电池生产技术,普通锌锰电池无汞、无铅、无镉化生产技术,废旧铅酸蓄电池规模化回收再利用技术

  保毛脱毛、无灰浸灰、无金属生态鞣制、三价铬稳定固化等清洁生产技术,中水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塑料动态成型加工、管束干燥机废气回收综合利用、锅炉烟道气饱充等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