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记忆】何郝炬:开启大三线建设

2023-06-06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主任何郝炬先生(汪毅 供图)

  1956年之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两国长达七千三百公里的边境线,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1962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并与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联盟,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当时中国百分之七十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中央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京畿、东北及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晋豫皖赣鄂湘为二线,西北(除新疆)、西南(川黔滇北)为三线,并立即部署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核心是成昆铁路和攀枝花钢铁基地。主席甚至提出骑驴去攀枝花建设,没钱他捐出稿费,由此三线建设的大幕迅速拉开。

  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程子华(原国家建委第一副主任)专驻西南,负责西南三线建设,之后决定加强地区党的领导,西南局李井泉兼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简称三线建委)主任,程子华为常务副主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实际主持三线建设工作。后陆续增加阎秀峰、彭德怀、钱敏①为副主任,中央相关经济部门负责人和地方省市负责人为委员,机械、工业各部委(除二机部、七机部)、建工、商业、物资等部均设立指挥机构,在三线建委统一指挥下工作。

  国家建委下设建工、建材两个小部(1964年机构重组后分别成立)主任谷牧(原国家经委主任)。机构编制并无大小部之分,只是口头提出,原党组改为部党委,我被列入建工部七名党委成员,负责西南工程管理局工作。在全国向学习的号召下,调军队干部汪少川任副部长,赵化风调任部政治部主任,部党委成员实际为3位正副部长(刘裕民、汪少川、许世平),其他委员为设计、城建总局局长,西南西北总局负责人。1965年,因三线建设需要,部直属企业改为8个工程局,各省市根据需要恢复省市建工局,西北、西南工程管理局改为部派出的指挥部。我原为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局长,现在改名为建工部西南指挥部指挥长。

  部直属8个工程局中,一、二、三、四局在西南。一局由原直属公司的一半和原西南一、二、六公司组成。原西南工程管理局第一副局长郑奕任局长,并兼任西南指挥部副指挥长,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吴兴德任副局长兼西南指挥部副指挥长,贾倜兼一局五公司经理;二局由调重庆的部属渤海工程局与西南四公司合并。李子乾任副局长兼一局一公司书记,李景昭(原渤海工程局局长)、陈东野(原西南三公司经理书记)任副局长;三局由原西南驻云南一公司和西南一公司部分力量组成。刘贤(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副局长,云南总公司经理)任局长、书记,副局长李明刚(原西南安装一公司经理)、副书记高某(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四局由原贵州建筑公司和中南二、五公司及西南四公司遵义分公司组成,王森任书记(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书记宋秋白(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党委副书记)。五、七两局(原部属西安工程公司及兰州总公司改设)在西北,六局(原部直属公司剩下一半)调京,八局(原部属华北工程局改设)在华北。

  程子华与我谈话:“三线建设任务很重,西南工程管理局将承担重大工程,是建委直接指挥的主力兵团之一,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他并未告知三线建设的规模,我只有模糊的概念,知道之前已经有工程在施工,在吕正操(铁道部第一副部长、铁道兵代司令员)、郭维城(铁道兵副司令员)指挥下,铁道部和铁道兵的几支著名施工队,1964年以来一直在成昆铁路异常险峻的峨边地区开洞架桥。西南局经委曾组织省地有关领导现场参观,印象极深。

  程子华到西南后的第一件事是前往从沿海迁往重庆的红岩电机厂调研,电机厂工程量不大,重庆建工局一个施工队不到两个月完成基建,厂方组织本厂职工自行安装,预计很快投产。程子华召开现场会议,该厂快速建成的经验,这是专门为农机配套的电机厂,以前全国仅此一家,可谓“独生子”,重庆是第二家,可想而知其重要性。程子华在现场宣布重庆地区由五机部副部长朱光任总指挥长,统一领导,立即启动十几项大中型工业项目迁建、改建。首先是华蓥山地区的几个光学厂,土建安装由我指挥、二局施工,由于项目多且分散,重庆建工分担了部分任务。重庆似乎是攀枝花之后的第二个三线建设的中心。

  以前二机部只管兵器、航空、造船,现在分别成立了几个工业部。五机部成立三线建设指挥部,分设了枪炮、弹药、光学、坦克等几类工厂,规模大为扩大。六机部则设立办事处,由司局长坐镇,在阆中、江津、涪陵等地建设工厂。大型轮船无法在川江上驶,只能制造小型轮船,但大型船舶的核心部分可在三线制造,这样,大型柴油机、化油器等项目亦放在三线。另外,“二五”期间建成的航空工业项目已投产,筹备组长于辉正式担任成都峨眉机械厂(成飞一三二厂)厂长,崔振华任飞机发动机厂(成发四二O厂)厂长。三线建设开始后,拟在贵州建设同一套项目,原发动机厂主管基建的周副厂长告诉我,他已调往贵州,另有一位副部长往来于川黔两地,在三线建委领导下工作,重点在贵州。他还说以前同在发动机厂工作的同事李英杰调到二机部几年了,据说现在也要到西南建设,不过二机部保密等级高,情况不明。

  四机部之前在绵阳建有一套不完整的电子工业城,如今拟在广元再造电子城,一位副部长常驻指挥。八机部是管理农机的新部门,在西南三线设立办事处,副部长刘昂(女)负责。一机部已在德阳和自贡、绵竹建设第二重型机械厂和三大动力特大厂,这次三线建设将扩建大量的民用机械厂,任务很重,副部长白坚坐镇指挥。其中拟建的重型汽车厂选定在大足,筹建组组长是原渤海二分区的干部,他说老厂在济南,是“独生子”不能内迁,因此在三线新建一个工厂。这个项目规模大,投资巨,我指派建工二局四公司承担,工期6至7年,将占用二局三分之一的力量。

  现在我对“独生子”有了了解,这类在一、二线地区的企业规模有大有小、产品十分重要,全国独此一家,可谓国家的宝贝。根据国家要求,要么迁建,要么在三线另建,任务繁重,国家调华东局经委主任、国防工办副主任钱敏负责遴选、组织和实施,任命其为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名列程子华、阎秀峰、彭德怀之后。实际上,“独生子”并不限于机械工业,医药、化工甚至轻工业也有类似的企业,我接触到的有抗生素研究所、抗生素厂、天津医科院血液研究所(生产血液、白蛋白等制品)、乐山造纸厂等应接不暇的项目,令人目眩。我作为建工部成员参与三线建设,所知有限,却感到其历史意义重大。

  不久,建工部为解决三线建设力量不足,除恢复各省市建工厅(局)外,另将沿海省市建工局的力量支援西南西北,调入西南的有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河南等省建公司,包含成建制的运输车队。我把这些公司交给一、二、三、四局临时管辖。

  (本文原载何郝炬著《行者春秋》,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第1版第105—110页)

  何郝炬 1922年生于四川成都。1937年末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先后任夏县中心县委青委书记,曲翼绛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央北方局巡视团团员,冀鲁边区三地委组织部部长、二地委书记兼二军分区政委,渤海区二地委副书记兼二军分区副政委,山东支前委员会民站部副部长,渤海支前司令部前办主任,豫皖苏边区党委部副部长,豫皖苏后勤(支前)司令部前办主任,第二野战军后勤运输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委城市工作科科长,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航运局局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重庆分局局长,西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国家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基本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国家建工部副部长,四川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六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者:何郝炬(1922.5—2023.1),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主任,《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