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五华区企业年报填报指半岛平台南之规上工业企业

2023-06-13 阅读次数:

  2月6日,五华区统计局组织召开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年报暨法律法规培训会,对2022年年报和2023年定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7家规上企业的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工业统计年报是产业统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涉及到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统计以及成本费用调查等内容,相较于月报调查更加全面、系统,对于摸清重点领域产品产能、了解工业经济结构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年报中的成本费用调查,其调查质量直接影响次年工业增加值的核算。

  近日,五华区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表填报指南》以提供更加专业、更加细致、更加有效的业务指导。

  应用成本费用调查采集工业增加值基础数据资料是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成本费用调查是事关真实反映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发展速度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真实客观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月度工业增加值总量核算是通过工业总产值乘以工业增加值率得到。工业增加值率主要是通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取得,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言,它是年报表中最重要的一张表。

  2022年,“工业企业成本费用”(B103-2表)改为“财务状况(成本费用)”(B103表),统计范围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和规模以上工业个体经营户,这意味着2022年成本费用调查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增加“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记)”和“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以“-”号记)”两个指标

  工业增加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组成部分,也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所依据的总量指标。工业增加值不是直接统计的指标,而是通过相关统计和财务指标计算出来的,是一个核算指标。

  通过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可以计算增加值率:增加值率=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1.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根据“生产成本”会计科目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并按“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原则调整后填报。

  2.“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原则:只要计算工业总产值,就要计算相应的产品制造成本。只要不计算工业总产值,就不计算相应的产品制造成本。例:如果通过“生产成本”会计科目归集的部分原材料被企业转卖,未形成产成品入库,从而不计算工业总产值,则这部分原材料价值不计入“制造成本”指标及其中项;如果企业存在入库并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产品,但其生产过程未通过“生产成本”会计科目核算,则应将这部分产品对应的成本加入“制造成本”指标及其中项。如果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自产自耗产品,并且这些自产自耗产品完工转入“产成品”会计科目后,再加工时又转回“生产成本”会计科目继续核算,则这部分产成品价值不计入“制造成本”指标及其中项,避免与第一次核算重复。

  3.该项指标的子项“直接材料消耗”和“生产部门人员薪酬”容易填错口径,后文将重点讲解。

  1.这里的“应交”是字面意思,该项指标并非指企业实际交纳的增值税额。该指标应按计算公式计算获得,与企业实缴增值税应纳税额不一定一致。

  应交增值税(本期累计发生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简易计税

  半岛平台

  方法二:根据本期《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0号”版式为例)主表及各期附表4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本期累计发生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应纳税额减征额-加计抵减额

  1.反映报告期内(例如一年)企业应支付职工的全部报酬或补偿金额的合计,不是企业期末尚未支付的余款。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报酬或补偿。

  2.如果企业财务报告附注中包含“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则根据其“应付职工薪酬列示”部分的合计项的本期增加额填报。或者,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

  3.劳务派遣人员薪酬指企业直接或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等。因企业记账方式不同,“劳务派遣人员薪酬”有2种填报方法:

  (1)显式填报。“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填报大于0的数值,同时,“应付职工薪酬”项下其余指标均不含“劳务派遣人员薪酬”。

  (2)隐式填报。“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填0,但“应付职工薪酬”项下其他指标包含“劳务派遣人员薪酬”。

  有的企业统计员看到“职工”二字便脑补为“正式职工”,导致该项指标口径偏小,收入法增加值偏低。实际上应付职工薪酬所称的职工包括:

  3.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方式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劳务派遣人员)。

  问题二:将《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即年报102-2)表中“工资总额”和本表中“应付职工薪酬”误认为是同一指标,相同数据

  工资总额仅包括企业直接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应付职工薪酬则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其涵盖范围包括并大于工资总额。

  在企业填报的成本费用表时,会出现生产法增加值率大幅低于收入法增加值率的情况,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统计员“中间投入”指标出现漏统情况,具体到表内就是“制造成本”指标大幅低于“营业成本”指标。

  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库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他应负担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型企业,如果将“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等科目合并,只设置“材料”科目,则将“材料”消耗填在“直接材料消耗”中。

  指企业生产制造部门因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与劳动者报酬相关的费用支出,包括生产部门人员(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及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等。根据“生产成本”会计科目劳动者报酬相关明细科目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分析填报。

  统计年报和月报的产值表、财务报表中,绝大部分指标都是和同时期的利润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相匹配的,波动一般来说不会太大。

  应收账款、产成品、应付账款、管理费用中的上交管理费、董事会费、用工人数、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漏填现象较多。

  具体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进行非工业活动;二是企业的管理与核算模式包含了下属企业的一些期间费用。由于这两种情况难以做到费用分开核算,强行分劈会导致数据失真,因此,在填报时不要求企业调整期间费用的数据。

  由于对指标理解不到位,填报数据比实际情况偏小的情况较多,人均薪酬偏低的情况较多。

  上缴的各项税费,生产部门人员薪酬由其包含的各类科目归并填报,应注意不要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