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涅槃重生中国机床崛起之路

2023-06-17 阅读次数:

  2000-2010年是中国机床辉煌鼎盛时期,“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以及各地机床企业大量涌现,国产机床产业一派繁荣景色。中国制造蓬勃发展,对机床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缩小与国外机床技术差距,开始大量引进日、德、美的数控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济一机与日本山崎马扎克率先合作,开创了机床业国际合作的先河;沈二机与德国沙尔曼、齐一机与德国瓦德里希·济根等纷纷合作......沈机、大机在世界机床企业产值排名分别位列第8、第10。济二机成了“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甚至让中国大型汽车冲压产线闯入了美国福特、日产北美、法国标致雪铁龙的制造车间。短暂的辉煌后,中国机床故事才刚刚开始。

  2010年以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制造、航空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转型,对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超高精度机床等中高端机床需求旺盛。外企以高技术为先导、用高技术装配的中高档机床产品进军中国,迅速占领国内机床市场。国产机床在同档次产品中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上的诸多短板也被充分暴露:产品技术、产品结构严重落伍,技术落后导致应用落后。仅仅数年国内的“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均成历史,不是破产重组就是频临破产。综合来看就是中国机床虽然产值全球第一,但是高端机床国产化率极低。特别是在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超高精度机床等领域。超高精度机床的加工精度能够达到0.01-0.001μm(即达到纳米级或接近纳米级),几乎是普通数控机床精度的一千倍,比精密加工还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超高精度机床的应用领域有很多,几乎涵盖高端机械制造的全部领域,可以实现复杂曲面的超精密加工,尤其对于航空航天、前端科研、精密器械和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数控系统技术为例,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企业在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拥有控制高速、高精加工的关键技术,其产品能与机床进行较好的匹配。

  中国机床企业在“双循环”战略的刺激下,正式开启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以A股22家上市公司为例,已有19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整体上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8%和22%。头部企业业绩表现更是惊人:

  海天精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8%;

  科德数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净利润同比增加107%。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大部分公司的业务半岛平台以国内市场为主,华东沿海地区制造业发达,对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大。各公司均加大了对于中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数控机床行业向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根据各公司公布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大部分公司均针对优势应用领域推进数控机床业务,并积极开拓其他重点领域的数控机床业务。在各公司业务规划中,均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数控机床的技术含量作为发展重点,拉近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比如在高档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铣头”上,其刚性、可靠性决定着整个数控机床的性能。铣头构成五轴联动双摆件的机械加工构建达100到200个,单个进口五轴联动双摆件的价格高达100万元以上,压缩国产机床企业利润空间。中科伊贝格组织技术人员攻坚克难,除主轴轴承以及编码器之外,该公司的五轴联动双摆件零部件都做到了国产化,本土化程度达90%。同时由于中科伊贝格产品加入,原本进口超百万元的五轴联动双摆件将至70-80万元。中科伊贝格的产品更是只要50万元,而且公司的国产化还保证了行业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可控,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据统计,在中国市场上中科伊贝格逐渐与德、意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并且有望2022年“扩红”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根据业内人士和行业研究人士调研,机床行业今年有望维持较高的景气度,且有望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的拐点。

  首先是政策面国家大力扶持,出台了多项促进发展企业智能智造及其技术研发的政策,包括:《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据统计我国机床整体国产化率不足70%,中高端机床国产化率约为20%,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因此在中国企业技改期间,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是机床行业的主要下业均呈现增长趋势。数控机床的下业主要为汽车产业、电力工业、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行业,未来有望保持平稳的增长。汽车是机床最大的下业,新能源汽车是汽车领域的主要增长引擎,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58%。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其上游汽车零配件厂商的需求量上升,催生出新的机床需求。

  然后是机床行业另一个增长点来源于老旧机床更换,机床一般产品的寿命约为10年,在重型切削下长时间工作的机床寿命缩短为7到8年。行业的上一个销售高峰是在2011年前后,根据更新周期推算,2021年是机床更新换代的节点。根据初调的结果,10年以上使用年限的机床占存量机床的30%,是潜在的更新需求客户。根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四年每年更新需求有望达千亿元级别。

  最后头部国产机床企业在欧美外贸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荷兰Ter Hoek Vonkerosie是为国际客户生产精密部件的专家,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医疗等行业始终提供高质量的定制工作。Ter Hoek Vonkerosie为了缩短交付周期,决定在自己的工厂完成电极加工,因此采购北京精雕的一台三轴高速加工中心,这是中国机床第一次出现在西欧国家的精密加工企业中。使用后,公司员工就被精雕机床的高精度、稳定性和易用性所征服了。2021年Ter Hoek Vonkerosie提出将3R 机器人接入到精雕的加工中心,很多知名机床品牌都表示,他们为此将需要至少七个月的时间,而精雕工程师们在五周内就提出了解决方案,随后 Machining Innovations (精雕授权的经销商)的团队与一位中国的应用工程师很快就在荷兰完成了安装。

  2020年德玛吉和北京精雕五轴机床的市场份额占比12%,并列中国五轴机床市场销量第一名,德国格劳博占比11%,排名第二,科德数控占比5%,排名第三,德国哈默占比3%,排名第四。

  北京精雕和科德数控,能有这么高的份额,靠的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另外我国机床将出现结构升级,进一步向高端化、集成化、服务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同时,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在存量更新、进口替代及下业景气的大背景下,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预计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5700亿元。

  16. 我国高端机床及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系统市占率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