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2023成都重点工业企业及新经济企业产融合作大会在蓉举行

2023-04-09 阅读次数:

  人民网成都4月1日电 (记者宋豪新)3月31日,由成都市地方监督管理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成都业联合会承办,以“新制造 新经济 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3成都重点工业企业及新经济企业产融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

  大会发布了成都市重点产业链投融资机会清单,包括103个重点产业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71户新上规工业企业、890家创新中小企业、34户拟上市培育重点产业链企业、20个“5+2”区域工业上楼重点项目5个融资机会清单;举行了成都业联合会与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产融合作签约仪式;介绍了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大会上,成都市地方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产融合作大会旨在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重点企业竞争力,发挥重点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扶持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延链补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成都业联合会继续强化服务机制,做好服务支持,实现赋能工业企业;希望各家机构精诚合作、通力配合,精准匹配重点工业企业融资服务;也希望各方优秀工业企业、优质项目共同参与成都都市圈建设,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

  为切实提升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市监管局将全面实施机构聚集、市场提升、现代特色、创新驱动、开放扩容、生态优化、基础设施联通七大工程。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5家,直接融资规模3500亿元以上。深化“蓉易贷”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力争信贷规模累计达到900亿元,入库白名单企业超过1.8万家。组织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产融对接活动,力争全年举办融资对接活动200场以上。

  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已经历史性站上2万亿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多、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都将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建圈强链、企业梯度培育等重点工作,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覆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提供坚实支撑。本次大会进一步畅通了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平台,希望我们在座各位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保障问题,共谋成都市重点产业良性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大力夯实工业投资抓实重大项目,大力推动“新制造、新经济”企业“六上”培育工作,用好财金互动打造“新制造、新经济”服务平台,持续做优产业发展的土壤环境上着力,推进成都工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区(市)县,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容缺办理、多规合一、多头联审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现项目审批“程序不减周期缩短”,坚持专班专员靠前服务上门服务,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定期协调项目建设过程的困难问题,促进项目急速开工、快速建设,做实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支撑。

  从“上规、上市、上云、上榜、上新、上楼”6个维度,持续做优企业培育,推动工业企业新上规300家,夯实工业企业上市培育库,支撑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5家,新增上云用数赋智企业2万家(总量突破10万户),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确保企业培训到“点”、银企对接到“人”、困难化解到“事”,实现服务“精准滴灌”,激励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成为上规、上榜甚至上市企业。

  持续优化政金产品体系,用好已有的财政资源,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有针对性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拓展和供应链需求等环节,依托工信系统的成都制造“产融通”平台、成都市新经济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打造工业新经济领域的优质产融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工业和新经济企业提供政策推送、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人才培训、融资对接、市场开拓等“一站式”服务。加快出台《成都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方案(2022-2025)》,打出针对性政策“组合拳”,为全市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全周期的政策支持,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一企一策”开展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

  大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新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新型材料产业是成都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产品包括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原材料基础上改进提高以及新研发产生的新材料,是支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各重点产业及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底盘技术”。2022年,全市新型材料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近年来,成都聚焦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细分领域“强链”,大力构建以电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绿色建材、先进高分子材料为优势,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陶瓷材料为特色的“4+4”细分领域产业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功培育银河磁体、硅宝科技、光明光电3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蓝晨光、虹波实业、华融化学、方大炭炭、美奢锐等3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拥有福蓉科技、中自环保、侨源气体等10家A股上市企业。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以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为主要承载地,成都欧洲产业城、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

  据介绍,新型材料产业面向成都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对全市先进制造业的配套支撑作用,涌现了一大批“成都造”新型材料“拳头产品”:粘结钕铁硼磁体、镧系光学玻璃、压电石英晶片、六氟化硫及四氟化碳电子特气等新型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有机硅密封胶、芳纶1414纤维、PBO纤维、高品质氢氧化钾、高镍型三元材料、光伏用等静压石墨、碳氮化钛刀具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等产品的产能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加强。

  “我市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通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落实专项政策、完善产业生态、开展项目会战等举措,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人工智能产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61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7,产业增速位居全国第1,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

  细分赛道上,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在多个细分领域位处在全国第一方阵,如智慧医疗全国第4、智慧交通全国第5、智慧全国第5等。价值链高端上,AI芯片和AI框架软件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价值高端,成都市有多项技术和产品是这两个领域的国内“首创”,在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要素资源上均位居全国前列。如:启英泰伦是国内首家集“语音算法-芯片设计-数据处理及训练引擎-软硬件产品研发”全链技术于一体的企业;考拉悠然自主研发的“码极客多模态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是国内首款人工智能算法框架工具软件。

  该负责人透露,未来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需在紧密依托实体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发展前沿、持续创新,不断夯实产业链基础、优化产业生态,聚焦“制造强市”和“智慧蓉城”两大主战场实现新的突破、持续发展壮大。首先,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人工智能产品供给能力。其次,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通用。三是加强支撑支撑服务产业发展。希望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重产基金等设立人工智能子基金,加大对人工智能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与投资机构共同开展项目挖掘、优质企业信息分享、企业健康状况监测、投后管理等机制建设,同步助力投资机构和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大会上,成都业联合会、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签署三方产融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三方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合力打造针对新制造、新经济的产融服务平台,在企业评价模型、构建细分产业链行研体系、搭建产融生态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快速响应机制、打造品牌宣传阵地等领域展开合作。

  “作为一家央企,我们在大会中认识了更多生态链上的企业,有助于央企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同时了解了政策,我们也会加强和机构进一步合作。”中电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欣告诉记者。

  科创通成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书译表示,“通过今天的大会,让我们众多机构聚合在一起,加深了对产业部门政策和新制造、新经济企业的了解,更加激励我们以力量助力建圈强链,助力成都高质量发展。”

  来自成都市监管局分管负责同志,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分管负责同志、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成都高新区国资局分管负责同志,成都业联合会负责同志,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负责同志,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负责同志,成都业联合会36家银行、16家保险机构、16家证券公司等在内的百余名会员单位代表以及21家成都新制造、新经济企业代表等190余人参会。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