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什么是重工业电影?继IP之后重工业要成为国产电影下一个大势?半岛平台

2023-06-19 阅读次数:

  从今年春天开始,“重工业”概念被中国电影人屡屡提及,刷新票房纪录的《战狼2》更被视为中国“重工业电影”迈出的一大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多次提到,中国电影要形成“重工业产品推进,轻工业产品跟进”的格局。

  那么,在中国电影界尚属新概念的“重工业电影”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它被认为是大势所趋?重工业电影的崛起,能给华语电影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半岛平台

  重工业电影是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产物,典型的代表便是美国好莱坞大片,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制作高度专业化、流程化,面向全球市场发行。

  事实上,所谓的“重工业”并非新概念,只不过以前业内都是以“大片”的说法替代的。

  自《卧虎藏龙》起,华语电影人已开始发力打造“大片”。“所谓的华语大片,多指整合华语电影精英甚至部分世界电影精英,来共同打造的华语影片”,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它们不但树立了华语电影品牌,对引领华语电影美学和产业朝世界电影潮流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在2000年前后,打出“大制作+大明星”等旗号的“华语大片”多聚焦武侠等题材,扎堆生产导致审美疲劳,在以喜剧片、爱情片为主的“轻工业”电影不断刷新票房新高后,“大片”一度成为了“过时”的宣传口径。

  过去中国拍电影像作坊式生产,但未来电影产业需要达到更高的专业化程度。这样的转变意味着电影产业的升级。

  导演王晶认为,相较以往讲“大投资”的“华语大片”,重工业电影更讲究“高度专业”,“除了专业,还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雕琢。”

  《封神三部曲》的导演乌尔善也提到,他本意是拍一部按工业化标准生产的电影作品。据他的解释,所谓工业化指的是效仿工业生产的标准体系,具体指标,包含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类型化创作。

  中国电影在2016年进入一个拐点,并开始了产业升级。一方面是消费升级,消费主力从小镇青年升级到中产阶级,这一点从韩寒《乘风破浪》的大卖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以《金刚狼》《速8》为代表的重工业影片的大卖,意味着电影市场重工业视觉奇观类型的消费潜力。

  电影工业自诞生以来,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新机会的崛起。这次重工业类型消费爆棚和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双重升级”,是前所未有的机会。能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出,将在未来电影工业化浪潮中崭露头角。

  从近几年国内影视制作和发行公司、甚至广告主对好莱坞重工业电影的青睐,也可体现出这一点。完美世界曾准备出资2.5亿美元与环球影业达成涉及几十部重工业影片的片单合作,这在国际电影行业中实属罕见大手笔。

  今年1月份中影拟投资1500万美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与环球影业就《速8》进行项目投资合作,在区域内为该影片提供影院发行,这样的大投资,也可以看出中影对《速8》的足够重视。此次中影虽然投资了1500万美元,但并不参与《速8》的具体票房分成,将根据国内不同阶段的票房获得相对应的收益比例。进退之间,国内资方竞逐好莱坞重工业大片的激烈可见一斑。而中国移动和腾讯QQ的广告植入,或许意味着影片背后更多中国金主们的故事。

  对好莱坞重工业大片如此追逐,那么中国自己的电影产业距离工业化还有多远?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电影还处在由手工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有个别的人和团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创作,但是要形成工业,一定是可复制的,可以量化的,可以不以任何个人的能量来决定电影最终质量。

  就当前中国的主流商业电影而言,基本形成了“重工业”、“轻工业”牵引,“类型片创新”为依托的局面。而从《寻龙诀》《捉妖记》开始,近两年我国电影市场逐渐呈现出“重工业”视效大片打头阵的现象,这也是和世界接轨的趋势。

  电影是文化对外交流和输出的重要形式,美国的好莱坞就是最好的例子,推行所谓的大片,宣扬美国精神。中国电影想走出去,重工业电影不可或缺,这是电影发展的必然、文化输出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