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

2023-06-21 阅读次数:

  2022年5月底,身在越南万宁的中国老板杜文涛,在办公室又对手下发了一通脾气,自从四年前来越南开厂,每年到这个时候,他都会莫名地烦躁。总想骂人,跟他一起来越南的中国管理层,也都很清楚他这个规律,每到这个时候,都尽量躲着他。并在背后戏称,他大姨夫又来了。

  没办法,因为马上就是农忙季,工厂的工人要回村收麦子,他算了一下,请假损失的工钱要远超那点麦子钱,他曾尝试着说服工人,结果工人说,中国人就知道赚钱,一句话怼的他外焦里嫩。

  这两年越南表现确实非常抢眼,出口总额力压深圳,GDP超我国广西自治区,2022年GDP增速更是高达8%,一些人甚至认为越南可成会成为下一个韩国。中国南方的产业链大部分都会转移到越南。

  拥有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一群同属儒家文化圈,能够吃苦耐劳的国民,一个有权威并有治理能力的政党,尤其还有一个能够随时抄作业的优秀邻国。越南会不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呢?

  这个问题非常可笑,比泰国能取代德国还可笑,其实人家越南对自己的定位认识地非常清楚。但网上却有一大批人在那里一本正经的探讨。

  接下来,我会从产业链、发展红利、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层面逐一来分析一下越南未来的发展前景。

  越南有位经济学家在自己的文章中,对越南的目标有很明确的规划,十年内超越泰国,五十年内达到中国台湾的发展水平。看了吧,人家没想成为韩国,更没想成为中国。怎么咱们的一些国人就把越南定位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了?

  估计一提越南不如泰国,我相信很多人会一蹦三尺高,不可能!国内有媒体曾经去越南采访过一名做螺丝的老板,他之所以去越南建厂,就是因为他去泰国和印尼去考察,却发现当地早就有了日本和韩国的螺丝工厂,而且配套体系发达。正当他准备打道回府时,却在国际展会上,听到很多在越南设厂的日韩公司都抱怨,在越南连螺丝都买不到。

  但是,当他到越南建厂以后,才发现很多以前想当然的事情,在这里都是坑。比如配套,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有热处理、电镀等环节。寻找这些配套商,就让他头疼好长时间,越南可没有中国的赶集网和58同城,只能通过熟人打听,这效率一下就下来了。

  越南的配套工厂大部分都在村里面,你在一个村里的工厂做完电镀完,可能需要再到下一个30公里外的村里去做热处理。在咱们国家,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个产业所有的配套工厂都集中在一起,隔壁就是你的上下游。

  所以在咱们国家,每个产业链的分工越来越细,这样让每个环节的生产商都能更专注,效率也更高。

  到了越南这里,专注反而成了最大的问题,因为这里没有配套。我姐夫和前文提到的杜文涛老板是同学,都是做板材加工业的,杜文涛去越南开厂,我姐夫去了靠近原料产地的印度尼西亚开厂。印尼的工厂盈利后,有一次他跟朋友去俄罗斯圣彼得堡考察,发现俄罗斯竟然比印尼还穷,他觉得这里蕴藏着很大的机会。建厂后却发现整个镇上只有他一家企业,所有的配套只能自己建,投入远远超过预算。他的经历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细说。

  目前,主要有四类企业向越南转移,第一类是富士康、歌尔声学、立讯精密等果链企业;第二类是三星手机、LG手机、夏普液晶屏、现代汽车等在中国市场出局的日韩企业;第三类是以上两类企业的配套企业;第四类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企业。

  第一类企业之所以转移到越南,核心目的就是拼抢苹果的订单,他们互相竞争,你在越南建设厂房,我就建更大的,你招一万人,我也招一万人,都力求让自己更加符合苹果代工要求,抢到更多订单。苹果就利用他们之间的竞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这类企业不管如何出牌,苹果都是庄家。

  第二类企业,因为在中国市场出局,或者即将出局,所以势必要迁出中国,寻找成本更低的国家,越南就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随着越南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攀升,有一天它们也会迁出越南。

  第三类企业应该说是被迫迁往越南的,因为上述大企业迁往越南以后,发现当地没有配套,就会要求配套企业也迁往越南,最初还是商量,后面就变成了胁迫了,有些企业一般找三家供应商,哪家在越南有工厂,就把订单给哪家。

  第四类企业就是杜老板开设的这类企业,前一段时间,我媳妇跟我大姨子打电话,正好我在旁边,就顺便问了一下她家里的生意怎么样。大姨子说太不好做了,工厂所用的胶、木材等原材料都涨了非常多,工人工资也在涨,但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十多年间却没怎么涨,更头疼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她们这种工厂上班,现在的工人还是10多年前那一批,从小姑娘干成了中年妇女,真不知道这批人不干之后,还怎么招工? 所以这类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方转移。

  分析到这,其实我们就看出来了,整个越南市场就是由前两类巨头撑起来的。用一句话概括越南的产业链,就是这是一个只有巨头,没有伙伴的地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中国就像一个热带雨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和小草,这样才能诞生各类昆虫和动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而越南只有几棵参天大树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自然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那有人会说,中国不是也这样发展起来的吗,从低端到高端,越南为什么不行?因为越南产业版图中缺少最关键的一块,重工业。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那可是一个拥有完整重工业版图的国家,虽然不先进,但是很全面。前苏联援助的那156个工业项目,那是实打实地帮助中国建立起了重工业基础,涵盖了现代工业所需要的钢铁、冶炼、机床、有色金属加工、合金、化工等各个领域。我们和美国建交后,很多方面的合作也都是技术合作。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也在不断地对我们的工业进行升级改造,建房子,有地基和没地基可不是一个概念。

  很多人不理解重工业对整个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我这里举个例子,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冶炼工业,就无法生产乙烯和化肥,没有乙烯,就造不出各类树脂,没有树脂,就造不出容器、管道、电线和电缆,即便三星和富士康在越南生产手机,如果越南没有石油冶炼,等这些巨头撤走了,它连手机壳都生产不出来。怎么去发展自己的手机产业?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照猫画虎,建立属于自己的相关产业,只是因为咱们中国太优秀了,我们就会想当然的认为,我们可以,别的国家也可以。如果都这样的话,巴西和墨西哥应该成为比我们更优秀的工业国。

  最近,我国公布了第一季度经济数据,GDP总量达到28.5万亿元,同比增长4.5%,最让国民担心的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8%。越南呢?GDP仅增长3.32%,出口额同比下降12%左右。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国,占全部出口的1/4以上。美国通胀高企,内需萎缩,带来的就是需求减少,反应在国家贸易上,就是越南出口额大幅下降。美国打喷嚏,越南就重感冒。

  我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原材料、半成品,越南都非常依赖我国,越南制造的一部分利润,通过全球产业链再次回流回我国。所以我国外贸才逆势上扬,这组数据充分显示越南产业链下游的地位,原材料、半成品和销售市场都在外面,就挣点加工的辛苦钱。它用什么来接替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没有一个公司想在本行业给自己培养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苹果入华的目的是赚钱,半岛平台而不是培养华为。同理,特斯拉入华也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培养比亚迪。最后能不能学会,还是要看自己国家是不是争气。巨头撤离后,可能留下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也可能留下一地鸡毛。

  有中国这么一个优秀的邻居,越南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可以随时抄作业,不幸的是,抄作业的过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都知道,既然是捷径,就很难做到脚踏实地,而这些,都需要你在后面的发展中进行补课。

  很多企业迁往越南,除了规避贸易战的影响,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越南的成本更低,越南为了招商引资,推出了2免4减半的政策,针对一些高技术企业甚至是4免9减半,就是外资企业入驻越南后,前两年免企业所得税,后边四年缴纳一半的企业所得税。

  为什么韩日台的企业成为本次转移的主力,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成本比价高,所以他们想办法去降低成本,越南的税收政策对这些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等免税时间一过,政策红利就接近了尾声。

  另外一个红利就是人口红利,然而随着大量产业链往越南转移,越南的工资也在年年涨,从2008年的平均月工资400元已经涨到了2022年的2226元。如果再加上加班费等各种补贴和福利,再过几年,就能看齐国内的工资水平。

  即便工资年年涨,招人也非常困难,因为越南的人口就一亿,总量比中国差远了,所以他能承载的产业数量也是有限的,越南女工非常听话,而且做工也细致,各个工厂都在拼抢女工,这让招工和留人变难的同时,也带动了工资的上涨。

  另外,越南虽然整体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达到93.5%,但是越南和国内一样,也进行文理分科,而且文科人数远大于理科人数,这就导致技工类的人才很稀缺,大量工厂的入驻,让这部分人更加炙手可热,和国内不一样,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越南的技工需要哄,一不开心就辞职,只能通过涨工资加福利的方式留人,有些关键岗位,还要从本国调人过来,这都无形抬高了管理成本。

  越南人生自由并且偏懒惰,虽然与中、日、韩同属儒家文化圈,但越南人的自律性比中日韩要差不少,就像前文我们提到,到了农忙季工人就要回村收麦子,老板给他们算经济账的时候,人家直接来了一句,中国人只知道赚钱。

  越南人不像中国人,为了挣钱我可以牺牲个人时间,可以背井离乡,一年回一次老家。越南人更愿意在家的附近找工作,许多转移过去的工厂,为了招人,只能增设大巴,用大巴去村里拉人,或者把工厂按照工序拆成无数个小工厂,分设在不同的村里,总部再进行总装,这就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而且越南的基础设施很烂,内20分钟走完的路,在越南要走两个小时,我们知道,完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财政的钱哪里来?要么去借,要么通过税收积累,如果借钱,那就避免不了被收割的命运,东南亚四小虎、阿根廷、巴西都给越南上过经验总结课。靠发展积累,速度跟不上,越南的基础设施投入反而是下降的。

  越南人工成本确实比国内第,但管理成本却比国内高的多。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越南的人口红利已经渐渐见顶。

  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响,让亚洲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有钱,就想买房子置地。越南在抄中国作业的过程中,已经抄习惯了,甚至连题目都懒得看了,哪怕自己是A卷,对方是B卷,他也照抄不误,产业链还没建全,地价和房价却上天了。

  自从2015年越南出台新的《住房法》,允许外国人购买房子,越南的房价就开始芝麻开花节节高。胡志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现在已经突破6万元/平米,直追上海和北京的某些区的房价,但越南人的月工资也才2000多。现在越南厂房的月租已经达到每平米20元,在加上管理费,已经快赶上国内某些地区的租金。

  越南的电力供应也有很大的缺口,为了环保,现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都不再援建境外煤电项目,这对越南这种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的打击很大,因为不管是风电、水电,还是核电,供应都不稳定,大规模工业化只有煤电能满足需求。

  资本因逐利而来,必然会为了逐利而去,现在很多日韩企业开始准备迁出越南,寻找下一个成本洼地,印度成了很多公司的选择。

  越南政局稳定,政府也将发展作为优先的选项,但并不妨碍越南的官员吃拿卡要,逢年过节企业都要对政府官员进行打理,否则没几天就会上门一通查,查环保、查劳务,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要比日韩变通的多,所以中国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运行效率要高于日韩,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一些日韩企业开始撤出越南的原因。

  越南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没有国内市场,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咱们国家既能生产,又能消费,这是很多后发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个全球产能过剩的时代,一个14亿人口的大消费市场是稀缺的。外资撤走,我们可以自产自销,保证企业不但能生存,还能进行技术和产业迭代,所以我们既能诞生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比如立讯和歌尔,也能诞生华为、比亚迪这样的科技巨头,这才是我们的底气所在。越南却只能发展出越南版富士康。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反而是我们的威胁。以后我写印度时会进行详细分析。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产业链外流的风险,除了越南外,我们的身旁还有一个人口已经超越我们的印度,而且印度的产业链基础要比越南好得多。那我们怎么打好供应链外流的防守战呢?

  那我们首先要看哪部分产业是我们要保留的,哪部分是可以转移走的。整个产业链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这部分企业也是近几年主动转移的大头,我以我大姨子家和我岳母家的工厂为例,他们属于板材加工业,主要是将木头通过旋切、拼接,热压等一系列的工艺,做成胶合板、刨花板等各类板材。生产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工人手工完成,而且这些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类企业的办公环境、工人待遇都很一般,而且这类企业两头都不在国内,他们一般使用从东南亚和俄罗斯进口的木头,加工成板材后,出口到日韩、美欧等国家,也有一部分由国内市场消化。

  这部分企业肯定要转移,因为他们在国内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行业会越来越集中,最后形成几个大的企业,家庭作坊式的工厂,要么关停,要么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和俄罗斯等地。这类企业,我们也不需要留,它们会消耗我们珍贵的劳动力,这些工厂将工人当牲口用,用废了就扔回社会,成本却让社会承担,所以这类企业肯定要转走。我们既不可能把我们珍贵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给这些企业一直使用,也不会一直让我们的劳动力去干这种工作。

  第二类就是家电、手机类产业,这类产业利润赶不上头部互联网公司,但研发、生产、销售都在国内,属于将整个链条都吃下的产业,而且行业体量非常大,带动很多就业,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并且还在不断地迭代进化,这部分企业即便转移,也属于核心在国内,国外只是补充,属于制造业外溢,而不是转移。我们要鼓励他们全球配置资源。

  第三类就是高科技企业,比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飞行器、半导体等,这部分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我们要重点发展,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主力。要不惜重金发展,一旦突破,我们将登上世界产业链的顶峰,我们的国人也能过上美欧那种生活。

  第一类企业我讲了,没法升级,这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如果全都升级成自动化的工厂,估计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所以转移就转移了,在市场竞争中,自然会留下一批实力强的,这些实力强的,就会想办法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人工使用数量,该用机器的地方一定会用机器,尽量往自动化方向走,等他们迭代完成后,就会对转移到国外的那些企业形成高维打低维的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仍占据优势。

  对第二类企业,我们要降低他们的要素成本,比如我们未来可以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将西部沙漠都铺上太阳能光伏板,降低工业用电成本。淘汰第一类企业,将土地让给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降低他们的用地成本。同时,国家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鼓励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将核心技术和专利都保留在国内,现在咱们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无人工厂,这类工厂就是自我迭代和市场发展的产物,将人工全部变成机器人。只要有电,24小时能生产,这样就将我们人工成本上升的劣势转化成技术上的优势,筑牢护城河,让后发的工业国没有机会进行超越。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在核聚变、量子通信和计算机、工业互联网、生物制药等方面持续发力,开拓更多新兴产业,提升国民的收入,强化我们内需市场的消费能力,将我们国家从生产型大国向生产型+消费型大国转变,将东南亚整合到我们的产业链中,为我所用,实现内外双循环。

  当然了,我提到的只是一部分手段,具体实施中很复杂,需要国家在政策、税收,企业在研发、创造等方面多角度发力。总之,我们既不要轻视后发工业国对我们产业链的冲击,也不要过于杞人忧天,踏踏实实练好内功,不断垒高我们的防护墙,我们就会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从而让我们世界工厂的地位更稳固,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大学男生吐槽毕业前交热水费 宿舍5个人3年一共5725元 学校回应:物价局审批过

  3-0!3-1!欧洲杯疯狂一夜:哈兰德双响,C罗200场破门葡萄牙绝杀

  特斯拉市值一夜暴涨3167亿元!多家车企已接入,特斯拉充电桩有望“一统北美”

  一上午7个患儿做气管镜,有孩子咳嗽三周左肺“白”一片!最近要小心这种伪装性极强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