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京源环保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半岛平台

2023-07-08 阅读次数:

  2022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衔接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节点期。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落实,环保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在全球经济下行、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持续传导的宏观背景下,2022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主营业务实现稳步增长,市场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工业废水领域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深耕核心战略客户潜能,持续开拓新客户、新市场。2022年公司以技术和研发创新为支撑,抢抓行业格局变化及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新机遇,积极部署钢铁、化工等非电领域,并已在钢铁行业取得了较大业绩突破。2022年,公司拓展行业BOT模式,在河北成立了子公司邯郸京源,为公司拓展非电行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断巩固自身优势领域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继与中国电力合作以来,2022年成立了南通京源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陆续投资了南通锦润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海安汇仁新能源有限公司,报告期内,锦润新能源和汇仁新能源两家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营。2022年度,公司管理团队紧紧围绕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坚持同步提升研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29.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63.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96.81万元,上年同期下降14.2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71,542.39万元,同比增长47.4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5,969.75万元,同比增长8.37%。报告期内,公司紧抓环保产业发展机遇,坚持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深耕电力行业,依靠核心技术取得了快速成长。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同时,坚定战略转型升级,坚持资本、技术双轮驱动,积极向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突破。报告期内,新增客户47家,新签订单金额9.06亿元,其中包括河北某钢铁集团项目和河南某钢铁公司项目两个超亿元订单。2022年度,公司一直坚持“创新引领、技术驱动”,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最大程度保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进技术水平发展和业务规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009.51万元,同比增长29.45%。新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1件。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拥有美国专利1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软件著作权46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在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精细化管理,并将规模效应的成果与下游客户分享。通过加强上下游协同,深化产业链合作,实现了行业内企业间的互利共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的同时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资源快速整合。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流程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及企业价值观建设,进一步整合优化各项流程制度,提升组织能力与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引入OKR、卓越绩效等管理模式和开展持续信息化建设,确保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建设高效运营的企业铺垫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崇川区区长质量奖提名奖”。公司通过优化业绩考核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激发上市公司平台优势,优化人才结构,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构建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公司2021年制定了限制性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350.0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10,729.35万股的3.26%,以2021年4月29日为首次授予日,公司按照激励方案首次授予300.00万股,激励对象为34人。报告期内公司对16名业务和技术骨干以及管理人员授予50.00万股,实施2021年限制性计划确认股份支付661.79万元。为提升管理规范性、提升业务流转效率,公司初步搭建了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售前全流程的营销系统CRM系统、招采平台SRM系统,以上两项新系统与前期已建立的OA平台、ERP系统打通对接,极大提升公司业务的流程效率和体系管理。5、成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积极推进可转债募投项目,提升规模及市场竞争优势可期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33,250.00万元,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智能超导磁混凝成套装备项目,该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助力公司在非电行业工业水处理领域深入拓展,加强和扩大核心技术优势,丰富了公司产品系列,提升了公司规模,提高了市场竞争优势,为公司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水处理领域的同时,积极向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公司依托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核心技术,主要向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环保水处理专用设备设计、咨询、系统集成、销售以及工程承包业务。公司在传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四大主要核心技术。公司研发的“磁混凝污水处理集成设备”于2021年被纳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超导磁介质混凝水处理集成设备”被纳入《江苏省重点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二十九批)》。公司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公司现拥有一支以国家“杰青”专家领衔,以“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的环保水处理科研技术队伍。他们拥有多年的水处理行业经验,对于水处理相关新技术的敏感度高,长期密切关注国内外环保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紧紧围绕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力量持续开展自主创新,相继取得了一批研发成果并成功开展了成果转化。在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的同时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资源快速整合。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超导磁混凝高难工业污水处理成套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项目,公司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合作开发“超导磁混凝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研发”项目,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深耕电力行业,依靠核心技术取得了快速成长。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同时,积极向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公司与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润电力、京能集团和粤电集团等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拓展了榆林化学、邯郸钢铁600001)、金光能源等非电行业知名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中标首个零排放处理BOT项目,这将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动能。2022年公司紧随国家双碳战略涉足新能源领域,实施了新能源板块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成功实现“双碳”战略布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工业水处理专业设备及系统,该产品根据客户实际水处理需求设计生产,公司所销售的工业废污水处理设备及系统和给水处理设备及系统均为定制化产品;同时,公司还为客户提供工业水处理相关的设计与咨询服务,以及与设备集成销售相关的工程施工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按照业务模式主要分为四大块: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EP)、工程承包业务(EPC)、设计与咨询业务(E)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业务(BOT)。报告期内,公司EP和EPC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招标文件会对招标范围进行约定,公司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自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客户水处理设备及系统采购需求根据项目性质一般分为电厂整体新建或扩建、原有电厂部分设施改造,EP和EPC模式的适用与项目性质相关,而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其他行业适用的业务模式根据客户具体需求确定。电力、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大型工业项目的配套水处理系统通常包含若干子系统,包括给水处理方面的原水预处理系统、除盐水制备系统等,废水处理方面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处理系统、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系统、生化系统、中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和高难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等。业主或总承包商通常将这些能够独立拆分的子系统项目单独进行对外招标,这些子系统项目基本不涉及土建安装,即采取设备及系统集成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通过对客户项目水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其个性化需求,拟定方案、工艺选择、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采购通用设备和材料(如泵、电气仪表、脱水机、阀门等)、定制非标设备(如本体设备、控制柜等),并成套销售给客户集成组装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报告期内,公司EP业务模式主要适用新建电厂或扩建电厂新增的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的采购项目。扩建电厂是在原有电厂基础上扩建新的发电机组,与新建电厂性质相似,新建电厂或扩建电厂项目土建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专业资质要求高,业主会将整体新建或扩建工程委托给具有专业资质的工程总承包方完成。水处理设备及系统作为电厂配套辅机设备,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方进行单独采购,后续的工程施工由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方完成。工程承包业务主要由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系统集成、安装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组成。相对于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工程承包业务在完成成套设备销售的同时还提供安装施工服务等,包含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业务范围更广。目前公司参与的EPC项目主要为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报告期内,公司EPC业务模式主要适用大型电厂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与新建电厂或扩建电厂相比,已投运电厂单独针对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的改造项目土建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施工专业资质要求相对较低,电厂为减少改造施工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一般会将水处理设备及系统采购与后期的工程施工作为一揽子业务进行招标,由水处理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负责后续的工程施工。公司提供工业水处理项目的设计与咨询业务,主要包括项目技术咨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等。该业务是公司研发设计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相关服务由公司自主提供。BOT是英文Bui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实质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业务,主要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运营,最后项目转让。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邯钢BOT项目正处于建设期。公司主要通过向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环保水处理专用设备设计、咨询、系统集成、销售以及工程承包业务取得相应的经营利润,业务覆盖电力、钢铁、化工、市政和金属制品等行业,报告期内主要以设备及系统集成、工程承包业务为主。公司原材料对外采购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直接对外采购通用设备和核心装备所需原材料、部分由协作厂家定制非标设备、通过协作厂家采购与非标设备配套的少部分低价值通用设备和材料。协作厂家配套提供的通用设备和材料主要包括管道、内件和设备附件等,由协作厂家根据公司设计图纸需求在非标设备协作过程中,基于就近和及时性原则代公司采购并装配在非标设备中。同时,工程承包业务(EPC)中公司负责安装施工部分,由工程施工供应商完成。公司拥有成熟的采购模式,并制定了《采购招标管理规定》、《合格供应商管理规定》等制度,具有规范的采购流程和内控措施。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系统集成中心及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公司生产模式由过去的“非标设备定制采购、协作集成”方式转变为“核心部件自主生产及自主组装集成”方式。公司产品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及生产制造,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产品开发设计和系统方案设计,核心部件由智造中心自主生产,通用和标准设备直接采购,低附加值非标设备由外协厂家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在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定制及协作,最后在智能系统集成中心完成总装。报告期内公司服务模式继续以提供独立的产品服务、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服务(EP)、工程承包业务服务(EPC)和建设经营转让服务(BOT)。在工程建设业务中,公司负责设备安装部分,其余通过专业分包和劳务外包方式进行。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的营销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近年来,公司陆续设立了广州分公司、北京分公司、西安分公司,近两年来,公司以火电、钢铁行业为主导,逐步向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行业进行拓展。由于公司客户主要为电力、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各类大型工业企业,相关项目的采购主要通过招标或邀标方式进行,因此公司的水处理业务主要通过参与客户招标或邀标方式取得。公司的营销及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获取项目信息及项目报备、项目评审、组织投标、合同签署与项目执行等环节。公司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创新机制,面向客户及市场需求开展研究创新工作。在具体项目研究过程中,由研发团队中的核心技术人员确定整体研发思路,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及专业判断后,确定研发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推动公司研发体系规范性,公司配套制定了相应的研发创新制度,对研发部门新品开发、技术方案制作、专利申请、项目投标、配套采购、项目实施等均做了制度指导及规范。明确规范的研发体系为公司保持高效率的研发创新提供了支持。公司在重视内部研发的同时,积极推动与外部研发机构包括高校等的技术合作及交流。吸收并借鉴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有助于不断完善并保持公司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系统集成中心及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报告期研发投入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报告期内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双碳”目标下,节能减排问题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关注,环保行业也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全面升级。公司作为工业水处理设备提供商,主要从事工业水处理相关业务,属于环保子行业水污染治理行业中的工业水处理范畴。公司以现有业务为支撑,专注工业废水领域,拓展至更多的水处理行业领域,布局水处理全产业链。公司在保持电力行业水处理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3591)”;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科创板企业推荐暂行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节能环保领域”。根据《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统计,2021年,全国纳入排放源统计调查的涉水工业企业共有75,276家,废水治理设施共有70,212套,设计处理能力为1.8亿吨/日,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713.8亿元,全年共处理工业废水301.4亿吨。在统计调查的42个工业行业中,废水治理设施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业废水处理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因此,公司在深耕电力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同时,积极向需求旺盛的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领域拓展。在报告期内,公司拓展了钢铁行业的BOT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此外,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污水处理行业也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水资源虽总量多,但人均用水量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排出的污水数量也不断增多,水质发生恶化,水体遭受污染。我国的水质分为五类,作为饮用水源的仅为一、二、三类。根据2023年1月29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的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3.8%,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4.8%。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多差距。近年来,受益于国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加码,工业用水总量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重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工业用水总量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根据住建部发布《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达到625.08亿立方米,比2020年增加53.72亿立方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渐凸显,政府对环保问题日趋重视,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涉及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2015年4月“水十条”发布以来,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推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日益增强及执法制度的逐渐完善,近年来我国环保执法环境在不断优化,执法力度趋于加强,执法手段日益丰富,执法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我国开启了史上最严的环保督查,旨在以中央环保督察为手段,推动地方创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切实解决污染问题,并杜绝污染问题的反弹。该制度的常态化将对地方政府及企业形成强大的环保压力,倒逼企业环境守法,守法将成为新常态。2023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强调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前提,构建和谐人水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经济。结合《“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及近期发布的关于长江、黄河等流域环境治理与发展并重的指导意见,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将有利于水务及水治理行业发展。我国近几年坚持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一定成果之后,目前的关注点从大面积的污染治理逐步转变为对残存的污染进行整治改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污染与地表水污染等均有所改良,而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同时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助力达成碳中和目标。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智慧环保”平台以及工业过程分析等理念兴起都将带动环境监测设备和环保设备的需求增加。同时国家支持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鼓励国内科技设备企业加速研究和技术升级。为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迅速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工业水处理领域涉及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范围宽泛,水质差异性较大,目前大部分企业仅能对其中一项或者部分生产领域提供水处理服务,行业内能够掌握完整水处理技术的企业较少。针对工业水处理领域里不同的水源,需要针对每个项目自身不同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和技术方案,除了要求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出水水质之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技术要求较高。行业内的企业所应用的技术在不断更新,行业外的企业要掌握相关技术体系有较大的技术门槛。大部分行业内用户企业均较为看重水处理设备或技术提供商的过往业绩状况和项目经验,水处理设备或技术提供商所服务客户的质量高低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其获得新客户的能力。供水或污水,无论是哪个用户企业,对水处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的要求都很高,通常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尤其是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成套设备,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用户企业往往更需要供货商具有性质和复杂程度类似的项目经验才能允许其进入投标程序。因此,是否具有同类型项目的过往业绩和经验构成了本行业的重要技术门槛。水处理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拓展营销渠道,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京源环保从事工业水处理业务多年,尤其在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零排放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对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这种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客户关系和品牌效应是其进入本行业的较大障碍。公司目前在火电水处理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电子絮凝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但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公司市场占有率较低。公司火电行业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25,548.75万元、17,072.69万元和32,883.83万元,根据对火电行业市场容量的测算,火电水处理设备投资市场容量约为60-110亿元左右。通过计算公司火电行业相关收入和水处理设备投资市场容量的比值,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32%~4.26%、1.55%~2.85%、和2.98%~5.48%。公司以电力行业为立足点,并在电力行业建立了稳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公司逐渐往非电行业进行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拓展了钢铁行业BOT新模式。在河北成立子公司邯郸京源,为公司拓展非电行业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水利部统计分析,2022年,我国用水总量继续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分别下降46.5%和60.4%。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态势,使得工业废水处理、再生水回用、“零排放”以及专业工业水处理需求持续上升,成为水处理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增长点。公司所处的水处理环保设备制造行业,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市场逐步形成标准化、成套化的水环境治理装备市场逐步形成,相比于定制化的污水处理工程具有生产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占用面积小、投产见效快等优势,与我国当前的污水治理的需求高度契合。随着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水处理相关技术及产品设备的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配合数字化进程,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无需大量人员值守的智能化污水处理运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逐渐成熟,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形成了水处理工程建设运行服务的新业态。根据市场需求及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方向,除进一步优化目前主要产品之外,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推进水处理跨行业应用、深度化处理、处理过程信息化等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以“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为基本思路,强调要在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治理、高端装备和碳中和等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水、土、固、废气将延续严监管态势。伴随监管手段和机制的创新,一方面,环保产业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时代,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大量国资、央企通过组建环保公司或参与民营环保企业混改等方式进军生态环境领域,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格局。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环保法”)正式实施,相比于修订前的法规,新环保法更强调排污总量控制,对超过国家排污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需要,许多省市都提出了“退城入园”的工业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组群的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水处理服务也从单一企业的点源向整个园区的系统施治,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随着工业园区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工业园区的综合水处理业务将有巨大市场空间。我国水处理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而造成竞争无序。在国家政策引导以及环保态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行业对污水处理工艺、再生水回用工艺乃至于“零排放”技术的要求都不断提高,一批实力较低、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被淘汰,一批技术领先、具备综合水处理服务能力的水处理企业将成为行业龙头。公司一贯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积累,视其为公司构建竞争优势以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司拥有核心技术20项。公司在传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四大主要核心技术。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鉴定,公司的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和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相关系统及其应用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鉴定,公司的“折流式电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JYLP-30型MVR零排放废水处理装置”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18年度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电子絮凝含煤废水处理设备”获得2020年度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公司研发的“磁混凝污水处理集成设备”于2021年1月被纳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公司研发的“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集成设备”在2021年6月21日被纳入江苏省发布的《省重点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26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超导磁介质混凝水处理集成设备”被纳入《江苏省重点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二十九批)》。电子絮凝技术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887年,英国人EugeneHermite获得英国和法国的两项专利,该专利将污水与海水以适当比例混合,增加产氯量和提高污水的导电率,再用铁基电子絮凝处理污水,1889年采用此项专利技术的首座污水处理厂落户伦敦。但是能耗大、极板消耗快、处理成本高一直制约着电子絮凝技术的应用和,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电力行业和电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降低了电子絮凝处理成本,推动了电子絮凝的进一步研究,电子絮凝技术再次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用于含煤废水处理主要为絮凝工艺,用于脱硫废水处理主要为三联箱处理工艺,上述传统工艺处理效果均主要依托于投加药剂,由于消耗药剂量较大,存在二次污染及运行成本高等缺点,含煤废水还受其浊度、水温、PH等自身特性的影响,处理效果不佳。因此,寻求一种绿色、不需要投加药剂或少投加药剂、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含煤废水及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是电力行业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针对上述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许多新工艺、新技术被提出,如高效微孔陶瓷过滤技术、电子絮凝技术等,其中电子絮凝技术因投加药剂少(或不需要投加药剂)、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受到行业内广泛关注,但同时电子絮凝技术具体应用到含煤废水、脱硫废水中存在电极钝化、电极造价昂贵、抗冲击能力差、出水效果不稳定等诸多疑难问题。公司基于扎实的水处理技术功底与丰富的工程经验,在充分发挥电子絮凝技术本身优点的情况下进行深度创新,经过深入研究试验,筛选出最优的极板材质,解决了现有传统电子絮凝极板易损耗、电能利用率低的缺点;通过对极板结构和电源模式的优化,解决了长期运行导致的极板钝化问题;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电子絮凝技术的智慧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电子絮凝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和系统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分别为“一种电絮凝水处理装置(ZL1.4)”、“一种电子絮凝处理装置(ZL2.9)”、“一种处理悬浮物废水一体化智能工艺的电子絮凝器(ZL8.6)”、“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工业水处理系统(ZL5.3)”、“一种多级组合式电子絮凝澄清过滤一体化装置(ZL1.6)”、“一种三维旋转电化学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ZL7.X)”、“一种无死角电子絮凝澄清设备的排污装置(ZL9.5)”、“一种非传染性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ZL5.6)”和“一种竖流式电混凝、电气浮高效成套装置(ZL8.2)”;软件著作权4项,分别为:“京源环保高效电子絮凝脱硫废水处理装置软件V1.0”、“京源环保火电厂电子絮凝含煤废水处理系统软件V1.0”、“京源环保火电厂一体化电子絮凝水处理智能成套装备处理系统软件V1.0”和“京源环保智慧水务管理云服务平台软件V1.0”。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5项,分别为:“一种电子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0.6)”、“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及脱硫方法(3.8)”、“一种处理悬浮物废水一体化电子絮凝智能成套工艺(5.4)”、“一种结合超声波的高效电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设备(5.5)”和“一种抗冲击负荷的含煤废水回用处理系统(7.5)”。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将电子絮凝技术引入工业水处理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将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应用在电厂水处理领域且成功向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已在水处理领域树立起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将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应用领域延伸至煤化工、精细化工、农化、电镀、印染等工业领域。目前,公司的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含煤废水、脱硫废水、电镀废水等各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环节及其他有悬浮物处理需求的领域。相较于传统絮凝技术,公司研发的电子絮凝技术无需投加药剂,不存在二次污染,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不受浊度、水温、pH等水质特性的影响,处理效果好。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充分发挥电子絮凝技术本身优点的情况下,通过电极不断优化、独特设备结构、合理电场设计等,成功研发出高效率、低投资、低成本、抗冲击能力强的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鉴定,工业废水电子絮凝技术相关系统及其应用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废水电子絮凝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不属于通用技术,也不存在快速迭代风险。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KOLM教授发明了高梯度磁过滤器,磁分离技术开始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应用。2006年11月2日,青岛某外商独资水务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磁混凝技术正式进入中国。永磁体技术是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核心之一,由于当时永磁体的磁场强度较低,磁介质分离机对磁介质的回收利用率得不到有效保证,市场没能打开,但该技术还是引起了国内水处理行业的关注。随着稀土永磁技术的发展,永磁体的最大磁场强度被提高到0.5T-1.0T,因而近几年磁混凝在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设计院和用户所接受。2020年4月1日,由中国华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T/CECS636-2019磁介质混凝沉淀污水处理技术规程》正式实施,成为国内第一个关于磁混凝技术的团体标准,为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作为一项刚刚兴起的新技术,国内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发展尚不充分,存在磁介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磁介质回收与循环利用率低、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和应用领域局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公司从2018年开始预研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改进方案,在自研的同时,在明确知识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先后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力求突破磁混凝技术应用的瓶颈。2019年12月开始,公司陆续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分别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进一步开展了应用研究。2020年7月,公司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合作,开始研发磁混凝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里的应用。2020年12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超导磁介质智能生产线。在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领域,公司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项,分别为“一种撬装式磁介质混凝脱硫废水处理装置(ZL6.6)”、“一种磁介质粉湿法连续自动投加系统(ZL7.8)”、“一种偏心错流式磁介质絮体解絮机(ZL0.1)”、“一种湿法投加的磁介质混凝沉淀成套装置(ZL2.4)”、“一种波纹辊卸料式磁介质分离机(ZL6.1)”、“一种磁介质混凝反应沉淀器(ZL1.6)”、“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ZL1.2)”、“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ZL4.9)”、“一种磁介质混凝反应沉淀器(ZL5.3)”、“一种基于电磁驱动除垢装置(ZL6.1)”、“一种水处理用复合磁介质的一体化生产装置(ZL5.3)”、“一种基于低阻力的刮泥装置(ZL2.7)”、“一种网格搅拌絮凝反应沉淀设备(ZL9.4)”、“一种斜管气提组合式排泥装置(ZL9.1)”、“一种填料式管道混合器(ZL8.6)”和“一种磁混凝高品质饮用水处理集约化装置(ZL2.4)”;软件著作权3项:“京源环保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软件V1.0”、“京源超导磁介质自动投加装置软件V1.0”和“京源环保磁介质解絮分离一体机系统V1.0”;发明专利1项为“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排泥装置(ZL7.0)”;“外观专利1项为磁介质投加机(ZL3.0)”。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其中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6.3)”、“一种处理微污染废水的超导磁介质的制备方法(4.2)”和“一种水处理用复合磁介质的一体化生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9.3)”;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一种磁混凝臭氧耦合一体化水处理装置(3.3)”;外观专利为“自称重磁介质自动投加机(6.7)”。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是基于物化法的高效吸附净化技术,其通过必要的物理、化学反应使不同污染物形成磁性絮体,再利用磁场力快速实现污染物絮体与水体的分离,是一种对水体中污染物“主动打捞”的水体净化技术。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水量大、净化时间短、占地面积少的优势,并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等水体污染物的净化效率方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近几年得到了设计院和用户的广泛关注。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常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中核心设备磁场强度不足且随着设备老化而衰减、因而磁介质回收利用率低的难题,解决了核心材料不均匀系数过大、杂质过多对系统的负荷冲击和对后道工序的不良影响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随着“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集成设备”在2021年6月21日被纳入江苏省发布的《省重点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26批)》、2021年8月24日被认定为2021年度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在工业污水、城市污水、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等领域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功能改性后的超导磁介质可高效吸附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藻类等污染物,并可以抑制磁介质中重金属元素的渗出,当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经过检测处理出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完全可以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这将使得公司有望在国内水处理行业率先进入饮用水处理领域,拓展了新业务领域。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常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中核心设备磁场强度不足且随着设备老化而衰减、因而磁介质回收利用率低的难题,解决了核心材料不均匀系数过大、杂质过多对系统的负荷冲击和对后道工序的不良影响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成套设备,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行。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京源环保分别开发了干法磁介质全自动投加设备和湿法磁介质全自动投加设备,一方面可以长达十天对超导磁介质投加设备补料一次,从而大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磁介质的投加精度,使系统的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使得磁介质的投加在时间长度内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对系统运行的冲击。公司开发了“京源环保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软件V1.0”软件(已取得软件著作权),使得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成套设备中的各个单体设备均可以通过IoT/DTU将其运行数据直接上传到云端,在云端进行存储,并根据全厂进出水水质、水量及其它工艺过程数据等进行计算、分析后,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参数优化,然后将系统运行指令再下发到就地设备,实现在远程客户端或移动端根据权限对系统进行远程操控或观察,并做到无人值守;应用领域较广,工业污水、城市污水、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等领域均可适用。公司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联合攻关,经涂覆、浸涂、溶剂浇铸或等离子体有机聚合等手段进行功能化改性处理过的超导磁介质,配合混凝剂和/或助凝剂使用,可高效吸附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藻类等污染物,并可以抑制磁介质中重金属元素的渗出。当用于饮用水处理时,出水重金属离子含量低,完全可以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零排放技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先由欧美国家提出、研究和应用的,目前仍在不断革新着的一项集成应用技术。零排放技术一般是指工厂的用水除蒸发、风吹等自然损失以外,全部(通过各种处理)在厂内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任何废水,水循环系统中积累的盐类通过蒸发、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国内工业企业及科研院所自“九五”(1995—2000)开始在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形势的日益严重的形势迫使下开始投入力量进行零排放的试验研究,并开始在化工、火电、钢铁等行业中实际应用。当前用于高难废水零排放主要工艺包括蒸发结晶工艺和烟气蒸发工艺,前者通过“软化+废水减量+蒸发结晶”工艺实现了高难废水中溶质和溶剂的分离,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后者通过烟气直接加热雾化后的废水液滴,将废水中水分迁移至烟气中,废水中溶质迁移至粉煤灰中,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然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蒸发结晶工艺存在预处理成本高,能耗高,运行成本高,副产杂盐等问题,烟气蒸发工艺存在挂壁、结垢、腐蚀等问题,亟待对工艺改进以应对市场需求。针对上述废水零排放技术普遍存在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副产物处置成本高等问题,公司研究开发出一套高难废水蒸发结晶零排放工艺,包括预处理工艺、膜处理工艺以及蒸发结晶工艺,通过固液分离、分盐技术,实现了副产物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固体废物排放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由“零液体排放”向“零废物排放”的进步。同时,近年来,公司针对火电、钢铁等有烟气废热资源的工业企业,开发出以利用烟气废热能源实现零排放的“高难废水烟气蒸发零排放技术”,实现“以废治废”,使系统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高难废水蒸发结晶零排放处理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分别为“一种低运行成本的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ZL5.0)”、“一种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ZL5.4)”、“脱硫废水分泥、分盐零排放预处理系统及工艺(ZL3.2)”和“脱硫废水分泥、分盐零排放工艺(ZL5.1)”;实用新型专利7项,分别为“一种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ZL0.X)”、“一种工业末端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ZL7.0)”、“副产物实现厂内资源化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ZL8.5)”、“一种应用于高含盐高COD废水的精馏、MVR蒸发装置(ZL2.9)”、“一种低温烟气浓缩耦合热水换热器的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ZL8.3)”、“一种FMI-NF分盐结晶系统及设备(ZL6.5)”和“一种MSR-NF分盐结晶系统(ZL3.1)”;软件著作权2项,分别为“江苏京源环保脱硫废水零排放控制系统软件V2.0”和“京源环保高浓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软件V1.0”。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5项,分别为:“一种工业末端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及工艺(0.7)”、“副产物实现厂内资源化处置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及工艺(1.6)”、“一种应用于高含盐高COD废水的精馏、MVR蒸发装置(9.X)”、“一种镁法脱硫废水的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方法(0.1)”和“一种循环式反渗透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1.0)”。II、烟气蒸发零排放技术——高难废水高温离心雾化烟气蒸发零排放处理工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高难废水高温离心雾化烟气蒸发零排放处理工艺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分别为“一种高浓废水烟气蒸发零排放装置(ZL0.5)”、“一种高温烟气处理脱硫废水干燥塔(ZL4.1)”、“一种防堵塞、耐磨损结构的旋转雾化盘(ZL7.0)”、“一种高雾化性能的旋转雾化盘(ZL6.5)”、“一种喷雾干燥塔中部热保护风的结构(ZL8.0)”和“一种双流体喷雾干燥塔顶分布器(ZL0.8)”;软件著作权1项为“江苏京源环保废水零排放的蒸汽发生系统软件V1.0”。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2项为“一种高温烟气处理脱硫废水干燥塔及处理方法(5.3)”和“一种高温烟气余热收集和除尘催化的陶瓷膜过滤设备(0.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高难废水低温循环烟气蒸发零排放处理工艺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为“一种应用于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低温负压蒸发浓缩系统(ZL0.6)”、“一种低温烟气浓缩耦合热水换热器的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ZL8.3)”和“一种利用电厂脱硫烟气余热产蒸汽的烟气换热装置(ZL3.0)”;软件著作权1项为“江苏京源环保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低温负压蒸发浓缩系统软件V1.0”。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5项,分别为“一种利用烟气余热蒸发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方法(3.X)”、“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干燥塔(0.X)”、“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一体式干燥塔(7.8)”、“一种应用于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低温负压蒸发浓缩系统(1.8)”和“一种利用冷冻法实现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装置(2.4)”。公司经过不断在工业废水零排放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形成针对高难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的“MVR系统”、“分盐处理”、“烟气蒸发”等具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创新和设备研发,不断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废水处理成本,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的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火电、农化等工业领域水处理项目。当前用于高难废水零排放主要工艺为蒸发结晶工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蒸发结晶工艺存在预处理成本高,能耗高,运行成本高,副产杂盐等问题,公司研究开发出的高难废水蒸发结晶零排放工艺,通过固液分离、分盐技术,实现了副产物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固废排放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鉴定,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相关系统及其应用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不属于通用技术,也不存在快速迭代风险。19世纪70年代,亥姆荷茨(Hemhotz)首先提出了双电层概念。1887年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电离学说。1889年能斯特(Nernst)提出电极电位公式,对电化学热力学做出重大贡献。1905年塔菲尔(Tafe)提出描述电流密度和氢过电位之间的半对数经验公式——塔菲尔公式。作为电化学分支的电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以电作为主要能源,通过电解水形成中间产物(-OH等)氧化或直接夺取电子氧化目标物,从而实现对污染物降解的废水处理技术。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电极材料是决定电催化氧化反应的关键因素。依据电极反应特性,可将其分为具有较低析氧电位的活性电极和具有较高析氧电位的非活性电极。由于高析氧电位可以无选择性的、彻底的对污染物进行降解,非活性电极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信部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点攻关厌氧氨氧化技术装备和电解催化氧化、超临界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装备,研发生物强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膜处理技术与组件,开展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技术装备等基础研究。应市场及国家需求,公司以自身在电子絮凝应用方面的多年技术积累为基础,与高校协同合作、共同研发,立足电镀行业,兼顾各行业废水特性,综合考察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开发出了兼顾高效、彻底、低成本等特点的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分别为“一种电镀废水处理电催化氧化装置(ZL2.2)”、“一种含氰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系统(ZL0.6)”、“一种化学镍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系统(ZL9.9)”、“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ZL0.3)”、“一种新型高浓废水电气浮高级氧化处理系统(ZL7.7)”、“一种基于电化学设备的机械刮垢装置(ZL6.4)”、“一种应用于废水冷冻处理中的冰晶制取设备(ZL9.8)”和“一种三维旋转电化学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ZL7.X)”;软件著作权4项,分别为“京源环保电镀废水处理系统软件V1.0”、“京源环保电催化氧化耦合高难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软件V1.0”、“京源环保含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软件V1.0”和“京源环保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7项,分别为:“一种PCB有机废水处理电Fenton氧化装置(4.X)”、“一种重金属络合废水处理电Fenton氧化装置(3.5)”、“一种含氰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方法及系统(3.8)”、“一种化学镍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方法及系统(3.4)”、“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5.0)、“一种电镀废水处理电催化氧化装置(2X)”和“一种高效催化臭氧氧化金属基陶瓷膜的制备方法(8.1)”。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炼焦、煤化工、石油化工、纺织、染整、制革、毛皮加工、钢铁工业、反渗透浓水、重金属复杂废水等领域。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电催化氧化技术具有代差优势,该技术通过具有电转化效率高、电势窗口高、氧化能力强的电极矿化高难废水中的强危害性污染物,无需投加药剂,不产生污泥,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废水处理工艺。公司的折流式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不属于通用技术,也不存在快速迭代风险。报告期内新获得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8件,软件著作权1件。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美国专利1件,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83件,软件著作权46件。主要系“双碳”国家发展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重构背景下,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试验,并积极主导和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化建设,主编和参编公司核心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公司在传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核心技术四大主要核心技术。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鉴定,公司的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和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相关系统及其应用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鉴定,公司的“折流式电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JYLP-30型MVR零排放废水处理装置”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18年度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电子絮凝含煤废水处理设备”获得2020年度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公司研发的“磁混凝污水处理集成设备”于2021年1月被纳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公司研发的“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集成设备”在2021年6月21日被纳入江苏省发布的《省重点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26批)》。公司研发的“超导磁介质混凝水处理集成设备”被纳入《江苏省重点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二十九批)》。在报告期内,公司主持制定团体标准3项,均已发布实施,分别为T/CAMIE03-2022水处理用磁介质、T/NTAS011-2022超导磁混凝饮用水处理成套装备和T/NTAS012-2022饮用水处理用磁介质;公司参与制定的3项国家标准在报告期内已公开实施,分别为GB/T30887-2021工业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指南、GBT41016-2021水回用导则再生水厂水质管理和GB/T41017-2021水回用导则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与工艺评价方法。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以“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环保水处理科研技术队伍,公司在重视内部研发的同时,积极推动与外部研发机构包括高校等的技术合作及交流,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吸收并借鉴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有助于不断完善并保持公司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1件美国专利,8件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46个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除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外,公司还成功研发了“JY-EP纳晶电极超氧化绿色处理技术及装备”,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臭氧选择性氧化,易产生溴酸盐等瓶颈问题,全面提升了水处理性能。公司核心科研团队均拥有多年的水处理行业经验,对于水处理相关新技术的敏感度高,长期密切关注国内外环保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紧紧围绕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力量持续开展自主创新,相继取得了一批研发成果并成功开展了成果转化。自行研发的多项产品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江苏省火炬计划项目,并获得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2020年7月10日,公司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签署了研发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京源环保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在工业水处理及资源化处置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联合研发高效、经济、低耗的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和装备,集成水处理及资源化处置回收的技术,形成工业水处理多场景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推动双方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方面深化合作。报告期内,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了“产教融合示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吸收并借鉴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新技术,不断完善并保持公司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凭借国内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公司客户资源优势明显,且拥有一定的品牌,成功为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及华润电力、京能集团、粤电集团等地方各大电力企业及邯郸钢铁、广发集团、中泰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完成了多项大型、复杂、质量优良的工业水处理工程;公司于2012年10月31日获得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资质,并每年通过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年度监督评审,在“给水及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外包)和服务”方面为中核集团总部及下属单位提供产品(或服务)。公司专注工业水处理领域,具有丰富的水处理项目经验,构建了完整的系统集成和全面的技术服务综合能力。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系列水处理成套设备系统,并可提供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及系统集成、运行技术服务和工程承包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公司以电力行业为立足点,并在电力行业建立了稳定的竞争优势,近两年来,公司在钢铁市场快速拓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司火力和钢铁行业2020、2021年和2022年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25,548.75万元、34,246.70万元和49,019.10万元,分别占公司销售收入75%、81%和95%。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河北某钢铁集团项目和河南某钢铁公司项目两个超亿元订单,该类项目的成功签约为公司在钢铁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培养了一支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创新能力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团队及成熟管理团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给水排水、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新型材料、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研发、技术人才共222名;公司员工大部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名,硕士31名,本科231名;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12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公司2021年制定了限制性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350.0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10,729.35万股的3.26%,2021年公司按照拟定的方案首次授予300.00万股,激励对象为骨干管理、骨干技术和骨干销售人才34人。报告期内,公司向16名骨干管理、技术和销售人才授予了预留部分50.00万股限制性。公司以“市场领先的,全能型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定位,专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为了保持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持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这些离不开核心技术人员及优秀人才的创造和参与。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将持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体系并引进优秀的人才,支持公司的快速增长。公司根据多年积累的业务经验,设置了合理紧凑的组织架构,构建了工程中心、研发技术中心、采购中心、水务事业部、电力事业部等部门,能够协同高效地开展销售、研发、采购等业务活动。在面向市场服务客户的目标指导下,公司设计了预算管理体系、营销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培训体系、战略管理等运行体系,以保证公司运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公司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股权激励计划等形式建立了有效的人才激励体系。(一)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公司所处水处理行业为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在行业技术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公司若不能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储备,可能会丧失现有的技术领先优势,从而影响公司的业务拓展、成本管控,进而影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水处理行业内对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技术人员存在流失的可能。公司的技术人员及核心技术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如果技术人员大幅流失或核心技术泄密,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及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主体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处于行业集中的过程中,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且对品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巩固并扩大竞争优势,不能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水平、设计质量,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作为工业水处理设备提供商,主营业务主要分别为: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EP)、工程承包业务(EPC)、设计与咨询业务(E)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业务(BOT)。报告期内,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和工程承包业务合计收入占当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99%。两种业务模式都采取按进度分段收款的方式,签订合同预收一部分定金,设备或工程交付客户验收后收取一部分合同款,调试或工程决算验收后收取一部分合同款,剩下的余款作为质保金,质保期一般在1-2年。公司从项目投标到收回质保金通常需要2-3年。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司需要支付履约保证金,采购设备需要支付供应商货款。公司的业务性质和结算模式决定了在业务规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将占用大量营运资金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若营运资金不足,可能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公司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各季度获得的项目数量、规模不同,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项目执行周期也不同,从而使得各季度完成的项目数量、规模不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电力行业,电力企业采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受北方冬季施工、春节假期等影响,很多项目集中在第4季度完成发货或施工,导致公司第4季度收入占比较高。此外,公司上半年受春节假期影响,1、2月完成项目较少,主要集中在3月以后发货或者施工。因此,公司营业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同时由于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为设备及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各季度确认收入主要受当期完成的项目数量、规模大小等影响,一般各季度间不会均匀分布。因此,公司相对较少的业务模式也可能会导致公司各季度收入和业绩存在一定波动的风险。JY-EP纳晶电极超氧化绿色处理技术是公司和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EP技术将臭氧和电化学两种技术耦合,原位产生H2O2,成功解决了传统臭氧技术选择性氧化等瓶颈,全面提升了水处理性能。现阶段,该技术尚未落地应用。虽然该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了技术应用测试,但不排除在实际投标过程中不被业主接受或者实际运行不达预期效果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电力行业的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EP)受电厂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影响,自到货验收至性能验收时间较长且通常在1年以上。根据EP业务合同或技术协议约定,客户首次性能验收完成后,如所有指标参数均已达到技术约定,公司合同设备通过性能验收;如部分指标参数由于公司原因未达到技术约定,公司应采取措施消除,包括对合同设备中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必要的修理、改进或更换,因维修、改进或更换问题部件产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同时客户将与公司约定进行第二次性能验收。客户第二次性能验收完成后,如所有指标参数均已达到技术约定,公司合同设备通过性能验收;如由于公司原因少量指标参数仍达不到技术约定,公司应对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维修、改进或更换直到消除问题,因维修、改进或更换问题部件产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同时客户视合同约定和性能验收情况向公司收取违约金,例如若某项指标参数未达到技术约定,违约金金额通常为合同金额的0.5%-1%左右,若存在多项指标参数未达到技术约定,累计违约金金额通常不超过合同金额的10%。因此,公司若无法通过性能验收,需按合同承担相应责任。公司EP项目售后服务期间,若因维修、改进或更换问题部件产生相关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冲减已计提的售后服务费;若因性能测试指标参数未达到技术约定,根据合同约定支付的违约金,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报告期内,公司EP项目未发生首次性能验收未通过的情形,不存在违约赔偿的情况。公司对下游客户采用按合同分段收款的结算方式,2020年至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占公司流动资产比重较高,分别为51.60%、59.83%和46.55%,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9.14%、43.11%和35.04%。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0.91、0.84和0.82,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受公司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报告期内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影响。公司2020年至2022年期末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57.64%、52.57%和52.86%,随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扩大,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呈变长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于电力行业,公司电力行业客户主要为各大发电集团下属全资或控股公司,如为新建电厂,尚处于筹建期,其项目投资、资金预算及支出通常由上级决策及划拨;如为存量电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项目投资、资金预算及支出通常为自筹。各大发电集团的信用状况及付款能力不代表单个电厂的信用及付款能力。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报告期内应收账款持续增长,若公司应收账款收款措施不力、下游客户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个别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将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及时收回货款,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020年至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35%、39.26%和37.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216.62万元、5,632.67万元和5,263.79万元。公司上述财务指标与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技术发展、行业竞争格局、上下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及公司经营策略、技术研发、市场开拓、质量管理、售后服务、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如未来出现订单大幅萎缩、客户信用状况恶化等情况,上述一项或多项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以及公司未预料到的风险或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等财务指标大幅下滑,从而大幅减少公司盈利;相关不利因素或风险在极端情况下或者多个风险叠加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2022年10月12日,公司取得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和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为3年,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为GR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之规定,公司按15%的税率计缴所得税。如未来国家的所得税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能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公司将无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司的所得税率将会上升,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2020年至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99%、6.41%和5.13%。2022年发行可转债导致公司净资产大幅度的增长。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在短期内难以快速产生效益,公司存在短期内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同时,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竣工后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公司折旧费用,对公司投资回报带来压力,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因净资产规模增加而相应下降的风险。公司抵押的资产用于银行借款,主要是房产,是公司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资产。若公司不能及时、足额偿还相应银行借款,将面临抵押权人依法对资产进行限制或处置的风险,或因偿还上述债务导致的公司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上述情况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工业水处理市场参与主体较多,竞争较为激烈。同时工业水处理服务内容较为宽泛,大部分行业内企业由于技术储备或者自身专业定位的限制,均专注于其中某一项或者某几项系统设备,使得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未来,在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升级、环保投入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具有技术及研发优势、专业化服务优势、品牌优势的优质企业会进一步脱颖而出,大型企业也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若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在技术及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越来越重视,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政策,政府和企业均加大了环保投入,推动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水处理的业务,涉及电力、钢铁、化工、市政、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工业废污水处理和给水处理等,与国家推动环保相关的政策紧密关联。然而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本行业的产业政策、相关法律及实施细则在出台时间、实施力度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该种不确定性将可能导致下游市场产生波动性,从而影响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终端用户涉及电力、钢铁冶炼、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市政等行业,而这些行业或企业的经营和效益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国民经济运行呈正相关性。终端用户经营状况不佳时,通常会在采购价格和付款周期等方面向上游转嫁部分压力。因此,公司业务的发展可能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及其发展速度变化的影响。若宏观经济下行或出现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将会受到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29.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4%,其中钢铁行业销售16,135.27万元;电力行业销售32,883.83万元,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原因: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市场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实现良好增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63.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5%,主要系:公司因募投项目竣工验收转固新增折旧费用、加大人才招聘储、实施2021年限制性激励计划确认股份支付导致费用增加利润减少。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三)所处行业情况”。作为国内专业从事环保水处理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科技环保企业,公司在“稳健发展、高效服务、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方针的引导下,深入推进公司的战略发展,始终坚持“实业为虎、资本为翼”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科创板平台,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寻求投资并购机会,以达到扩大业务范围、丰富产品系列、扩大市场占有率、延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等目的,促进主营业务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环保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致力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全能型科技环保集团。公司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公司的发展实际,制定了2023-2025年战略发展规划,基于“五大模块”,从技术革新、智慧运维、财务稳健、行业突破、综合发展来夯实根基、深化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以投资并购的外延发展来助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公司未来将继续依托目前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围绕“高效、清洁、低耗、绿色”环保技术持续研发,结合“智改数转”行业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利用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包括水在内的环境处理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和风险,为高耗企业和工业园区提供节能管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综合环境治理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将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客户分级系统执行,提高技术人才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对客户及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增强用户黏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未来会持续关注水污染治理类公司的发展动态,并对投资、并购持开放的态度。随着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绿色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推动,公司未来将加大绿色的申请和使用力度,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技术研发和扩大市场规模。具体投资方向上,将着眼于补充技术能力、补充产品线和战略协同三个方面,积极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加大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并继续探索新能源领域新的投资机会,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能源环保全领域发展。公司将始终本着对投资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不断优化管理和增强品牌形象,努力践行“美丽家园,源流百半岛平台世”的企业使命,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同时将践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科技创新、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以服务社会,保护环境为己任。继续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升科技水平和行业影响力,为客户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出贡献,为中国的水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并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环保行业的创新力量。公司未来将紧紧围绕整体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市场开拓、兼并收购、内控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加快战略项目拓展,巩固并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为客户及股东创造价值。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研发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研发管理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专利申请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研发人员给予奖励,激发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搭建更好的研发实验环境,为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产品研发方面,将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在改善现有设备性能同时,将持续研发适用于不同水质,不同处理需求的水处理成套装备,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与此同时,公司会根据客户的研发需求,定义下一代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路线,开发能满足客户新需求的产品。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引进高端人才和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优化人才结构;公司将加强员工培训,继续完善员工培训计划,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整体素质,在鼓励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打造世界级的一流人才团队,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未来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对优秀人才持续实施股权激励,将公司利益、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相结合,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公司也将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稳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将在巩固并扩大电力行业水处理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非电水处理市场,探索其他领域的环境治理市场,同时进一步拓展运维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设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加快从传统的产品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或者系统集成商等角色转变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增强市场话语权和控制力,提高利润率。公司将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客户分级服务体系,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回购率。公司将围绕技术需求、资源整合、市场拓展,通过投资并购同行业中产业协同性高、规范程度高、成长性好的企业,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延展业务领域,占领更多细分市场,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将积极相应国家“碳减排”的号召,瞄准“双碳”绿色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在新能源领域探索投资合作机会,助力国家“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AI“颠覆”汽车产业: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牌照发放,自动驾驶真正迎来无人化阶段

  AI“模都”来了!上海发布大模型政策 重点支持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模型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 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 投资总额288亿元

  腾讯回应收央行罚款通知:央行的罚款决定对本集团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没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腾讯回应收央行罚款通知:央行的罚款决定对本集团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没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香港金管局放宽楼市!余伟文:1500万元以下自住物业按揭上限7成、即时生效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