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东北产业半岛平台变迁

2023-07-10 阅读次数:

  东北在清军入关前是满族人的集聚地,清军入关之后,东北的人口就减少了,到了清朝中末期,大批的移民移居到了东北,主要是河北和山东人,尤其山东人居多,清朝时期山东大旱,很多山东人逃荒来到了东北,与东北的的土著人一起生活,当时东北地广人稀,东北人并不排外,慌地多得是,所以外来移民并没有与东北人产生矛盾。

  张作霖经营下的东北可以称的上是东亚最富庶的地区,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地区,当时东北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日本的一半。而且东北物产丰富,工业发展也比其他地方容易的多。当时东北拥有一流的军工厂,还有一流的练钢厂和造船厂。凭借着富饶的黑土地,东北粮食产量东亚第一,大豆产量更是达到了整个世界的70%之多。当时的东北人口三千五百万,基本上没有挨饿的,基本上都是有基本的饱暖,

  而东北为何会如此富庶,原因就在于张作霖的苦心经营。张作霖做过商人,知道这其中的奥秘,认为如果东北的资源不能利用来置办工业,那么东北迟早是苏俄或日本嘴中的肥肉,所以东北必须建立工业,尤其是军工业。当时张作霖花了大价钱,从英法购买设备,请的监工都是英国人,建立了与英法同水平的钢铁厂和军工厂,钢铁产量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达到了日本的40%之多,依靠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的丰富,张作霖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就连当时155毫米的榴弹炮东北都可以生产,只可惜最后这些工业都资敌了。

  在东北被日本占领之前,东北在全国是比较富裕的地方,因为东北的工业起步得比国内其他的地区早,东北的工业体系尽管以钢铁和军工为主,但是可以销售到全国,经济在全国是领先的。

  918事变之后东北很快被日军占领了,从此东北的经济就与日本的经济捆绑在一起了成为日本经济的组成部分,东北主要为日本提供钢铁、煤炭和其他的军需物资,原料,并生产一些武器弹药,伪满时期,东北的经济依靠日本经济过得还不错,日本也把东北打造成了中国最富庶地区。

  “九一八”之后,东北的发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帮助。恰恰相反,东北成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武库、粮仓和钱袋子。

  到1930年,居住东北的日本人己达23万人,对东北投资额达15.11亿日元,约占日本对外投资的一半。日本以人力和财力托起东北经济的繁荣,当世界经济危机来临之时,他们便带着军队和收割机,开始疯狂的收割。

  日伪在满洲国实行经济统制,由国家或特殊会社垄断经营,从银行、采矿到纺织业、制糖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重工业、军需工业和基础工业,无不统制。

  这一过程中,日本凭借满铁、满业等托拉斯集团掌控了伪满洲国的各行各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从全面的殖民掠夺转变为一切服从战争需要,在东北重点发展直接的军火工业和军需工业必需的燃料、钢铁、铝等生产,把东北变成日本的军需基地。

  解放后,日本遗留下的工业基础性对雄厚,于是解放后发展也把东北做了工业基地,解放后的初期国家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上马了许多大型工业,重工业的就都落户到了东北,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就落户在了长春,辽宁沈阳以机床为主,建国初的钢铁厂也大部分在东北,东北的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了之后,再支援南方地区的重工业的建设,尤其“备战备荒”的时期,为了分散中国重工业的布局,东北支援南方重工业建设得更多,如第二汽车厂就是长春一汽援建的,到了改革开放后二汽的老员工和技术主力还有很多是一起出去的人。当时全国各地的重工业几乎都是东北援建的。尽管东北援建了许多重工业项目,但是毕竟会少数,东北重工业老大的地位并没有变,援建的项目还不能对东北的重工业造成威胁,东北产的产品可以毫无阻力地被包销到各地。

  南方地区却没有那么幸运,南方的工业主要以民用的轻工业为主,由于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也并不是很发达,各地人的收入不是很高,人们基本享受不起外地的商品,外地商品加上运费价格对于本地人高得离谱,所以当时的消费品很少能见到外地的优质商品,人们基本买不起,也不需要,于是南方的名优产品只能实现本地区范围内的销售。像山西的老陈醋,在全国其他地区很难见到身影,四川的榨菜而上不了其他地区的餐桌。由于南方的产品只能在区域内销售,使得改革开放前的南方经济要落后于东北经济。改革开放前东北是国内经济的老大,按gdp计算是排在前面的。那时的东北的经济要比南方经济超前得多。

  改革开放之后,东北的经济开始衰落了,东北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依靠重工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方工业的撅起,东北的重工业所占的份额在逐渐缩小,东北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以汽车为例,上个世纪的说法是中国有两大三小个汽车厂,他们分别是,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湖北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三小是北京汽车厂、上海区汽车厂和广州汽车厂。改革开放之后其他的汽车厂都发展起来了,过去的三小已经成长为与一汽竞争的大汽车厂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各汽车厂都在于国外汽车公司合资,占领了不少的国内汽车市场份额,留给一汽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结果就是东北重工业的逐渐萎缩,而此时东北的其他产业并没有得到发展,东北的经济滑落局成为了必然,给东北经济致命一击的是90年代的下岗潮,改革开放到了90年代,国家经济必须做大的调整,那些产品不对路的必须关停,于是就出现了90年代的下岗潮,大批产业工人失去了工作,而危害最大的就是东北的重工业,改革开放各地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对于国产的设备及生产线的需求降低了,于是东北的重工业就面临无活可干的局面,只能停产,而东北的工人就只能下岗。经过了90年代的的下岗潮之后,东北从此就一蹶不振了,

  90年代的下岗潮对南方经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之后,需要自己去找市场而不是等着市场来找你,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南方都开放思想,努力地寻找新的产业方向发展自己。广东依靠香港,向国内销售香港的高档消费品,并仿制进口商品,深圳等城市待料加工,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江浙以假冒伪劣起家,富裕起来之后搞房地产,义乌成了小商品集散地,福建发展自己的服装、鞋帽加工业,总之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各地自己寻找的新产业,都能符合当时的市场,以开创的姿态走在了全国经济的前列,商品远销到全国各地,因为改革开放之后,百姓的收入得到了极大提高,交通运输也得到了改善,于是各地的商品可以院校到各地,而不仅仅局限在本地销售。所以各地的产业发展了起来,很快地超过了东北,90年代以后,国家各省gdp排名再也看不到东北排在前面了。

  进入2000年以后各地的经济又有所改善,各地的引进外资有所加强,外向型经济遍地开花,中国加入wto中国很快成为了世界工厂,相比之下,东北的步子迈得不够大,没有赶上发展的机遇,所以东北还是在改革的大潮中吃老本,这样的东北如何不衰落?到了2010年之后,南方各地有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深圳发展高科技,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山东的加工业不输于国外同类商品,海尔现在享誉全球,浙江的吸引外资做的好,产品返销到国外,所以这三个省能够gdp排名靠前,而反观东北还是死气沉沉的老样子。

  东北从清末民初开始产业结构的大方向就没有变过,以至于东北人保守,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也就抓不住任何的机遇来改变自己,东北人最需要改变的是东北人的思维,该改革开放四十年东北人的思想和文化始终没有太大的变,这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较而言的。即使东北人的思维有所变化,也不如其他地区的人变化得大。人要最终做到别人前面,首先要想到别人前面,这可不像跑一场马拉松,你有实力就能跑第一,经发的发展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需要你去解决和克服,这些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你搬开了,才能继续前进。东北人习惯于轻车熟路,但路不会走得太远,取得优胜地位就不可能了。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