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锁定六大产业 南半岛平台昌新型“重化工”另辟低碳路径

2023-07-10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虽然除了采掘业,南昌市几乎囊括了所有行业的门类,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支柱。而这种小而全的体系反过来还拖住了南昌的后腿。

  “我想,在南昌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着力点还是应该在产业的布局,既形成自己的核心产业竞争力,又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降下来。”柳华说明初衷。

  据了解,在《南昌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已经确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业、航空制造、新能源设备、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兴产业体系。

  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和旅游名城,做强做大服务业可以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但在柳华看来,现阶段南昌的机会主要还是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领域。“我们甚至在考虑,有没有可能在低碳发展的模式下搞重化工业。”

  在多数人心中,这是不太可能成立的伪命题:重化工有污染、耗能、二氧化碳排放大。

  但柳华认为,在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不可能谈绝对的高碳或是低碳,因为还是要靠发展工业来振兴经济。“低碳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只能说我们所选的产业和原有的产业相比,在创造同样单位GDP的情况下,前者的碳排放量更小。”柳华称。

  在各个城市都在想尽办法将重工业“踢走”时,在南昌市北郊新建县樵舍镇,毗邻赣江、紧靠京九铁路旁,新建起了一座电厂。

  这是江西省首个以“上大压小”方式建设的电力项目。工程规划容量为一期2台66万千瓦,首台机组已经在2009年底并网发电,二号机组于2010年2月并网发电;二期工程为2台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将于“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根据公开资料,新昌电厂一期工程年发电量70余亿千瓦时,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总投资约52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0万吨,节约用水约10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3万吨。

  “在确定了两个前提之后,新型重化工业也能带来绿色的GDP。”柳华解释,“一是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还有多少,二是现有的技术能不能支持低碳的重化工。”

  柳华设想,在经过一些技术改造之后,南昌可以在附近地区建一些重化工厂,就用新昌电厂的直流电,或者还能围绕着它们做一些循环产业。

  柳华的这个想法有一个大前提。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尽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的具体方案仍未成形,但南昌市已经感受到了这其中的“甜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确定要建设8个产业基地,包括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 航空产业基地和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8个产业基地中,有6个亿是以南昌为中心,潜台词就是要把南昌建成产业中心型的城市。”柳华分析。

  相比之下,更让南昌感到获益的是,因为已经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在发展一些产业的时候,不需要再去为产业争低碳的“名分”。比如,颇受争议的光电设备制造业。

  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曾预警过光伏产业过剩。此外,关于质疑光伏组件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的说法,至今也未有定论。

  2009年,江西省政府发布国内首个以《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为名的白皮书,其中提到,要将南昌打造成“世界光电之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有关新能源产业基地则提及,要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

  这给了南昌发展光伏产业的足够信心,但在建设光伏产业园区时,柳华仍然不敢大意。“光伏前端,硅的提炼、拉丝乃至到切片这部分,确实都是高耗能的,甚至有污染。”柳华表示,但南昌的光伏整体上来看,这一块极少极少。“我们的产业园更青睐于企业做组件,这一块耗能不怎么大。”

  而且,对于南昌来说,发展光伏产业还存在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抢占制高点:包括技术、价格、甚至是行业标准。“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很快,这种速率是其他行业都比不了的,也许再过5年,中国就能大量使用了,到时候你才去布局就来不及了。”

  事实上,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在改变南昌的产业结构,至少改变了出口产品的结构。

  “这一两年南昌出口大幅度上升,主要是靠光伏。”柳华介绍,“从去年出口的增量看,光伏的贡献率在70%以上。”

  “在新建县厚田沙漠上,我们正在做中国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站。”柳华说,“南昌每年日照2000小时,不能说很好,但足以支撑城市运用太阳能。”

  2010年10月,赛维LDK(NYSE:LDK)开始动工建设厚田沙漠光伏示范电站,主要采用薄膜光伏组件,部分采用多晶硅光伏组件。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0MWp,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5MWp已于2011年2月建成并网,预计二期工程5MWp将于2011年内建设完成,三期工程10MWp计划于2012年建设完成。

  根据赛维LDK提供的资料,厚田沙漠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平均每天可发电59047度,年平均上网发电量为1967.07万度以上。如果按照25年运营周期计算,光伏电站25年累计发电量约为49176.68万KWh,可节约标准煤144992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

  《21世纪》:建设产业园区是为了发挥集群效应,降低产品成本,你们不要光伏产业的前端,集群效应还能体现吗?

  中国的物流成本大概占到GDP平均为16%,而南昌的水运、公路、铁路运输的条件都有,在区位上又是一个比较中心的城市,所以物流成本不会很高。

  而且前端产业已经有很多在江西新余布局,新余离南昌也不是很远,我们何必再重复?从全省布局的角度,前端产业集中,可能更有利于集中治污和给予鼓励政策,比如电补贴。

  《21世纪》:其他地区,比如江苏的城市也建有很多光伏产业园,跟他们相比,南昌的优势在哪里?

  柳华:江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体的产业集群比较好,政策补贴也很到位,知名企业很多。

  但是,光伏产业市场很大,不管是国际市场,还是现在没有真正启动的国内市场,大家都有机会。现在南昌有14家光伏企业,虽然不是每一家都像赛维LDK发展的那么大,但是新能源企业发展很快,今年不大,你也很难说他明年不大。南昌市也会和其他城市支持重点发展产业一样,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建光伏产业园,就是一种支持。

  南昌的湿地资源是全国省会城市中最大的,全市1/3的面积都是水域。所以生态旅游业肯定是要做的,过去主要是交通、接待条件的限制。

  我们也在构想,怎样在保护中开发鄱阳湖旅游资源。鸟、湖、树、湿地都有旅游价值,现在也有一些观鸟的游客,但是还没有形成气候,作为旅游资源它还需要拓展和包装。

  《21世纪》: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靠前,对森林碳汇和碳交易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

  柳华: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但南昌市位于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大概是10%。如果森林碳汇多就可以抵消一些排放,我们工业发展的空间就越大,所以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森林碳汇要去测量生物量,从技术方面来说要复杂一些。

  碳交易方面,我们和省里有一些沟通,还要各方面的力量来协调和取得一致。如果江西省要做肯定是放在南昌,但是现在还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