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当前新疆能耗形势及节能对策

2023-07-11 阅读次数:

  节能降耗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约束性指标,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党的报告也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国务院32号文指出:到2010年,新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实现预期目标。2006年,我区节能降耗工作取得进展,单位GDP能耗近4年来首次下降。但总体上看,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等问题,要实现 “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对新疆来说是一个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能源消费增长基本呈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很少超过两位数。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区能源消费增长明显加速,2003、2004、2005年增速分别达到12.2%、17.7%和15.1%,连续三年增长达到两位数,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2006年,我区能源消费总量6047.27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82.4%,年均增长达到10.5%,比1978—2000年平均增速高出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消费量4436.21万吨,比2000年增长64.2%,年均增长8.6%;石油消费量1813.64万吨,比200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22.8%;用电量356.2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94.7%,年均增长11.7%。

  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来看,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337.18万吨标准煤,占总消耗的比重为5.6%,比2000年下降2.7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4252.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3.9%,占总消耗的70.3%,比2000年上升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844.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1.1%,占总消耗的14.0%,比2000年上升0.5个百分点。

  2006年,我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241.33亿元,比2000年增长92.6%,年均增长11.5%,比GDP年均增速快1.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0.7%提高到40.8%。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区工业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006年,工业能源消费量达到4199.53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2339.27万吨标准煤,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5%,比全区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快4.0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加值增速快3.0个百分点;工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56.1%升至69.4%,提高13.3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升幅高3.2个[FS:PAGE]百分点。

  2006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能源消费量487.86万吨标准煤,占第三产业能耗的57.8%,与2000年比,年均增长17.0%,超过全区能耗增速6.5个百分点;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能源消费量167.66万吨标准煤,占第三产业能耗的19.9%,与2000年比,年均增长10.2%。

  2005年,生活用能978.54万吨标准煤(注:国家2006年能源制度更新,生活用能结构与以前相比变化较大),占总能耗的17.8%,与2000年相比,增长50.3%,年均增长8.5%,略低于总能耗的年均增速,增长较为平稳;人均生活用能由2000年的353千克标准煤上升到2005年的487千克标准煤,增长38.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清洁能源的广泛,居民生活用能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电能以及天然气的使用迅速上升,生活用煤量迅速下降。2005年,每人年平均生活用电134.80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41.4%,年均增长7.2%;每人年平均生活用天然气9.55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68.6%;每人年平均生活用煤249公斤,比2000年下降22.2%,年均下降4.9%。

  2006年,我区323户年耗能5000吨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2869.73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用能比重47.5%,占工业用能比重68.3%,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其中,国家重点监控的18家工业企业能源消费1432.75万吨标准煤,占工业用能的34.1%,比去年同期增长4.7%。

  近年来,受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化进程推进速度加快,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速等因素的影响,我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快速走高,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1996年以来,再次超过1,达到1.13,2004年和2005年两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继续上升,分别达到1.59和1.39,表明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加大,依赖程度提高。 2006年,随着我区节能降耗力度的加大,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89,但仍比2000年高0.51。

  近年来,我区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利用,能源品种趋向多元化,能源质量趋向清洁化,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和改善。

  2006年,煤炭消费量为4436.21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7%,与2000年比,比重下降6.9个百分点。

  2006年,石油消费量1813.64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7%,与2000年比,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65.04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4.3%,与2000年比,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

  2006年,单位GDP 能耗2.09吨标准煤/万元,比1990年低0.7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7.1%。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下降过程中还有波动。1990—2002年,单位GDP 能耗基本上呈单边下降的走势,从1990年的2.8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2年的1.9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0.9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33.4%。2003—2005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单位GDP 能耗由降转升,由2003年的1.93吨标准煤/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2.11吨标准煤/万元,上升了0.19吨标准煤/万元,上升了10.7%。2006年,随着节能降耗力[FS:PAGE]度的加大,单位GDP 能耗由升转降,比2005年下降1.06%,遏制了单位GDP能耗上升的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能耗公报显示, 2006年,我区单位GDP能耗为2.09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1.21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高73.5%,在全国能耗排名中列第7位(从高到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更大,分别比北京、广东、浙江和江苏高1.7倍、1.7倍、1.4倍和1.3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91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倍,在全国工业能耗排名中列第13位。单位GDP电耗1232.3千瓦时/万元,在全国排名中列第15位。

  据《关于2006年全区各地、州、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的公报》显示,近六成地区GDP能耗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而且地区间能耗差异较大。2006年,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地区达到八个,占57.1%,主要是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以及技术设备水平较低所致,其中,能耗最高的石河子市为3.53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7倍;有6个地区低于全区水平,其中最低的是和田地区,为1.69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0.4吨标准煤/万元,比最高的石河子市低1.8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区水平有9个地区,其中最高的是阿克苏地区,为8.81吨标准煤/万元,最低的是克州,为1.0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高于全区水平有4个地区,其中最高的是石河子市,为4540.64千瓦时/万元,最低的是克拉玛依市,为770.01千瓦时/万元。

  2006年,我区能源加工转换率(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所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为74.8%,比2000年的73.6%高 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1.2%的平均水平。由于终端能源消费需求趋向优质化,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等优质二次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尤其是电力需求的强劲拉动,使能源中间消费比重快速提升。2006年中间消费比重,比2000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06年用于发电、供热、炼焦、制气、型煤加工等二次能源加工转换煤炭2705.79万吨,占煤炭总消费量的61.0%,其中,仅发电和供热两项投入原煤2196.22万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9.5%。

  目前,我区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比较大,从而与节能降耗产生矛盾。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将消耗大量的能源。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自治区也召开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会议,要求各地加快推进工业化。我区工业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距离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相差较远,在这一阶段,创造财富与消耗资源同时并存。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其工业化初期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实现增长。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4%,工业[FS:PAGE]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多消耗107.64万吨标准煤。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使得能耗居高难下。二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特征加大了能源需求。我区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5034.95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535.48亿元,增长1.0倍。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经济发展,也对能源、资源和环境构成较大压力。三是能源基地建设使能耗保持较高水平。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使我区能源建设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接替区,在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二)高耗能型的产业结构是形成高能耗的根本原因,对节能降耗构成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区的高耗能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十大高耗能产业完成增加值1024.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4%。高能耗行业过快发展,使得能源消费激增。2006年,十大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量3690.44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2040.22万吨标准煤,增长1.2倍,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49.8%升至61.0%,上升11.2个百分点,是导致我区工业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当前,发达国家或地区能耗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服务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已经由“二三一”发展为“三二一”。2006年,全国仅有北京市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这与北京市服务业较为发达有很大关系。2006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为1.3:28.7:70.0,服务业比重高达70.0%,在全国排列第一,比第二产业高41.3个百分点。服务业具有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以及能耗低等特点,对于推动经济发展,降低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我区产业结构为17.3:48.0:34.7,与全国相比,服务业比重低4.7个百分点,比北京市低35.3个百分点,仍处于“二三一”的初级阶段。而服务业内部又以能耗相对较高的商业、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为主,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36.0%。所以,能耗偏高,属于耗能型的产业结构。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区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加快,一是国际能源价格的走高以及国家能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石业快速发展。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水泥、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三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成为重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住房等高档消费品的热销有力地带动了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四是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设施的改造对水泥、钢铁的需求量大增,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工业的增加值比达到7:93,重工业比重比全国高23.5个百分点,比2000年上升6.1个百分点,重工业明显过“重”。由于重工业单位产出的能耗往往是轻工业的1~3倍,致使整个经济能耗偏高。

  多年来,受市场、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较为粗放,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规模经济代表着高集聚、高效益、专业化的现代化生产,一方面反映了地区资源的集聚程度、效果以及资源的再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程度。规模经济水平高,表明企业的技术水平[FS:PAGE]、工艺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都得到较大提高,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新疆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都达不到合理规模要求,远未形成规模效益。2006年,36个工业行业中, 有25个行业的小企业比重在80%以上, 其中,比重占90%以上的行业有13个,全部是小企业的行业有3个。以钢铁为例,2006年,我区共有钢铁企业70家,其中69家中小型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只有炼铁100万吨、炼钢180万吨、轧钢120万吨,仅占全区生产规模的25.3%、31.0%、19.0%。这些企业规模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失量大,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是导致能源消耗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我区工业企业近90%以上是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产学研联合开发活动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基本上处于跟踪模仿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层面上,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不能达到消化、吸收并能够自主创新的境界,低技术水平扩张不断延续,难以推动整体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我区不少企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虽然大多经过技改,但技术、工艺水平依然落后,造成能源的高消耗。2006年,我区吨钢综合能耗是全国的1.0倍,每吨水泥综合能耗是全国的1.5倍,吨焦工序单位能耗是全国的2.2倍,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是全国的1.0倍,单位粗铜综合能耗是全国的2.2倍。

  我区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经营粗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煤炭的开采中,大部分煤炭开采方式还比较原始,回采率低,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很低,煤焦化、煤化工、煤层气开发起步缓慢,大量的资源在生产中被浪费。由于节能意识较为淡薄,许多企业能源管理粗放,重生产,轻消耗,对生产中产生的余能、余热、废水等附产品没有加以综合利用,“跑、冒、滴、漏”等损失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上的落后、不规范,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不能达到最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全区16家焦炭生产企业,仅有2家对炼焦产生的附产品回收再利用,综合利用水平低,造成能源浪费严重。2006年,新疆综合能耗产出率为4.78元/千克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1元/千克标准煤,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先进省区综合能耗产出率分别达到12.97、11.57和11.22元/千克标准煤,分别比新疆高出8.19、6.79和6.44元/千克标准煤。

  近几年,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我区的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向着清洁化方向发展。然而,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依然较高,占能源消费的56.7%,比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分别高32.0、42.4个百分点。煤炭的能效较低,浪费大、污染重,属于低品质的能源品种。根据能源品种的发热量测算,原煤与天然气相比,一个标准单位原煤的热量仅相当于一个标准单位天然气热量的53.7%,同时,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早已实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转变。从现实经济情况看,我区远没有大量利用石油而抛弃煤炭的客观条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近期难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既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节能降耗。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06年,我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71元,比2000年增长57.1%;农民人均纯收入2737元,[FS:PAGE]比2000年增长69.2%。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冰箱、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已经普及,住房、汽车等高档消费方兴未艾,居家旅游异常火热。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长。2006年交通运输业能耗比200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7.0%,超过总能耗年均增速6.5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生活用能也在提高,油、气、热、电的消耗快速增长。2005年,生活用能总量为978.54万吨标准煤,与2000年比,年均增长8.5%。生活用能的增加对降低单位GDP能耗产生反作用,给节能降耗带来压力。

  展望下一阶段,促使能源消费加快增长的环境并未改变。一方面,我区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我区社会发展继续向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开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到79个县市,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将带来较大的能源资源消耗,能源消费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一是节能降耗的宏观环境较好。国家对节能降耗十分重视,节能降耗成为“十一五”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促进节能降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节能投入,2007年国家投入90亿元用于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建设管理,是2006年的13倍。各地也相继作出了部署,加强节能工作,节能降耗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二是自治区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对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对重点耗能企业加强监管,并与之签订节能责任书等等,促进了节能降耗。三是企业节能降耗意识明显增强。如八钢集团面对大量高耗能的老设备、老工艺,加快了整改速度,对能耗高、技术改造不合算的设备直接关停淘汰,目前已先后淘汰热带轧机、250轧机等高耗能工序。同时,在新建工艺项目上,直接引进当今国内及世界最新节能环保技术,使企业节能减排、环保指标一步到位。四是节能降耗潜力较大。通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节能潜力的计算,我区节能潜力较大,达到63.7%。在良好的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我区单位GDP能耗有望进一步下降。

  2006年以来,我区围绕节能降耗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单位GDP能耗由升转降,但离“十一五”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增加了后几年节能降耗的工作压力。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快步推进,高耗能行业增势迅猛,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人民生活快速提高,都对能源消费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的预期目标,依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尽快扭转能[FS:PAGE]源消费增长幅度较快、单位GDP能耗水平高的趋势,不仅关系到“十一五”节能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我区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从当前和我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考虑,我们必须对节能降耗工作给予更充分的重视,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使我区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十一五”规划能耗下降目标。

  一个地区的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从而带来最大的整体效益。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的显著特点。2006年,我区第三产业消费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4.0%,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80吨/万元,仅相当全区单位GDP能耗的38.2%,能耗较低。据初步测算,按现在的产业结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在其他行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减少57.98万吨,使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多下降1.0个百分点。目前,我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尚有很大的上行空间,节约能源的潜力非常可观。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中不断优化三产内部结构。在继续发展和壮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现代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促使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我区的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节能型”的产业结构。

  工业是节能降耗的“主战场”,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关键是工业节能降耗。一是大力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能耗明显小于重工业,而且在发展轻工业上我区具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利用我区棉花、番茄、水果等农产品的优势,按造轻工业发展规划,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纺织业为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实力大、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轻工企业,促进轻工业快速发展,逐步扭转重工业过“重”的不合理结构。二是要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一方面要坚持从存量上加快结构调整,全力扶持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工艺生产的大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尽快淘汰能耗高、生产能力落后、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小钢铁、小水泥、小火电、小炼焦等小企业。同时应建立产业转移和补偿机制,对一些关、停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并积极引导企业转产,向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或低能耗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从增量上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项目。要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提高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使新上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节能、环保技术标准和要求。

  目前,我区能源消费中,煤炭依然占较大比重,石油、天然气、电能等优质能源比重偏低。从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看,由以煤为主的低级能源消费结构逐步转向以石油制品和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要品种的高级消费结构是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和优化的方向,发达国家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量占七成左右,属于高级消费结构。因此,我区应加快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优化能源消费品种结构。要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为能源结构调整目标,能源供应从以煤为主向煤、电、气、油、新能源和可再生[FS:PAGE]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转变。要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原煤直接使用,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重,发展煤炭气化和液化,提高转换效率。要加强电力和天然气供应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燃气及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区风能、太阳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二)节能降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促进技术节能

  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促进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减少中间消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根本目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应重点抓好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促使我区技术水平尽快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对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重大节能技术进行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应用等节能工作。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三是加快节能技术平台、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节能过程中的瓶颈技术,大力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四是用高新技术尤其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高耗能行业,组织实施生产工艺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加快淘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工艺装备,采用节约能源的新工艺、新技术。减少中间损耗和浪费,增加二次能源产出,从源头上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着力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循环经济的根本就是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能源消耗中,我区不少企业缺乏废物利用的观念,大量的余热、废气、废水被当作垃圾排放,不仅浪费能源,更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紧紧围绕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和生产过程的余热余压来做文章,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变废为宝,形成循环产业链。如利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进行发电,形成炼钢-煤气-电-炼钢循环产业链,既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保护了环境,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区可以依托现有产业,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有色、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组织实施高炉余压发电、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以及各种废弃物的回收等,提高废弃物资循环利用率,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变过去“资源-产品-排放”的单向流程模式,为“资源-产品-排放-资源再利用”的闭环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节能降耗中,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主导的,政府应该强化管理,完善市场体系,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营造良好的节能降耗环境,促使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够加快节能降耗的步伐。然而,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节能降耗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已有的政策法规又执行不严,严重影响到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强化政府管理,保障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一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形成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体制和机制。如制定严格的能耗标准、排放标准和准入标准,淘汰浪费能源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严控高耗能行业的随意进入;强化考核制度,实行[FS:PAGE]节能降耗为重要考核内容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促使各方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和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建立节能降耗激励惩罚机制,扶持一批先进地区或企业,带动落后地区或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价格、税收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节能降耗等。二是建立节能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节能项目实施及产品的应用,抓好关键节能技术开发和节能降耗产业化示范工作。三是组织成立节能协会、节能专家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协助政府开展节能项目评审、制定企业节能计划、编制节能改造方案、培训等工作。四是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政策,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五是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要持续深入地开展节能宣传,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使节能宣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达成节能共识。要注重全行业节能。在以工业为重点的同时,加大农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节能力度,促进各行业的节能降耗。政府机构应带头节能改造,从节电、节水、减少公务用车、减少会议等小处做起,进而带动全社会提高节能意识。

  企业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加强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节能降耗的主体作用,加快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一是加强企业节能基础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区许多企业节能机构不健全、能源监测和能源统计工作都很薄弱,一些重要的能源技术经济指标缺乏业务核算资料,不利于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因此,应依法督促企业加快节能基础工作的推进,健全节能机构,完善能源监测和统计体系,制定节能降耗的考核指标,提高企业节能意识。二是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能源消耗大户是节能降耗的重点,也是潜力所在。要依法加强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监督管理,要与企业签定节能目标责任制,促使企业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改变目前在能源、原材料利用方面效率低的粗放经营方式,从而降低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以及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三是通过奖惩机制,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步伐。对节能降耗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及优惠政策,保护和发挥好企业的积极性,以此带动和加快全区企业节能。

  承办单位:新疆尔自治区统计局统计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6500000007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