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一个欠发达国家应该先发展重工业还是轻工业?

2023-07-14 阅读次数:

  但是鉴于未来不会再有欠发达国家成为真的独立自主工业化国家,其实都无所谓了,只看你处于国际分工里的角色问题,大国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发展什么。

  而且其实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工业化的前置条件是土地和社会革命,不做这些做什么都是“买办型工业”,印度,拉美,土耳其都非常明显,因为后发国家只能用本国的低劳动生产率初级产品换取高劳动生产率的工业品,这个过程不可能建立有效工业化原始积累,完全依附大国依赖大国市场只能是必然选择,就算中东老爷国,也一样无法搞工业化,因为积累的私人资本是国际化的,就像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的买办资本,私人资本不可能投资利润低又周期长的重化工业,民国的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财阀资本一样都是在上海的租借和美国投资,他们不投重化工业,一个道理。

  况且现在大部分国家看本质依然是真封建社会甚至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契合封建性的议会民主制(旧封建时代是领主土邦大名带着骑士武士争夺土地资源,新封建议会制是财阀带着议员争夺经济和产业政策)更适合买办型经济。

  外资带来的工业化不叫真工业化,那种是空中楼阁,可以利用但不能依赖,虚假的产业转移是所有这个产业的上下游都在外资手里,只是把工厂放到你家,真正的产业转移是产业链先对接再替代,这个过程要么自己规模够大+建立有效资本积累途径+建立环绕自己的经济秩序和圈子,实现真正独立自主,要么投大国融入大国体系在不改变其封建性的条件下实现一定程度的工业化。

  根据《筚路维艰》的记载,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思考如何发展新中国的工业,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工业建设方向从一开始的优先发展轻工业转换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开始,领导人认为发展工业应当先发展轻工业,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再发展重工业。轻工业资本投入低,技术简单,并且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非常适合中国人口众多且一穷二白的国情。此时,民国发展的轻工业底子还在,不用从零开始。并且,这也是一条被证明过可行的道路,英国等先发工业国家就是先从纺织业开始发展的。

  1944 年8月,在写给博古的信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但当时还没有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 这正是他提出中国应当经历一个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主要依据。

  则明确说,工业化要从轻工业开始。1948 年12月,在给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做报告时说:“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农业与轻工业是我们的重点”,“历史上的国家,要从轻工业方面积累资本之后,才能建设重工业”。

  在经历了解放战争后,已经有部分领导人摸清了国际形势,看到了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虎视眈眈,意识到发展的前提是生存,只有效仿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才能保卫新生的共和国。

  1949年8月,《人民日报》刊登苏联学者的文章,转述斯大林的话说: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几十年之久的道路……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到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之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是我们做好这点,或者是我们被人打垮”。

  1950年9月,又请苏联哲学家尤金在北京做讲演,尤金重述斯大林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不在于简简单单的发展工业,而是在于发展重工业,首先是发展重工业的核心--机器制造业,因为只有建立起重工业和自己的机器制造业,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并使国家处于不依赖资本主义世界而独立的地位”。 最能打动的,是斯大林强调从发展轻工业起步,过程太缓慢,社会主义不能等待五十年到一百年,必须在十年之内跑完这段距离。苏联快速工业化的成功,对具有极大吸引力。

  1950年5月和6月,在一篇文章的手稿中仍然坚持,中国的工业化应当“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心”。1951年5月和7月,刘在两次党内报告中,仍然强调中国必须采取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战略。刘反复阐述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为了积累资金。“轻工业可以赚钱,也容易办些,又不用很多资本。”轻工业发展了,才能“积累继续发展工业的资金”。二是为了改善民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可以把劳动人民迫切需要提高的十分低下的生活水平提高一步”。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还有周恩来。1951年3月,周恩来在两次会议上讲道:“发展工业生产,首先是轻工业生产,从公家到私人都可以发展。”“重工业固然要搞,轻工业在今天还要多些才行。不仅私人要搞轻工业,国家也要搞轻工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农村的需要,才能更快地积累资金,建设城市。”可以看出,到1951年春夏,刘、周的工业化思路仍然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公私企业参与、注重市场作用的渐进式工业化,是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推进工业化的既定思路。

  帮助高层取得共识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为迫切。

  1951年12月,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

  当然,这一计划能否实现,还取决于苏联的大规模援助能否到来。中国入朝作战后,中苏之间在军事上密切配合,经济关系也大大加强了。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严厉的封锁禁运的环境下,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而且只能依靠苏联的帮助。当时,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看得十分透彻。他给周恩来写信,提出中国今后的工业化方针,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用不着走弯路,用不着摸索又摸索。今后,苏联对中国的最大的、最有效的援助,就在这个方面。对此信非常重视,批示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之后,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组成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商谈“一五”计划中需要苏联援助的141个工业项目问题,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包括钢铁、煤、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车辆制造等。斯大林明确表示,苏联愿意帮助中国的五年计划建设,尽力在资源勘探、企业设计、设备供应、提供技术资料、派遣专家和提供贷款等方面给予帮助。

  代表团回到北京后,汇报了同苏联商谈的情况,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中国的工业化起步,重点是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既然中国领导人向苏联寻求援助项目,不会要几个食品厂、纺织厂之类,肯定是那些赖以奠定工业化基础的项目,所以接受苏联援助自然是重工业优先。

  根据以上这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工业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国力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首先得考虑的问题是,工业发展的成果会不会被人给抢走、击垮。老牌工业国家自己发展起来之后,是不乐意见到新的工业国家成长起来抢蛋糕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清扫了国内大部分反动势力,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很快就将战火烧到东北。这使得中国领导人不得不改变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思路,考虑发展重工业。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表明,只有重工业才能生产飞机大炮,才能保卫自己的生存。

  其次需要考虑是否能够得到外界的援助。欠发达国家往往既缺少资金,又缺少技术,如果没有外界援助,发展重工业无异于痴人说梦。新中国的工业起步离不开苏联的援助,当年苏联又是派专家,又是给设备,几乎是手把手地帮助中国建立起重工业的发展框架。

  当然最重要的是,国家从上到下是否能够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发展路线。发展重工业需要长期的投入,而回报又很慢,前期注定是一段苦日子。当年中国不管是农村的农民还是城里的工人,收入增长都很慢,消费品也极其匮乏,只为了将节省出来的每一分钱用于发展重工业。他们那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既要和国内反动势力打仗,又要和日本人、美国人打,等打完仗了,又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不停地挖水库、炼钢铁——苦活累活都让他们干了。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我们国家才能有今天的样子。而这方面的反例就是印度,印度建国比我们早,与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好,后来和苏联关系还非常好(苏联对印度也有类似的援建,比给中国的数量质量更好),各种援助拿到手软,并且周围除了中国没什么能抗衡的国家。然而这么好一副牌,印度却没把握住,现在的工业化水平依然一塌糊涂。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人和,缺少一个先锋队性质的政党将国内一盘散沙的势力聚合起来。

  你以为中国哼哧哼哧先重工业然后然后轻工业起飞,有点浪费了前三十年,我直接轻工业先起飞然后重工业拉满,最后自保,岂不美哉?

  欠发达地区成为发达地区的案例,没有一个是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哪怕是已经非常特立独行的中国,起步也是苏联拉了一大把,改开也是吃了技术转移的红利,才起飞的。

  对于中国和当时的苏联来说,如此严峻的外在环境。首先考虑的是活下来,让这个国家活下来的问题。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去讨论别的小布尔乔亚的问题。再者,大国么,目标必须星辰大海,你还天天纺织面粉什么的。。。多不给力。。

  对于小国来说,完整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国际分工如此明显,建立一整套是很得不偿失的,除非你举世为敌。。。朝鲜我没有说你。再者,重工业建立是需要地域,资源一系列问题的。。。。

  半岛平台

  你看,如果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或者有着成为大国的潜力,再或者你的首要目标是活下来,那就是重工业。。。。。先攀科技树,然后靠大后期一波流。。

  如果你是个小国,无力改变世界的那种的话,那就先来轻工业,周转率高,投资小。船小好调头么。。。。

  先发展轻工业,比如造圆珠笔笔尖,然后被公知“中国造不出来圆珠笔尖”给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