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这是苏联生活最好的时代也是苏联发展彻底停滞的时代

2023-07-17 阅读次数:

  1964年10月,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正在黑海边安然的度假,却没想到自己一手提拔的勃列日涅夫等人正在莫斯科密谋推翻他,没等赫鲁晓夫做出反应,就大局已定,赫鲁晓夫被迫“退休”,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新的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有份漂亮的履历,从工人开始,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升迁,走的很踏实,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经常在岗位上干几个月,就被提拔到更高的领导岗位,1940年,34岁的时候就成为主管国防工业的州委书记,他的顶头上司正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可以说勃列日涅夫的贵人,多次提拔他,到1960年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已经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了,换句话说,勃列日涅夫是赫鲁晓夫正儿八经的嫡系属下,是赫鲁晓夫圈子的人,然而就这么一位被赫鲁晓夫看重的追随自己多年的人却参与推翻自己的政变。

  当然赫鲁晓夫也有问题,在位置上闹腾了十年,改革得罪了苏联的所有阶层,说到底,废黜赫鲁晓夫其实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目的就是维护以前的特权和利益,而勃列日涅夫恰好可以满足他们需要的人,于是被推出来担任新的领导人。

  虽然勃列日涅夫被推举为最高领导人,但并非独掌大权,除了勃列日涅夫外,还有接任最高苏维埃主席的波德戈尔内和出任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苏联其实以三人为核心共同执政,新官上任三把火,取消赫鲁晓夫的各种改革后,他们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

  苏联的经济政策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斯大林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为战时服务的,把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短期内爆发力很强,但时间一长,弊端暴露无遗,轻工业和农业的长期得不到发展,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

  从1950年14.2%的高峰过后就是逐年的下降,到了1965年只有6.5%,且没有任何好转

  ,因此从赫鲁晓夫开始就一直不断改革,但改革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得罪很多人。

  1965年9月29日,苏联出台了经济改革措施,包括缩减计划经济指标,放权给企业,企业盈利越多,分配得越多,对员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经济刺激,随后在农业上进行增加投资、提高收购价格以调动农民积极性等等,一段时间下来,效果还不错。

  1966年,苏联第八个五年计划开始,期间建设了一千九百个大型企业,制止了前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速连续下降的趋势,随后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出台,完成后经济实力翻了一番,到了

  1975年,苏联国民收入已经达到美国的67%、工业产值为美国的80%、农业产值达到美国的85%,可以说经济的改革颇有成效

  同时勃列日涅夫三人团队将目光放在石油上,建成了苏尔古特大油田,后来恰逢“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高涨,大量的苏联石油运输到国际市场,苏联外汇收入大大增加,苏联进口了大量粮食和轻工业产品,国内物价下跌,民众生活上了一个台阶。

  放宽对宅旁自留园地的限制,集体农庄的农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自留地里劳作,并从中得到好处。

  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提高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企业可以更多的追求利润,全民就业,每周只需要工作5天34个小时,这连当时的美国都做不到。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住房公用事业,建造了十六亿平米住房,这相当于1980年苏联全部住房的44%,让苏联一亿六千万人都分到了新的住房,同时实行免费教育和公费医疗,房租、交通费处于较低水平,退休金基本能满足生活的需要。

  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肉、奶、蛋、鱼、面包、瓜果、蔬菜的消费量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在许多地方开始日益普及。

  可以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的苏联民众的水平直接上了一个台阶,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就连苏联也在1967年宣布已经建设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除了经济水平的提高,苏联一贯强劲的军事力量也压制美国一头,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054枚,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重工业和尖端技术都居于世界前列,也因此在冷战的六七十年代,美国处于劣势,这才促成了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前面说了,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柯西金一起掌握权力,这些经济的改革和举措其实都是柯西金等人酝酿并且付诸实施的,因此这次的改革也被称为“柯西金改革”,三人的合作看上去运转良好,苏联国力蒸蒸日上,但政治游戏最后都会走上独掌大权的道路,如果能有当唯一掌权人的机会,谁也不会甘心和其他人分享权力,勃列日涅夫自然也想成为唯一的掌权人。

  刚被推上前台的勃列日涅夫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强调集体,三人共同领导苏联,但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地位的提高,勃列日涅夫开始独揽大权,开始对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动手,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布拉格之春”运动,苏联武装干涉的时候也给了勃列日涅夫机会,他想通过这件事打击柯西金,“布拉格之春”中,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改革”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正好套上了柯西金的改革,而且当时苏联改革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苏联开始对柯西金的改革提出了疑虑。

  因此勃列日涅夫开始对柯西金发难,时间一长,柯西金扛不住了,他自己都开始怀疑改革是否是正确的,因此他多次提出了辞职,但勃列日涅夫是个老手,毕竟柯西金的改革让很多人受益,直接让他解职,支持柯西金的人会攻击他,因此勃列日涅夫来了一招以退为进,不支持柯西金辞职,但私下攻击柯西金,不断降低其威信,最终柯西金在备受责难后最终辞职。

  至于另一位波德戈尔内,早些年就被勃列日涅夫以“健康问题”为由被解职了,至此,勃列日涅夫彻底掌握大权,成为唯一的最高的领导人。

  早些年勃列日涅夫的风评甚佳,极力打造自己平和亲民、谦虚谨慎的形象,当然也是处于培植自己势力稳固自己地位而做出的表现,但1974年底勃列日涅夫先后两次中风后彻底变了一个人,与之前的行为判若两人,之前平和亲民、谦虚谨慎的勃列日涅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僵化的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外号“勋章帝”,说的就是他爱好和颁发各种勋章,这是他执政后期出现的虚荣心,他追求虚荣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一生有200多枚勋章,且自己给自己颁发勋章和给了一个元帅的军衔。除此之外,别人捉刀的回忆录甚至获得了苏联文学艺术最高奖——列宁奖。

  在独掌大权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大量培植自己的亲信,将自己老部下一个个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平庸无能的契尔年科不断被提拔,将其视为自己接班人,自己的儿子和弟弟都被提拔到外贸部副部长这种苏联肥缺上,女婿丘尔巴诺夫,从一个平常的小警察一跃提拔为内务部的中将副部长,接替柯西金职位的吉洪诺夫则是他的同学和老乡。

  同时恢复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很多地方实权人物在任就是二十多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各种利益盘根错节,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和家族利益,成为了苏联的蛀虫。

  虽然柯西金之前的改革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都是正常的,改革本来就有不确定性,但是因为“布拉格之春”,很多被改革触动的既得利益和苏联高层们开始反驳,认为经济改革影响到了苏联的制度,而勃列日涅夫也想独掌大权,一拍即合,从6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始限制,苏联重新走上了计划原则的老路。

  勃列日涅夫对意识形态非常重视,对苏联的主要媒体比如《真理报》、《消息报》、塔斯社的报道等,不仅参阅,还会对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还有克格勃的发展,这些都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联人的思想,以致于到了80年代苏联出现了保守派文化思想的自由化倾向。

  勃列日涅夫看到苏联国力加强后,开始以咄咄逼人的姿态介入全球事务,1976年,他提出了全球进攻战略,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介入全球事务,和美国争夺全球霸权,为此苏联的军费连年增长。

  到了1980年,苏联军费达到了1750亿美元,远超美国1150亿美元,这也导致苏联经济再度失衡,本来改革赚来的钱又重新投入到重工业上,以致于后来苏联军费开支占到国家预算的40%,军工产值一度占比20%。

  从1968年布拉格之春开始,苏联开始一次次的入侵其他国家,这些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消耗了苏联的发展动力,伤了苏联的元气,也让苏联在国际上越来越不得人心,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得到世界范围内的。

  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18年,他的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制度的超级稳定性,苏联也在这样超级的稳定的年代里走向了全盛,最后在巅峰之后陷入停滞,系统逐渐老化,虽然他对之前斯大林的一些做法和政策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改善了民众的生活,但从根本上来说,勃列日涅夫的时代死死抱住指令性计划经济不松手,全面回归斯大林模式,也让苏联失去了自我修复的机会,让苏联社会沉疴愈甚,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手上分崩离析。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