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差评8周年这B班是越上越刺激了

2023-07-19 阅读次数:

  。这样迅速的变化,在很多行业里都是鲜见的,一不小心,浪头就会把从业者拍死在沙滩上。

  所以啊,我们也一直在试着适应这样焦灼但有趣的流动( 对,我们在每个平台上都有号 )。

  我们让差评君在各大平台扎根,尝试差评风格在其他载体上的表达,也让咱们的硬件小分队成立了差评硬件部,试着去开拓一些新玩法。

  而在这里,随着各色内容平台的诞生,长图文已经成了个老古董。但在短内容占领了大家越来越多时间的当下,又显得尤为珍贵——

  它有着更高的信息获取效率,是重要事件、节点里难以被替代的传播媒介与分析途径,也有文字与图片构成的更大想象空间。

  《 今天,B站决定取消播放量显示。》《 特稿丨拼多多正在失控 》《 滴滴下架18个月,回来发现没一个能打的。》《 比亚迪这次,很可能没问题。》

  《 算法正在谋杀新闻,十亿中国网友却为此狂欢。》《 400万播放量,救不了东北偶像 》《 对不起了知乎,这次我也想喷喷匿名用户们。》《 有多少中国人,正假冒俄罗斯人直播带货?》《 赌石直播:一场百人当托,万人在线的大型骗局 》《 卷不动的网约车司机们,准备逃离。》

  为了让作者们能够更深入自己关注的领域,创作出更多这样的文章,我们也是组建了四个不同的小组:科技产经组、互联网游戏组、汽车组以及数码组。

  虽然钱钟书说过:“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

  但我还是想拉上各位主编们,和大家聊聊他们对于自己这个领域的一些浅见,以及在内容创作上的一些新想法。

  这小半年来,相信不少差友们也和我一样,有种能亲眼见证科技改变世界的兴奋。。。

  虽然各种大模型 “ 群模乱舞 ”,各路厂商几乎都在谈大模型的落地,都在推出行业大模型,现场的采购团也是多得数不过来,各行各业对 AI 有着强烈的需求。

  但,在谈及现在的大模型到底有啥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时,大家能拿得出手的其实寥寥无几。

  不过我还是觉得,请大家有点耐心,改变大概的确已经来了。毕竟很多技术是需要播种期,才会有所收获的。

  播种期当然可能很长,像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概 100 年后,蒸汽时代才到达顶峰;发电机在发明 40 年之后,才给生产力带来真正的提升。

  同样播种期也可能很短,凯文·凯利在《 5000 天后的世界 》里就提到,iPhone 问世至今大约 5000 多天,而如今咱们的生活早就被移动互联网重构了。

  总之,无论 AI 大模型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段弯路,还是技术奇点的开始,作为科技媒体的差评,肯定还是会翻着跟头到那巨浪之上,带大家抢先一步瞅到未来的模样。

  在未来,差评科技产经组也会更加聚焦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和大家一起目睹 AI 重构世界的第一线。

  与此同时,供应链迁移、产业升级等等话题,也被时代的大浪推到了前头,小时候课本里写的 “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 ”,也变成了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所说的那样:“ 全球化已死,自由贸易岌岌可危。”

  在芯片断供、技术封锁还有其他等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苹果等企业将供应链分散到海外,实行中国 +1 战略,但另一方面诸如长江存储、龙芯等国产替代也迅速崛起。

  一场产业升级和全球供应链重组好戏,正在拉开帷幕。而这场变革,可能和你我都息息相关。

  另外,被在被称为地狱难度的中国市场里,也演化出了不少中国独有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小米、OV 等手机品牌,还是 Shein、Temu 等电商,它们正带着中国模式疯狂出海。

  中国模式,似乎正在席卷全球,我们也会时刻关注那些优秀的出海企业,讲好它们的出海故事的。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是热腾腾的科技公司新闻、易懂的前沿科技科普,还是有趣的产业分析,每天晚上记得等推文,差评的科技产经组都会持续保持状态,把键盘敲出火星子的。

  游戏是这样的,技术和创意已经在可行的基础上被发挥到极致,在存量市场,很少厂商能推出让玩家真正在玩法层面激动起来的游戏,不敢尝试新 IP,只能先炒冷饭苟住。

  影视也是一样,看看 2023 年的全球票房榜单,主流院线依然充斥着熟悉的面孔,如果你看了今年网飞的《黑镜》,就会发现流媒体也是一样,每部剧和综艺的叙事节奏和风格都差不多。

  在不同 app,文字和脚本演化出几种既定模式,像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迅速铺开,然后迅速过期。

  一个电影解说给主人公起名大壮,所有解说视频都出现大壮;一个专业厨师去探店,一百个厨师也揭竿而起;你挑战在美国说中文,我挑战在南京说粤语。

  虽然互联网的同质化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人想自我表达了。也不代表这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家灭绝了,更不能说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变得无聊了。

  我们之所以感到无聊,只是因为我们开始习惯于被算法和流量带到一个食堂,被提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蛋白质奶昔,日复一日填饱肚子。

  所以接下来,我们想给大家带来更多真正的美食,开车两个半小时才能找到的胡同里的脏摊。

  为大家呈现更多藏在互联网角落里,野生、真实,去除了脚本和滤镜的故事,以及那些有力量有想法的年轻人,让更多人听听他们的声音。

  当然,我们也挺希望知道你们真正在想看什么、想做什么,想说什么,欢迎和我们随时聊聊。

  1983年,美国汽车公司(AMC)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北汽前身)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

  1992年,钱学森给总理写信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理论。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辆非自主品牌电动汽车。

  2022 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186.35 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冠 —— 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第一次胜利。

  五个第一,走过两代人的时间,现如今是 BBA 与中国自主品牌的较量,是旧时代与新势力的交锋。

  车,从代步工具到家庭成员,许多人认为汽车行业就像当年群雄讨伐诺基亚的时代。

  我觉得不止,除去汽车本身,汽车行业带来的产业链影响要远大于智能手机时代。

  它与智能手机时代一样共乘互联网的进化浪潮,但汽车行业关乎高新技术,芯片、AI,关乎传统矿业,锂矿和稀土,关乎钢铁重工业,一体式压铸。从 121 年前开始,汽车工业就是国家命脉。

  自主推进希望用智能手机的命名规则,从技术和行业两个纬度,让所有的读者都成为汽车变革时代的深度参与者。

  汽车技术会井喷式的出现,自动驾驶,固态电池,分布式驱动...,车辆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自主推进,把新技术分解拆开,告诉大家分布式驱动,轮毂电机的原理是什么,BEV,NPN 又是什么,用差评的口吻解读科技的本质。

  同样我们也会带来更专业行业分析,理想汽车如何做到月销四万?新势力里谁会先倒下?通过财报、专业人士的看法、甚至 CEO 的采访,我们可以见微知著,看到每一款车对车企的影响,以及每一个车企对行业的影响。

  目前,我们也在筹划自主推进的视频栏目。除了我们擅长的行业分析与技术解读,还会加入探索类的内容,比如工厂和高校实验室探访、业内专家的拜访等,一起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的时代。

  2019 年,英特尔止步于 14nm+++、性能几乎毫无寸进的时候,专家说摩尔定律失效了。

  2021 年,严重漏电的 5nm 芯片功耗比 7nm 芯片还高时,专家说 7nm 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工艺。

  然而两年过去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纷纷拿出了自家可用的 3nm 方案,还有已经进入路线A。。。即使门极间距的计算方法已经失效,但晶体管的密度依旧在微观世界中稳步增加。

  八年前,恐怕没有人敢想象手机芯片的画面表现堪比 GTX 1050,一台掌机里的低功耗芯片,画质能够超越 GTX 1650。

  “ 3000 爽玩游戏 ” 的概念,以一种不再需要台式电脑或者游戏主机的方式,回到了普通消费者的牌桌上。

  八年前,恐怕也没有人能想到 Vision Pro 这样栩栩如生的混合现实产品能够面世,而支撑着 Vision Pro 的,正是性能强劲 5nm 芯片 M2,与协处理器 R2。

  而这些,还仅仅是工艺进步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每天都在改写着世界的行程:

  GPT 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直到如今,才有了支撑生成式 AI 大规模部署的算力基础;5G、6G 的电耗,也需要更新工艺的芯片来改善。

  固态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有厂家开始尝试用光刻机把散热风扇 “ 刻 ” 出来,成为未来笔记本电脑进一步做轻做薄、性能做强的大前提;几颗芯片可以用 “ 胶水 ” 拼在一起、半岛平台叠在一起,发挥出数倍于原本的性能。

  身处行业当中,差评硬件部的我们今年的每一天都仿佛在过年:折叠屏、Win 掌机、200 元 1TB 的固态、800 元的 4K 显示器。。。

  同时,每一天也仿佛都在见证历史:魅族复活、英特尔彻底舍弃 32 位指令集、7nm 工艺的国产游戏显卡、五天时间 Threads 吊打 Twitter、全行业辅助 AI 的爆发。。。

  八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我是差评硬件部的米罗,我和数码硬件组的大家愿意在下一个八年里,继续陪伴各位的每一天。

  前两天打开后台的粉丝数据,看到 26-35 岁这个区间的差友增加了不少,而18-25岁这个区间的差友也没见少。其实这让我们挺开心的——

  这八年来,很多差友陪着我们一块成长,也得到了很多年轻的朋友们的认可。很幸运,我们写的文章能够给大家一些简单的陪伴和思考,也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世界的变化往往猝不及防,且会 360° 全方位地挤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用更专业、更有趣的文章,继续和大家一起,展望这个时代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