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乡村“镇”兴】第27期:世界著名重工业小镇——俄罗斯伊尔库茨克(Irkutsk)

2023-07-21 阅读次数:

  原标题:【乡村“镇”兴】第27期:世界著名重工业小镇——俄罗斯伊尔库茨克(Irkutsk)

  贝加尔湖,古老、神秘而清澄,在她的怀中,滋养着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伊尔库茨克。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她是探险家眼里的貂皮中转站,是旅行家眼里的必游之地;是高尔基笔下“西伯利亚永远跳动着的心脏”,更是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后方支撑;是昔日中俄商贸的见证者,更是今天东北亚经济发展与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目前,我们熟悉的小镇经济基本上依赖于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很少出现工业小镇这样的提法。但我国境内(尤其东北地区)存在大量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它们多为老工业基地的历史遗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作为西伯利亚地区的重工业基地,同样经历过计划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其间既有成功之处可以效法,也有需引以为戒的问题。

  本期【乡村“镇”兴】专栏从伊尔库茨克发展历史、基本社会情况、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方向,归纳总结出工业主导型小镇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工业小镇的振兴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伊尔库茨克(俄语:Иркутск,英语:Irkutsk,东经104°15′,北纬52°18′)位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土地面积277.6平方公里。伊尔库茨克西临安加拉河、伊尔库特河而建,其中主体建于安加拉河流右岸,东毗著名景点贝加尔湖,南部与蒙古国邻近,而北方则是广袤而原始的的中西伯利亚高原。这样的区位决定了伊尔库茨克在林木资源、水力资源上的富饶。一方面,安加拉河源出于贝加尔湖,因此,伊尔库茨克境内的河段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在林木资源上,市森林覆盖率76%,全州林木储量高达92亿立方米。另一方面,在该市境内以及州境内,存有大量的金属、油气及岩石矿物资源。该州东部的伊尔库茨克煤田,储量估计为436亿吨;铁矿储量163亿吨;同时还有大储量的金矿以及云母矿产。该市及州境内有全俄境内最大的钛矿,总量高达2亿9000万吨,而钛是航空航天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丰富的资源是建立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伊尔库茨克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伊尔库茨克能够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绝非历史偶然。早在1652年,为了获取貂皮,来自欧洲的俄国探险家就在伊尔库特河河口建立了越冬营地;1661年开始建市,1669年成为要塞城市,1686年正式定名伊尔库茨克,1764年由沙皇谕令成为东西伯利亚首府。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最初的动机是以伊尔库茨克为中心,向东方部族(蒙古部落)传播东正教,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远在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随处可见东正教堂。这些具有浓厚历史意义及宗教色彩的建筑是该市能够在1970年被列入建筑古迹历史名城名录的重要原因。

  从人口构成上不难看出,斯拉夫群体占当地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当地的文化背景多源自于俄国的欧洲区域,深受斯拉夫文化的影响;而从本文对其历史发展的叙述来看,沙俄政府最初建立要塞城市的目的是要在远东地区传播东正教文明,因而在宗教文化背景上有鲜明的东正痕迹。与之相比,天主教影响则微弱许多:全市内只有一座天主教堂。当然,当地部族的固有文化背景同样不容忽视,在布里亚特人群体中至今还保留着藏传佛教信仰。在教育层面,伊尔库茨克市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入学学生的数量以及占比均能够在整个西伯利亚大联邦区内位列前四。

  全州和伊尔库茨克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可以参考上图数据,这里将安加尔斯克与伊尔库茨克作比较一方面意在突出伊尔库茨克作为州府在各项指标上仍然占有优势,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两地之间能够形成互补关系,进而可以形成以伊尔库茨克为区域中心、安加尔斯克为区域副中心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分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从伊尔库茨克市与全州的经济生产数据来看,伊尔库茨克市的经济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重工业体量庞大,但总产值却逐步下降;能源工业增长显著。在伊尔库茨克市境内,采矿业和制造业总体体量巨大,制造业部门更是占全州一半以上,充分反映该市作为工业中心的地位。能源工业在伊尔库茨克的重工业生产中举足轻重,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俄国本土城市与生产供电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不断扩大;同时,能源的富集也是奠定该市工业中心地位的基石。但制造业、采矿业产值却有递减趋势,其背后原因在于伊尔库茨克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亏损企业被合并或关停。但是,对于伊尔库茨克这样的工业中心而言,制造业持续下滑的趋势必须加以避免,必须规避产业调整政策对该市制造业的负面影响,要做大、做强、做精具有本市特色的制造业。

  服务业总体增长迅猛,逐步赶超工业部门。(除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造成餐饮业出现波动)伊尔库茨克作为工业城市近年来也有产业多元的趋势,希望能够摆脱计划经济对产业结构造成的失衡。苏联解体后,新政府不断采取促进市场经济的措施,相应地,以商品零售、餐饮为代表的服务业迅猛增长。在2019年,零售营业额甚至超过制造业。这种改变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也是工业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城市之间区域发展共同体初具雏形,可以形成补强关系。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安加尔斯克的发展保持得相当稳定,维持在合理的增速与波动范围内(注:少数异常情况认为是波动)。由于毗邻的位置关系,安加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有条件进行低成本的产业转移。同时,这种关系有利于两市市政机关、企业机构的统筹协商,从而使产业分布最优。

  自18世纪以来,伊尔库茨克就是仅次于伯力(哈巴洛夫斯克)和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对外经贸中心。从历史因素看,伊尔库茨克紧邻中俄贸易历史上最重要的关口—恰克图,两地间直线公里,貂皮、丝绸、茶叶、瓷器必定经伊市进出国门。

  今天,随着中俄蒙三边关系的不断升温,国家与民间的交往都日趋频繁,交易品也不再局限于丝绸、茶叶、貂皮等初级产品。

  除经济交流外,伊尔库茨克在文教领域的对外交流也相当发达。该市拥有俄罗斯科学院、医学院、农业科学院(西伯利亚分中心)以及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等众多知名高等学府,前者主要针对地球物理、天体物理、能源运用、农业技术等研究方向,后者则是整个俄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直属俄联邦高等教育部。该校吸收了大量留学生(其中在校中国留学生约有200余人),每年都向世界各国派出300余名考察交流人员。文旅层面,截至2020年1月,根据《联邦统计年鉴》全州共拥有非盈利文教交流组织816个,公共图书馆255座,历史遗迹681处——其中伊尔库茨克市内有100多家文化艺术单位,包括4家国立音乐厅和剧院、4座国立博物馆、3座大型博物馆以及大量中小公共图书馆,因此有大量来自欧洲半区的俄国本土游客以及中蒙等国游客慕名而来;同时为强化这样的对外交流,国立大学以及各大博物馆都和俄国内外的对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如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就与我国辽宁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

  伊尔库茨克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军工制造向来是城市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多元化的需求,伊尔库茨克近年来也在不断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因此我们在此将它同样定义为特色产业。而对于作为伊尔库茨克的“立市之本”的能源矿冶与农林业等传统产业,我们将其定义为基础产业。

  农业城镇化农业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伊尔库茨克地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最低气温最低可至-33°C,年最高气温最高可至19°C,年均降水量不超过400毫米。相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得伊尔库茨克无法建立起强有力的、全领域支撑的农业体系。在作物种植面积上,根据联邦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近年来该州有增长态势,2016至2019年间从66.05万公顷增长至70.8万公顷。该市(州)主粮作物为麦类以及薯类植物,马铃薯种植面积稳中有降,2019年为2.44万公顷。谷物年总收成2019年为77.92万吨,与同期86.8万吨相比略有下降。综合上述数据,伊尔库茨克市域内的农业用地和主粮作物产量稳中有降,相应地,该州境内其它地区略有上升。该市的农业依托于市境内的国立农学院(或称农业大学),集中发展现代农业,以生产副产品为主,并力图克服不利的自然气候条件。这种现代技术、教育与农业的结合极具启迪性。

  林业规模化林业一直以来都是伊尔库茨克市(州)的重点产业。该市的树脂、木材加工产品可以分别在全俄同类产品总量中占53%和30%。俄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该市(州)林木库存量从88.1亿立方米浮动至87.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4.5%上下,其中伊尔库茨克市森林覆盖率约为76%。在2015至2019年间,当地伐木企业或组织数量从1021家逐年递减为652家;年平均雇佣劳动力从12395人稳步递减为11045人。这种精简化生产的背后,事实上是林木业连年亏损的形式所迫。西伯利亚虽然林业资源丰富,但在国际林木市场中,西伯利亚各地采伐的主要品种大都为竞争力略差的针叶树(红松)且主要为粗加工制品,与热带树种、亚热带珍贵树种并在此基础上制成的精细化产品相比,无法获得相应的报酬。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市政府鼓励建立森工综合体,一方面是为了回应恶化的经营环境——采取综合化措施后,巨额亏损逐渐消弭;但同时也一举两得地提高了企业效率、提高了生产的可持续性。这一点在国内也有极为相仿的情况,如宝钢和武钢的合并、农业生产的集中化等等。

  在矿产冶炼方面,伊尔库茨克的“发家史”就离不开金属。在18世纪,人们之所以会在这个西伯利亚密林偏僻的地方聚集,除了因为貂皮,便是因为安加拉河沿岸的大量金矿。苏维埃俄国建立后,远东地区成为苏联国家规划中军事后备基地,对金属产生极大需求;与此同时,在该市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铁矿以及钛矿,均为宝贵的军工资源。两种因素的碰撞就使得伊尔库茨克成为矿业中心,2019年伊尔库茨克采矿业盈利水平54.9是整个西伯利亚大联邦区平均水平25.3的两倍。更为重要的是,该州境内拥有相当多的“唯一”,如该州境内的锰矿、察拉石是全俄唯一的出产矿场。该市与邻近的舍列霍夫市共建的伊尔库茨克铝厂是全俄铝业联合公司(UC RUSAL)的一部分,产品大量供给俄本土线缆、合金需求。但近年来,随着伊尔库茨克市整体产业转型,金属相关工业逐步向图伦、布拉茨克等北方欠发达地区转移,本市境内的矿冶业有减无增。

  在能源方面,伊尔库茨克的煤产量居全俄第一,石油储量高达75亿吨。1953年建立的安加尔斯克化工城沿安加尔河绵延30公里,主要加工来自秋明油田以及本州境内图伦地方的物品。该化工城主要产品包括石化、高分子材料、氮肥、水泥等。能源产业的另一方面就是发电业,伊尔库茨克的潜在电力储备极其巨大。安加拉河-叶尼塞河集中了4800亿千瓦时的潜在电能,大量的煤矿也为火力发电提供保障,该市境内的热电厂是著名的供暖发电企业。伊尔库茨克市几乎处在安加拉河最上游处,河流深切形成河谷,适合建立大功率梯级电站;该市境内现已有伊尔库茨克水电站(66万千瓦);该州境内有布拉茨克水电站(450万千瓦)和乌斯季伊利姆斯克水电站(430万千瓦)。下面两张表格说明伊尔库茨克极其低廉的能源价格(卢布每百瓦,2010):

  伊尔库茨克的整体电价水平远低于远东其它地区,这种低廉的电价也为电化学工业的“落户”提供了可能。在能源对外出口上,依据2019-2020年数据绘制下图以作说明。综合来看,伊尔库茨克市境内的能源工业效益甚好,总产值连年升高,发挥资源富集的优势,对内可以满足服务业、工业与民生的用电需求,对外可以扩大出口贸易。

  一般认为,中小型城镇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服务业或者高新科技制造业,比如我国海南的博鳌、浙江的云栖和美国硅谷沿线的一系列小镇(County)。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甚至完全没有重工业的存在,无法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部分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小镇甚至缺乏必要的可通达性。但是,伊尔库茨克恰恰相反,一方面它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尤其是军用航空制造,是西伯利亚乃至整个俄罗斯远东区域的交通枢纽,自建市以来交运就极为发达;同时它又坐拥贝加尔湖这样的旅游胜地。因此在特色产业分析部分,本文将着重选取军用重工业、交运业和文化旅游进行分析。

  伊尔库茨克始终能处于西伯利亚大联邦区的关注焦点,其唯一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市内建有全俄罗斯第二大军用飞机制造厂—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最大的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根据2015年我国商务部驻伊尔库茨克总领事馆公布的数据,该厂共有在岗员工1.2万人,总资产达5.45亿美元。军用产品方面,根据已知的及公开解密的数据,该厂共计生产约20个机型6700余架飞机,主要生产战斗机、轰炸机以及军用教练机。它与俄罗斯所有飞机设计局,如苏霍伊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都有合作经历。现在该厂主要建造苏霍伊系列的苏-27、苏-30K、苏-30SM系列战斗机以及雅克-130系列教练机。近年来,俄罗斯苏式战斗机销量大增,不仅满足俄军自身需要,同时还大量向印度、越南、独联体国家出口改型飞机,因此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订单几乎处于爆满状态(注意中国的订单主要由共青城制造厂完成)。

  行政强制性军工制造是一个特殊的具有行政强制性的产业部门:它的最终产品并不能直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利好,但是它却永恒且必须地存在:首先,国家间军事技术的贸易带来的影响绝非普通商品甚至资源可比,它事关重大的国际关系、地缘政治,是维系盟友关系或信任关系最理想的手段;其次,军事装备的贸易给整个国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虽然这种效益往往折算为外汇储备与联邦预算,并不能直接为伊尔库茨克市“赚钱”,但是从国家层面看,联邦预算的增加也可以为州市一级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好处。最为重要的是,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属于“硬实力”范畴,是一个大国(比如俄罗斯)所必须具有的。

  苏维埃政权选址深居西伯利亚内陆的伊尔库茨克作为军工制造基地,自然有地缘考虑。一者,西伯利亚既远离欧洲核心,可以免受战火波及;二者,它又远离沿海地区,可以防止反苏维埃势力的窥伺破坏;三者,当地人口较少、城镇扩散范围较小,易于管理保密,再加上前述的产业适配性极强,苏维埃政权将军工布局在此也就顺理成章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建通,这条大动脉使长距离大运量运输得以实现(关于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在“交通运输业”部分详述)。

  在飞机制造厂发展过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军地协调。从历史渊源看,伊尔库茨克在苏联时代就被规划为重要的军工制造基地,飞机制造厂的选址一开始就定在了处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列宁区。将近90多年以来,军用企业并未对伊尔库茨克市广大市民群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更有相当一部分伊尔库茨克市市民为飞机制造厂感到自豪,因为正是这座工厂在卫国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生产出了阻挡侵略者的作战飞机。在1941年,该厂生产的大量伊尔Ⅱ和伊尔Ⅳ型飞机阻挡了纳粹攻势,掀开反攻序幕。飞机厂已经完全融入城市,其宏伟的大楼甚至成为列宁区的标志。

  近年来,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也开始生产民用飞机。除了已经生产的主要供给Airbus等公司飞机零部件,该厂正在逐步扩大短程客机的生产。2017年5月29日,MC-21型客机首飞。2020年12月,首架搭载俄罗斯国产发动机的MC-21首飞。军事制造企业的民用化、装备的国产化,一方面体现出技术的进步,民用飞机的制造相比于军用飞机更为困难,另一方面则是俄罗斯近年来力图打破美欧制裁的一种尝试。

  近年来,军事历史、军事展览、军旅参观在俄罗斯重新兴起。对于伊尔库茨克市而言,完全可以打造以军事历史、飞机制造科普为主题的文博主题展览,满足国内外游客对军事的兴趣;在有可能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在征得联邦机构同意的情况下举办航展,这将为伊尔库茨克带来世界关注。鉴于伊尔库茨克已有卫国战争相关的纪念馆,军工展览可以依托纪念场馆,从而使卫国战争的纪念更强更立体。这一点对我国军工制造也适用,即将军事制造与文化展览结合起来。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大量已解密的军事研究基地,完全可以让这些艰苦却充满着光辉的历史在文博中重新鲜活起来,也能让那些默默无闻的地区走进人民群众的视野。

  在伊尔库茨克的定位中,一条最重要的描述就是“东西伯利亚的交通枢纽”。建市伊始,它最为人关注的一点是它恰好处于伊尔库特河和安加拉河的交汇处。在当时还极端荒凉的西伯利亚,陆地被连绵的山地、针叶林、荒原占据,人们的交通方式主要靠水路,虽然这些河流冬季封冻且水文条件不太适宜驾船。明清时期,中俄贸易最主要的交通中转站就是伊尔库茨克。进入19世纪后,沙俄政府开始重视西伯利亚,首次提出了建设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的计划,意在攫取东北各省沙俄势力范围内的资源。这一宏伟的计划在1904年最终实现(干线年完成,后续工作持续到1916年)。过境的另一条铁路干线年完全建成通车。两条铁路相互连通,极大地提升了运力与效率。公路方面,该市境内贯穿AH6号公路(国际高等级,泛亚公路6号线,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指定)以及多条州级公路。空运方面,市内建有伊尔库茨克国际机场,是一座军民合用机场;十分有趣的是,该机场经常成为迫降备选地。下面进行详细分析:01

  近代历史上,中东铁路(或称东清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部分)曾在中俄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历史数据,自1903年至1917年,经中东铁路输往俄国的商品量增长近9倍,沙俄政府加紧攫取我国东北地区资源,进行殖民输出,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农工制造的兴起。直到十月革命前,在俄国移民的影响下,满洲里建立了30余座大型面粉加工厂。这些工厂中投资比例为:中资60%,俄资30%,日资6%,混合4%。与此同时,铁路运输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的照顾性运费政策的优惠,大量货物从人力畜力运输改走铁路。除了对中俄贸易的促进,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更大的历史作用在战争年代得以发挥出来。欧洲半区的战略物资、军事人员、装备可以沿大铁路或撤向后方或向东北亚进行战略支援,而西伯利亚生产的技术装备、弹药又可以运往前线。日本提前对俄远东地区发动战争,正是害怕一旦大铁路建成,日军将不是俄军的对手;二战期间,苏联之所以能抵挡住纳粹德军的攻势并发动反击,除了人为,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大铁路令人生畏的运载力。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伊尔库茨克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威望荣耀一时无双。此后,苏联政府为抗衡美欧联盟,开始大力开发西伯利亚,前文所提到的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正是西伯利亚大建设的光辉缩影。自赫鲁晓夫执政到70年代中期苏联陷入重大经济困境,苏联政府对西伯利亚的总投资额始终达到30%左右。1929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始全线年最终完成,大铁路运输能力得到巨大提升。

  但是随着苏联陷入困境并最终解体、新政府激进而混乱的休克式改革,伊尔库茨克乃至整个西伯利亚联邦区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陷入困顿,铁路辉煌不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俄罗斯联邦统计年鉴2019-2020》中的数据看出。该表铁路密度单位为10000平方公里上里程数,旅客人次单位为千人,货物单位为百万吨。

  上面的数据并非是要对该州近年铁路运输进行抨击或者讽刺,也并不影响前述后述的各项发展交流,而是要为之提供解决出路,比如拉动上游产业以及利用好边境地缘优势发展外向型运输。以伊尔库茨克为代表的西伯利亚各地区在同远东滨海各地区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下风。在俄罗斯传统划分中,东西西伯利亚和狭义的远东地区(特指日本海沿岸地区)同属于乌拉尔山脉东部,有协作处,但同时也有竞争。02

  公路方面由于与铁路情况类似,所以这里简要介绍未来方案。如前所述,伊尔库茨克市境内有接通沿西南-东北走向泛亚公路6号线)的短程连接线,但市境内的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较低,因此应当以AH6为主干,加速兴修从伊市直通州境内各地、邻近地区各地的高等级公路。当然,在西伯利亚的严寒环境中,这并不容易。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与外资企业联合建造的方案,采用热棒、高架线路等有利于保护冻土环境的技术,保持后文所要细说的旅游竞争力。在航空方面,伊尔库茨克航空出入关方面基本维持稳定。但是,伊尔库茨克航空设施客货运输能力较弱、出关通道较少、设备老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也是要在日后予以解决。03

  单一地解决交通问题是不可能的,交运业最大的特征就是产业之间的极高关联度。因此要摆脱交运乃至整体经济的陷阱,首先就需要重塑产业结构。对于伊尔库茨克而言,军工和化工产业可以是支柱产业,但绝对不可成为唯一的产业。伊市周边的产业相似度相当之高,事实上造成了运输业内的挤兑;相反,伊尔库茨克应该利用好自身与安加尔斯克、舍列霍夫的“三核结构”,丰富上游产业,拉动运输提高。伊尔库茨克近年货运总量徘徊递减,2019年仅为4920万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游工矿开采的萎缩,而产业多元化或能有效地带动货运。

  东北亚的整体环境正在往和平友好方向发展,尤其是中国基建的兴起、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同时近年来亚欧大陆桥建设备受关注,伊尔克茨克原先就是两座亚欧大陆桥上的关键节点,这正是伊尔库茨克取得新发展的最佳契机。目前已在规划中的中蒙俄高速铁路和以往的大铁路一样,很有可能在伊尔库茨克建立枢纽。大批来自东北亚地区的游客将能通过伊尔库茨克进入俄罗斯,帮助当地摆脱客运人次停顿在1100万人上下的困境。伊尔库茨克要积极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进高铁建设,优化既有的航空、公路设施这不仅能够帮助伊尔库茨克的铁路建设迈上新台阶,更能拉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重铸“东西伯利亚交通枢纽”的辉煌。上述两种解决方案事实上对于我国相似地区也是有效的,尤其是各省、自治区的边境地带,也要利用好国际贸易的有利契机,同时依托于经济腹地的多元产业发展,加速形成自身特色。

  神迹修道院(Znamenka Monastery)该修道院坐落于伊尔库茨克市中心安加拉河河畔,始建于1689年,是东西伯利亚唯一的女子修道院,院内保留有珍贵的彼得大帝亲笔赠言的福音书以及压模银质服饰的东正教救世主圣像。该院同时还是众多著名人物的安魂地,包括著名探险家舍利霍夫、大批遭到流放的十二月党人和著名作家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

  主显圣容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Epiphany)始建于1693年,原为木制,1716年大火焚毁后重建为石制教堂。教堂同样坐落于市中心,是伊尔库茨克的地标性建筑,其外观亮丽夺目,教堂内部有大量精美的圣像、壁画。

  这座塔尔茨木质民族建筑博物馆中集中了40多座建筑古迹,讲述着17到20世纪贝加尔湖沿岸人民的日常和文化生活特点并设有专区介绍庇护所以及当地游牧部族后裔(布里亚特族等)冬季防寒渔猎的手段。在风情街上的酒吧,游客可以品尝俄罗斯的薄饼、鱼子酱和马林果茶。

  进入俄联邦时代以后,俄罗斯国内对东正教文化的态度逐渐转为积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具有浓郁东正教风格的“洋葱头”、“船形堂”备受国内外人们的追捧。这一点应该说是好的,正如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同样重新开始尊重儒道释三种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喜爱,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俄国都是如此。但是,我们也应充分尊重宗教、文化自身的严肃性、纯粹性,切不可为了游客的眼球而伤及文化、宗教自身,使其媚俗化、市侩化。

  同样的,进入联邦时代后,民族多元化特征重新被人重视,尤其在东西伯利亚地区,人们开始关注这些少数民族并保护他们的部落、遗址。固然,保护他们的最安全方法是将他们送进博物馆。但这种做法有些许一劳永逸的意味。应该让少数民族文化在生活场景中得到鲜活的呈现,而不是静态地观摩博物馆里的标本。

  作为世界遗产、“西伯利亚明珠”,贝加尔湖早已成为旅游“圣地”,贝加尔湖在我国古代被叫做“北海”(正是苏武牧羊的地方),现在又因为一首《贝加尔湖畔》而在中国引起了旅游热潮。贝加尔湖是全世界最深的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据2015年考察数据,全湖最深处达1637米,储水量高达23.6万亿立方米。湖中有明显的地质断层,保留有大量第三纪淡水动物,是极其珍贵的科考旅游资源,每年有大量的地质、生物、水文研究团队前往,如我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就曾组织过此项活动。

  除去上述的科考旅游项目,更多的人则是纯粹的观光旅游。贝加尔湖不仅有美丽的湖,周边更有美丽的群山、森林、草甸,这一切都与湖景融为一体,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环湖交通运输也得以完善:自上个世纪俄国本土设计师与意大利建筑师合作完成环贝加尔湖铁路这一难度惊人的大工程后,贝加尔湖沿岸已经成为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

  不仅如此,伊尔库茨克市(州)还向俄联邦政府申请建立环贝加尔湖旅游休闲经济特区并获特批,由此获得了极大的政策性支持。(1)企业财产税:特区内企业自财产列入核算起五年内免征,从事餐饮与宾馆经营的企业的资产增值部分征收纳税期应收缴税款25%-50%的财产税。(2)利润税:特区内处于联邦预算内的企业,以其特区内业务规模为税基,征收13.5%利润税。(3)土地税:自土地使用权生效起五年内免征土地使用税。这些极其友好的税收政策能极大地鼓励旅游配套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根据该市的预测,到2028年,客流量将达120万人,其中外国游客占15%。

  由于贝加尔湖周边的山脉分布(湖的东西两岸都有山脉分布),加之贝加尔湖高寒的大陆性气候,滑雪运动在伊尔库茨克境内极为流行。事实上,全俄罗斯都极其热衷于冰雪运动,2014年索契冬奥举办以后,俄罗斯冰雪运动进入世界化发展的新阶段,各联邦区内的冰雪运动由简单粗放的纯野外项目逐步转为规范化专业化的大型室外滑雪基地和室内滑冰的结合营运模式。在伊尔库茨克境内的贝加尔斯克和利斯特沃扬卡都有相当规模的冰雪运动基地。这些基地往往会照顾不同需求的游客:传统的滑雪滑冰、惊险刺激的雪地冰车或摩托、休闲轻松的能够俯瞰贝加尔湖冬景的观光缆车。并且如前所述,这些基地往往有较好的可通达性。

  贝加尔湖的旅游热潮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仅是一个观光景点,它还是一个神秘源泉—在它的周边有著名的通古斯爆炸遗址,湖本身更有水怪传言,科学家近年来还从冰封的贝加尔湖卫星图上发现了一个怪异黑圈;它的地质构造、生物群落、水文环境等都是世界范围内罕有的。它的周边还有大量俄国少数民族遗迹和聚落址;康养运动方面,当地还积极利用地质断层的地热资源,打造温泉旅游项目。兼具科研性、自然性、民族性、康养性、运动性于一体是旅游包容性的最佳体现。这对我国国内的中小市镇的旅游项目规划很有借鉴意义: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通化火山带上的旅游小镇(白山市-通化市-延边州及各县),具有和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斯克相仿的旅游条件(贝加尔湖换成了长白山),民族气息浓厚,但普遍缺乏全方位的旅游,单一化明显,为此,应加强旅游项目民俗游、自然游、康养游一体化,使旅游业为当地带来更好收益。

  贝加尔湖周边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和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环贝加尔旅游特区内,初创的服务性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展壮大,和优惠性的税收政策(如前所述)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俄联邦政府将对特区的总投资纳入联邦预算,其中将近50%由俄联邦政府直接投入。在2020年,伊尔库茨克荣获国家酒店奖最佳酒店城市。同时我们还看到,当地的环湖铁路的兴修的巨大价值。对国内来说,我国各方面条件与俄罗斯类似的东北地区各中小城镇的发展往往走“自力更生”路线,并未真正做大做强旅游业;另一方面,当地的交通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大干线”“大动脉”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是基础的,更重要的则是打造景区内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森林小火车、雪车、冰车等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虽然贝加尔湖污染程度总体较轻,但也有一些趋势值得警惕:首先,贝加尔湖由于入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体代谢自净能力较弱,因此应高度重视上游水体的清洁,而这一点伊尔库茨克州存在较大问题,大量化工废水完全不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最终注入贝加尔湖;其次,由于林木砍伐,一方面存在表层水土流失的隐患,虽然因为冻土的特性风险并不太大,另一方面,大量被人为一起的树木被直接扔进湖泊河流,这一点较为严重。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环境—尤其是水体治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水体治理中,应从全局着手、在全流域范围内进行保护,而不是简单的“治理”、“减排”。

  伊尔库茨克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在能源矿冶、军工制造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该市也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打牢根基、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效益,取得相对较好的成果。但是,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政府体制不谐、污染问题突出、配套设施欠佳、整体经济驱动力疲弱致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等诸多问题。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屡见不鲜。通过分析伊尔库茨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同时进行横向比较,为我国小镇的发展提供借鉴。01

  与我国的城镇空间分布相对疏离不同,在欧美等国,普遍存在着“聚集体”城镇,比如美国的硅谷由一系列小镇构成、大城市凤凰城本身便是多座镇(County)的聚集体;而在欧洲国家,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巴黎所处的法兰西岛(île-de-France)、德国的鲁尔区(包括多特蒙德和杜塞尔多夫)都是多个小型城市、区、县、镇的综合体。在前文论述中,伊尔库茨克和安加尔斯克、舍列霍夫、利斯特沃扬卡等构成密邻关系。建立发达的工业体系需要较好的区域协调、统筹安排,因此,要加强伊尔库茨克的工业中心地位,必须利用好通勤成本较低的条件、必须进行分工。比如在伊尔库茨克与安加尔斯克的安加尔和河谷发展以石油、橡胶为主的化工业,在舍列霍夫与伊尔库茨克之间发展金属冶炼以及配套的发电厂(能源),在利斯特沃扬卡和伊尔库茨克之间设立轻工业基地,以充分供给城市居民生活和旅游业。这种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应用于处境极为相似的我国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经济,必须要摒弃封闭的小经济体运营模式,实现微观级别的产业专业化和宏观层面的综合化。

  伊尔库茨克长期以来秉持“工业建城”的理念,形成了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这种建设思路一方面受计划经济影响,另一方面也确实符合本市的优势条件。在新经济形势下,一般认为结构单一是不利的。伊尔库茨克坐拥以贝加尔湖为核心的自然旅游景观和全西伯利亚最好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加应该发挥其巨大作用,使“双支柱”的发展结构帮助伊尔库茨克重塑中心地位。但是,调整绝非舍弃:苏联解体后,大量国有重工业“被休克”,改革的负溢出效应被放大。这样的措施是不可取的。改革开放后,各地政府对亏损重工业企业的改革也存在不合理措施,这类办法非但不能让企业转亏为盈,更会让对该工业依附性已经很高的地区经济陷于停滞。

  农业上,伊尔库茨克并不具有太大的优势,需要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弥补不足,减少不必要的低效用投入。军工制造上,高科技的航空制造厂可以与国立大学、联邦科学院分院建立直通联系,互相提出诉求、促进共同进步。我国东北各县号称北大仓,历来秉持粗放大产量的生产模式,但近年由于恢复“北大荒”、保护黑土地的政策实施,以玉米、大米为主的农业生产陷于困顿。各县市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逐步取缔粗放的生产模式,让现代农业成为主基调。在工业上,要改变高能耗、低技术传统,避免小作坊式的粗劣工业,要加快东北各高校与工业部门的产、学融合。

  边境地区虽然可能与国家中心地带之间存在发展落差,但其自身也有独特的优势。对俄罗斯而言,大量工业、农林业制成品需要通过边境地区输往外国,而轻工业制品和畜牧产品又需要进入本国。伊尔库茨克紧邻中、蒙两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此同时,该市又是西伯利亚的铁路枢纽之一,是重要的客货集散地。近年来,该市的客货流量持续走低,这一趋势与全俄经济衰退和逆全球化有关。伊尔库茨克应保持开放,优先推动中蒙俄三国在东北亚的区域协同化,抓住泛亚高铁建造的历史契机,重新确立自身的枢纽地位。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伊尔库茨克也应扮演“领航员”角色,将发展红利扩散到邻近各地区,拉动全州整体水平,避免一家独大的畸形现象。相应的国内案例可以参考满洲里等地。

  综合开发与治理事实上是经济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开发层面,在前文中关注了伊尔库茨克的林业转型。在伊尔库茨克,伐木、运输、木材粗加工以及精细化加工被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森林工业综合体”内。由于综合体的建立,很显然节省了高昂的交易成本,提升了效率。这当然是一种面对亏损的无奈之举,但却卓有成效。我国东北地区昔日热火朝天的林业重镇今天一片荒凉,大量森林小铁路和已经采伐的树木被废弃,当地的经济陷于停滞。有应于此,有关行政部门应该拨款予以强烈的刺激,整顿业已荒废的产业。在综合治理上,贝加尔湖的环境治理应该始终保持对上下游产业的关注。水资源、土地、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处在高度流动的状态下的,而贝加尔湖本身却相对封闭稳定,代谢缓慢。要保持作为旅游景点的贝加尔湖的美,在工业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废料填埋上严格管控;在此基础上,下游产业如旅客运输等也会有所提升。对我国而言,这一策略尤其适合那些以内流性湖泊类景观为主要发展着力点的城镇。具体例子可见云南的洱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新疆的赛里木湖等处的中小城镇。

  俄罗斯西伯利亚各联邦区经济发展增速逐步被远东沿海赶超,背后的政治原因不容忽略。2014年后,两地分属经济发展部和远东发展部,经济发展部一直阻挠俄罗斯经济“向东看”的计划,而远东发展部则是此计划的坚定拥趸,两部门间几乎处于完全对抗的关系直接导致地区间发展严重脱节。另外,近年来西伯利亚地区再也无法获得苏联时代占比达到全国30%左右的经济投资规模,政策支持的红利荡然无存。我国东北地区在几年前也面临相似的困境。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光辉中走进从零开始的市场经济,东北各城镇普遍面临国家投资流失、官僚体制压抑、市场化改革困难大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机构设置和政策有关,因而更加显示出精简机构、明确职能、提升效率、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供稿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石乃琛

  编辑 杨扬往期推荐【乡村“镇”兴】第26期:世界级农业特色小镇——美国纳帕谷(Napa Valley)

  【乡村“镇”兴】第23期:落基山脉的灵魂——加拿大班夫镇(Banff Town)

  【乡村“镇”兴】第22期:“胶片天堂”度假小镇——墨西哥巴亚尔塔港(Puerto Vallarta)

  【乡村“镇”兴】第21期:从里走出来的最美文艺小镇——法国戈尔德(Gordes-sur-Ciel)

  【乡村“镇”兴】第19期:吉他王国——墨西哥帕拉乔(Paracho de Verduzco)

  【乡村“镇”兴】第17期:“亡灵节”文化主题小镇——墨西哥瓜纳华托(Guanajuato)

  【乡村“镇”兴】第16期:世界最大的航空小镇——美国斯普鲁斯溪(Spruce Creek)

  【乡村“镇”兴】第15期:硅谷城市群中的科技小镇——美国帕罗奥图(Palo Alto)

  【乡村“镇”兴】第14期:水上体育运动旅游之都——加拿大韦兰(Welland)

  【乡村“镇”兴】第11期:乐神莫扎特的故乡——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

  【乡村“镇”兴】第10期:“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美国好时镇(Hershey)

  【乡村“镇”兴】第7期:乌托邦式的创业者天堂——硅谷(Silicon Valley)

  【乡村“镇”兴】第4期:阿尔萨斯葡萄酒摇篮——法国埃吉桑(Eguisheim)小镇

  【乡村“镇”兴】第3期:高水平开放的典范——瑞士达沃斯(Davos)小镇

  【乡村镇兴】第1期:“新城市主义”的典例——美国佛罗里达州Seaside小镇

  【直播回顾】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四期——“上海封控期间物业眼中的城市与社区管理” 圆满结束!

  【直播回顾】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三期——“上海封控期间骑手眼中的城市与物资配送” 圆满结束!

  【直播回顾】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二期——“上海封控期间货车司机眼中的城市与物流” 圆满结束!

  【直播回顾】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一期——“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出租车师傅眼中的城市” 圆满结束!

  【直播预告】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四期上海封控期间物业眼中的城市与社区管理

  【直播预告】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三期:上海封控期间骑手眼中的城市与物资配送

  【直播预告】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第二期:上海封控期间货车司机眼中的城市与物流

  【直播预告】流动的空间之“你是我的眼”: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出租车师傅眼中的城市

  【会议速递】“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会议速递】长三角国际论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分论坛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