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和答题思路附专题设计

2023-07-21 阅读次数: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人地协调发展相关知识可以按照“析问题,找措施”的方式进行复习。这里的“问题”主要指的是环境问题,这里的“措施”主要指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进行生产、生活是应对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以下对复习的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给全球造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理的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措施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人口的发展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因此我国近几年对人口政策进行了调整,现在已经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整未来的劳动力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实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土地资源: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改良灌溉方式;开矿后进行土地复垦;保护农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等。

  水资源:农业采取滴灌方式进行作物栽培;对生活废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用于绿化、洗涤等;工业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等。

  积极参加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积极购买有环保标志的商品;实行垃圾分类;减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文明消费;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各地的机动车限行、共享单车和共享快递盒的使用,等等。

  人们应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保护资源环境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

  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耕作条件差,如多坡、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机械化条件差等。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提高耕地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所以选B。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半岛平台

  [解析]B对,A、C、D错: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解析]C对:读图可知,在自动处理系统中,对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后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并产生一定的废渣,故工艺流程“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正确。

  A错:图中显示,废渣是该工艺流程中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是该系统中的最终产物。

  B错:读图可知,厨余垃圾分拣后,部分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进而加工成为工业油脂,并产生一定的有机渣。

  [点拨]该组题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表格)。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1-2题。

  根据材料该村原来的收入来源由农业向观光旅游业进而转向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口增多,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的需求增加, 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C 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到政策因素, 故 A 错误; 该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交通便利, 所以交通条件对其产业转变的影响小, 故 B 错误; 该地能够发展休闲养老农家乐, 与周边大城市相比其生态环境相对良好,但生态环境并非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 故 D 错误, 所以该题选 C。

  根据材料该村提供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虽然能够吸引周围就业, 但该区域仍为村庄, 没有变为城镇, 故 A错误; 根据材料该村提供的是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为城市老年人提供短期休闲旅游场所, 并不能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故 B 错误; 上海、 杭州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进入该村, 需要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等相关服务, 提升乡村的生活成本, 同时为了吸引老年人的休闲旅游, 该村应完善基础设施, 同时提升相关文化服务设施,外来老年人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 所以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根据材料该村 1990 之前乃至 1991 年-1997 年其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 1998 年之后发展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相比较农业而言, 旅游业收入较高; 2010 年至今发展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主要是该村位于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休闲养老的市场需求增加, 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 休闲养老型村落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乡村文化特色吸引老年游客, 所以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能够促进该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数百年来,贵州省乙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图8),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6分)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

  (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解析】(1)读图可知,青海省耕地面积仅为290.1千公顷,远小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总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致相等,说明人均耕地资源少;青海省位于地势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受到地形影响,气候以高寒为特征,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较为贫瘠,生产力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图示地区深居内陆,大气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不同农业类型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有影响,②③错误。故选C。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一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二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三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特点、工业的区位条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注意关键词“当前”,根据2017年黄石市三次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首先,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结合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重工业的工业产值远高于轻工业的工业产值);其次,当前黄石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该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工业基础等角度回答。首先,黄石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可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其次,黄石市靠近长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再次,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劳动力丰富;最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8年黄石市被定为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工业的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并且,黄石市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其产业基础条件较好。

  (3)根据2008~20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其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轻工业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势工业的技术改造;其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并不快,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吸引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可加快生态恢复,治理环境污染等。

  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下图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橡胶树产生树阴、遮挡风力,加之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湿度,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海南热量充足,食用菌生长速度快,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海南省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工资较低。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可知,海南拥有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其次,橡胶树植被高大,产生的树阴面积大,且能有效遮挡风力,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注意图中有箭头从“树阴、静风”指向“高温型食用菌”)。同时,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的湿度,既直接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利于橡胶林的生长,进而又促进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再次,海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高温型食用菌生长速度快,进而使得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生物菌肥提供给种植橡胶树的土壤,促进橡胶林的生长,进一步为高温型食用菌营造了“树阴、静风”的繁殖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知,该生产模式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对较高,海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展。

  12.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本题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为背景资料,考查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力。

  (2)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对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2)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跨境合作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如可以发挥当地特色和边境优势发展旅游等,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 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2. 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上图2),其目的主要是( )

  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

  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故本题选择A。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第7题,B对:循环经济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该选项中只体现了资金回笼,没有体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符合要求。A错:在该经济模式中,杂草和虫类可以养鱼,鱼的排泄物回归稻田,有着明显的物质循环利用特点,属于循环经济,故不符合要求。C错:垃圾焚烧发电和残余粉灰制砖并应用于城市生产活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循环经济,故不符合要求。D错:冷海水进入火电厂,而热海水参与了盐和淡水的生产活动,体现了能量的循环运动,属于循环经济模式,故不符合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第1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2002年~2015年人均GDP持续增长;2005年以前,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明显增加,2005年以后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人均GDP一直增长,2005年后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人均GDP的增长也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故选C。

  第12题,由图可知,人均GDP增长速度有所增加,说明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通过题目信息无法判断人口规模的变化情况;2005年后废水排放量减少最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水污染的严重危害,从而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不等于工业生产萎缩,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20、21题。

  【20 题详解】读图分析, 实施清洁生产后, 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 能够提高土壤非肥力, ①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了, 产品的种类增多了, ③④错误;但是该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的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②正确。因此①②对, 故答案选 A。

  【21 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 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 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 故答案选 B 项。

  1.读图可知,该地农业生产既种植水稻、花卉、水果等,又养殖鸡、鸭、牛、羊等,即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且两者都占较大比重,因此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利用沼渣及动物粪便等有机堆肥作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农产品具有绿色优质的特点,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结合图文材料,图中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解析】选C。题目要求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其中A选项和B选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C选项是生态可持续发展,D选项中商城靠近景点,会对景点环境造成破坏。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1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模式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水稻种植和甘蔗种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另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结合两者可以得出该地位于闽浙丘陵。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意义和乡土地理,考生可根据题干要求,“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和图中信息可得出答案。

  【解题思路】结合题干要求对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首先排除。该模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也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清洁能源。模式中既有渔业养殖还有种植业,促使民居转向鱼塘等水域和耕地面积较集中的区域发展,可能促使民居走向分散。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