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重组草案被指“屠杀” 吉恩镍业为私有化铺路?

2023-03-17 阅读次数:

  改革开放后的40余年,重工业在东北地区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鞍钢、大连造船厂、大庆石油等知名企业名声曾响彻全国。然而近数十年,东北的重工业却逐渐走向衰落,大型企业或倒闭或重组,难以光复往日辉煌。

  而曾千亿市值的吉恩镍业(400069)也没有逃脱衰败的命运。从2012年开始,吉恩镍业每年的负债都在百亿元以上,连年亏损,终于在2015-2017年期间每年亏损超20亿元、连续亏损高达70亿元人民币后,于2018年5月被摘牌。

  摘牌后的吉恩镍业在退市整理期间,股价从6.74元/股跳水至1.18元/股,此时吉恩镍业开始计划停牌重组。但就是这份重组草案,被部分中小投资者称为是一场“屠杀”。

  成长于东北重工业摇篮的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恩镍业”)成立于2000年,是吉林昊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昊融集团)旗下最大控股子公司。昊融集团始建于1960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工业的成长,而吉恩镍业的负债重组,也使昊融集团背负上了巨额债务。

  背靠着昊融集团这座大山,吉恩镍业在成立后不久便在A股上市。2003年9月,作为一家主要从事镍金属的采矿、冶炼、加工以及镍、铜产品的生产销售公司,在每年营收数亿元,净利润数千万元的业绩背景下,吉恩镍业跨入沪市大门。

  2007年,吉恩镍业的股价一度飙升至132元/股,总市值近千亿元人民币,而当时公司总资产也才42亿元,可以说市场对其极为看好,一时风光无限。

  直至2010年,吉恩镍业仍是国内最大的镍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硫酸镍生产商之一。其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硫酸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彼时,吉恩镍业是国内唯一能以高冰镍为原料采用内循环自平衡选择性控压精纯浸出新工艺生产硫酸镍的企业。

  2007年-2010年,吉恩镍业的净利润不断下滑,从8.73亿元猛跌至0.83亿元,跌幅最大是在2008年,净利润只剩2.21亿元人民币,较2007年跌了近3/4。

  但2010年之后情况继续恶化。2011年开始,吉恩镍业开始了长达8年的亏损之路,唯有2013年堪堪盈利570.5万元人民币。而与这570万相比,其余7年时间的亏损远在其之上。

  2011年,吉恩镍业亏损5136万元,2012年,再次亏损1.46亿元。如果说2013年的扭亏为盈刚给了投资者一点“生”的希望,那么接下来5年的巨额亏损直接宣告了吉恩镍业的落败。2014-2018年,吉恩镍业净利润分别为-6.07亿元、-29.99亿元、-20.99亿元、-23.93亿元、-23.94亿元,亏损额累计超过100亿元。

  吉恩镍业多年亏损的原因,每年的年报解释大致雷同。2014年亏损原因是债务负担沉重、财务费用高,同时镍价格下跌,计提减值准备;2015年亏损归结为镍、铜价格下跌,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贬值造成汇兑损失,银行利息导致财务费用增加;2016年是主业亏损,债务负担沉重、财务费用高,同时镍价格下跌,计提减值准备;2017年镍价低位徘徊,银行利息多,主营亏损,计提减值;2018年因债务逾期,计提减值,亏损原因与往年大体类似。

  从以上可以看出,计提镍跌价减值是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实际市场是否真如公告所述一直冷淡?

  有资料显示,镍价只在2015年上半年下跌,从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回升,并一直高位震荡至今。而吉恩镍业却一直计提跌价减值,即使是镍价回升也无法冲抵以往的计提。在投资者眼中,他们认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把亏损放大,以便日后降低私有化成本,以极低的成本“侵吞”国有资产和股民利益。

  中国资本观察(网页链接)查阅了吉恩镍业近十年来的财务数据后发现,营业总成本中,巨额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拖了业绩的“后腿”。从2014年开始到2018年,吉恩镍业的费用及资产减值总额都在10亿元以上,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人民币2.89亿元、15.5亿元、5.96亿元、5.61亿元、4.52亿元,总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而同时销售及管理费用连年递增,收入却未见起色,2017年及2018年两年,每年的利息费用也都在12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吉恩镍业的摘牌重整过程中,其股价仍在一路下跌,也正是这一跌不复返的股价,使中小投资者成为“俎上鱼肉”。

  退市前,吉恩镍业的股价为6.74元/股,总市值为108.11亿元。按照退市相关政策,退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进行交易,这时股价从6.74元/股跌到1.18元/股,总市值只剩18.93亿元。

  在股价跌至1.18元/股之时,也就是2018年12月7日之后,吉恩3(600049)进行了停牌重组。

  据今年3月11日公告的重整草案显示,吉恩镍业计划在停牌前股价1.18元/股的基础上,原股份10股缩1股,16亿股等比例缩股成1.6亿股;完成缩股后,以缩股后的总股本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38.86股的比例转增合计约6.23亿股,总股数扩大至7.84亿股。上述转增股份不向原股东分配,全部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用于引入投资人和清偿债权人。

  “其中,投资人将出资12亿元,按照2.71元/股价格受让约4.43亿股转增股份;剩余约1.80亿股全部用于清偿债权。”

  从去年11月底开始,吉恩镍业破产重整管理人便已开始在公开平台招募投资人。根据招募公告,参与吉恩镍业重组的投资人需要足够实力,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同时未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名单,同时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上一年度资产总额不低于100 亿元,扣非净利润为正数;若为基金,则其管理的资金规模不低于100 亿元,同时必须与产业投资者组成联合体,且该产业投资者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两个及以上的投资者可联合参投,联合体中至少有一个投资者符合条件。

  最终,中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泽集团”)于今年3月4日被确定为重整投资人。而中泽集团是一家以企业并购为核心业务的投资集团,从1995年成立的辽阳中泽出租车有限公司为雏形积累而来。

  根据以上草案,中泽集团将以12亿元人民币获得重整方案后的4.43亿股。在中小投资者看来,这相当于缩股前的44.3亿股,与停牌价1.18元/股相比,中泽集团的持股成本低至0.27元/股。

  据部分中小投资者称:停牌前,中小投资者大部分的持股成本在6.74元/股以上,如果投资者解套,中泽集团的获利将达25倍之高;假设更有极端者,在吉恩镍业最辉煌时买入一直未卖出,也就是以132元/股买入,一旦解套,中泽集团的获利将达到489倍。

  虽然中小投资者的极端假设情况距今已有11年之久,现实并不一定存在,但其担忧并非毫无根据。

  按照投资招募的条件,中泽集团实际是否符合并没有在重整草案中详细说明。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中泽集团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但实缴出资只有2亿元人民币,半岛平台根据吉恩镍业重组草案公告,也无法得知中泽集团是否符合“上一年度财务报表显示资产总额不低于100亿元,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数”的条件。同时,中泽集团曾有4次历史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时间跨度在2014年-2017年之间。

  此外,中泽集团以往的并购案中,被并购主体大多是纺织企业,虽有朝阳重型机器厂、辽宁省机械研究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等重工业企业,但并无镍行业企业先例。这也表明,中泽集团并不一定有相关经营管理人才储备,贸然接下吉恩镍业的摊子,帮助其化解债务危机难免使得中小投资者心存疑窦。

  而另一方面同样值得注意,在投资者招募公告发布后,仅有2方投资主体递交《投资意向书》,而在确定最终投资方之前,另一方投资人并未拿出最终重整方案。

  在中小投资者对重整草案质疑后,吉恩镍业发布公告又称:中泽集团并非仅仅支付12亿元人民币的对价,这还未包含后续支持吉恩镍业新增项目建设以及承担其债务等,所需投资资金总和超过35亿元人民币。

  但即使如此,中泽集团的持股价仍低于中小投资者。同时,在中小投资者看来,作为大股东,昊融集团应为吉恩镍业的亏损破产负主要责任,其经营失败的后果不应该由投资者来买单。但在股权的缩股及让渡转换中,昊融集团与中小投资者并无差别对待,对中小投资者来说,这依然是对其权益的侵害。

  资料显示,辽宁中泽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产业链多元复合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总部位于辽宁沈阳。十几年来,集团以参与并购国有企业为主要资本扩张方式。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资本观察(网页链接)向吉恩镍业公开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本文由中国资本观察(微信号:zhongguozibenguancha)原创,版权归中国资本观察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望合作,请留言联系资观小编。中国资本观察由商业观察杂志社全力倾心打造的专注资本市场新闻与投资理财资讯的新媒体平台。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新浪看点、百度百家、东方财富、雪球、凤凰、搜狐、腾讯、同花顺、UC平台、新浪微博、中金财经、趣头条、快传、东方财经、天极网等平台。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