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城市半岛平台文化 | 沈阳铁西:共和国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变迁

2023-05-05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沈阳,是“中国工业摇篮”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由于工业水平发达,有“东方鲁尔”“机床之乡”等美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崛起,东北地区受战略转移、政策体制等因素影响,逐渐被东部沿海地区拉开差距,各城市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发展类型单一,只注重发展数量而缺乏创新路径,这导致了城市发展缓慢,也使沈阳经济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放缓。

  但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沈阳开启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经过转型升级,沈阳这座全国重工业基地又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全国八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

  如今,老工业区正在逐渐复苏,随着沈阳市资源型产业不断转型与转移,大部分工厂都变成居民区,仅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老厂房。像其他许多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一样,沈阳也利用这些老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曾经辉煌见证的老工业基地也将带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伴随沈阳再次腾飞。

  沈阳是我国出现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之一。工业的历史地标跟随着战争掠夺的苦难、共和国长子的荣耀、改革转型的跋涉,连同凤凰涅槃的局面一起矗立了百年之久。

  从1905 年开始,先后出现了南满铁路奉天机关库、京奉铁路皇姑屯检车段和冯庸大学校办工厂等实用现代机器的机械加工业。

  (1908年清政府修建了用于修理京奉铁路机车的皇姑屯检车段,是铁西民族工业第一家使用现代机器的工厂。图为奉天机关库旧址,建国后为沈阳机务段使用)

  (冯庸是冯德麟之子,他心怀工业救国的信念,举全部家产在铁西创办了冯庸大学,致力于培养工业人才,发展民族工业。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冯庸大学改建为滑翔飞机训练场,这就是滑翔地区名字的由来。图为中东路事件爆发后,“冯庸大学歼俄义勇军”在冯庸大学礼堂前誓师典礼)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占领沈阳城,1932 年日本完成《大奉天都邑计划》对沈阳全面规划,定位沈阳为工业中心,在满铁附属地以西建立铁西区。直至1944 年间,铁西区就有工厂401 家。

  (“奉天都邑计划”是1932年至1945年间,伪满洲国政府对沈阳市的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是沈阳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于1938年完成。图为1940年将地铁纳入了规划的《奉天都邑计划图》)

  1948 年11 月,沈阳解放后,立即组织工厂复工复产,成为解放战争的物资供给基地,大量工业制成品被从车间直接调拨到关内和江南地区,承担起为前线“供氧输血”的任务,为全国加速解放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国家需要什么,铁西区就生产什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铁西区作为后方基地,又加足马力满足前方志愿军军需。图为1950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为城楼铸造的第一枚金属国徽,至今仍在悬挂)

  “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把沈阳铁西区列为重点改造工业区。并将六分之一的财力倾注于铁西,辉煌时,沈阳市99家大中型国企中的90家集中在铁西区,上下班职工组成的自行车大军,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年代的铁西区,林立的烟囱是它强势的象征)

  到“一五”末期,铁西区有主要工业企业650多个,其中20多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技术水平位列全国行业之最。

  到建国十周年时,铁西全区拥有1000多家工厂,其中大型国企212家,县团级以上企业103家,有57条铁道专用线。这些工厂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丰富的物质基础培养了沈阳人“平等、朴素、充满理想”的人文氛围,做一个产业工人,是那个时代令人神往的一件事。

  (铁西企业留利水平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导致没有资金更新老化设备,甚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设备依然在用。图为沈阳化工厂被腐蚀的设备)

  国营工厂逐渐亏损,到1999年末大部分工厂陆续停产、半停产。短短10年间,铁西区由昔日的热闹坠入一片沉静,这里35万国企职工13万下岗,还有大量工人被安排回家“休假”。当时铁西区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那时候有个说法,站在沈阳最高的观景台彩电塔上往下看,“往北都是当官的,往南都是种地的,往东都是做生意的,往西都是下岗的”。西边,就是曾经的城市荣耀——铁西区。高大的厂房及他们巨大的阴影笼罩在苍凉破败的气氛当中,宛然工业时代的城市废墟。

  导演王兵手持普通DV深入工厂和工人之中,拍摄了长达9个小时的纪录片《铁西区》,片中展现出的那种粗犷、砥砺与沉重,带给人们强烈的冲击。正如王兵所说:曾经有一群人,为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付出了一切,他们最终失败了。

  号称大工厂的沈阳过去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中国建设的前30年里,沈阳市向全国输送了近40万中高级人才,提供机床20多万台,变压器2亿多千伏安、冶金设备60多亿元,是国家投资的3倍。

  30年过去,沈阳留下了50万退休工人和数目巨大的富余人员,却没有留下相应的积累。养老基金没有,失业保险基金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这一切换成了钢厂、铁路和油田,换成了我国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改革的方向没有错。但对改革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过去几十年来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忽视,使工人群体不得不背负起改革的巨大成本,国企改革举步维艰。

  沈阳市政府宣布将铁西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并授予市级管理权限,而后又与细河经济区重组,形成了一个既有政策又有空间的铁西新区。铁西区由此开启了历时多年的“东搬西建”改造战略,数百家企业从老城区搬迁至开发区,对置换出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优化营商环境、引入外部资本,借助土地财政和级差地租解决了职工安置、新厂重建、和设备购置等问题的资金,从而推动了产业和企业转型。

  (图为铁西区北二路地区2002年5月与2017年5月卫星地图对比,可见一个工业区已彻底转化为居住区。图片@Google earth)

  置换出来的老城区临近繁华市区,成了商业资本青睐的对象,大批开发商和商业综合体纷纷入驻,老铁西彻底实现了从重工业区向中高端商用住宅区的蜕变。2008年,铁西区获得“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

  中国工业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由原铸造博物馆(沈阳铸造厂原址)改扩建而成,是由省、市、区政府联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

  中国工业博物馆不仅记录了新中国艰辛奋进重现辉煌的历史,也填补了我国工业类综合博物馆的空白。其中的“铁西馆”,更是以“铁西百年记忆”为主线,展现铁西百年历史的恢宏巨制。

  工人村现在只保存有32幢楼。其中7幢楼被改造成工人生活馆,于2014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东至肇工街、西至重工街的两个街坊,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1905年,是中国工业史上第一个工业企业萌生的年份。1905创意文化园,原沈重集团的二金工车间。这里曾炼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曾创造了40多个“共和国第一”。

  (2009年,沈重用最后一炉钢水浇筑了“铁西”两字并留在原址,随后搬到了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

  2009年5月18日,沈重集团在这里用最后一炉铁水浇筑了“铁西”两个字后,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沈重集团整体搬迁后,二金工车间作为铁西工业的见证,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奉天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沈阳飞轮厂(也称沈阳自行车厂)原址进行建设改造的一处以民国风情为特色的主题文化街区。为了保留铁西百年工业文化特有的厚重,为游客呈现独特的工业之美,这里将保留厂房旧址,只是进行加固维修,使其能达到安全使用标准。

  (2019年奉天记忆加入全国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详细介绍请移步公众号文章)

  奉天记忆内有八大亮点空间。梦回奉天VR/AR体验馆,复原民国时期奉天的经典建筑及人文风情;酒文化博物馆,展示壶、鼎、罐、钵、碗、瓶标、瓶盖等酒文化元素;非遗手工礼品,展示布老虎、满绣手帕、木皮雕刻挂画等奉天民间艺术品;民国老报纸,您能找到你生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儿;主题摄影,穿梭在“民国小城”之中,留下属于你的民国的时间照片;此外还有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民国奉天餐厅;主题秀场等。

  红梅味精厂的前身是1939年由日本商人在沈阳铁西选址成立的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是中国轻工业发展的光辉见证。

  如今红梅文创园将用文化创造,打造色彩多样的城市客厅。目前园区内包含文创市集、美术馆、味觉博物馆、沈阳故宫文创体验馆、红梅书坊、设计公社、特色餐饮街等几大部分,欲打造东北地区最专业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工业文化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见证了一座城市在工业时代的辉煌、延续着一座城市的工业情怀,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