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半岛平台

2023-03-19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产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当今世界大国竞争的主战场。习在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产业:指的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专业分布行业,涉及设计、研发、备件、半成品、成品再到销售、服务、结算等方方面面。

  (二)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支撑,既包括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也包括提供产业底层结构的产业要素。就工业而言,传统工业底层结构要素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发展至今,还需增加“基础软件”。

  (三)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涵盖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包括动力提供、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是产业组织、生产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统一。

  (四)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基础能力高度化、产业基础结构合理化和产业基础质量巩固化的统一。产业基础能力无论对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还是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纵观我国产业基础发展现状,还普遍存在聚焦低端、竞争力不强等短板,因此,需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

  (五)产业链现代化:是用当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来武装、改造传统的产业链,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从运转形式看,产业链现代化具体体现为产业链具备“完整性、高端性、韧性、效益性”四大特点。

  (六)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与产业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产业基础包含于产业链中,是重要的核心环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路径,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基础高级化的现实成果与最终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传统产业是指技术和生产工艺都十分成熟的产业,当然也都是历史悠久的产业。我省的主要传统产业有钢铁等8 类。

  1.钢铁。目前,全球钢铁工业的大部分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韩国以及欧盟。中国稳坐“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宝座,全球粗钢产量增量绝大部分由中国贡献。对于河南省来说,钢铁是河南省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据统计,2020年,全省生铁产量2769.5 万吨、粗钢产量3530.16 万吨,钢材产量4233.36 万吨。在全国排第6—7 位,竞争力一般。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转型升级任务。需要进行绿色改造、节能改造、大型化和智能化改造,还需要进行行业兼并重组。

  2.有色金属。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的有色金属生产大国,河南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大省,铜、铝、铅锌、钼等有色金属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铜、镁等深加工也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钛及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19 万吨,全国第5 位。改变粗放发展模式,拓展有色金属应用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3.化工。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田分布带明显,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省份,在煤化工领域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区位和市场优势,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基础化工产品优势明显的原材料工业。但明显存在单厂规模小,装备水平低,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应坚持拉长产业链条和提质增效升级,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现产品的多元化、高端化和精细化。同时要完成基地化布局,提升企业布局集中度,实现园区化发展和转型升级。

  4.建材。建材产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河南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2017 年以来,全省建材产业发展总量及利润连年保持全国领先位次。“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材工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已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发展的新要求新方向,河南省应该推动建材行业绿色化转型。

  5.装备制造。装备制造是先进制造业中最为核心的产业,是生产机器的产业。装备制造是河南省第二大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万亿以上,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且拥有国家级农机创新中心,利于进行相关资源整合与创新。要加快传统装备转型智能“新装备”。巩固提升电气装备、农机装备、矿山机械、盾构装备、起重机械等5 大领域优势,推动大型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型,打造一批“大国重器”。

  6.汽车。河南的汽车制造业目前产业规模超2000 亿元,年产整车超过58 万辆。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有丰富的基础资源条件,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气缸套等10 多种产品全国畅销,但零部件总体附加值低、门类不够齐全、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善,整车产品品种少、产量低,且整体缺少大型企业集团的强有力带动。需要积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延伸,加快完善产业链节点中的弱势节点,通过寻求战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本等,推进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强筋壮骨”,实现高质量发展。

  7.轻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主要聚集在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具有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到纺织印染加工、终端制造、运营零售等全球体量最大、最为完备的现代纺织制造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是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包括纺纱、化纤、织布、染整、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是支撑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产业链不协调问题突出,上中下游匹配协作不足。需要促进纺织装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重点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同步引进织造、印染、整理产业项目,畅通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本地配套率,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

  8.食品。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稳健,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初步取得成效。河南省拥有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食品三大优势产业链,不仅食品总产量超过万亿大关,稳居全国前列,食品产业集群也已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大产业集群,对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河南省食品产业存在龙头品牌企业少、产品粗而不精、产业有而不优、整体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发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优势,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6 大产业链,提升白酒品质和竞争力,推进食品产业延链增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它们是革命性的,改变了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尤其对生产领域、产业领域具有颠覆性意义。新世纪之初,河南省就已经开始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和链条。

  1.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引导性的覆盖面最强、带动性最强的一个最庞大的产业,也是第4 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河南省有很大的生产能力,包括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建设、5G、传感器、机器人、服务器等,近年来,河南省以手机为主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但核心配套环节缺失、产品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产业竞争优势不强,迫切需要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芯屏网端器”生态圈。

  2.高端装备制造。河南省已经具备相应的发展基础,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方面走在前列,但也存在产业链不够完善的问题,集成能力、配套能力还不够。针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应该尽可能配套完善,有提供集成服务的能力,推动大型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尽可能使产业链完备。在一些河南省拥有较大优势的领域,要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为国家做贡献,这也是河南担当。

  3.新材料。河南省是材料大省,大量的传统材料是矿山资源衍生出来的,对传统材料进行深加工,改变部分工艺合成就可以变成光伏用材、高端装备用材、电子级用材等新型材料。因此,材料工业是河南省前景最大的工业,我们需要加大对材料的研究,需要加强材料的开发,推动新材料产业跃升高端前沿。要聚焦先进金属、新型功能和高性能尼龙材料等,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现从材料到器件到装备的跃升,推动我省由基础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跨越。

  4.生物制药。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整体规模稳居全国前5 位。目前,河南省生物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500 家,主板上市企业5 家,同时拥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这个产业取得了优秀的发展成绩,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一是集聚化发展程度不高;二是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三是资金支持不足;四是高端人才团队缺乏;五是一、二类新药、首仿药严重不足,低端药、同质化药现象表现突出。需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引进创新药、仿制药产业,提升全省生物医药水准。同时要依靠中药传统优势,推动下游大健康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药业产业“延链增值”。

  5.新能源汽车。从全球范围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作为主要战略。2020 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324 万辆新能源汽车,欧洲、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车造车方面早有布局,动力电池方面产业优势也不断凸显,充换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体系也较为完善,形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河南力量。但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还存在着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缺乏、研发设计能力不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应该构建产业链条完整、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应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6.节能环保。全球广义节能环保产业以美国、欧洲和日本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美国以其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占据全球节能环保产业领先地位,其对外术输出较多,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欧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熟,其对外输出以装备为主,约占全球份额达到30%;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以长三角、广东、山东、北京等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发展区。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优势在于装备,经过多年发展,部分领域优势明显,在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节能锅炉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产业链依旧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二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四是激光器、密封件、传感器、燃烧器和高效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存在技术瓶颈;五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六是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够完善,市场体系、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一步,要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服务”链式提升,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着力形成“装备+服务”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7.新能源。我省依然高度依赖煤发电、火力发电,我们所谓的新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光电,全球光伏及风电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美国是光伏及风电产业世界第一强国,日本则在产业链上游的材料和零部件环节牢牢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及风电市场,名副其实的光伏及风电产业大国,但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钢铁材料产品结构总体处于中低端,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储能等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高占比用能”替代,提高新能源在全社会用能结构中的比重。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形成的产业,指的是已经在酝酿之中,已经有了研发和中试一些成果,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产业,像量子计算、类脑、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干细胞工程、生命科学等新领域。未来产业依赖于科技创新,依赖于科学家,是科研团队、科学家办产业,今天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现实产业,因此我们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超前谋划,要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根据创新链来调整聚焦产业链,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在一些领域努力实现领跑。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机器人变成“人”)、生命科学(让人类变成“机器人”)、网联汽车(改变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

  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中,特别是传统的工业“四基”,多数是传统产业的生产内容。但产业基础却是全部产业(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共同基础,所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特殊任务。

  产业链现代化是所有产业都必须做到的。但传统产业相对稳定,技术含量有限,且产业链现代化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而未来产业尚在谋篇布局之中,产业链现代化的打造还有一个过程;所以产业链现代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紧迫和重要。

  2019 年9 月,习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近年来,多次强调“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既点出了当前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也指明了经济长远发展的方向,为我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何谓创新?广义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方面。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减排、增加附加值等为目的的创新行为,是企业日常开展的,不在本次讨论之内。真正的产业创新,应该是围绕产品开展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产品生产或新功能实现,能够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解决新需求和市场从无到有的问题。判断产品创新是否成功,需要经过市场检验:一是是否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二是成本能否被市场接受并为生产者带来效益。

  产业创新自有规律性和节奏需要遵循,应当讲究实事求是,分层次开展,在高端创新和低端创新中找准产业和企业的定位。优势产业要率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集中研发力量资源,通过创新突破满足高端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通过新产品和服务开发新的市场,这个层面的创新任务主要由国家级的各类创新中心等“国家队”牵头集中攻关解决。河南的人力财力、存量基础等创新资源还较为分散,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行整合再造,通过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优势、打造“国家队”,切忌“一哄而上”“撒胡椒面”式推进创新工作。

  2019 年,《科技日报》曾推出系列文章报道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 项“卡脖子”技术,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所谓“卡脖子”,主要体现在高端技术、高端产品方面,产业的主动权掌握在外国手里,现在清单上少部分问题已被攻克解决,但主要还是在“卡”的状态。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的替代能力和替代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需要科技创新,打造我国独特优势,开辟新的竞争赛道,对部分领域进行“反制”,同时实现“换道领跑”。

  企业是树木,产业是森林,优质的树木构成良好的森林生态,良好的森林生态孕育更多优质的树木,同时,一个个优质的产业也将构成优质的产业链。尽管对于当下的河南而言,已经拥有优质的产业基础、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但打造更优、更强的企业依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打造一流企业,要“上接天下接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一方面抓大企业的“顶天立地”,让大企业解决大问题、有大作为,勇于承担国家战略。要大力创建制造业单项冠军,加快培育战略性产业的领航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梯队培养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头雁企业”“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迈向高端化。另一方面要鼓励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铺天盖地”发展,让它们将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实现个性的张扬。要培育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支持大企业以资源共享、合作运营等方式扶持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对接配套龙头企业,走“以小补大”“以专配套”“专精结合”的集群式融通发展道路,提升产业链掌控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和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工具的运用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各个阶段的市场主体提供支撑助力和发展机会;实体经济是的根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中国的发展是比较快的,2008 年的危机展现出的残酷,同时也让市场主体意识到它的重要性,08 年09 年我国在深圳开设了创业板、融资融券各类基金,非银行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蓬勃发展起来,10 年间,我国行业的GDP 贡献率已超过8%,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些超前,生产关系超前了,会严重伤害生产力,过分超前就会出大问题。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机构结构不合理、信用担保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具体体现在银行业,我国现阶段国有大银行多,中小银行少,与庞大的中小企业主体数量不匹配,同时信用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担保抵押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银行现阶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辅助开展担保抵押业务,可以相应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来看,河南省本土还缺少创投、风投等有能力承受风险的资本的支撑和支持,从外部引进的创投资本尚属少数。要减少对银行信贷等老体系的依赖,就要大量吸引创新风险资本、天使创投基金等落地河南,同时本土的基金也应转变理念,带动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充分进入产业创新发展中。

  对于企业而言,要认识到,尖端的、优秀的资本只给优秀的企业服务,要成为优秀企业就必须提高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研究中国的环境、产品的现状,深入思考企业的资产、负债、融资战略,抓住资本驱动的时代机遇。政府在这个关系中需要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比如我们省今年推出了“专精特新贷”“科技贷”等,就是由政府背书,银行针对有资质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所以,问题需要银行、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相向而行”。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进一步完备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配套优势、集群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产业新优势。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产业链实际就是一条“生产链条”,产业链招商就是展示河南的产业现状、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以及营商环境,吸引还缺少的环节,使其落地河南拥有协同效应,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共享发展资源。

  传统产业招商空间有限,未来产业尚在谋划,当前,我省应重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长且复杂,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除了“强链”的任务外,“补链”“延链”任务也相当艰巨,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产业绘制产业图谱,围绕产业链图谱精准制定招商路线图,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才,通过省、市、县协同,联动产业集聚区、开发区,推进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实现新突破。

  要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着眼供需对接、产销衔接,发挥头部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引领带动作用,找准“补链”“延链”“强链”的突破口,推动更多本土优质产品进入供应链,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补上断点,推进流程再造、优势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