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速读评论“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热门书籍半岛平台

2023-05-12 阅读次数:

  最近几天速读了3本市面上比较热销的关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书籍。做一下简单的总结感悟,和大家分享。阅读本文需要一定的基础,小白请先看视频,大致了解下是什么情况,有基础知识可跳过:

  大部分论述是核心是:CPS(信息物理网络)。六号认为CPS只能是技术上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我认为是消费升级的需求、大规模定制的需求(虽然书中大部分都提到了这个重要性,但是没有放在核心位置)。围绕这样的需求核心,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必然要面对如何针对大规模定制需求进行分析转化、生产制造这两大问题。

  十分火热的词:大数据分析。这也是大规模定制前端需求分析转化的关键技术。其实它并不遥远,我们身边已经有一些简单的运用,比如:

  1、网络视频开头的广告不是千篇一律或者完全随机的。他们是根据最近您浏览的视频内容、所归属用户群归类来确定你可能存在需求。

  2、比如X东、X宝他们的推荐商品也不是随机的。是按照最近浏览、您所归属的用户群来推荐的,只不过不同的公司推荐的算法不同。比如最近某人在进行婚纱的浏览试穿,那么接下来,根据婚纱消费的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能预测婚宴场类型、蜜月旅游目的地等等的消费倾向,从而进行推荐(但目前似乎鲜有公司是这样的算法,很多公司是我买了一台手机,它们还会推荐我其他手机…………)。

  3、支X宝中的花呗、X东白条的额度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按照您的历史消费记录等等来确定的。

  1、中国的人口基数世界第一,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进一步增加。微信现在拥有号称6亿(约日本、美国、俄罗斯人口的总和)的用户,想象一下这样的数据量。

  2、伴随其他的高新技术,比如,VR/AR技术前端的需求分析的数据将更加具体细化,数据将更加庞大。

  幸运的是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享受着全球资本的青睐、国家政策的帮助,拥有最充裕的资本、国家最好的人才,希望他们在这一领域有所斩获。

  互联网公司的大规模定制需求分析完成,最终必定还是要到工厂制造。阿里巴巴拥有的8000座淘工厂、以及近期推出造物节都可以认为是后端制造业承接能力的试运营。在最近的热门书籍中谈到的制造业承接方式大多只讲了自动化(或者说机器换人),办公信息化这样的效率提升方式来承接这样的大规模定制的需求。这个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存在着质量缺陷、柔性过低、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的风险。

  大家应该经常看到网上一些新闻工厂,老板和记者讲述着机器换人带来的好处:“你看,半岛平台这个机器只要15万,做同样的事情人工却要10万一年,1年半就可以回本了,还不用担心它生病。”记者还频频点头,表示赞同。短短的10秒钟的讲话,暴露出了他们对制造现场的一无所知。

  1、什么叫做同样的事情?考虑过质量水平吗?考虑过吗?不要以为机器加工的质量就是比人工好!!这个是错误的观念!!!想象下为什么高性能的跑车都要纯手工?为什么?只是体现奢华吗?

  2、什么叫做同样的事情?考虑过柔性水平吗?考虑过吗?产量完全符合预期的情况下,两者可能干同样的活?但是在产量未达到预期的时候,人员可以安排他去做原本外包物流司机的活,机器可以吗?机器的柔性是没有办法和人的柔性相比较的,如果真的一台机器的柔性能达到人的程度,它是15万吗?

  3、什么叫做不用担心它生病?但凡做过制造业的朋友都知道,机器其实很脆弱,要定期的保养。如果保养做的不好,关键时刻就停机。人生病了,还能有其他人顶岗。机器停机了,也只能请供应商来修,假若这机器只有一台,那就只有停产了。

  中国制造业落后的粗放管理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六号认为在精益生产和工业工程没有在中国普及的状况下,工厂只是单纯地用进行机器换人的方法去满足大规模定制的需求,会导致产能的大量浪费,从而使得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承接上游大规模定制的需求。

  六号认为现在呈现的局面是:前端需求分析水平相对较高,后端制造业承接能力比较薄弱。

  哎,制造业的兄弟们,别说啥了,我们也只剩下当初实业救国的信仰了,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