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平台毕生铸盾 打造“地下钢铁长城” 胸怀家国 倾力国家建设发展

2023-05-24 阅读次数:

  今天(1月8日),中国科技界最高领奖台上江苏军团群星闪耀。在上午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荣获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南理工教授王泽山院士后江苏第二位科研工作者获此殊荣。

  钱七虎,1937年生,江苏昆山人,国际著名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院士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以及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从事防护工程研究6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对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科技工作者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那里聚焦。这是钱七虎的工作准则。从军事防护工程到国家社会建设,钱七虎奋斗一甲子、报国六十年,始终将国家需要和人民事业放在首位,在爱国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年轻的钱七虎却身着防护服迅速冲进核试验中心,勘察用于实验的飞机洞库防护门的受损情况。钱七虎所从事的,正是当时中国亟需的“防护工程”研究。

  钱七虎教授说:“我们国家执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我们不打第一枪,所以我们在地下要建能够扛炮弹、炸弹、钻地弹、、氢弹这些武器破坏的工程。这些工程是我们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基石,是我们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钱七虎的“防护人生”开始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至苏联留学深造,1965年归国后不久便参与了重大课题设计“大型飞机洞库防护门”。在核实验现场,钱七虎发现传统防护门虽未损毁,却因设计精度不高导致变形太大而无法开启。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他历时两年潜心钻研,创造性地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有限单元法计算理论”和大型晶体管计算机进行计算,成功解决了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在1975年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

  在钱七虎看来,如果把核武器看作是“矛”,那么防护工程就是“为国铸盾”。在防护工程领域,他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克服身体病痛、亲人离散,在世界武器技术不断升级的“矛”“盾”攻防中,一次次破解世界级防护难题,为中国设计出“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对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让中国防护工程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在钱七虎教授看来,科学精神应当是科学,老老实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个人的理想要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结合。

  为军事防护工程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钱七虎还一直关注着国家建设。2005年南京长江隧道开工建设,在方案论证时设计单位提出在江床上使用“沉管法”建设隧道,而钱七虎却凭借对研究资料的广泛阅读,认定“沉管法”存在安全隐患,力主在江床下层采用“盾构法”开掘隧道。

  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郭志昆解释:“他考虑到长江中上游有重大的水利设施,上游来的泥沙量少了,河床被冲掉的泥沙量相对来说就多了。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沉管的方式,当初是可以浅埋在河床泥沙里面的,时间一长,随着泥沙被冲走,工程就露出来,甚至要浮起来,这样工程就完全报废了。”

  最终钱七虎的“盾构法”建议被采纳,确保了隧道质量的百年大计。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家能源地下储备、核废物深地处置、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钱七虎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和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他还以敏锐的目光、开阔的视野,瞄准前沿提出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建议,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为“战略科学家”。

  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陈志龙介绍:“他在1994年、1995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将来要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他当时就提出来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经过20多年,这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

  从最早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到主持全国多个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从倡议“战略通道要桥梁、隧道并举”到“防灾、防空要一体化”,从提出“地铁建设要兼顾人防要求”到主持制定我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钱七虎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站在战略高度为国家谋划未来。即便如今已经82岁,但钱七虎依然习惯于奔忙在全国各地的建设一线,为国家建设、人民事业奉献智力。

  “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想到别人,要想着国家和人民。一个科学家不但要注意战术问题,也要注意战略发展的全局问题,也就是说在关心国防的同时,也关心国家的建设,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作用。”钱七虎说道。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