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百年中药老字半岛平台号被日本收购日本拿着中药赚了全球的钱!

2023-06-04 阅读次数:

  中国中药企业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将被日本津村药业控股的平安津村出资49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收购。

  这个数据是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而《中草药》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被誉为中药学期刊之首。

  这次被收购的中药企业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其前身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药房“达兴堂”,诞生于1918年。

  官网显示,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拥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15条生产线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国家基本药物44种。

  至于这桩收购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拓展这家日本药企在中药行业内的渠道和业务。

  津村药业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其将获得中国传统药物品牌及生产销售经验,能够增强供应链上的优势,将力争通过中药门店来打开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中国区业务。

  不仅是这次收购了中药百年老字号,津村药业早就在我国有了自己的中药产业版图,并且日益壮大。

  1991年津村药业就投资了1.12亿美元,在深圳设立分公司,开启了中国市场的拓展。2001年、2018年又分别在上海、天津设立分公司。

  2021年4月,津村药业出资12亿元就收购了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现在,津村药业已经成了日本最大的中药企业,也是中国中药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我国是开放的市场,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和竞争,我们不是反对日本企业的收购,我们想表达的是,对比日本中药企业的商业化发展,我国的中药产业实在是有些缺乏竞争力。

  开头我们就说到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球90%的中药市场份额。

  《世界专利数据库》显示,日本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专利竟然仅占约0.3%。

  种种迹象都表明,中药在我国民间或许非常有名,但在商业化和产业化上,我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估计许多人不知道,在当前全球中药市场中,日本、韩国所占份额远超过国内中医药,在中医药界流行一句话: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

  创始于1893年的津村,是日本也是全球最大的“汉方药”(中药)企业,公司有着129年的历史,其生产的汉方药产品在日本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的占有率超八成。

  所谓的汉方药就是将中药进行改良,本质上还是中药。相传在5~6世纪中医就传入日本,经过演化后便成为了日本的传统医学。

  不同于中医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形成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医学,日本主要专注传统中医古方的钻研。

  比如之前中国老祖先说的水煎火熬的传统办法,日本人就觉得这种办法太麻烦,于是弄出了颗粒剂、胶囊剂,让中药没有那么苦的味道,同时也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效。

  再比如著名的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日本当地90%以上的汉方药处方都来自于它们。

  像什么大建中汤、抑肝散、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芍药甘草汤、麦门冬汤、加味逍遥散、牛车肾气丸、柴苓汤、五苓散,都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方子。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在国际上把药方进行了专利注册,现在日本已经掌握了中药70%的专利。更狠的是,日本还把制作中药的药草也注册了专利。

  要知道,日本“汉方”的药草有75%的药材原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中国企业想要用这些药草,反而还要给日本交专利费,这些草药的数量高达900多种!

  现在日本的汉方药厂有200家,汉方制剂有2000多种,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像救心丸、真武汤、清肺汤、贴敷剂……几乎每个中国游客都会在日本药妆店大买特买,将汉方药和汉方护肤品带回来分赠亲友。

  那么日本中药好在哪里?得到反馈比较靠前的主要是服用方便、药物质量好、质量标准可控。而这个标准可以说是非常严苛。

  也就是从中国发到日本的每一个批号的药材和饮片,都能查到是哪个地块,哪个农民种的,什么时间种的,用了什么农药,是怎么生产加工的,所有过程都能查得到。

  我们知道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难免会被污染,尤其是有一些还会打农药和施肥,但这些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不被允许的。

  药材想要到日本手里,最少需要检验200多项安全指标,欧洲人更夸张,要求检测400多项指标,药材有一点点重金属超标也不行,有残留农药更不行了。

  不仅如此,日本的汉方药物还会标注其毒副作用,例如葛根汤上会明确标注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多汗等副作用,黄连解毒汤注明副作用为升高肝功能指数、食欲不振、呃逆、腹泻、腹痛。

  在2012年,日本颁布了《生药及汉方生药制剂制造与品质管理相关基准》,自草药生长阶段就进行严格把控,如草药重金属、农药等,在生产流程制定技术标准,从生药切割、提取分离、浓缩等步骤保证质量。

  标准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可以缩减药企的开发难度,也大大提高了汉方药制剂的质量。

  数据显示,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而国内的白云山GAP基地有60多个,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之一同仁堂仅12个GAP基地。

  让我们的药农为他们种植中草药,种好后,他们低价收购,然后加工加工制成标准的药品形式,再翻好几倍价格卖给我们。

  比如2016年,津村株式会社销售额1149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其中汉方药制剂占比95.4%。

  除此以外,日本在药材研发投入上,也舍得花钱,比如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而中国这边呢,仅仅在2022年上半年,A股中药企业有14家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5%,其中仅紫鑫药业、龙津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4家超过10%。

  一方面是对原材料的严格控制,另一方面是舍得花巨资进行药材研发,而这正是日本汉方药,为何能长久占据全球中药市场90%的市场份额的最重要原因。

  而反观中国这边呢,一方面国内的中草药资源已经远远不够了,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

  数据显示,处于观测的99种野生中药材中,有13种药材已被认为濒临枯竭状态,有44种处于不同程度的短缺状态,像很多国内药企所用的原料都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比如重楼,是我国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多数都是野生的,但现在很多地方都被挖完了。农户正在试验种植,但生长周期长,很难人工培植。还有甘草、沉香、黄柏皮、杜仲、厚朴等这些树皮类药材,更加没有可持续性。

  再说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吧,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近12000种,濒临危机的有6000种,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锐减了一半。

  常用药材400种中有近三成为短缺品种。年消费量125万吨的中药材中,栽培药材只有40万吨,仅占30%。其余70%来自野生资源。

  中药资源短缺到如此程度了,那要赶紧重视起来呀,可是另一方面,国人对中药越来越不重视,而对西医特别热爱。

  再加上目前从事中医的人数少得可怜,建国初期,咱们西医只有4万人,中医有50万,现在西医180万,中医还不到30万。

  中医从业者在不断的减少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了,更可气的是中国一些所谓的专家还在反中医。

  据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在弥留之际曾激励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核心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更多机密内幕请点击下方图片!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中医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十六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不仅注重古代书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中医在日本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日本对中医存在“废医存药”的情况等等。

  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了,不仅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认可,更是随后出口到了全球各地为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2月,《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 2021年5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今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了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

  在商言商,背后无非是人家的商业化做的好,能把我们的企业经营地更好,大家才愿意实现这笔交易。

  所以,中药的文化是一回事,中药的商业化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千万不能觉得中药是一门国粹,就忽视了其商业化和产业化上的问题。

  2.《小小的日本,80%的中药材来自中国,却申请了70%的中药专利?》,52赫兹实验室;

  3.《日本拿着中药赚了全球的钱,国人却在为中西医谁正宗打架...》,白马V视角;

  走出去,到时代变革的风口发源地游学,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企业家、企业高管和创业者最喜爱的学习模式。

  6月25-7月1日走进日本丰田/松下/京瓷/TOTO/欧姆龙等企业参观考察商务游学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