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美军在阿富汗的民心援助工程为何未能阻止败半岛平台走阿富汗?

2023-06-11 阅读次数:

  没有人去过那里......在那里,懂得如何用木桩钉在人身上的就能成为那里的王。

  一夜之间,美军败走阿富汗,卷土重来的消息霸屏国际新闻板块和朋友圈。

  台湾中时新闻网称,武装部队的进军速度太快,美国大使馆不断有直升机起降,运走剩余的美国人员,这一切与50年前的南越政权沦亡前夕没什么差别。

  但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美军方的研究报告、出版的纪实文学、电影作品,都预示着美军在阿富汗打的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其失败的根源,与越南战争一样,既缺乏可行的战略目标,也不得人心。

  美国入侵阿富汗并轻松赶走之后,主要通过定点打击清除仍然活跃的武装分子。需要指出的是,在阿富汗的武装分子并不都是,而是按民族和地域分为许多派系,他们之间相互斗争,但经常合作反美。

  2013年出品的《孤独的幸存者》讲述的就是一次典型的定点清除行动。改编自同名回忆录。

  2005年6月28日,四名美国海豹突击队成员奉命潜入敌后搜集情报,碰巧遇到3名阿富汗牧羊人,其中一人还手持无线电。按照美军开火原则,如果阿富汗人持有武器或者无线电,可以将对方视为敌对分子,将其击毙。然而突击队指挥官心软放生,认为他们有足够时间撤离,随后就悲剧了。

  在山区,美军的通讯设备几乎失灵,这就意味着无法发挥装备优势,呼叫火炮和飞机支援,只能和阿富汗人肉搏。

  阿富汗人习惯了走山路,美军刚一放走他们就像山羊一样跳着下山去给武装分子报信。

  他们想不明白,老子是全球最出名的特种部队成员,万里挑一,受过魔鬼训练,可以执行海陆空三栖作战,居然跑不过阿富汗农民和武装分子。

  虽然只对比双方伤亡人数的话,美军往往以个位数伤亡能击毙近百名敌人,这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器和火力,但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袭击让美军意识到,只要这些武装分子还得到阿富汗人们的支持,清剿就无法成功。有鉴于此,在阿富汗战争进行了5年后,美国开始采取“反叛乱”方针,旨在通过将阿富汗打造为自由民主国家,并提供相应的援助发展资金和项目,拉拢民心,离间与支持他们的民众。

  为了拉拢偏远地区的民心,美军在偏远山区建立了许多哨卡,就有了下面这部电影《前哨》,同样改编自同名书籍。

  电影中的哨卡名叫基汀哨卡。影片伊始就指出了这个安排的荒谬之处:即使没有打过一天仗的人,也知道哨卡建在山顶上要比山谷好。

  哨卡处于山谷深处,北部、西部和南部被群山环绕,西部和北部还有河流环绕,距离巴基斯坦国界只有不到25公里,非常适合打了就跑。武装分子居高的优势也让他们有了射程的优势,经常打几枪进行骚扰,让美军洗个澡都不得安宁。由于缺少道路,补给只能依靠直升机,而因为美军将主要资源投放在伊拉克战场,导致阿富汗直升机数量严重不足,哨卡的士兵缺衣少食,条件异常艰苦。为了预防疟疾,士兵每周还要服用甲氟喹药物,此药的副作用则是晚上做噩梦、导致沮丧、妄想、幻觉甚至精神错乱,有军医建议停发此药物。

  为了方便补给,军方曾协调当地人修路,但由于降雨、地势、敌对武装威胁和当地建筑工人高流动性,工程进度不断延迟。这条路大部分路段沿着悬崖而建,最宽的部分也仅有4米,最窄只有2米,许多军用车辆无法通行,仅仅在这条路上驾驶就很容易丧命。哨卡指挥官基汀就是为了保护下属,亲自跟车走夜路,不幸坠崖身亡,为了纪念他,前哨以他命名。

  计划设立这个哨卡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军方情报员评论说:“建这个基地到底有什么意义?它的地势低,且没有任何有效的支援途径,临近城镇潜在的敌人人数超过哨卡驻军。河流、城镇和群山包围,外出巡逻都别指望。他们能做的只有等死。”然而在军事上,美军高级将领认为在此地设立据点,可以阻止敌人往来巴基斯坦,减少对喀布尔等美军驻地的威胁。

  地方重建小组(PRT)是美国反叛乱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分布在阿富汗主要位置,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建设工程,促进发展,赢得民半岛平台心,哨卡驻军则是实施当地基建项目的主要负责方。建设优先考虑为当地村庄通水通电通路。数据统计当地只有约2%的家庭有安全的饮用水。驻军为村子修建了重力给水系统,修复和新建了水电站,建造了联通所有村庄的公路。在他们看来,公路为当地与阿富汗政府建立了联系,联通贸易,促进发展。然而在一些当地人看来,公路扰乱了他们的生活,引来政府征税,影响当地女性的传统生活方式。而且阿富汗卡尔扎伊政权在当地并不受欢迎。

  如此一来,只接受过作战训练的美军士兵不得不扮演外交官的角色,与当地人打交道。他们到村子里,首先会询问长老能否进入。当地人对持有武器的壮汉十分欢迎,他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将一波波武装分子带入村子。这里的与世隔绝程度让人惊讶。许多村民以为这些美军是苏联人,不知道苏联早已消失。这里的人对科学一无所知,有人把混凝土当成药膏涂在伤口上,然后找美军求助。这里的人似乎只认识数字2或者3,所有事物都是以此计数。这是一个外来人永远无法了解的世界。

  当然这种无知也许只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一次与长老的对话中,美军问起经常出现在附近的一个叛乱分子头目,长老们都是回答没看到或者不知道,但军官注意到当他们进入村子时,只能看到老人和孩子。妇女因为习俗闭门不出,但成年男子都去哪儿了?他们命令狙击手和侦查员暗中隐藏在附近,到了夜间,发现山里出现了大批成年男子。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发现一名持有AKM和无线电的男子,并将其击毙,第二天发现正是他们要找的那名头目。

  美军军官通过提供例如修路等援助,希望换取对方放弃支持武装分子。然而当地人深知美军是过客,所以一边帮武装分子隐藏,一边琢磨着怎么从美军这边索要更多援助、赚更多的钱。美军一开始空运到该营地的补给误投入了河中,当地人就跳入河中打捞起来,然后运到美军营地索要小费。美国外军研究办公室通过对苏联在阿富汗十年的研究揭示了阿富汗人的两个真理:转换立场很常见、一小袋金子即可换来所谓的忠诚。

  有一次交火中,武装分子跑到当地人家里寻找掩护,结果美军直升机的子弹造成多名平民受伤,最小的年仅3岁。这些人被送到美军医院进行了治疗,但第二天就有将近30名长老来讨说法,认为美军的直升机如此先进,能分清平民和敌人。一位在场的中情局特工讲了个故事。他在美国农场的时候,邻居有条狗不听话,惹了事非,他告诉邻居必须把狗杀掉。邻居拒绝,于是他就自己动手解决了它。这个故事在暗示,如果长老们管不好他们的人加入反对武装,美军就不得不动手。但这种比喻手法对方听不明白,而且在当地把人比作狗是侮辱性的。几天后,美军去村里拍照记录造成的破坏情况,并记下索赔村民的名字。但他们很快发现,很多人拿着破床单、旧脸盆等废旧物品来索赔。

  还有一次,美军向山坡上的敌人发射迫击炮,结果第二天当地人说他们炸死了一个11岁的孩子,声称他当时只是在山坡上放羊。但美军认为从开始交火到迫击炮发射至少过去了5分钟,难以想象这孩子还在放羊。美军授权给高级别的军官一笔机动资金,对于这类伤亡的标准是3000美元一条命,这个赔偿金额得到了长老和孩子亲人的认可。在影片中,这一段被处理成杀了一个女孩,村民诬陷美军,索要赔偿。

  和很多援助项目一样,在贫困潦倒的地区,援助项目是一大笔资金,会打破当地利益平衡。美军将一个8000美元的供水项目给了该省省长推荐的一个人选,但随着工程推进,越来越多人想要分一杯羹,这加深了没有得到直接利益的人的怨恨。同时承包美军项目的阿富汗人也需要格外小心,避免与美军走的太近,被当成走狗,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美军为两个村子建了一所学校,但两个村子的家长不让自己孩子和另一个村子的孩子一起上学,他们指责美军没有分开建两所学校,而且没有雇村里人当建筑工人。这两个村子的武装分子也轮流破坏学校。

  当地围绕水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美军资助的一个供水项目联通了水源地的A村,但是刚好绕开了中间的B村。开工仪式上,B村的长老声称美军特意绕开他的村子是一种侮辱,威胁了B村的饮水供给,还打破了他们和A村的水权协议。美军之后意识到这可能是A村长老故意所为。

  在另一个案例中,美军为了解决科族和库族两个部族之间的矛盾,在一次发展规划会议上邀请了两个部族的代表来参会。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同时为两个部族提供供水管道。美国人内部对此也有争议,美国外交官劝军官不要介入两族斗争,但美国军官认为无论如何,他们只要在当地驻扎,就会陷入两族争端。最终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科族人认为库族人就没有用水的权利。这位军官某天还目睹了一场两族两个老人之间的肉搏。两人手里都拿了块大石头,滚在地上用石头击打对方头部。美国人一开始怕插手会引来麻烦,但后来看到两人打的死去活来,还是出手阻止了这场闹剧。

  哨卡前后出现过两位与当地有很强建立合作关系意愿的指挥官——赫托和伊利斯卡斯。在赫托的努力下,当地成立了百人舒拉会议,聚集了各村的代表,与美军签订了《相互支持协议》。按照协议,美军提供援助,当地长老们负责赶走武装分子,维护当地稳定。如果某地出现武装分子袭击美军,美军就会中断给当地的援助。在赫托任期届满撤离后,继任者伊利斯卡斯延续了他的做法,袭击事件出现了大幅减少,从之前一年阵亡30人减少到3人。村子之间的纷争也有所减少,更多人愿意让政府调解,越来越多人进行了选民登记,一切迹象显示情况在好转,然而就在此时,伊利斯卡斯在通过一座木桥时,被安装在上面的遥控炸弹炸死了,这显然是武装分子的暗杀策略。暗杀美军指挥官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这给援助计划蒙上了阴影,美军也质疑援助的效果。敌人的袭击更加猖狂,不仅满足于单纯的袭击,甚至在计划占领哨卡。之后的指挥官由于恐惧,甚至很少走出指挥所,更别提与当地人交流。

  一位美军军官调查了当地所有援助工程,总额近300万美元。美军指挥官在收到报告后取消了一些项目。比如,某二级公路的承包商被举报说为工作,工程总额约40万美元,美军已经支付了5万美元。一个27552美元的管道项目,美军支付了17000美元,但是项目没有任何进展。许多项目很偏远,而且周边安全环境很糟糕。美军雇了一位当地人去拍摄某公路项目的进展,但无法确定视频里的公路是不是随便拍的某条已经存在的公路。美军拨款19000美元修复当地一所男校,但某天他们听说占领了该校,还升起了的旗帜,于是告诉承包商将取消支付剩余的6000美元。

  下一次美军视察时,旗帜已经撤掉了。他猜想承包商可能跟说:“美国人看到你们的旗帜很生气,要取消工程。你们把旗撤了把,这样我们得到尾款,还能分给你们。”

  女校的项目则是建成后根本没有女生上学,女性仍在家从事体力劳动。后来学校被炸毁,项目取消。

  随着时间推移,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他们控制了一些公路,向路过的司机和承包商勒索过路费。很多美军的援助资金就这样流入了的腰包,加上与当地一些木材走私商勾结,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收入更高的工作,美军与当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被削弱。当大选来临之时,士兵在投票点负责安保工作,美军统计仅有128人投票,但当卡尔扎伊宣布投票结果时,公布的选票是12000张。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卡尔扎伊的对手一样伪造了很多选票,所以选举也许仍然是“公平”的。

  美国的哨卡还驻扎着阿富汗国民卫队(ANA)的士兵。但这些士兵无一例外,都是听到枪响就逃命,毫无战斗力。甚至在撤离时,其中一个士兵带了一个特别大的包,经检查里面都是偷的美军士兵的物品,从数码相机到蛋白饮料应有尽有。

  当地老百姓在哨卡遭遇最严重的一次袭击之后,竟然还来到哨卡想要讨回武装分子的尸体,因为参与袭击的很多都是他们的村里的年轻人。经过了多年的援助,美军与当地人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美军援助碰到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在其它国家的援助项目上早有先例。Mary Anderson的《勿伤害》一书,就记录了一些非洲水资源援助项目加剧当地民族矛盾的案例。在阿富汗,水、土地和女人被认为是三大财富来源,围绕这三者的争夺持续了上千年。在涉及当地稀缺资源的援助上,提前了解当地冲突矛盾是项目规划的必修内容,建议运用国际上较成熟的冲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事实上,美军在规划项目时也用了类似工具,来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或一致的地方。但这种分析需要当地人的积极参与。

  实施援助项目需要对当地深入了解,与当地人打成一片,这需要一些愿意扎根,并且具备很强外交能力的人员。事实也正面有一些军官有成为“总督”的潜力,既能调兵遣将,又能领导与当地人的协商和合作。然而即使没有因为伤亡而撤离,美军士兵和军官在当地的驻扎时间一般在1年左右。你很难指责这种频繁调动,毕竟很少有人能适应长期远离家人和朋友,驻扎在一个条件如此艰苦的地区。我国的援外工程也存在类似的流动性,同样给一些项目后期进展造成麻烦。在当地未建立成熟治理体系的情况下,当地人对个人关系的倚重和信任,往往大于对机构的。人员的调动往往导致需要重建信任关系,在例如阿富汗这样的高风险地区,武装分子还会利用这段调整期进行更猛烈的袭击。如何挖掘愿意长期扎根当地的援外人员,对任何援外国家都是挑战。目前来看,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依靠培养更多当地人来解决。

  巩固援助效果需要坚实的安全后盾。美军在援助取得一定成效时,未能通过增加兵力维持当地安全局势,导致局势反转。由于将重心放在伊拉克战场,直到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才向阿富汗增兵,但最多时也仅有6万多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一线战斗人员。我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有一些援助和基建项目,在安全局势很可能恶化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项目周边安全,无疑需要国家层面的协调。

  押宝当权者可能是美国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美国扶植卡尔扎伊目前看来是一个彻底的错误,至少在哨卡所在地区,卡尔扎伊从来也不是当地人支持的对象,其在全国范围有多少支持者,也很难估量。即使是军队和警察,看起来也是一盘散沙,更多的是求一份工资保障,而不愿意为卡尔扎伊政权流血。中国人习惯上将国家看作统一的整体,然而在诸如阿富汗、缅甸这样的高冲突风险国家,最好是将其看作多个政权的联合体,需要和当地政府、社区领袖、武装分子领袖等多个群体交往,才能对当地真正有所了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Diinsider草根创变者”,授权转载。作者:孔喆,Diinsider联合创始人,曾在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能源基金会等机构工作,致力于和平与发展领域,尤其关注负责任投资、企业与社区关系等方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