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平台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和出路探索

2023-06-17 阅读次数:

  2014年的钢铁行业运行特征十分明显,产量向上、价格向下的背离现象继续得到演绎,但演绎的方式却不同于往年。

  原材料价格的跌幅是钢价跌幅的两倍多,成本对钢价的支撑作用减弱。目前普钢价格较年初下跌16%左右,而矿石进口价格在供需格局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较年初下跌46%,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拖累钢价持续走低。

  钢厂的盈利状况好转,粗钢产量继续攀升。原料和钢材价格跌幅之间的差异导致钢厂盈利到达近四年来的最好水平,钢厂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1-11月的粗钢产量攀升至7.49亿吨,同比增加1.91%,给市场造成较大供给压力。

  钢材出口总量创历史新高,占产量的比重有所上升。在海外经济复苏、国内外钢材价差整体提升及钢厂国外销售渠道积极开拓的影响下,1-11月的钢材出口量达到8361万,同比增长46.79%,占产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对缓解国内钢材供给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钢材供给增加的同时,需求增速却有所放缓,加剧了钢材行业的过剩情况。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加上除汽车以外的各制造业均进入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过程,钢材下游表现较为疲软。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钢铁产能已明显超过需求。根据测算,我国2014年的粗钢产量为8.1亿吨,而钢铁产能在12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较低,供给过剩状况较为明显。

  虽然钢厂业绩整体改善,但企业间的分化明显。由于企业工艺流程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企业的经营业绩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民营企业的赢利好于国有企业,长流程企业好于短流程企业,沿海沿江企业好于内陆企业。而在大中型企业中,在需求较为强劲的汽车板上居于垄断地位的宝钢一枝独秀。根据上市钢企的业绩公告,2014年第三季度31家上市钢企净利润总额达28.1亿元,而宝钢股份一家公司的利润达到了18.5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66%,钢铁企业经营业绩分化明显。

  在钢材出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国外针对我国出口钢材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例不断增多1-11月份,共计11个国家地区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0起,较2013年增长200%。从国家来看,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从之前较为集中的欧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至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范围逐步扩大。双反事件的增加影响了我国钢材出口量的进一步增长。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处于下行态势。虽然美国经济明显复苏,但欧洲经济还处于弱势徘徊中,而中国经济则步入新常态。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其经济增速的放缓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构成负面压力。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国经济的稳定复苏之后,美联储可能在2015年上半年加息,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强,进而打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国内投资增速下滑明显,钢铁下游需求短期难以改观。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5106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8%,这一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预计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降低,全年增速或在14%左右。钢铁行业的下游需求中,房地产和基建占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则预示着2015年的钢材需求难以改观。

  钢铁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下行,钢价仍然存在下跌空间。2014年年初至今,铁矿石价格累计下跌46%,钢材价格累计下跌16%。铁矿石成本在粗钢的完全制造成本占比约40%,那么铁矿石的降幅对于粗钢价格成本下行达到20%左右。可以说,铁矿石价格的下跌是钢价下跌的最重要原因。2015年,国际主要铁矿石厂商继续扩产,铁矿石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加,价格或将进一步下行,继而导致钢价进一步下行。

  整体看来,明年的钢材市场依然弱势运行,主要体现在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进一步好转、出口量小幅降低、钢厂盈利状况稍差于今年、钢材价格继续探底等方面。

  控制钢铁产量的增长,缓解国内供给过剩的现状。今年1-9月的日均粗钢产量都维持在220万吨以上的高位,而下游需求却表现疲软。虽然钢材出口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供给压力,但出口增量仍难以完全弥补需求增速放缓对钢材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钢材需求增速的放缓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且钢材出口量在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下也难以再次大幅增加,建议通过淘汰落后、节能环保、并购重组等方式控制钢铁产量的增长,以此缓解国内供给过剩的现状。

  钢材出口退税政策宜分步走,以减小钢厂经营压力和对国内钢材市场的冲击。统计显示,2014年1-10月含硼钢出口3000万吨左右,占钢材总出口量40%。在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的背景下,取消中低端钢材的出口退税是大势所趋,但若含硼钢的出口退税一次性全部取消,钢铁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出货压力,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建议分步骤进行,这样可以给企业留下一定的政策缓冲期,减小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并方便企业调整经营策略。

  随着环保压力的上升,钢铁行业的节能环保取得明显进展。在不断强化的标准下,我国的钢铁综合能耗水平从2013年开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今年4月份的钢铁工业综合能耗降到590kg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2.4%。同时,企业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导致能效化管理程度逐渐提升,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也进一步增加。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目前中国排放占全球的29%,全球每年增加碳排放的65%来自中国,其他各国要求中国降耗的呼声越来越多。同时,在国内环境遭到颠覆性破坏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再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近几年,国家频繁出台环保制度和规范,并有越来越严格之势,这对于作为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行业之一的钢铁行业是巨大的挑战。

  钢企节能环保的工作难度加大。30年间钢铁行业已将每吨钢生产的能耗降低了近50%,能源效率得到快速提升。所以,钢企节能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钢企节能环保的工作难度有所加大。

  行业无序竞争状况依然明显。环保部近两年对钢企的监管在逐步加强,但区域、企业的差异仍然普遍。地方政府出于税收和维护就业等动机,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一,一些中小钢铁企业的环保成本远低于大中型钢厂。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出现,不利于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环保法的实施将加速钢铁行业节能环保进程的发展。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实施,新标准比旧标准严格了很多。具体看来,新标准覆盖钢铁生产全过程、按工序细化,污染因子设置更加全面,污染物排放标准更加严格,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虽然新环保法会如期执行,但目前70%的企业难以达到新标准,预计有默认的过渡期;同时,新标准的实施也不会一刀切,具体要看各地方的执行力度和实际天气情况,预计华东、唐山等地的执行力度较大,而中西部会相对较弱。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民营和国营企业的成本差有所缩小,这将对民企形成一定压力。

  加强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2015年开始,新的环保法将开始实施。建议监管层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对于钢铁企业应一视同仁,避免地区差异和企业差异的出现。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政策的本来意图。

  重新审核废钢回收利用政策,恢复废钢加工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今年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挫对国内钢铁企业尤其是长流程企业当然是大好事,但同时也有负面作用。这是由于废钢回收政策的不到位和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废钢价格下跌幅度明显低于铁矿石,钢厂利用废钢的积极性很低,这对于环保相当不利。

  根据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财税(2008)157号文件,在2009年和2010年的执行中,废钢回收企业分别有70%和50%税收返回优惠政策,但到2011年,由于原优惠政策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而暂时中断,正规的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全额上缴17%增值税。税负的增加带动废钢铁市场价格的上涨,又不断将成本转移到了利废企业,影响了部分钢企多吃废钢的积极性,钢厂最终不得不转而增加铁矿石的采购,不利于环保和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因而建议恢复废钢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1-2013年,我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5000万吨,炼钢产能4600万吨,实现从源头上节能降耗,同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的效果初显。其中,2013年全国淘汰的落后钢铁产能为1502万吨。

  为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目标,工信部加大了淘汰力度。今年5月,工信部明确今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任务具体为炼铁1900万吨、炼钢2870万吨,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相比,钢铁行业的淘汰任务增加了170万吨。

  按装备能力“一刀切”的淘汰标准备受争议。自2005年中国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来,“装备能力”一直为界定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该做法主要集中在淘汰中小规模企业,淘汰相对落后的工艺。按最新的产业政策,落后粗钢产能主要是指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以及30吨以下的转炉、电炉。在这些装备标准的制度下,钢企往往一边拆掉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另一边却建起更大高炉,结果全国产能越淘汰越多,2014年的粗钢产能已经高达11亿吨。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淘汰落后产能将进入实质性的阶段。预计年内再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供应压力。

  建议参考新环保法制定新的落后产能淘汰标准。未来,钢铁产能的压缩,将寄希望于环保、能耗和执法。这将有利于真正“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也能有效遏制“拆小建大”导致产能增加的态势。

  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大型钢企低成本的工艺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目前钢材价格低、企业盈利差的状况下,钢铁企业的工艺技术创新多集中在追求低成本的生产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指标。如武钢高炉的铁矿石入炉品位逐年降低,并通过配焦实现焦炭质量的提高和配煤成本的降低,以此降低钢材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的举措日益增多。由于2014年全年钢价处于下跌通道中,而原材料的采购和钢材的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钢厂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锁定利润和规避价格波动带来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强。同时,期货品种的完善也使企业的期货市场参与方式日益丰富。以沙钢、日钢等为代表的民营钢厂,有效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取得了不错的风险管理效果。同时,受益于国家对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权限也逐步放开,国有钢厂对套期保值也开始重视,并有不少企业已涉足钢材和原材料期货交易。

  行业贸易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电商平台空前活跃。受到“钢贸危机”的影响,钢贸行业的整体规模近几年逐渐萎缩。根据不完全统计,在“钢贸危机”爆发前,上海地区钢贸企业在10000家以上,而到2013年底则下降到6000家左右。

  另外,由于长期的产能过剩问题积累,钢材市场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加上钢贸商跑路和钢厂资金链断裂传闻的影响,行业正经营信任危机,买卖双方都有一种不信任感,在此背景下,钢材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初步统计,目前钢材电商有将近200家。当前,钢材电商已经成为我国钢材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

  大型钢企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大量的中小民营钢企往往采取伺机生产、减少环保投入的方式维持生存,给国内的钢铁市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小民营钢企往往凭借其“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盈利状况较好的时候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导致钢价的上涨历程有所缩短;同时,大部分中小民营钢企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甚微,导致其成本优势比较明显。这些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大型钢企进行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钢铁行业电商企业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一方面,许多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比较陈旧,管理理念还没有跟上电商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钢铁电商的平台模式还不标准、不规范。同时,钢铁电商的“双赢”模式还很模糊。钢铁电商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应鼓励钢企继续加大在低成本工艺方面的创新投入。钢厂的成本超过70%集中在铁前工艺,钢企需抓住成本比例最高的项目进行低成本攻关。建议加大对钢企创新投入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规范中小民营钢企的运行标准。

  应进一步放开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权限。随着市场波动的加大和期货品种的完善,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放开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权限。

  引导电商的健康发展,促进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钢铁电商的发展可以减少钢铁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效益。虽然钢铁电商平台涌现,但钢铁电商行业其实只是刚刚起步,还面临重重障碍。这种阻力有传统营销势力的,还有来自电商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以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弊端等。作为新生和有着美好愿景的钢铁电商行业,同样需要决策层的引导,以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内的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4月27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2011年5月26日,河南安阳钢铁集团与凤宝特钢、新普钢铁、亚新钢铁3家民营钢企签订联合重组协议;2011年5月30日,河北邯郸峰峰矿区7家民营钢铁企业通过自主联合,组成河北宝信钢铁集团;2011年9月9日,太钢集团与山西襄汾星原集团举行《钢铁及相关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2012年4月18日,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12年4月26日,湖北省经信委同意十堰市钢铁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方案,成立湖北丹福钢铁集团;2012年6月28日,由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山西宝太新金属开发有限公司揭牌;2012年7月19日,湖北省经信委批复同意修订后的《荆州市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即同意荆州群力钢铁有限公司下属的楚航、大仁、大元3家分公司经过实质性重组,整合成一家公司后,联合石首顺发钢铁有限公司等,组建荆州群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11月10日,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方大集团、飞尚集团关于萍钢股权重组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方大集团成功入主萍钢。

  近年的钢铁企业并购重组体现出以下特点:多以国有大型钢企为主导,但近年来的重组步伐趋缓;虽然中小民营钢企重组力度有所加强,但实际效果尚待考察;多表现为省内区域性重组,跨区域重组现象较少;政府主导及政策支持为主,企业自主兼并重组情况不多。

  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面临以下难点:1)利益方面的难点:国有钢铁企业大多涉及了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国资委、股东、企业经理和职工等多方利益主体,重组中极易遇到利益各方的。2)资金方面的难点:受产能过剩及高负债双重影响,目前钢铁行业企业正面临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同时受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钢企的重组资金匮乏。3)整合方面的难点:国内钢铁企业重组往往缺乏一个统一清晰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在实质性重组中面临多重问题,易出现“整而不合”的局面。

  建议多元化推进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多元化的方式具体包括:1)培育专项钢铁产品的优势集团;2)打破省域的界限,推进跨区域重组;3)强化基于企业资源整合的重组效果;4)从发展考虑,企业自主启动并购重组。5)为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钢铁企业创造条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减速提质”成为行业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统一标签,结构调整的对象包括产品结构、行业布局和行业集中度等。2014年的结构调整依然侧重于行业布局方面。

  今年,冀南钢铁集团、河北太行钢铁集团、唐山渤海钢铁有限公司分别与其所在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机构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或搬迁改造或“退城进园”的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继石钢搬迁改造项目启动实施之后,河北省落实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打出的又一组合拳。

  河北当前进行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环保达标的现代钢铁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扭转以前有量无质,高消耗低产出的被动局面,这是破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最佳办法。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大国,但我国还不是钢铁生产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能自给,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档次的板带比低,我国的钢铁产品和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

  行业集中度面临越调越低的困境。虽然国家力推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但目前的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且近年来有逐步降低的趋势。2014年1-10月,粗钢产量前十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36.9%,较2013年全年下降3.1个百分点;产量前二十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51.9%,较2013年全年下降7.9个百分点。这种行业集中度偏低的情况预计在一两年内难有大的改变。

  建议将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在首位。产品结构调整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而组织结构调整、钢铁产业布局调整都要服从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并通过组织结构和布局调整来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

  建议通过化解过剩的“先进”产能来提高行业集中度。长期以来,在产能过剩问题上,业界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落后产能上,但这一部分产能在过剩产能中的占比其实较小。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更多地表现在先进产能过剩方面,如目前我国中厚板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远低于建材的80%。而大型钢铁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对策在于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需求,着力点在于发挥先进产能的优势,生产出高端产品。所以,钢铁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绾虫柉杈惧厠缁煎悎鎸囨暟3鏈??3鏃ワ紙鍛ㄥ洓锛夋敹鐩樹笅璺??.95鐐癸紝璺屽箙锛??.07%锛屾姤58.....

  1.1.鏈挱涓荤嫭涓??棤浜岀殑鐩樺墠澶х洏鍒嗘瀽,姣忔棩寮??洏鍓嶈鍒掑綋鏃ュぇ鐩樻柟鍚戝強鍏.....

  鐩墠琛屾儏涓嶆槸鐗瑰埆濂藉仛锛屾瘡澶╁氨閭d箞鍑犲崄涓釜鑲″弽澶嶆悘鐪肩悆锛岀湅璧锋潵娑ㄧ殑杞拌.....

  銆愭姇璧勮祫璁??鎹獟浣撴姤閬擄紝鎴戝浗鑷富鐮斿彂鐨勫楠ㄩ鏈哄櫒浜篎ourier X1杩戞湡.....

  鏂拌偂鐢宠喘锛??缇庤鍗庣瓑3鍙柊鑲??鏈??4鏃ョ敵璐紝 缇庤鍗庣敵璐唬鐮侊細732538锛??.....

  娴峰埄杩戞湡杩樹細瑙佸埌12鍏冧互涓娿??浣嗕細鏈変竴涓緝闀挎湡鐨勮皟鏁达紝寰呰皟鏁寸粨鏉燂紝閲嶆柊.....

  银行名称全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大华银行长沙银行广发银行桂林银行杭州银行华商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九江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上饶银行三峡银行温州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北京农商

  投资类型全部组合投资类信托贷款类票据类信贷资产类证券投资类权益投资类债券投资类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