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马半岛平台中关丹钢铁项目线棒材生产线进入试生产

2023-06-30 阅读次数:

  2017年12月28日上午10时,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市,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厂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在项目投资方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及各参建单位的共同见证下,中冶集团设计建设的两条线棒材生产线全线贯通并进入试生产阶段,欢转的机器与欢腾的人互成一曲动人的欢歌。

  中冶集团作为关丹联合钢铁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承担项目的总体设计、核心单元设备成套及大部分施工建设,继宝武湛江钢铁、台塑河静钢项目后,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再立新功。

  作为联合钢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轧钢单元高线和棒材生产线由中冶集团旗下中冶赛迪集团承担设计和设备成套,中国十九冶施工建设,通过核心技术支撑,建成马来西亚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轧线,提升了中国钢铁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核心装备“走出去”的竞争力。

  “一带一路”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为世界的机遇。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马中关丹产业园的建设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入驻,带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中冶集团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市场布局。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文清强调,“一带一路”为中冶集团聚焦冶金核心主业“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以“冶金标准+全产业链”的方式,大幅提高中冶在海外冶金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马中关丹产业园是中马两国元首亲自推动、两国政府积极合作的重点项目,作为首个入园项目,联合钢铁项目是中马两国在“一带一路”开展产能合作的创新探索,对于推动中马双边经济贸易、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项目设计年产350万吨高端棒线材和H型钢,市场辐射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建成后将吸引大批上下游企业向园区聚集,在当地形成一个钢铁产业基地,进而带动第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时间回到2015年9月,投资方马来西亚联合钢铁(大马)有限公司与中冶集团旗下中冶赛迪集团签订《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工程设计及服务技术协议》,由中冶赛迪承担工程总体设计。随后,上海宝冶、十九冶、二十二冶、中冶南方、中冶节能等子企业相继中标各单元设备成套和施工任务,中冶全系统11家子企业参与了联合钢铁建设,是联合钢铁最核心的参建企业。

  半岛平台

  中冶赛迪作为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领军企业,充分发挥服务钢铁工程建设的60年经验积累和技术成果,采用全球主流的钢铁全流程冶炼工艺,以及环保原料场、紧凑式“一罐制”、热装热送等先进环保技术,为联合钢铁擘画世界领先的总体设计,并通过设计带动核心技术、核心装备、项目管理、运营服务等冶金全产业链出口,为马来西亚钢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贡献了最具竞争力的“中国方案”。

  2017年8月,国务委员王勇视察联合钢铁项目,对项目设计水平、建设进度和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同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王钦敏率队视察联合钢铁项目,在听取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后,对中方各参建单位落实“一带一路”的央企责任给予了高度赞赏。

  马来西亚是一个种植业国家,重工业比重较小、相对落后,钢铁产业则主要集中在小型轧钢厂上,技术水平与自动化程度很低,亟待转型升级。联合钢铁是一个全流程绿地新建的大型联合钢厂,在带动中国优质产能出口的同时,有助于促进马来西亚工业水平提升,实现合作共赢,受到中马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轧钢单元率先建成并实现产出效益,为联合钢铁项目全面投产树立了良好的开端。为了将线棒材生产线打造成东南亚最具竞争力的轧钢项目,中冶赛迪集中优势资源核心技术。工艺方面,采用直接轧制、无孔轧制、无扭轧制、高速轧制及控温轧制等关键技术,按照设计要求,高线米/秒,棒线米/秒,均为世界顶尖水平;装备方面,承担全线轧线机械、液压、润滑设计制造,其中短应力线轧机和飞剪机是中冶赛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运行稳定等优势,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钢铁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动控制方面,承担全线供配电系统、主辅传动、自动化控制系统供货,主轧机等采用中冶赛迪自主开发的直流主传动产品,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冶赛迪发挥多专业系统集成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将绿色、智能理念融入设计,将核心技术嵌入装备,推动工艺、电气和制造紧密结合,确保项目的技术引领性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展现了中冶赛迪在钢铁设计、装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面的国际一流水平,勾勒了中冶赛迪践行“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生动实践。中冶赛迪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瞄准国际顶尖技术不断创新,促进了中国钢铁技术大幅提升,切实贯彻落实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求。

  中冶集团始终牢记“引领中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坚守重铸“国家实力”的责任担当。中冶集团的改革转型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队伍走到哪里,党的领导就坚持到哪里。国文清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和固化国企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成为中冶员工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冶人用红心向党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是党和国家最值得依靠和信赖的坚实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责任,中冶集团党委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组建了现场党工委及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握项目建设方向,协调项目系统运作,将中冶力量拧成一股绳,打造出政治上信得过、作风上靠得住、关键时刻冲得上、阻碍难关拿得下的坚强战斗团队,切实做到以党建促生产,确保了项目按期顺利建成。

  1228试生产目标”的主题动员会,号召党员同志切实承担起技术负责、项目管理、调试等重任。现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两个月,以实际行动为关丹产业园交上首份满意的答卷,实现了对党的承诺。

  年7月以来,中冶赛迪项目团队扎根现场精心服务,自2017年11月21日轧钢单元送电,到12月16日高线日棒线过钢,仅有短短一个月工期。在现场党支部带领下,赛迪团队坚持后墙不倒,加班加点抢抓节点,用海外同类项目的最短工期建成了高品质工程,展示了中国工程师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试生产仪式当天,中冶赛迪党员同志依然忙碌在轧线的各个角落,收集生产数据、指导工人操作,为项目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欢声犹在耳旁,战鼓又已擂响。线棒材生产线热试后,关丹联合钢铁项目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中冶人又斗志昂扬地投入了紧张的现场工作中。他们将以饱满的信心、坚定的意志和踏实的行动确保联合钢铁项目按期全面投产,为中马友好合作打造亮丽名片,为中冶再铸“一带一路”冶金丰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