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平台法国为什么屡战屡败?错误的战争理论将百万士兵推进火坑

2023-07-20 阅读次数:

  作为强大的陆权国家,法兰西一度拥有强大的陆军横扫欧洲,可是自拿破仑时代过后却屡战屡败,特别是在未来两场重要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表现差强人意:

  法国打不过德国国力逊色、科技落后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从根上看却是因为军事理论上的不合时宜。

  “一战”爆发前,法国军界进攻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这群人提倡在战争中不顾一切的进攻,“最强的防守就是进攻”。进攻是获得胜利的关键,即便濒于失败也不要放弃进攻:

  “胸怀理想,一剑在握是法兰西的取胜之道,它的精义在于殊死进攻,唯有这样的攻势才能成为克劳塞维茨所说的决战。把决战进行到底便是战争的根本任务,这样的决战已经交火就不能三心二意,而必须全力以赴死拼到底,把人的耐力发挥到极限。”

  “一战”中大名鼎鼎的联军总司令福熙就是进攻军事理论的倡导人之一。在他担任法国军事学院院长时,他以进攻学说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进攻理论,并将这套理论传授给了他的学生。

  法国军事学院是法国是将领的摇篮,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军队服役担任各级指挥官。随着福熙出任联军司令,这些他最熟悉也最信任的门生地位理所当然的有所提高,成为一线的将领。

  进攻学派的影响力随之增大,成为了正统和主流,那些对它抱有疑义的将领遭到排挤。在这方面“二战”时的法国元帅贝当就是典型,才华横溢的贝当熬到58岁才不过是个上校团长,可见进攻学派是多么的霸道。

  战场提倡亮剑、进攻,英勇无畏的与敌人战斗,这件事本没有错。但如同世上的所有事一样,凡事都得有度。过度的强调进攻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样的执念其实是种迷信。

  普法战争前夕,德国一日比一日嚣张,明眼人已经看出不久的将来要爆发战争。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梅西米战争发展情况,为了给士兵争取更多的生存可能,提高隐蔽性,建议改掉法军自1830年以来一直沿用的红军装和红军裤,仿照德国、英国军队使用土黄、藏蓝或者绿色军装。

  结果这一合理的请求刚一提出,便遭受到社会舆论山呼海啸般的批评和抗议。《巴黎回声报》给出荒唐的评价说:取消掉“一切鲜明的色彩,一切士兵仪容生气勃勃的条件,是违背法国人的爱美观念和军队职能的。”

  于是,“一战”爆发时,法国的士兵就这样穿着“新郎官的官服”上了战场,成了德国人枪下的活靶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战场上,法国进攻学派的理论给法军带来了灭顶之灾。一名英国的目击者写道:“法国军队以19世纪最好的队形出现在战场上,戴着白手套修饰得漂漂亮亮的军官走在他们部队前面18米左右,就像检阅行进那样安详。他们都很勇敢,不断冒着可怕的炮火冲锋向前进,但毫无用处,没有一人能在能在向他们集中射击的炮火中活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见一个人能前进45米以上而不被打翻的……”事实证明不管攻击者的精神多么坚强,还是敌不过钢铁。

  在惨烈的马恩河战场上,法军死伤惨重,按当时的形势应该且战且退,保存实力,拉长德军的补给线,寻机反攻。但是福熙元帅却挥舞右拳,不停咆哮“进攻!进攻!”结果几十万法军白白丧命。

  法军紧握进攻理论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了不合时宜,没有与时俱进。“一战”时期军事装备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使得法国的进攻战术成了无畏送死。

  马克沁每分钟600发(理论上)的射速,令“红彤彤”的法国望而却步,密集的弹雨可以轻松放倒一地的尸体。

  此外,随着堑壕战愈发成熟,阵地变得越来越牢固。在坦克和迫击炮大规模投入战场之前,仅靠步兵攻陷阵地需要以海量的人员伤亡做代价。

  在付出了上百万的伤亡之后,法国人终于意识到进攻学派的理论不适用于眼下到战争,先进的武器和优势的火力已经主宰了战场,“拼命三郎”式的进攻是在自杀。于是主张防御战的贝当成了人们推崇的对象,法国人不再逞能开始采取防御态势,挖掘堑壕与德国人对峙。一直到1917年,美国参战,法国的新装备和机械化程度达到可与德国媲美的水平,才开始发动有限的反攻。

  第一世界大战,让法国人明白了战争中防守的重要意义。这一次法国人再次走了极端,他们在德法边境建立了名动天下的马奇诺防线公里的最强防御抵挡德国人的进攻。

  可是此时机械化兵器(坦克、装甲车、飞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防御战已经不合半岛平台时宜,结果德国的铁甲洪流取道荷兰和比利时,绕开马奇诺防线直抵法国本土,闪击了法国。接下来的战斗中,法国一心一意搞防御挖出的壕堑根本挡不住德国的坦克,仅抵抗了两个月就宣布投降了。

  综上所述可以见得,法国之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表现得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极端盲目的追求一种战争理论——全攻或全守,没有因地制宜更没有与时俱进,结果该崇尚防守的时候,拼命进攻,落得伤亡惨重。该进攻的时候以为按了“防盗门”便可高枕无忧,结果德国破墙而入。

  (还差900多个关注,关注破千,希望喜欢历史类文章的读者多多支持,劳驾点一下关注。新手上路不易,谢谢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