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东杰智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半岛平台

2023-07-21 阅读次数:

  公司专注于以智能物流装备为载体,融合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全流程“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制造综合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并提供规划咨询、软件系统研发、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安装实施及售后维保等全方位服务。公司业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较大,应用前景广阔。

  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智能物流系统可实现物料在生产工序间的流转,将工厂内的智能识别设备、智能物流装备、信息控制系统有效串联,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订单交付能力、库存周转水平三大智能制造关键指标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制造业崛起以及物流自动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智能工厂及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均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一年。内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多重超预期因素不断冲击,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尽管压力重重,但在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推动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智能物流行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而智能物流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2022年,国务院、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智能物流行业发展,推动下业加速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智能物流是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新技术与新应用的涌现,加速了智能物流设备与软件的升级,也丰富了智能物流的应用场景,降低了应用成本,进一步打开了智能物流的市场空间。根据浙江大学物流与决策优化研究所联合菜鸟物流发布的2022物流科技的十大趋势报告,精准射频识别技术、低速无人驾驶、氢能源、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包装、物流全链路在线协同、乡村网点自动化,以及XR技术、LPWAN技术、AI技术在物流场景的加速应用,将成为2022年的十大物流科技趋势。

  2022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在智能物流上的应用,可分为二大类:一是以AI技术赋能的智能设备,如AGV、AMR、无人配送车、无人机、客服机器人等;一类是通过智能技术或算法驱动软件系统来提高人工效率,如仓储现场管理、设备调度系统、订单分配系统、车队管理系统等。随着AIGC(生成式 AI)技术的成熟,可以预见将快速部署应用于智能物流领域,将有可能对智能物流产生颠覆式创新变革,极大推动行业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物流智能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处于转型的初期。但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精细化、信息化、高端化的管理需求,不断推动物流智能化加速渗透。近年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冷链物流等新兴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的加速转型升级都为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

  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480Gwh,同比增长46.8%。2016年至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化增长率高达58.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替代,加上国内新能源电动车及动力电池企业的出海,动力电池行业在未来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推行加速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储能能够有效提升电网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此外,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储能的经济性不断改善。上述因素正催化储能电池行业需求的爆发,其市场空间有望大大超过动力电池。202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30GWh,同比增长251%。预测2026年中国储能电池总出货量为330GWh,5年复合增长率为55%。

  智能物流系统是锂电池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分布在原材料立库、极片立库、分容化成库、成品库以及不同工序间的搬运和输送。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需求爆发,极大拉动了智能物流系统的市场增长。

  中国冷链物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规范化政策频发、冷链技术不断进步,下游需求逐渐多样,已经成为物流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2020年,中国有冷链物流需求的食品总量达到2.7亿吨,其中超过一半来自蔬菜与水果;食品冷链物流总额达7万亿元,冷链物流费用接近4,000亿元。

  半岛平台

  受益于国家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如“十四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方案”、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农产品产地延伸的政策等,中国冷库容量不断扩大,各地开始兴建的冷链物流园区有助于使冷库得到更为集中高效的利用。2020年,中国冷库规模达1.8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增长至2.7亿立方米。

  智能物流系统如立体仓储系统,能够大大提升冷库的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冷库能耗,已经成为中大型冷库的主流模式,将伴随冷库规模的增长而增长。

  自“十九大”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工信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聚焦设备维护低效化、生产过程黑箱化、下游需求碎片化、环保压力加剧化等痛点,以工艺优化为切入点,加速向设备运维智能化、生产工艺透明化、供应链协同全局化、环保管理清洁化等方向数字化转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高达35.3%,且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钢铁行业将出现新一轮转型升级发展高峰和黄金窗口期,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实现数字化转型。

  石化企业生产具有连续性、规模化特点,近年来受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条件限制,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变化,石化产品类型多样化,石化企业产能持续提升等众多因素影响,石化固态产品的仓储物流需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固态产品仓储物流由以平面库为核心的人工作业模式,向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核心的智慧仓储物流加速转变,石化企业仓储物流升级发展进入快车道,节约土地、节省人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品相,是升级发展的重要目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设备工器具购置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4%。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石化产业迎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石化企业实现卓越运营的重要一环,智能仓储物流将全面收益。

  中国物流行业规模居于世界前列,2022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7.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中国物流成本费用相对发达国家较高,供应链各环节运作效率较低,上升空间较大,智能物流的应用是社会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2017年至2021年,在政策、技术及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我国仅智能仓储行业的市场规模就由712.5亿元增至1,14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6%。未来随着智能物流与更多新兴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市场规模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头豹研究所的数据,预计到2026年,我国仅智能仓储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665.3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8.4%。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提供全流程“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制造综合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可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软件系统研发、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安装实施及售后维保等全方位服务。公司所处的智能物流成套装备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

  智能生产系统是通过各类型自动化生产、输送系统的应用,实现客户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使用要求。该系统综合应用了电气控制、软件管理、数据处理、智能分析等技术,依据客户的生产工艺进行功能梳理,并通过设置在主线周边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生产工艺设备、物流输送系统等,在指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加工、装配、涂装、输送等生产作业。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涂装及总装环节,轮胎等行业的生产制造环节。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以立体仓库和配送分拣中心为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工厂内智能物流装备、信息控制系统、数字化系统的有效串联,实现物料在生产工序、仓库及配送环节间的流转。系统主要由货架、堆垛机、AGV、穿梭车、机器人拆码垛系统、输送机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物联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软件管理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组成。

  公司作为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总包集成商,业务领域已经覆盖新能源电池、钢铁冶金、医药、白酒、消费品、石化、电商、冷链、光伏、3C等各个领域。

  公司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平面移动类、垂直升降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循环类等多种高端产品形式。系统集合5G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AGV、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应用,可实现城市停车资源的高效管理。公司作为高端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服务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一分钟停车”的概念,技术储备深厚。

  公司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现已成熟应用于购物中心、商务中心、住宅小区、大型企业等场景,可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东杰智能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对采集、挖掘、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治理与分析,打通智能制造企业的数据治理全流程,避免形成部门信息孤岛,并实现流程效率分析与优化,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模式升级。东杰智能大数据管理平台具备高并发、高性能数据计算能力,具备大容量数据存储能力,可提供管理数据安全性保障,可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可根据实际场景自由定制。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支撑与管控、数据可视化服务、数据治理与分析、工作效率分析与优化等功能模块。

  WMS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理论与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理论的软件产物,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批次管理、库存盘点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东杰智能WMS系统可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还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它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呈现更为全面的企业业务流程。

  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批次管理、库存管理、策略管理、报表分析等功能模块。

  WCS是仓库控制系统,是介于WMS系统和PLC系统之间的一层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协调各种物流设施如输送机、堆垛机、穿梭车以及机器人等物流设施之间的运转。东杰智能WCS系统主要实现对入出立体库的物流进行动态管理与调度,及时、准确完成产品的入出库,同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同步管理。

  东杰智能数字孪生系统使用了国际技术领先的U3D引擎平台,以数字化建模方式1:1还原生产现场,可以实时直观地呈现仓储运行状态,以及设备实时监测预警,提升事件处置与管理效率。此外,东杰智能数字孪生系统能够挖掘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区域内接入设备的全局化监控、智能化分析以及数据的互联互通。

  AGV调度系统是上位控制系统中用于任务调度、车辆管理及交通管理的控制软件。东杰智能 AGV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小车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规划小车运行路径、分配任务、跟踪AGV小车实时状态及管制交通等功能。

  系统主要包括任务管理、车辆管理、路径规划、交通管制、自动充电管理、报表分析等功能模块。

  厂内物流管理系统是精益生产的有机组成,帮助企业通过不断减低库存、缩短物料流动周期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精益生产体系的进步。东杰智能厂内物流管理系统涵盖厂内物流的主流业务需求,可实现支持多样性运输需求的运输管理、智能化运输计划、运单执行可视化、运输作业指导的全流程管理服务。

  系统主要包括权限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订单管理、承运商管理、提货单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

  运输管理系统是集现代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网路系统。东杰智能 TMS运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运输管理、智能化运输计划、执行与监控、作业指导的全流程管理,适用于生产制造场区、物流园区等场景。

  系统主要包括车辆管理、智能调度、运力统筹、数据报表、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

  公司产品为大型、非标、定制化的成套设备,因各个客户对产品用途、性能等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故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该采购模式符合公司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内通常采用的业务模式。

  基础原材料包括型材、板材等钢材,主要用于制作产品的主体结构,如轨道、升降机主体、立柱、货架、载车板等。外购零部件及设备主要包括:①电气元件,如PLC、开关、电缆等,用于产品中的控制信号的传输与接收;②机械元件,具体可分为机电配套件和定制外购件,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电机、减速机、螺栓、轴承、气缸等,用于产品的驱动装置、张紧装置和提升装置;后者主要包括模锻链条、滑架、推头等,用于产品的动力传;③外购设备包括风机、水泵、过滤器、涂装机器人本体等成熟工业产品。按原材料种类差异,公司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

  ①采购计划与备货:对于部分通用的基础原材料,如工钢、槽钢等,为缩短产品交货期、降低采购成本,公司进行小批量备货,但占比很小。大批量的基础原材料采购均系以订单为基础进行。

  ②采购价格:一般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询价、议价,综合比较成本、品牌、质量、供货能力等因素后确定供应商及采购价格。

  ③采购渠道:为缩短采购周期,基础原材料一般选择当地资信好、供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有特殊规格要求的材料或采购量较大时,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

  ④验收依据:依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及有关标准,在收货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确认收货。

  ⑤采购周期:主要受产品种类、规格以及供应商备货情况等因素影响,通用的基础原材料采购周期约为一周左右,从生产厂家采购的材料周期较长,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确定。

  ⑥结算周期:主要为货到验收合格后按公司计划付款,另外对于部分需定制生产的材料,公司通常需要预付相关供应商部分货款。

  ③采购渠道:当公司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中有指定的供应商时,按照销售合同的约定执行。销售合同中如未进行约定,由公司根据设计和生产需要,考虑价格、性能、品牌、供货能力等因素进行确定。

  ④验收依据:依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图纸要求及有关标准等,在收货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确认收货。⑤采购周期:根据采购协议约定,标准外购配套件采购周期约为4-6周,特殊定制的配套件采购周期约为2-6个月。⑥结算周期:主要为验收合格后一定期限内完成付款和。对于特殊定制的配套件,公司需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

  公司生产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即依据合同的定制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机械制造、装配集成和安装调试,其中机械制造又具体包括了自行生产和外协加工。

  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等文件,公司技术部门进行项目设计,并经用户图纸会签后形成设计图纸、采购明细表、发运明细表等下发有关部门以此为基础进行采购生产的组织实施;生产车间据此制定生产计划,并将设计图纸分解下发到各制作小组分别进行相关工序的制造加工,主要工序包括下料、铆焊、机加、表面处理等,各工序完成后均需进行工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为发挥公司专业化生产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将一些非核心及附加值有限的热处理、铸造、聚氨酯加工、链轮加工等部分工序或零件,交由外协合作企业完成。外协加工的具体流程为:生产部门根据公司的设计图纸,确定外协加工产品或工序的明细,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选择外协厂商进行外协加工,外协加工的具体程序参照采购程序执行。报告期内公司外协加工金额较小,市场上可提供上述加工的外协厂商较多,竞争较为充分,对公司业务完整性不构成影响。

  机械设备的装配:装配组根据图纸要求将轴承、电机减速机、螺栓螺母等装配至经表面处理后的机械部件本体,达到合同要求的成套状态,并按照检验试验文件进行试车。满足性能指标并经过检验后进行包装,达到可供发货状态。电控设备的装配:电控设计人员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设计控制柜、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控制接线图,编写PLC控制程序,并将所需的元件、部件整理外购明细下发采供部采购入库。电控车间依据图纸装配PLC、接触器、变频器等电气元器件,电气设计人员将编写的控制程序安装调试后交付包装,达到可供发货状态。

  设备单机调试:项目安装工地收到工厂发运的设备,根据安装作业指导书及系统平面布置图等技术文件,将单件设备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单机调试。

  系统调试:单机调试合格后,根据安装作业指导书及系统平面布置图等将单机设备、其他部件、电器控制系统等进行系统联接,系统联接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

  生产线验收并移交用户:经过调试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的成套设备,公司和客户按照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要求进行验收,客户出具验收证明文件后即交付用户使用,完成产品权利义务的转移。

  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均系直接向客户销售。但在智能生产系统的销售中根据客户具体类型不同,可分为向最终用户销售或向项目合作方销售。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均是直接向最终用户进行直接销售。与项目合作方签订销售协议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系最终用户为了使沟通交流更为顺畅,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合作经验的牵头公司,公司四类产品在销售方式、定价方式、收款方式、验收依据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公司订单大多通过招标取得,合同定价一般以中标价格为准,市场化程度较高。对公司来讲,销售定价系采用成本加成方式,按照合理预期的市场供求关系、约定的制造安装进度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考虑项目的技术难度、合同规模、产能利用程度、争取订单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在估算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利润的方式来确定产品投标报价,并根据竞标确定的价格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结算方式为“预收合同款+发货款+终验收款+质保金”,该模式亦是行业典型的结算方式,代表性的收款模式为“3:3:3:1”,即在合同与协议签订生效后,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左右作为合同预付款;主要设备制造完成,发货前后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 30%;经客户终验收合格,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 30%;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若未发现质量问题,则一般在项目质保期(通常为1年)满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10%。以上为较具代表性的一种收款模式,每个合同签订中的时间节点和款项支付的具体比例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如“2:3:2:2:1”的模式,或“3:2:2:2:1”的模式等。

  公司作为客户的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多数系承担客户整线接续生产中的部分生产环节的工艺线或工艺单元,销售合同一般约定终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收取合同总金额的30%、终验收后1年后收取合同总金额的10%。但在实践中,国内客户一般会在其整条生产线验收通过后才会启动对各供应商的付款程序,此外部分客户因自身原因导致实际付款周期长于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综上因素直接导致公司对客户的终验收款(合同总金额的 30%)回款较慢,但公司从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角度以及结合对客户历史上的合作情况综合分析,通常给予客户适当的付款弹性时间。

  公司智能生产系统采用向最终用户或项目合作方进行直销的模式进行销售。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及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均为向最终用户直销。报告期内,公司向最终用户进行直销的,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由最终用户进行终验收。公司向项目合作方进行直销的,大部分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由项目合作方进行终验收;少部分情况由于最终用户在国外,按合同约定不需要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以产品送达合同约定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交货),经验收并取得验收单后完成产品权利义务的转移。

  公司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签署的订单进行定制化生产,故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商品备货情况。

  公司作为国内智能物流装备行业优秀供应商之一,经过历时28年的技术革新和经验积累,公司凭借优秀的方案规划设计、硬件产品的生产和设计能力和软件产品的开发能力,公司已在新能源电池、光伏、汽车、工程机械、钢铁冶金、医药、白酒、食品饮料、家居、电商、3C电子、石化、能源电力、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冷链等众多领域成功实施,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具备丰富的世界500强客户、大型政企客户的合作经验,具备大型项目高质量服务和交付和能力。

  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构建起了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新技术在行业中广泛应用。东杰智能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在研科研项目40余项,入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拥有智能仓储级搬运设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是山西省物流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协会颁发的专项大奖。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 212余项、软件著作权49项,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公司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软件开发部、深圳研究院等技术研发机构,分布在太原、上海、深圳、淄博、北京、常州等地,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公司围绕“智能硬件、AI、工业互联网”三大研究方向在深圳成立东杰智能研究院,引入院士和海内外一流研发人才,在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全方位发力,全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打造智能工业技术高地,孵化智能工业产业集群。

  公司积极与外部机构开展合作,深化技术创新。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科中心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已就AGV相关技术研发开展合作;同西门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字化企业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机械制造、建材、物流等行业的规模化落地;与中北大学共建物流搬运机器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具备核心产品自主生产能力,拥有成熟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经验的公司。

  公司的堆垛机、穿梭车、提升机、输送机、AGV等硬件设备产品体系,以及仓储管理系统(WMS)、仓库控制系统(WCS)、AGV调度系统、场内物流管理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核心软件系统均可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全方位布局既可以保障系统运营的协同性,又可以保障售后服务标准,有利于提升集成的综合竞争实力。

  公司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及近30年的工厂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公司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等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公司第一生产基地位于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20亩,厂房面积 4万平方米;第二生产基地位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智能无人工厂标准建设,主要制造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第三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占地面积40亩,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

  公司在美国、德国、英国、墨尔本、波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伊朗、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项目落地,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

  智能生产系统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欧洲市场,陆续获得奔驰戴姆勒、标致雪铁龙、奥迪、宝马等一线海外标杆客户订单,在海外整车制造企业客户中已经形成了积极的正向影响力。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面,公司持续获得东南亚本土优秀企业F&N、FMM HOUSE及世界500强企业米其林轮胎的大订单,基本形成了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品牌美誉度。

  公司是一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拥有专业的投资及运营管理团队,在公司多年生产经营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可以为公司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和管理新思路,可以为公司引入国内外顶级投行资源、融汇中西的投资和企业管理经验,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技术、品牌、资本、管理方面的全面升级。未来公司将在淄博市财政局、恒松资本的助力下,持续为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2022年,全球爆发高通胀危机、欧美经济发展受制、俄乌战争导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全球营商环境不断恶化,市场短期需求承受较大压力。面对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我们坚守战略定力、众志成城、排除万难,着眼于公效增长,在战略升级、行业垂直、国际化布局、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人才培养、资本助力等各方面创新、耕耘,取得了不少工作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328.00万元,同比下降12.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46.66万元,同比下降3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31.33万元,同比增长4.14%。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系中集智能出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系财政补助减少及坏账计提增加。公司通过合理安排资金,确保收支平衡,保持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5,178.22万元。公司通过融资和科学的资金管理等措施,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上年增加34,559.98万元,增幅为1890.83%。2022年10月,公司成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5.7亿元,有效缓解了运营资金压力,同时募投项目推进也必将有效促进公司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工作如下:

  2022年,公司结合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公司自身禀赋,深入分析,进一步明晰聚焦战略思想。公司将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前端逐步聚焦到核心行业、核心客户、标杆订单,后端逐步聚焦到核心产品,通过聚焦牵引公司资源实现压强投入,进一步增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行业垂直化是公司聚焦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增强差异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公司一方面重点拓展新能源和石化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专门成立新能源001258)事业部,针对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客户进行深度服务,目前已经与宁德时代300750)、蜂巢能源、国轩高科002074)等头部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凭借高质量交付能力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陆续中标金诚石化与燕山石化智能立体仓库项目,尤其是公司与金诚石化签订的6450万订单,是公司在石化领域的首个项目,对公司未来开拓石化市场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持续深耕如医药、钢铁等传统优势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与稳健医疗300888)签订9600万立体仓库订单。稳健医疗项目存储药品折合件数超过100万箱,日常处理订单24万行,完工后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标杆。在潍钢、宝钢、永钢等订单的基础上,本年度公司与马钢新签订线材成品立体库订单,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钢铁行业线材库方面的领先地位。

  国际化是公司打开市场增量空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公司不断克服客观不利因素,在国际化的雄关漫道上持续征伐。报告期内公司马来西亚全资子公司与马来西亚FMM HOUSE公司签订1.88亿物流中心项目订单,这是公司继F&N项目后再度在东南亚取得标杆项目突破,是公司在海外大型物流中心项目的再次有益实践,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海外智能物流仓储领域的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智能物流设备需求开始逐步复苏,加上国内本土企业出海潮涌现,国际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亮点。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22年公司重点研发方向为核心设备及软件数字化平台的研发、核心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旨在优化公司产品种类和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推动公司的数字化产品升级,为公司的数字化战略夯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共新获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新增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值得指出的是,公司数字孪生平台已经运用于多家动力电池标杆客户及制造业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建设场景中,使用了国际技术领先的U3D引擎,可实现区域内接入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全局化监控和智能化分析,提升设备事件处置与管理效率。

  管理优化与精进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报告期内公司对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优化,进一步明确市场导向,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释放组织活力。公司还积极部署,从各层面降本增效,包括: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提升人均绩效;完善区域售后维保制度,降低维保费用开支;规范安装现场管理,降低安装费用;加强应收账款回款管理,保障资金回流、降低坏账风险。此外,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管理手段,成立专门的IT部门,推动办公 OA、CRM、PLM、ERP和MES等系统的升级部署;构建数据中台,打通数据孤岛,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满足关联分析的需求。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基。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扎实抓好人才管理,围绕人才招聘、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形成闭环管理,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发展管理体系,确保人才管理措施有效衔接,加大公司经营业绩、管理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挂钩,完善细化绩效考核制度,为员工履职尽责提供依据。

  报告期内,公司可转债成功配售及网上发行,获得投资者踊跃认购,发行金额 5.7亿元。本次可转债的成功发行,将对公司业务增长、技术升级及产能扩张带来重要助推作用。此外,公司按照全年资金计划安排,加强了与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类型、保持融资弹性,较好地保障了公司日常经营、项目建设和投资支出等需求。

  针对高速、重载等特殊场合的输送系统进行了分块开发及样机性能改进等,开发了高速滚床,重型升降滑板系统以及特重型双向行走积放车组等产品,为公司智能生产系统的客户增加了新的选择。

  公司根据市场细分,在钢卷盘条输送直行穿梭车、钢卷盘条专用旋转平移输送机、锂电池原料库专用堆垛机以及锂电池库专用输送机等方面进行研发,共设立研发项目共4项,主要从工作效率、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性能三方面深入。

  旨在加强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立体车库制造成本,提升车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年度公司继续与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进行合作,重点在视觉定位技术、动态路径算法、3D激光扫描技术、多驱动控制技术和伺服控制系统及多车协同调度系统等方面进行研发。

  公司在数字孪生管控系统、SaaS云端AGV运维监控平台开发(IOT软件)、基于GIS城市路侧停车管理系统、智能云仓储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发工作。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全球化工业革命与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形成历史汇,为智能物流行业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国家颁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将持续推动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预计将对智能物流行业产生长期积极影响,加快推动物流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升级。

  在技术上,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物流自动化、5G通信、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均开始在物流技术装备业集成应用,为智慧物流装备技术创新插上了翅膀,推动了智慧物流装备技术迭代创新、集成应用,软硬件融合。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可以预见随着AIGC(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将快速部署应用于智能物流领域,并对智能物流产生颠覆式创新变革,极大推动行业的发展。

  从市场需求角度,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仍然是推动智慧物流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电商快递物流领域继续是智能物流装备的最大需求热点。此外,一些过去智能化水平低、线上渗透率低的行业,如家居、家装、智能家电、酒水饮料等领域,随着电商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智慧物流装备的市场热点,其市场潜力极其巨大。其中家居物流市场规模极其庞大,近年来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对智慧物流中心建设的投入与技术探索。酒水饮料行业是促进消费的重要行业,随着物流标准化发展,酒水饮料行业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仓储与配送的设施设备投资建设。

  除国内市场外,国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智慧物流需求增长不容忽视。淡马锡、谷歌和贝恩联合发布的《2021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预计,2022年东南亚电商销售总额将达896.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东南亚极其活跃的电商市场让物流业的更新迭代充满了无限可能。中国智能物流企业拥有极高的性价比、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等优势,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总的来看,尽管短期行业会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风险、生产要素涨价等短期不利因素影响,但长远来看,在中国制造与数字化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智能物流行业具有着蓬勃生机。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物流装备行业发展也进入到深化阶段,产品升级叠加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在行业格局重塑过程中有望诞生新的行业龙头。为抓住这一行业机遇,公司深入研究国外标杆企业发展历程,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自身特点,瞄准智能工业领军服务商的定位,制定了如下发展战略:

  智能物流下业分散度高,各行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智能物流的制定化程度相对较高。公司将在深耕优势行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展新兴行业,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行业竞争力,垂直深耕,深度服务行业头部客户,构建护城河,并实现行业标准化设计,释放规模效应,打开行业天花板,快速提升业务规模和利润。

  持续加码国际化布局,尤其是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在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东南亚的开拓力度,实现对国际一线品牌的产品替代,提升公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支持东杰海登积极拓展欧洲市场,力争国外一流标杆客户订单,实现中国汽车生产系统的反向输出。

  公司将在不断精进现有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的同时,进行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真正实现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方面,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研发,开发更先进的工业软件,建立数字孪生平台、数据采集及建模分析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方面,布局人工智能及算法研发,包括机器视觉、智能分拣算法、调度算法、路径规划算法等核心技术,构建工业4.0核心竞争力。

  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预计仍将充满不确定性,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速下行、通胀风险、生产要素涨价等,依然是影响公司经营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智能制造行业长期的增长趋势未有改变;“国资控股+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信心;新的管理层和组织结构调整给了公司新的驱动力。

  2023年将是东杰智能聚焦战略的深化之年。我们在看到公司充分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的同时,更看到了数字化浪潮迎面袭来的时代趋势。我们有充分的动力和能力,去迎接数字经济的历史机遇与行业挑战,为制造业赋予“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内涵。虽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我们坚信这是难而正确的事情。

  我们将继续在坚持聚焦战略思想、优化战略布局、升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健全管理体系、强化人才建设和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驱动公司向全球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始终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这一核心价值观,坚持聚焦战略思想不动摇,围绕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聚焦实现资源的压强投入,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聚焦战略思想的形成,将是公司未来发展、不断向上突破的基石。

  公司将结合自身优势及行业趋势,优化垂直深耕行业布局,不断提升细分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占率;继续加强国际化布局,尤其是东南亚的市场拓展,打造新的增长极。公司还将坚持市场和产品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利用IoT/AI/AGV等前沿技术,构建企业“IT+OT”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落实“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化”设计,推动东杰智能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升级、从工程公司向产品公司升级。

  继续严把生产关,为客户及时提供具备成本优势的优质产品与服务。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聚焦生产核心产品,搭建并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产能配置,提高产能水平;推动精益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

  公司将建立健全公司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保障决策的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多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梳理优化各项制度,明晰权责利,确保公司战略落地;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公司将不断健全人才梯队与人才发展体系,保障人才“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重视人才引入,提升人才密度;构建培训体系,打造能力全面的人才梯队;明晰岗位职能,优化激励考核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良性流动与动态平衡;培养全员团队意识,建立团队协作与反馈机制;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公司将坚持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经销商及其他相关方的精诚合作,相互信任、共同成长。以“开放合作,共创共享”的合作理念,构建合作模式,创造新的增长点。

  公司服务的客户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电池、钢铁冶金、医药、食品饮料、能源电力、军工等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的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贸易战与地缘战争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放缓的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减少,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虽然公司积极通过增加产品种类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来降低对下业的依赖,但不能排除下业需求出现下降,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研究、识别和抓住市场变化中出现的新的业务机会;识别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区域,增加营销资源投入,实现更高的业务增长,平缓国内行业价格竞争带来的影响;持续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增强风险抵抗力;打磨产品,形成细分行业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化升级,形成竞争壁垒。

  自2020年末以来,钢铁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部分产品成本大幅上涨;虽然公司已经针对订单采取了成本加成法报价,并与核心供应商保持了密切沟通,一起致力于解决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的措施,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仍可能影响公司利润。

  应对措施:关注市场价格波动,专业机构合作持续研究和监控全球原材料价格走势,建立合理库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通过与客户商务谈判的方式,争取调整合同价格;通过战略合作、招标、物料成本优化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工艺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通过对核心供应商的有效帮扶提升供应商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具备海外产品的交付能力,产品出口以外币结算,并且公司部分材料及设备亦从国外进行采购并以外币进行结算。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可能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公司海外市场开拓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未来汇率波动较大,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应对措施:关注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特别关注公司主要海外市场的贸易政策;持续研究和布局在主要海外市场进行制造的可行性;探索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者在合同中约定结算汇率;完善对汇率波动的研究体系及预警措施,汇率市场套期保值工具研究及合理应用;同时,调节外币收支结算时间点和结算量,并与相关客户签订有关汇率波动的价格调整机制。

  公司产品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业务合同金额普遍较大,产品执行及结算周期普遍较长。行业内通常采取“预收合同款+发货款+终验收款+质保金”的收款方式,公司客户代表性的支付模式为“3:3:3:1”,

  因此存在因客户终验周期较长导致其实际付款期限超过合同约定的情况,进而导致公司持续存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金额较大的情形。公司考虑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情况下会根据客户质量延长信用期,但也使得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各期末金额较大、质量下降及回收期延长等情形,甚至不排除出现大额坏账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依据谨慎性原则,制定了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政策;公司执行战略客户市场策略,提升大客户、大订单、高盈利水平的订单比例;成立客户关系维护团队,全周期掌握客户动态;持续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研,并实时反馈;持续执行项目回款进度与销售激励、项目激励挂钩;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和收款政策;定期进行应收账款排查梳理,加强监控和预警,派专人管理和催收。

  公司收购常州海登完成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因本次交易形成较大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常州海登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利用自身和常州海登在品牌、渠道、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互补性进行资源整合,力争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利用常州海登的技术优势及区位优势,拓展常州海登海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保持并提高常州海登的竞争力,以便尽可能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单个会计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较少,部分项目金额较高、实施周期较长,大项目的收入确认对当期营业收入影响较大;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项目的收入确认时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可能出现一个会计年度内的某个季度由于可确认收入项目数量较少、金额较小而产生亏损,不同会计年度之间受当期确认收入项目金额大小和数量的影响,导致经营业绩波动较大。

  应对措施:与行业标杆客户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业务规模,推动产品标准化、保持订单及业务类型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对执行中项目的过程管理,平滑业绩波动风险;开放共赢的心态与合作伙伴进行技术研发及市场资源的全面合作。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