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平台重走成昆路追寻铁兵魂

2023-05-04 阅读次数:

  为纪念成昆铁路建成通车52周年,2022年6月30日至2022年7月5日在老铁道兵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方鹿教授的带领下,在铁道兵战友网刘政湖站长的指导下,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共计17名师生开启了第13次重走成昆铁路的题为“重走成昆路,追寻铁兵魂”社会实践活动。13年来,累计已有155人次参与了蔡方鹿教授带领的重走成昆铁路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作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领队,把这次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重走成昆铁路实践活动共进行了六天,其中包括以下富有意义的活动:祭扫德昌县烈士陵园,缅怀铁道兵先烈;徒步考察金沙隧道,聆听蔡方鹿教授讲述他修筑这段铁路的难忘事迹;采访金沙村村民,感受筑路时期的军民鱼水深情,了解成昆铁路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参观曾为亚洲第二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锦川铁路石拱桥,体会铁道兵们劈山架桥的艰难;采访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老兵、老民工,聆听他们讲述为祖国建设事业拼命苦干的光荣岁月;参观成昆铁路复线的德昌西高铁站。

  对比“新旧两条成昆线”感受祖国的发展,体悟老铁道兵当年的艰辛;参观西昌市邛海“梦回成昆”景点,领会毛主席当年做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伟大决策的重要意义;参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成昆铁路对凉山州人民产生的巨大影响;举办“成昆铁路与凉山的变化”研讨会,讨论成昆铁路对凉山的重要意义,体悟铁道兵战士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艰苦奋斗的人生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参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切实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参观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了解凉山教育事业的新风貌;参观西昌西高铁站,了解成昆铁路复线将对凉山地区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参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铁道兵精神。

  6月30日凌晨一大早起床,5:50我们便乘出租车赶往成都火车南站。火车6:55出发,满怀着好奇与期待我们开启了2022年重走成昆铁路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铁路沿线我看到层层山峦延绵起伏,天空的云朵似与山峰相连。村庄稀稀落落地分布在山脚下,稻田照映着天上的云朵与地上的高山。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好似一幅天人合一的理想蓝图,这是祖国锦绣山河的代表。除了对自然景观的震撼外,我心中对铁道兵们的崇敬之情也油然升起。

  沿途经过的每一座隧道,都是铁道兵战士们历经千辛万苦开凿出来的。山越是雄伟,他们所付出的汗与血就越多。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还需牢记铁道兵战士们为建设祖国山河的无私奉献。这一条条穿山隧道,是铁道兵们用生命所铸就的,平均每建成一公里,就有两名战士牺牲。那些牺牲的烈士们的身躯虽已不存,但其英灵还一直守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乘坐火车,一路南行,历经12个小时,来到了德昌县。德昌县建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邝冬芸董事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7月1日早晨8点,我们乘车前往德昌县烈士陵园。到达烈士陵园后,我们举起花圈,排列好队伍,大家面容肃穆,祭奠铁道兵烈士的活动正式开始。我们踏上石阶,为烈士敬献花圈和挽联,并向烈士默哀。首先,德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赵文祥副局长向我们介绍了德昌县烈士陵园的基本情况。德昌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1979年从县城迁移至如今的园址,该陵园占地面积约43.5亩,目前安葬有153名烈士。德昌县政府于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在此开展大型公祭活动和烈士祭扫。烈士陵园平时会有学生在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烈士的亲属和战友每年也会前来祭扫。

  随后,由铁道兵战士的老战友蔡方鹿教授致悼念词:“亲爱的长眠在德昌的战友,亲爱的兄弟。今天你们当年一个部队的战友蔡方鹿和四川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以及其他的朋友来看望你们了。……今天我们来到德昌烈士陵园,深切怀念包括梁国仁烈士等在内的许许多多,长眠在成昆铁路沿线的战友。你们为了祖国的山河更加秀丽,把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满腔的热血留在了大凉山麓、安宁河畔。一想起牺牲在成昆铁路上的战友,我们心里就充满了深切怀念之情,虽然时光流逝已50年,但你们朴实的声音和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与祖国山河大地同在。正是由于你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交通的便利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铁路沿线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攀西等地区的各族群众,对我们铁道兵的深情厚谊和关怀支持。

  ……今天为纪念成昆铁路建成通车52周年,我们四川师范大学部分师生第13次重返成昆线,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参观考察、缅怀牺牲的烈士,追忆生命的价值。发扬铁道兵精神在当前就是要将其运用到学习上,培养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安息吧!亲爱的战友,来年再来看望你们。”

  五十多年前,蔡老师和这些烈士们共同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奋斗着,他们无畏牺牲、无私奉献,风雨兼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时他们都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蔡老师已是白发苍苍,而他的一些战友也永远埋葬在这片土地。每一次“重走成昆铁路”的实践活动,蔡老师都会来到这里缅怀他逝去的战友,虽天人永隔,然情意恳切,相信这些烈士们定能感受这份真情。

  祭奠活动的最后,蔡老师带领我们走过一座座烈士墓碑,来到梁国仁烈士的墓碑前,向我们讲述他战友的光辉事迹。梁国仁烈士是一名卫生员,在护送伤员的途中,因车辆刹车失灵侧翻,货箱中的铁轨脱落压在了他的腰上,导致内脏破裂,于1969年9月6日牺牲。看着这一座座墓碑,看着蔡老师当年的照片,仿佛脑海里浮现了这些烈士们当年热火朝天的英勇战斗画面。在那个质朴而又热血的年代,铁道兵战士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建设祖国的崇高信念,让我感到无比地崇敬与震撼。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们,我们也应树立顺应祖国新时代需求的远大理想,找寻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为此不懈奋斗!

  祭扫烈士陵园活动结束后,我们乘车前往金沙隧道。下车后踏上蔡老师曾经修建过的路基、桥梁和隧道,沿着路基大约走了十分钟,金沙隧道赫然矗立在眼前。我们跟随蔡老师走进金沙隧道里,蔡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要注意前后方来车,还派同学专门负责留意火车动向,以便及时提醒大家躲避火车。隧道两边有很多圆拱形的洞,蔡老师为我们介绍道:“这是隧道里的避人洞,60米左右就有一个避人洞,一个避人洞能容纳五六个人,主要是为了维护铁路建设的工人在隧道检修遇到火车来时可以及时避让。”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能在洞内停留太久,便跟随蔡老师走出隧道,来到隧道口旁听蔡老师讲述抢修金沙隧道的事迹。

  作为一名老铁道兵,他对挖隧道的工序了如指掌:打眼放炮,出渣倒料。蔡老师说:“成昆铁路隧道塌方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塌成通天洞的很少,当时石头泥土、树木草皮都往下塌。当时四连负责洞内施工,金沙隧道的大塌方,导致4连直接伤亡了6名战士。每次部队有铁道兵牺牲,我们都会为牺牲的战友开追悼会。大家心情很低落,都不说话,得一个星期才能缓过来。伤心之余,大家还要继续抢险……”过去在我们享受铁路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时,不曾想有这样一群战士在默默牺牲、奉献,聆听完蔡老师当年的奋战往事,大家无不肃然起敬。

  离开金沙隧道后,我们前往金沙村(原金沙大队)采访两位老村民,通过与两位老人的交谈,大家了解了当年铁道兵修筑成昆铁路的艰难困苦,体会到了在成昆铁路修建过程中军民互助的深厚军民情谊,也体悟到了铁道兵战士们修建成昆铁路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铁道兵精神。

  王文礼大爷曾是相邻的蒲坝大队支部书记,他说那时只要生产队有困难,铁道兵战士都会尽力帮助他们。例如,过去村民们只能用摆渡的方式通过安宁河,这种渡河方式并不安全,每年都会有一辆起翻船事故,造成数十人丧失。而铁道兵来到当地后便出工出材料,帮助村民们在安宁河上架铁索桥。自从修建铁索桥后,村民们再也不会因渡河而丧生了。倪朝正大爷是金沙大队村民,他回忆到过去柴油机没油时铁道兵们会帮老乡运油,村民生病时可以免费在铁道兵卫生所看病。而村民们则会经常送菜给铁道兵战士。村民们很感激铁道兵们修建铁路,这极大得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朴实的话语无不透露出军队与民众之间的亲密关系,无不彰显出国家对老百姓的关心和重视。

  从医疗卫生到文化教育,从生产生活到风俗习惯,铁道兵们沿着成昆铁路给凉山同胞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凉山的同胞们则用他们的行动表达着对铁道兵的感激。直到今天,铁道兵的光辉事迹仍在大山深处传颂,铁道兵的精神仍在大地上传承。

  当天中午我们又来到德昌县锦川铁路桥。锦川铁路桥跨立在成昆铁路上,两侧连接的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它是成昆线座石拱桥中仅有的两座空腹桥之一。蔡老师为我们讲解道:“锦川铁路桥于1969年完工,这是当年亚洲第二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由我们铁道兵46团施工完成。”在五十多年前的1969年就修建完成了这座在当时亚洲第二大跨度的锦川铁路石拱桥,不得不令人赞叹!锦川铁路桥全长67.31米,跨度48米。据资料显示,锦川铁路桥使用了钢拱架,钢拱架的厉害之处在于其为不落地拱架,可以像桥梁一样直接跨河而去。多少年来,锦川铁路桥承载着南来北往的火车,成为了成昆铁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回到德昌县城,在德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邝冬芸董事长的热情款待和帮助下,我们与德昌当地的五位5位老铁道兵战士和老民工共进午餐,之后又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他们感谢我们一行人能够不忘当年,专门举行活动来慰问采访他们。他们谈起那段往事,无不神采飞扬。

  罗志明大爷是原铁10师8818部队8连战士,罗大爷他们为了能尽快完成修建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干活。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其他班任务进度落后时,他们会主动帮助别的班赶任务。罗大爷退休后,乘坐火车经过成昆铁路线去往北京和海南等地。一想到是自己参与修建的铁路线,罗大爷就倍感自豪。

  付志清大爷19岁加入铁道兵,他说那时候的工作艰苦,但只要想到为了中国的富强,为了人们今后过上“充满阳光、天堂般的日子”,再艰苦的路,他们都要坚持,再艰苦的生活,他们都要过得去。付志清大爷在和我们年龄相仿时,便怀揣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崇高的信念,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何美幻婆婆是原6838部队女子民工队的一员,她曾经帮助部队挖泥巴、修路基面。当时何婆婆早上便出门施工,等晚上才收工回家,等到家就要三点半左右。

  虽然过去的日子艰辛,但何婆婆讲述往日奋斗的岁月时依旧神采奕奕。韩刚大爷是原8775部队即铁道兵10师50团民工3中队通信员。他过去负责在部队之间送信,送信时除了要走几十里山路外,还会遇到狼群。韩大爷说为了修好成昆路,早日完成成昆路,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只为加班加点地修成昆线中队的一员。陈大爷过去装翻斗车时被车轮轧到了一只脚,这使得陈大爷的脚落下了残疾。陈大爷并没有因此消沉,他认为人不管在哪个地方,只要够勤快,不懒惰,就可以勤劳致富。虽然脚不方便,但坐火车也可以做生意跑市场。

  老兵们和老民工们怀揣着理想与信念,为建设祖国山河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后代可以过上“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只为祖国能够繁荣昌盛。这种精神与信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采访完五位老铁道兵和老民工后,师生一行前往德昌西站参观。进入高铁站后,高铁站的接待人员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高铁站的综控室和消控室。接着,我们来到了候车大厅。大厅的浮雕设计融入了德昌傈僳族服饰中的裙带文化元素,墙角处的花纹图案采用的是彝族文化元素,这使整个大厅具有一种异域风情的美。成昆复线年初正式开通,成昆铁路复线全线开通运行后,成都至昆明列车全程耗时将从18小时压缩至7小时左右,并与成昆铁路老线实现客货分离,大幅提升攀西地区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对凉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今我们很少有人再去思考在条件艰苦的年代,要修建出成昆铁路是多么不易。铁道兵为了建设国家的战略运输线,背井离乡,到群山环抱、人烟稀少的地方,每天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作为后辈,我们要踏着铁道兵的足迹前行,让铁道兵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参观完德昌西站高铁站后,我们乘大巴车前往西昌市,在凉山州顺丰驾校李登友校长的热情款待下,结束了这天忙碌而极富意义的行程。

  7月2日早上七点,我们在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门口下车,在顺丰驾校李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梦回成昆”景点。这里陈列着残留的铁轨,俯卧的火车头,见证了“成昆铁路”的建设史。伫立在景点旁的石碑上刻着“梦回成昆”景点名字,旁边的木牌上则写着景点介绍:

  残留的铁轨遗迹,静静伏卧的火车头,见证了“成昆铁路”建设史。成昆铁路全长1100公里,因其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40万筑路大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突破“筑路禁区”,共修建各种桥梁991座,隧道427座,构成了蔚为奇观的“空中铁路”和“地下铁路”,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景点旁边还有两处石刻,一处刻着成昆铁路示意图,另一处则刻着毛主席对成昆铁路建设的指示:

  成昆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来,没有铁轨,把沿海铁路拆下来,没有路,我骑着毛驴下西昌。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

  这段文字承载了毛主席当年修建成昆铁路的决心,我们也领会了毛主席做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伟大决策的重要意义。按照往年惯例,我们本应徒步环行邛海,但恰逢湿地公园环湖道路更新,不予通行,我们只得带着失望离去。

  离开“梦回成昆”景点后,我们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全馆收藏文物三千余套,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突出展现了“一步跨越千年”的主题。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古代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更看到了新中国为了使凉山州地区从充满剥削与压迫的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凉山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先进生产力的努力。成昆铁路的建设对凉山州地区的发展来说,是堪比1953年民主改革的大解放。如果说民主改革使凉山州地区从奴隶制压迫下解放出来,那成昆铁路的建设则使凉山州地区从横断山脉的天堑中解放出去。如今的凉山州相比于过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铁道兵战士一锤一锤凿出来的新世界!

  7月2日下午三点整,我们参加了由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西昌市朱熹文化研究会、凉山州顺丰驾校联合举办的“成昆铁路与凉山的变化”研讨会。在西昌朱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凉山州顺丰驾校李登友校长的主持下,会议有序开展。会议伊始,蔡方鹿教授以“重走成昆路,追忆铁兵魂”为主题做了汇报。

  首先,蔡方鹿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作为爆破兵在成昆铁路德昌段参与金沙隧道修建的经历。爆破兵工种危险系数较高,有的连队每年平均死亡一个爆破兵,蔡教授自己也有五六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铁道兵是在和平年代伤亡人数最多的兵种,总共牺牲了八千多名战士,受伤了六万多名人。随后,蔡教授讲述了重走成昆铁路的事迹,并展示与讲解了以往的活动照片。十三年来,蔡教授带领了共计一百五十五名学生重走成昆线,也曾两次带领美国教授考察铁路沿线。该事迹曾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修路的事迹也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蔡方鹿教授最后介绍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后,铁道兵战友网站站长、铁10师老战士刘政湖先生发表了以“从社会变迁视角看成昆铁路建设对凉山发展的时代价值”为题目的讲话。刘站长从宏观视角观察凉山地区的社会变迁与发展,认为凉山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四次特有的社会解放。其第四次大解放是指成昆铁路复线的建设。成昆铁路复线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连接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新时期的复线建设是推动凉山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可促成凉山地区发展的又一次大飞跃。最后刘站长总结道,成昆铁路的两条线是凉山地区进步变化的生命线,期待凉山地区未来更大的变化。

  原西昌市第七小学陈万候校长发表了“成昆精神:走向新时代的幸福密码”主题讲话。陈校长认为成昆精神是一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更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力争先的精神。成昆复线的开通更是为老百姓创造福祉,将大凉山与其他地区拉得更近。与会同学们也针对“成昆铁路与凉山州的变化”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言论。

  在激昂的歌声中,本次研讨会顺利落幕。正如歌中唱到的“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与会人员感受到了铁道兵战士义无反顾、不怕牺牲,踊跃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中的豪情壮志。又如《卡沙沙》中唱到的“千言万语说不尽,只有一句心里话,卡沙沙,卡沙沙……”,与会人员也体会到了军民互助,汉彝团结,共同助力凉山州走向繁荣与富裕的民族情结。参与此次重走成昆路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们也将继承与发扬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更加努力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7月3日早晨八点,在蔡方鹿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启程前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于1970年竣工,打通了沿线的煤炭、钢铁基地,连接了多个少数民族,也为运输火箭提供了更多可能。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的航天发射中心。自1970年开始组建以来,这里一次又一次创造中国奇迹,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截至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除了是“北斗”“嫦娥”卫星飞向太空的唯一母港外,还承担了我国所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以及其他一些卫星、航天器发射任务。2016年11月22日发射的天链卫星,正是西昌执行的第100次发射任务,这让西昌成为了国内首个发射次数突破百次的发射场。

  7月3日下午我们前往西昌西高铁站,西昌西站是西昌新建的一座现代化高铁站,站房设计以“海上生明月,琼楼瞻玉兔”为理念,将建筑地域性和时代感融入其中,提炼出西昌“月亮城”的城市名片。据工作人员介绍,西昌西站可以承载2000余名旅客同时候车,最终的设计容量甚至可以达到8000到10000名旅客,这样一座现代化的高铁站的建成将是西昌人气增长的转折点,加速西昌起点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增强了西昌作为四川南向交通枢纽的地位,促进西昌以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发展。

  7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怀揣着对西昌的不舍和对铁道兵博物馆的期待之情,踏上了从西昌西站到汉源站的火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汉源县,准备开始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

  7月5日早上8点半,我们来到了铁道兵博物馆。王馆长细心地向我们介绍了铁道兵的历史。随后,王馆长又带我们参观了修筑成昆铁路的复原场景,铁道兵们衣着朴素、破烂,都在辛苦地分工工作。凿石头、推斗车、打风枪……看到这一场景,不禁勾起了蔡老师的许多回忆,蔡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当时他修建铁路的故事,旁边的游客也肃然起敬,不禁鼓掌。

  接着我们来到了物品展览区,展览区陈列着当时铁道兵所使用的生活物品、工作工具还有阅读书籍。蔡老师说当时虽然工作比较艰苦,但休息之余,大家都会捧着毛主席语录学习。在博物馆墙壁上还挂着许多当时国家领导人和铁道兵代表的合影,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铁路建设事业的重视以及对铁道兵工作成绩的肯定。最后来到了一个铁道兵肩扛风枪的雕塑前,蔡老师特别向我们介绍了风枪和当时的一些施工流程。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和王馆长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讲解,我们一行人仿佛都将自己代入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中,思绪万千。

  参观完铁道兵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前,我们在这里庄严地进行了缅怀铁道兵的纪念活动。王帮华馆长提到成昆铁路建设时间短、任务重,铁道兵和沿线人民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加速完成成昆铁路建设,有许多的同志都壮烈牺牲,长眠在了崇山峻岭里面。正因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为了纪念和缅怀他们,在这里落成了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

  接着,蔡方鹿教授寄予了我们嘱咐和冀望,他让我们年轻一代同学要学习铁道兵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我们不要忘记前辈英雄们以流血为牺牲代价的贡献。随后还说道成昆铁路复线即将全面贯通,这对牺牲的烈士和老成昆铁路建设者是最大的告慰。最后,蔡老师还特别强调,铁道兵精神除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精神外,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就是要“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的科学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对今后建设国家做准备。

  随后,学生代表汪前明同学发表讲话,她提到了成昆铁路沿线地区的险峻地理环境以及铁道兵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对于此次参观铁道兵博物馆,深受震撼。她说道“我们游历于一个个展厅,就像穿行于历史的隧道,时空交错间,一下子把人带回到那铁锤叮当、劈山斩石、战天斗地的年代。”汪前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最后倡导我们“90后”年轻一代应当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向铸造莽莽千里成昆铁路的所有铁道兵致敬。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铁道兵战友网刘政湖站长,刘站长首先向铁道兵博物馆王帮华馆长多年来对铁道兵博物馆的付出和坚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刘站长还表示我们开展的“重走成昆路、追寻铁兵魂活动”的暑假活动,是铁道兵文化精神的当代的传承性的纪念,显示的时代价值是后人们不会忘记铁道兵。

  活动最后全体齐声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卡莎莎》两首歌曲。歌罢,此次参观铁道兵博物馆活动也圆满结束。

  7月5日下午,我们启程回到学校。经过这六天的重走成昆铁路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过去铁道兵战士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坚强信念。铁道兵战士们在与我们年龄相仿时就义无反顾地为建设祖国挥洒自己的汗水与血水,我相信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并且找寻到了生命的价值。虽时代不同,但信念与生命价值对我们也同样重要。我们应继承铁道兵精神,树立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事业中找寻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半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