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浅谈东北工业发展史

2023-03-22 阅读次数:

  [摘要]百年以来,关东局势风云万变,东北工业发展也随之跌宕起伏,自洋务运动敲响工业发展的钟声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便拉开序幕。东北工业发展史有着无数珍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而这些经验和教训却如同沧海遗珠般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发掘,研究东北工业发展史无疑是振兴东北工业的重要一环。文章以时间为线,基于各项资料,结合历史背景,将自洋务运动以来的东北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章通过分析东北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局势与政策,为东北振兴之路寻求经验。新千年伊始,东北振兴战略踏上征程。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发展史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东北工业的未来出谋划策。在如今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国家政策与国际气候日新月异,文章亦结合时事政治,展现东北发展的生命力。

  “东北”一词最早发于《周礼·职方氏》中“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一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后来舜又将“九州”划分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是幽州,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之后随着政权的更迭不断变换领土面积,直到清朝初期对东北地区实施军府制,设立盛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才初具现今东北地区的雏形。在此期间,东北一直处于名义治理的状态,即仅仅控制了军事方面,而其他方面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发展。一直到晚清时期,越来越严重的边疆危机,使得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此后,东北地区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东北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辽阔的土地面积,使得东北地区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中有着先天优势,特别是在工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近代工业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起伏跌宕,最早开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而且当时的国际形势情况是非常恶劣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决定学习西方的军事装备和工业技术,因此创建了吉林机器制造局、漠河金矿等一系列的工业工厂,同时对东北的矿业、军事工业、电报通信业等方面进行设防。东北工业的起步也正是在国家萧条的年代,并且在帝国主义有所企图的“合作”下成立,尽管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产业,但对东北工业未来走向正规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辛亥革命前的期间,日本和俄国把东北当成了主要入侵的目标,开始修建铁路并且开发矿场等。此时,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入正处于一种顶峰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东北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后一年,俄方强迫清政府同意修建一条南满支线条干线,而这些运输干线为他们在东北开矿建厂创建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俄国更是在东北投资了铁路工厂、铸铁厂、面粉厂、机器厂、榨油厂、酒厂、糖厂、烟厂等,这些厂子最大的共同特征就是由中国人在一些非技术的岗位进行工作,例如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工程师和技工等。据统计,国外在东北的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43%。外国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目的是想要操纵东北的经济命脉,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各国的投资,以及开设工厂也激发了自救爱国运动的发起,并且很大程度上也刺激了东北民族资本产业的发展。

  直到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才给东北产业带来了转机,部分产业逐渐开始转入到中国人的手里,半岛平台例如原本被日本完全垄断的火柴业,在1913年出现了由营口资本家创建的火柴厂。在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从张作霖主政开始的阶段,为稳定东北的实业收入设立了研究会,发行了一系列鼓励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1928年,哈尔滨一个民营榨油企业已经成为全国榨油业的中心,并且由东北生产的大豆也占领着国际市场,成为东北民族产业的支柱之一。这一时期中,东北民族产业的确得到了大幅度发展,造就了当时东北民族产业成本小、变化大、利润厚的特点。特别是在张学良主政时期,东北的工业化正在健康稳定的发展着,并且有12个现代化产业达到全国第一。

  在1930年左右,东北工业的发展有着国内的内部优势,同时也包含国外的助力。“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的時间东北就已经不幸的完全成为殖民地。日本在进驻东北后,修建了灵活的交通运输网络,并集中在重工业方面进行建设,例如煤炭、石油、钢铁等,这使得东北工业在短期内较快地发展了起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东北工业的辉煌。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们将许多工业设备和设施都拿走或损毁,这使得东北地区遭受了一次掠夺性的开采,这无疑对东北工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一阶段的东北只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不是东北工业的关键性的转折点。由于撤离时带来的摧毁性的伤害,大部分工厂无法正常运行,让东北地区的工业陷入瘫痪状态,而这次的浩劫也使东北地区的经济直接倒退。

  同时由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实行,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吉林省共占有11项,其中包括丰满发电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黑龙江省占了22项,其中10项都是有关于机械工业的项目,机械工业投资的占比是全国机械工业的23.7%,东北工业无疑成了国家重点的建设对象。而在1953—1957年期间,东北工业也正处于国家工业的顶尖地位。在1958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由于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化的基础形成了大致的雏形,并且更加贴合国家给予的政策,着重发展了重工业,形成以客车制造、汽车制造、柴油机制造等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在发展机械制造业的同时也偏向发展挖掘业,例如吉林省的辽源煤矿、辽宁省的抚顺煤矿、辽宁省的鞍钢、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等。

  而开始于1966年的“”也对东北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几次波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东北工业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伤害。1967年,由于《关于处理鞍山问题的决定》的宣布,炼钢厂里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毒打和批斗。这同时也产生了较差的影响,使得炼钢厂的产量急剧下滑,而这种情况也不单单只是在炼钢厂中出现,大部分的厂矿都受到了当时全国事态的负面影响,遭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和创伤。

  回顾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不但有万众瞩目的辉煌年代,更有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而现如今这里的经济状况不景气,各个行业也危机四伏,特别是对经济贡献最大的重工业行业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一个问题便是创造能动力不足,行业发展的源头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东北地区的工业制造思路仍旧是延续过去的生产设备和依赖廉价劳动力来完成的,这在当前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今天,是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淘汰则成为必然趋势。第二个问题是工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经济的运转基本靠重工业行业,而这一类型的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或者主要靠政府的力量和资金推动的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成本比较高,资金运转周期较长,并需要政府部门统一调控,受政策的影响很大,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这类型企业很难和市场发展同步。但究其根本是人力资源的匮乏,才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截至2019年,东三省共有140所本科院校,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报告中显示人均受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程度都远高于全国平均值,但由于地區经济不发达,行业不景气导致大量毕业生流失。大量的人才外流,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东北地区发展思维局限,能力有限,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现在有人才却留不住的局面。要解决现在东北的难题,除了要在思维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地留住人才,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最大限度发挥出地区优势,不仅在土地森林煤矿等自然资源方面,还有外贸、运输、旅游业等行业,决不能只依赖天然资源坐吃山空,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蓬勃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国务院前总理于2004年8月提出振兴东北战略,由于东北本身就有一定的重工业基础,国家对东北的期待也很强烈,所以同时提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发展,确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党的十六大战略的任务之一。2020年7月习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深入贯彻东北振兴战略,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这次考察明确了国有龙头企业要注重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这样才能让自身产业能力稳步发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也要优化产业结构。当前,东北最需要发展的便是加强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老工业基地其实仍存在着很多浴火重生的机会,只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开拓市场,便会创造东北工业发展优势,使目前的发展状况转危为安。

  [1]张可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难点与重构新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6(2).

  [2]宋冬林.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经济纵横,2015(7).

  [3]王琛伟,张德元.构建推动振兴东北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7(8).

  [5]史丹,.中国工业70年发展质量演进及其现状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19(9).

  [6]唐红祥,张祥祯,吴艳,等.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