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平台砥砺前行中国工业七十年光辉岁月

2023-05-25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回首过去七十年,可谓筚路蓝缕,也可谓岁月峥嵘。但一路走来,依靠先辈们代代的拼搏,才有了祖国的今天。现在,腾腾燃烧的薪火传递到了你我手中,或许我们更应该慎重思索,自己这一辈所膺负的使命。

  盛逢祖国华诞,瑶声科技为大家梳理了新中国以来我们工业发展的 进程,不忘初心,回首来路。

  从1840年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我国鲜有现代化工业。 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民国期间,中国进行了一些工业化发展的初步探索: 例如始建于慈禧年间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江南造船厂、第一家发电厂、火柴厂等。 但这些初期的工业探索严重依赖国外设备和技术人员,少有自主技术,因此,工业化、工业体系便无从谈起。 随后经历的14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 少之又少的工厂基本全毁。到1949年,我国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体系和技术,只有一些残破老掉牙的工厂。。

  新中国成立时重工业基础的薄弱程度,从当时中国与印度、美国间的钢和电产量对比可见一斑: 1950年印度人均钢产量为4千克,美国为538.3千克,而中国1952年才2.37千克; 1950年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美国是2949千瓦时,而中国1952年仅2.76千瓦时。 因此,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工业产业处在近乎于无的现状。

  50年代工业化起步阶段 , 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总共获得了大致2 4亿美元的工业化外来资本,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 进程。

  1953—19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 陆续展开了“156项”(实际完成150项)重点工程, 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从无到有建立了飞机、汽车、机床、发电设备制造以及高级合金钢、有色金属冶炼等新的工业部门, 许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

  1 959年,在受美苏两个霸权体系的同时封锁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自立更生,以全国农业的高积累全力支持工业化,经过了20年的艰苦奋斗,到70年代初,中国初步完成了国家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

  20年中,先后建立了种类齐全、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科技体系,成功地发射了“两弹一星”。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此后几十年来的经济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化的基础。

  70年代,经过两个十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基本上形成了中国自主的工业体系了。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主动访华,一时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德国等40余国,纷纷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彻底打破了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

  在从1973年开始的3到5年,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了51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前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用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中国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国家开始改革完善经济体制,1978—1992年中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转轨”,政府从最不经济的农业领域退出,农村恢复到“大包干”体制,取得农村经济体制上阶段性创新,客观上为国家工业化向广大农村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工业化。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轻纺工业实行生产计划、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能源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银行信贷“六优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协调,为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

  20世纪90年代,针对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国家重点加强了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建设,使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趋于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提出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组改造轻工、纺织等加工工业。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步入经济全球化时期。此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头20年里,工业化基本上被局限在国内市场的狭窄空间里。中国加入WTO,是真正对社会生产率带来第二次重大革命。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依托出口拉动、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三驾马车,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世界500强公司的大部分都进入了中国,在内外资的共同带动下,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中心,在100多个生产制造领域占有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中国制造”的贴牌堆满了全世界的货架。

  从1949年的年钢产量15.8万吨(仅占世界钢产量0.1%)到如今钢产量超过9亿吨,长期占据世界钢铁“半壁江山”;从最初的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到如今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从成立初工业增加值仅有120亿元到如今工业增加值30万亿,中国的工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中国历经“1G迷茫、2G跟随、3G突破”, 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工业正在世界工业的前沿 大步前进。

  在工业4.0的进程中, 瑶声科技作为中国工业声学智能科技领导者,用声学智能赋能新工业。 致力于推动国内声学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国际化,以优秀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服务中国智造。

  在2019年10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线岁生日快乐,感谢您让中国的工业重新站了起来,让我们每一个孩子能够无畏的屹立在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