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党在沈阳的光辉足迹】建设工业化城市半岛平台

2023-06-01 阅读次数: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宣布,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党全国人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上来。

  具有较好工业基础的沈阳市,是“一五”计划中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一五”期间,沈阳承担着企业新建扩建、“出机器、出干部”、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支援新工业基地及供应人民生活需要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1953年6月召开的沈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向全市发出了保证完成国家大规模建设任务而奋斗的行动令,沈阳人民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中来。

  1953年5月开始的沈阳机床一厂的扩建工程,是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床厂扩建完工以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工作母机制造厂之一,可以生产12种规格不同的高速重型机床,它的主要产品——一A六二车床每隔57分钟就可以生产出一台,供应全国各地。

  沈阳市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的还有:沈阳第二机床厂(即后来的中捷友谊厂)、东北机械七厂(即后来的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国营一一二厂〔即现在的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营四一○厂(即现在的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这些项目于“一五”后期建成后,生产能力都达到或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开创了沈阳工业的崭新局面。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一五”时期,沈阳共获得国家拨付的基本建设投资16.1亿元,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为11.1亿元,进行了以机电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改建、扩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的骨干企业,并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五年内建设项目近1500个,其中包括26个限额以上项目和6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建立起以装备制造为主的综合性工业体半岛平台系。

  “当人们走进这所高大宏伟的厂房中时,就会看到眼前出现的极为热闹的景象,有的机器在开箱,有的在检查,木工在做模型,力工在挖基础……另一边已经安好的车床,有的已转动起来,正在试车丝杠,铁末子冒着烟,哧——哧——往下直落。”这是1953年11月13日《沈阳日报》刊发的报道,生动地描写了全国重点工程——沈阳机床一厂扩建工程的进展情况。

  1953年至1957年,沈阳市按照国家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一五”末期,沈阳已发展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的、门类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53年的沈阳,到处是沸腾的建设工地。为了建设工业化,人们忘我地工作着。1953年9月30日《沈阳日报》报道说,“无论从烟囱林立的铁西区到风景优美的东陵,无论从清静的南湖一带到葱绿的北陵公园,随地可以看到高高竖起的一排排脚手架子,基本建设工人为实现祖国五年建设计划第一年任务正夜以继日地劳动着。”

  在基建工地、在工厂车间,工人们开展起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力争早日完成建设、安装任务。从当年《沈阳日报》关于沈阳工业化建设的报道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

  经过改建后的第一机床厂第一装配车间场房,有一百多米长、一百米宽,高度是十五米,约有三层大楼那样高。车间里面现已安上了来自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各种大小不同的新式机床。安装工人们正在为着胜利完成今年最后一批机床的安装而加劲劳动着。(1953年11月13日《沈阳第一机床厂扩建工程进展迅速》)

  像这样巨大的工程,今年在沈阳市已不止一个。沈阳重型机器厂的工程规模更巨大!只其中安装的一台水压机,就有两千吨压力!这台机器是用十八个火车皮运到沈阳的,光一个地脚螺丝就九百多斤重;还有全国最大的五米立车、五米螺镟铣床。从今,沈阳重型机器厂就能够锻裁大的钢件,生产重型机器和五米圆的牙轮供应全国各地工厂和矿山。

  这些巨大的工程只是反映了沈阳基本建设的一角,还不能概括整个沈阳。沈阳变压器厂、沈阳冶炼厂、沈阳低压开关厂、沈阳矿山机械厂、沈阳第二机床厂、第三机床厂、东北化学制药厂、某国营被服厂,以及橡胶厂……都在新建或扩建场房,或者是把一台台机器放在新打好的混凝土基础上,拧紧了地脚螺丝。(1953年9月30日《沈阳的基本建设在飞跃前进》)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在全国各地兄弟厂矿的支援下,沈阳的广大建设者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一项项工业化建设重点项目陆续提前完工投产。到“一五”末期,沈阳已发展成为装备全国工矿企业的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

  装备制造业至关重要,被称为工业的心脏。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沈阳第一机床厂,仅用两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扩建任务,于1955年12月29日正式开工投产。工厂正式投产五个月,主导产品1A62车床月产量即达到设计水平。到1957年产品发展到14个,年产机床411台,比改建前的1952年产量增加5倍、产值增加10倍、利润增加7倍、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车床制造厂。同期被列入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沈阳第二机床厂,于1956年完成技术改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钻床、镗床生产厂。

  沈阳重型机器厂过去只能制造一部分小型破碎设备,“一五”期间经过改扩建,已经具备了自行设计生产各种重型机器设备的能力,成为生产“工厂”的工厂。“一五”期间,该厂边建设边生产,第一次制造成功159种新式重型机器设备,全国几百个工矿企业里,安装有沈阳重型机器厂制造的机器装备。在我国钢铁工业基地鞍钢,有他们生产的世界上最大型的烧结机等大型设备;在牡丹江造纸厂,有他们生产的液压机;在广西糖厂,有他们生产的榨蔗机。1957年该厂供给全国各工业部门的机器装备的数量,比1952年增加四倍多。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了。国营一一二厂“一五”期间经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于1956年建成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厂。当年,工厂仿制成功国产第一架跨音速歼5飞机,使我国进入航空喷气时代。1958年8月,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在一一二厂成功验收。国营四一○厂于1956年建成投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当年,工厂仿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批喷气式发动机;1958年,该厂自主设计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新华社在报道中骄傲地说:“我国解放以前没有的航空工业,现在已经建立起来。喷气式飞机已经能够成批地制造。”

  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部部长钱樾雷说,沈阳的装备制造能力,结束了中国很多机械设备需要进口的历史。比如东北机械七厂(即后来的沈阳风动工具厂)经过改扩建,于1955年1月正式开工生产,结束了我国气动工具需要进口的历史。“一五”期间沈阳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对全国的工业发展、对沈阳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意义都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