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轻工业br半岛平台

2023-06-05 阅读次数:

  2003年轻工业全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产品市场环境和体制条件进一步改善,产品销售率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轻工全行业(不含烟草加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27893.74亿元,比2002年增长22.47%。

  在总计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65.25亿元,同比增长11.90%,占轻工企业的13.86%。其他类型排在前几位的是: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3569.95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3410.44亿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累计完成3065.68亿元,三种类型占全部轻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6.02%。

  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23.09亿元、家用电器完成3412.26亿元、塑料制品完成2925.71亿元、造纸及纸制品完成2252.80亿元,以上行业总产值占全部轻工业总产值的48.95%,并成为带动轻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大的行业有:营养保健食品增长64.68%、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增长50.73%、液体乳及乳制品增长40.51%、家用制冷电器增长38.05%、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增长36.19%、日用杂品增长33.51%、日用化学产品增长32.56%。

  从各地区轻工业生产完成的情况看,排在全国前几位起到拉动轻工业快速增长的省市是:广东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795.66亿元、浙江省累计完成3746.19亿元、山东省累计完成3239.02亿元、江苏省累计完成2781.78亿元。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全国轻工业进出口总额1435.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87%。其中进口总额30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2%,占全国进口总额的7.38%;出口总额113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81%。轻工业实现贸易顺差826.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4%,是全国贸易顺差的3.24倍。轻工业出口创汇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轻工产品出口中,来料加工产品比例不断缩小,累计占15.53%,出口额达17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7%,低于轻工产品出口增长幅度22.7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迅速,增幅达30.08%,高于轻工产品出口总额增幅5.34个百分点。

  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对轻工业的生产、销售、出口、展会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国内外人员交流大幅减少,境外采购商来不了,国内人员出不去,面对面的洽谈和实地看样订货,新产品展示无法进行,各行业举办国内展会、订货会被迫延期或取消。国内生产企业错过上半年国际买家的订货季节,有些国外的经销商甚至改换了供货的渠道,给轻工企业造成不小的直接经济损失。但随着非典疫情的缓解,其影响逐渐减弱,对全局影响不大。

  从食品、皮革、家用电器、钟表、自行车、缝纫机、塑料、家具、五金、照明电器等10个重点行业看,1~4月这10个行业产、销及经济效益均比2002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入4月以后,由于非典疫情蔓延,对行业的影响开始显现。

  在疫情发生之前,大部分生产企业已获得相当的订单并做好原辅材料的准备,因此疫情并没有对企业的生产环节造成大的冲击,生产过程正常运转。据对家电行业40家企业调查情况表明,80%的企业生产正常,其中空调、冷柜和冰箱销售下降,25%的企业下调了产量计划。34%的企业销售受阻,27%的企业出口受到影响,仅在北京地区销售下降50%。16个品牌空调企业,43.8%的企业效益下滑,68.8%的企业销售计划减少,62.5%的企业出口下降。由于轻工产品的分

  销形式大多以商场等大型连锁超市和零售单位为核心,而这些场所由于客流量下降,同时多数企业的物流系统进入被动状态,销售量普遍下降,有的降幅还很大。通过对60家不同类型的皮鞋制鞋企业的调查显示,由于受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低迷形势的制约,终端销售的萎缩和物流运输的受阻,使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产成品销售大幅下降,与2002年相比,4月份内贸销售收入下降50%,外贸出口总额下降41.3%。行业内有36%的企业半停产,14%的企业全部停产。从自行车行业情况看,出口受到一定限制,内销有小幅上升。在运输环节上由于货车必需严查和消毒,企业难以找到配送货物的车辆,运费上涨,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照明电器行业由于人员往来减少与国外客户见面签单停止,广交会效果不好,造成二季度生产、销售下降。全国最大的灯具集散地广东古镇,4~5月采购商只有平时的20%。

  面对市场的变化,轻工企业努力将危机转化为商机。自行车行业增加适销对路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照明电器企业积极开发适用于家庭的紫外线消毒灯;洗涤用品行业加班生产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洗手液、洗衣液;缝制企业努力满足口罩、防护服等的加工需要;家电行业空气消毒净化设备、光波炉、消毒柜、洗碗机生产企业增加了产量。此外,日用杂品、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包装、食品等行业积极生产用于防御的产品,不少知名轻工企业还为抗击非典提供物质捐助,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非典期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协助国家发改委做好轻工经济运行受非典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各行业的动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配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组织召开行业座谈会,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满足全社会对防治非典轻工产品的需求,为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被民政部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荣誉称号。

  2003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组织在冰箱压缩机、照明器具、饮料、钢琴、化妆品、工业缝纫机、电热毯、晴雨伞等类产品中开展中国名牌的评价工作,轻工有37个产品被评为2003年中国名牌产品。至此,轻工行业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52个,占全部中国名牌产品的46%。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扶持企业创名牌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创名牌工作和名牌产品,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由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为更多产品成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以质量为重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中轻联在认真学习落实《产品质量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争创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树立卓越的质量典范,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营质量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有关行业协会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的审核,中轻联授予150家轻工企业为2002~2003年度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从这些优秀企业中推荐企业参加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选,在全国6家获奖企业中,轻工行业的贵州茅台酒集团、五粮液集团双双获此殊荣。

  为推进企业创名牌,轻工行业强调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涉及质量安全卫生,社会反应强烈的产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项目给予特别的重视。对急需的标准,随时申请立项,力求早立项、早启动、早审批、早实施以适应市场、企业和政府的需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编制下达2003年轻工业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完成国家标准制定、修订129项,完成行业标准制定、修订73项。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建设,及时对一批轻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换届改选。对现行轻工强制性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燃气热水器等行业中开展了质量状况调查。

  为推动地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优势的积聚,促进地方轻工经济发展,提升优势行业竞争力和促进劳动就业,轻工业大力推动特域建设,现在特域建设已是轻工行业的一项特色工作。

  中轻联把促进特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抓出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经及时总结提炼现已形成工作规范和程序。针对轻工行业多,每个行业具体情况不同,制定了符合每个行业情况的具体考核办法。组织行业内外的专家进行实地考查,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规范,以达到促进、培养、提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对轻工特域的培养,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和落实措施,支持当地轻工行业发展壮大。全年经过培育和考核,先后授予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吉林、福建等省市地方14个特域荣誉称号。涉及食品、眼镜、家具、文教体育用品、日用玻璃、陶瓷、日杂、玩具、礼品等行半岛平台业。福建省德化县是地处泉州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县,当进政府发挥地区特有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业并努力扩大出口,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陶瓷著名产区。近几年德化县的陶瓷生产和出口都居同行业前列,陶瓷业在当地产值和利税中均占到60%以上,全县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在泉州地区居领先地位。产业发展推动了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人口已占全县人口的75%。这表明发展特色产业对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轻工行业的展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促进了行业内外的贸易和交流,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提升了行业的知名度,开拓了国内外的市场,轻工行业的会展正向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中轻联、各个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都把办好会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据统计,2003年中轻联和各个协会在境内共举办全国性展会50个,展出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其中境内的国际展览24个,中轻联、协会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展20个;先后14次组团参加境外国际知名大展,如科隆五金、家电展,西蒙、米兰、纽约眼镜展,拉斯维加斯皮革、照明展,欧洲食品配料展,香港眼镜、皮革展,法兰克福文具、照明展等;首次组团参加了在泰国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这些展会有以下特点:一是展会开始具有品牌效应。一批轻工展在国内国际展览同业中产生较大影响,显示出较高的专业水准。如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中国国际家具展、中国国际五金展、中国国际眼镜展、中国国际自行车展、中国国际添加剂展已进入国际同类专业展前三名。二是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眼镜展、中国国际乐器展、中国国际电池产品展等十多个展会的国际展位超过20%,“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国际展位达到80%。三是展会的规模又有新的扩大。中国国际家具展、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中国国际自行车展、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中国国际五金展、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中国国际添加剂展、中国国际眼镜展、中国国际照明电器展、中国国际皮革展等20多个展览,面积都超过2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家具展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四是交易成果增加。随着展览会知名度的提高,国内外客商增加,直接成交或签订意向合同明显增多,对各大展会信任度明显提高。在与顺德共同主办的家电展上,成交金额68.3亿元;两个眼镜展共成交12亿元;晋江鞋博会成交31.6亿元;狮岭皮革皮具节成交7.8亿元。

  此外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的“中国轻工展览网”已经开通,并与30多家公众网站链接,实现网上展览、网上参展报名、提供场馆信息和有关政策法规信息等多项服务。

  中轻联和各个协会、学会、直属单位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出国出境参加经贸展览会、出席国际会议、参观考察、培训人员等。

  经发改委推荐中轻联派员参加了8月在泰国召开的“APEC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研讨会”,介绍了中国轻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成就,特别介绍了中轻联的职能,以及中轻联和各个行业协会、学会为促进出口而开展的工作,得到了其他与会代表的好评。中轻联积极协调为行业出国参展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基金”,降低了企业的参展成本。通过积极努力,扩大了参加德国科隆五金展的展位面积,使更多渴望参展的企业有了参展的机会。

  各协会、学会主动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到国外参加专业展会和招商活动,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食品、照明、五金、乳品等行业协会、学会积极参加国际同业组织的活动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本行业重大国际会议的主办权。

  中轻联和各个行业协会在推进行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发展贸易关系的过程中,注重按照WTO规则切实维护行业、企业的权益。电池协会组织企业就美方对中国电池生产企业提出侵权指控进行联合应诉,开始形成共同采取行动,共同维护权益的新状态。家具协会针对美国部分家具企业对中国木制卧房家具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成立了“中国家具协会反倾销办公室”,开展了信息沟通、协调关系和募集应诉资金的工作。皮革协会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皮革和制鞋专业委员会,为企业提供服务。缝制机械协会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开展对纠纷的协调、应对工作。

  根据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对信息报送工作的要求,中轻联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上报轻工运行动态、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轻工业生产完成情况、轻工业产品海关进出口情况、轻工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等统计信息。由于轻工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有情况、有分析,使轻工行业的状况、问题和建议能快速地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对推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轻工信息报送工作在各单位的综合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受到有关部门的表扬。

  受国信办企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课题组委托,撰写了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并被收录于《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轻工业信息网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国家有关部委的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名牌产品名单等等。在继续做好原有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咨询服务的同时,注重数据更新和扩充。建立轻工业产品采购数据库,已收集1000多家重点企业产品目录。

  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网上商务信息交流平台,多家轻工业网站、行业专业网站为企业提供供求信息、招商引资等实时信息,并定期检查、更新,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修改,确保信息准确。还通过会员通讯、协会动态、消费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轻工杂志、中国轻工业年鉴等媒体为轻工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在做好常规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还为地方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受广东省委、省政府委托,组织专家对广东省食品、家电、造纸、照明等行业开展了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关专家就工作总体思路和框架与广东有关部门进行探讨,在广东省有关方面的配合下,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完成了研究报告。广东省委、省政府把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基础依据。

  轻工行业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已全面展开,在标准制定、组织培训、机构建设等方面中轻联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轻工行业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体系已开始形成。不少协会设立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总站,与培训中心、鉴定中心一起共同组织和管理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与鉴定工作。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大专院校的各类专家做好教材编写和制定标准工作。截止到2003年底,共编写标准42个,建立鉴定站23个,培训考评员262人,设立行业总站7个。

  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在乐器行业的钢琴制作、钢琴调律等职业中,培养了一大批技师、高级技师。已有98人取得技师资格证书,55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书,其中45岁以下的占30%。现已有乐器、皮革、工艺美术、酿酒等行业的1100多人取得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两种证书”制度并重的要求,除在企业设立鉴定站外,还在有条件的轻工行业大中专、高职院校设立鉴定站,已在各类院校中设立鉴定站10个。全年有一大批中专、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有679人分别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双向服务”是中介组织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中轻联和各个协会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把握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各种典型,了解行业和企业在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可行的措施,形成对有关政策法规和“市场游戏规则”的意见、建议,并代表行业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和表达,尽力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对全行业(企业)增进了解,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

  中轻联协助发改委做好轻工经济运行受非典疫情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在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情况,及时反映各行业运行的动态、问题和相关建议。开展轻工产品出口情况调研,向国务院做出专题报告,反映全行业在出口方面的问题和建议。特别是在非典期间,配合发改委、商务部组织召开行业座谈会,及时提出针对新情况的措施、建议等,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研究,对国家发改委《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3修订)》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与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3修订)》等提出修改建议。配合国家税则委对轻工出口产品税目和税率提出调整建议。为商务部参加多边、单边贸易谈判提供税率、贸易及非贸易措施的建议。组织食品、皮革等有关行业编写中长期“十一五”污染防治规划。受科技部委托组织有关行业编制中长期轻工制造业科技规划。配合海关总署对轻工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进行审定。配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相关协会开展对《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REACH)》(征求意见稿)的评议工作。针对欧盟在WTO框架下提出的所有化学品在进口过程中新的限制要求,有关协会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并通过积极参加对话取得收效。欧盟方面同意吸收中方意见,对文件做出相应修改。

  对于事关大局的重要问题,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向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反映和提出建议,继上年向中央报告有关轻工与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情况之后,2003年又以总社的名义向总理呈送了专题报告。针对一些行业遇到的重大问题,中轻联和有关协会抓紧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如食糖产销政策问题,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法规问题,“真皮标志”执行中遇到的地方工商部门执法设限问题,家电、五金、自行车、搪瓷等行业遇到的钢材价格问题等,通过抓紧向有关方面反映和逐步协调而求得解决,维护了企业权益,支持了行业发展。

  在组织建设上,研究在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在逐步深化改革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改进组织工作。全年完成了部分到届协(学)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人选的推荐工作。在作风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协会自身建设,召开了“中轻联协会自身建设座谈会”,取得了共识,推动了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

  此外,轻工业组织做好科研、节能、环保、安全、军工配套等方面的工作,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机构调整,在各行业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新成绩。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项目中,轻工有9个研制和生产单位承担并圆满完成了11种配套产品任务,为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