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新中国钢铁技术进步巡礼】连半岛平台铸和轧钢技术装备

2023-04-13 阅读次数:

  半岛平台中国从五十年代就着手进行连铸技术的研究。一九五七年,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台工业试验的高架式连铸机。一九五八年,由徐宝升设计的二机二流连铸机在重钢三厂建成投产,另一台由北京黑色冶金设计院设计的一机一流连铸机,一九六○年在唐山钢厂建成。六十年代经过研究改进,又试制了几台连铸机。但由于政策上技术上的多种原因,这项技术进展缓慢。到一九七八年全国连铸比仅3.8%。一九七八年以后,提高了对连铸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和应用有了较快的发展。武钢首先从联邦德国引进三台大板坯弧型连铸机。继之,昆钢、天津钢厂、三明钢铁厂、马钢又从联邦德国引进小型方坯连铸机。中国也自己设计制造成功新型小方坯连铸机,并积极。一九九三年,全国连铸比已上升到34%。合金钢连铸,一九八○年以前是空白。八十年代,重庆特殊钢厂、太钢、天津、齐钢等厂引进特殊钢连铸设备,初步打下合金钢连铸的基础。

  在轧钢技术方面,中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半机械化逐步走向精密化、自动化的渐进过程。五十年代初,主要是搞了小型轧钢的机械化。鞍钢小型轧钢厂张明山创造的“反围盘”、上海第二钢铁厂线材轧机的“双槽轧制”、太原钢铁厂叠轧薄板轧机“双升降台”等等,在当时都对提高轧钢机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起了重要作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制造了一批2300毫米劳特式中板轧机、76毫米无缝管轧机和500/300、400/250中小型轧机,以供“”时期增产钢材之用。但这些轧机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质量差。有的轧机在以后进行了局部技术改造,有的则被淘汰。这个时期,提倡负公差轧制、发展经济钢材,方向是正确的。六十年代轧钢技术发展的重点,转到了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以及轧制军工新型材料方面。各有关单位先后对初轧机、板带连轧机、中板轧机、无缝管轧机、型钢轧机及辅助设备进行了改造,同时研制出一批16锰为代表的低合金钢材、坦克装甲钢板、装甲车承重轮花扁钢、舰艇用球扁钢、低合金钢重轨等钢材,并且建设了马鞍山钢铁公司车轮轮箍厂,结束了火车车轮长期靠进口的历史。七十年代末,武钢从日本、联邦德国引进1700毫米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20辊冷轧硅钢轧机,大大提高了轧钢生产技术水平,改善了国内钢材产品结构。七十、八十年代,采用新技术对一批原有轧机进行了技术改造,一些工厂把横列式轧机改造成半连续式或连续式轧机,还研制出45°无扭线材轧机、多辊极薄带钢轧机、热轧和冷轧窄带钢连轧机、高速拉丝机、短应力线轧机等,引进了一批高速线材轧机。在轧制工艺技术上,则在提高热锭入炉温度、推行液芯轧制、切分轧制、液压微调、异步轧制、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差动调速、快速换辊、加热炉节能、轧后热处理以及金属制品涂层工艺、轧钢数学模型等方面取得进展。这些技术成果对增加钢材品种,提高钢材质量和成材率,降低轧钢能耗起了重要作用。八十年代中期,武钢1700毫米轧机达到和超过设计水平,发挥了技术优势。中国重点钢铁厂的轧钢装备和技术水平,已逐步向高效化、连续化、自动化迈进。

  据粗略统计,八十年代中期,中国能轧制的钢材品种、规格,包括各种经济钢材、异型钢材近4万个;钢材综合成材率达到80.61%。1993年,全国能轧制的钢材品种、规格达4万余个;钢材综合成材率达到84%,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钢材生产体系。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 Email:guisheng.